中印茶叶出口贸易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额为43.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印度是中国茶叶第二大出口市场,占比为7.5%。2018年,中中国茶叶在印度的出口额为2.5亿美元,占比为6.7%。印度人均茶叶消费量为每年1.5公斤,远低于中国人均水平。因此,中国茶叶在印度度的出口潜力巨大。
近几年来,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在推动“印度制造”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尽管寻求自力更生,但如今印度正越来越依赖中国进口的商品。
大家都知道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了近200多年,直至二战之后的1947年8月15日,才宣告独立,比新中国成立也就早了两年。观其国内现在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确实值得称赞(在前面的文章中写过印度航天技术曾超过西方强国,感兴趣的可以翻阅),但是无论是民生还是环境,或是其他生产领域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还是有所欠缺的。与新中国差不多同龄的印度,在总体上已经大幅落后,在如今全世界都离不开“Made in China”的时候,印度同样未能逃出“中国魔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印的贸易史。
印度国父甘地与开国总理尼赫鲁
三星堆时期,中印之间可能就存在贸易
距今4500年±150年的三星堆作为古文明的代表,留下了太多未接之谜。从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肇始于三星堆早中期,各朝各代的帝王对蜀地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重视。出土于祭祀坑的海贝和象牙曾让世人所惊奇,这与南亚次大陆地区的居民曾用赤贝作为货币以及古印度盛产大象的记载不期而遇,在学界看来这些关联成了三四千年前,古蜀人对外交流的直接证据。
丝绸之路
中国与印度之间有记载的贸易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广义上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以及印度,终点为罗马的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
先秦时期,连接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但是丝绸正式西传真正形成还是在张骞出使西域,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数量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千年丝路不仅是单纯的贸易活动,也同时向西方展现着东方的魅力。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中印茶叶之争
19世纪,全球茶叶贸易已经成了高度一体化的全球市场的原型,不仅在于庞大的商品交易量,各个茶叶产区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
其中,中国的徽州和武夷山的茶产区和印度的阿萨姆的茶产区是主要的竞争对手。19世纪阿萨姆转为从事茶叶生产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中国在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在此期间双方互派技术人员和劳工从事生产和研究。
19世纪中叶中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份额远远领先印度,而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阿萨姆的自然条件和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印度开始超越中国。但在这个时期,英国殖民印度后接手茶园,使用的是类似“非洲奴隶制”的手段,用更暴力、更残酷的方式榨取廉价的劳动力,如果工人试图放弃工作,将受到刑事起诉,茶叶庄园管理者可以自由随意的惩罚工人。
清朝时期的茶叶种植园
在1960年这个特殊的时期,美苏正在经历着冷战,非洲这一年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也称“非洲独立年”,中国正在经历着三年大饥荒。这一年,中国的出口额仅有19亿美元,印度有13亿美元,到了1978年中国的出口额到了102亿美元,印度为67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中国的出口额达到了25904亿美元,印度仅有2763亿美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资进入,带动了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此后我国在道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方面进行了长远的规划,推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也为拓宽国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取代了纯手工操作,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印度一直以来以本国人口优势进行制造,很多行业还停留在手工制造。
几乎相同的国家年龄,同样的发展时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60年代的微小差距到21世纪近10倍的差距,印度可谓是越追越远。让印度人不得不面对的是,印度离不开中国的商品,而中国可以没有印度的商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3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黑茶分享会的开场白
下一篇: 湿热身体喝什么茶好,湿热应该喝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