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清明饮茶正当时

茶百科 2023-11-21 22:32:30

清明饮茶正当时

中国自古就有清明饮的习惯。清明茶采自茶叶的嫩芽,是新春的第一出茶。“清明时节雨纷纷”,因为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清明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唐代诗人卢仝曾这样形容喝茶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可见国人对茶的热爱。如今越来越多的办公室一族也爱上了喝茶,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喝哪种茶,现在,不妨跟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吧!

完成机构:山东潍坊

清明国内八大采茶旅游地

推荐清明国内八大采茶旅游地

  清明前是采茶的重要时节,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在茶界向来有“雨前是上品”的说法。以下是我整理的推荐清明国内八大采茶旅游地,看看吧。

  其实,采茶游的重点,不仅仅是从茶树上摘下那片小叶子,当漫步在茶园里,看云蒸霞蔚,呼吸茶园里特有的清新气息,那种感觉,比在茶室里品上一口香茗,感觉更悠远。

  那么,事不宜迟,采茶旅游的信息马上报来。

  1 英德 红茶

  广东省内也不乏采茶的好地方,英德就是其中一个。这里峰峦连绵、水源充沛、奇洞遍布,各类大小茶场就建在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在这样的环境里,采茶也成为了一件富有诗情画意的事。“英德红茶”远近驰名,如今这里的茶区有大批从事茶叶生产、茶叶教学、茶叶科研和茶叶贸易经营的机构和从业人员。

  在英德,最佳的采茶地点当属仙湖度假区的“积庆里古村”。这里山多林密,云遮雾绕,泉水叮咚,据说这样的地方有利于茶树生长。如今,仙湖度假区开辟了大片茶田种植积庆里英红九号茶,采用古今结合的种植加工技术,使其在仙湖这片沃土上散发出独特魅力。

  采茶之外,还可以在仙湖度假区倚峦风吕泡个温泉,舒适吧。

  采茶人的工作,诗意而辛劳。

  2 梅州 单枞

  去过梅州的人都知道,那里生活的客家人特别爱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的说法。说到采茶的景点,那就不能不提位于梅县雁洋镇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了,这是一个以高效农业与优美景色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园区。隔着一片一片的茶园,可望见远处的群山和一弯山坳的青水。戴上斗笠,捋起裤脚,就可以投入到采茶的劳动中。单枞茶的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树高达3米以上,树幅2米左右,分枝较稀,因此在这里采茶,唯一的难度就是有些茶树较高,必须攀爬上去才能采到茶叶。

  云雾中的茶园。

  3 四川峨眉山 雪芽

  峨眉雪芽是一种绿茶,盛产于峨眉山的半山腰上,奇特的雨淞、雾淞、雪霁三大奇异气候终年轮置,酝酿出峨眉雪芽独特的生态性。其茶质、口感都极为独特,味道清香无比,品后让人回味无穷。

  峨眉雪芽有机生态茶区,位于峨眉山风景区内海拔较高的崇山峻岭之上。来到峨眉山探寻茶文化,黑水村是不可不到的一站。黑水村因晋代建黑水寺而得名,位于峨眉山半山腰上。全村200多户人,种茶近3000亩,大片大片的茶田郁郁葱葱,一片青翠。在黑水村里可以住在农舍,和茶农一起采茶。据说雪芽的采摘方法比较讲究,不能用指甲掐,必须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折;要用巧劲,用力过头会将茶芽掰断,而用指甲去掐则会弄伤芽柄,形成掐痕,焙制出来的茶叶经水冲泡便呈黑头,这样品相不佳的茶叶卖不了好价钱。回到农舍后,则要进行杀青、里条、提香等工序,制茶师傅会一直从旁指点,一切完成后,就意味着新茶焙制的全过程也顺利完成,可以品味自己做出的茶了。

  大片大片的茶田郁郁葱葱,如绿色地毯。

  4 苏州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由于这里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芳香。碧螺春叶底柔匀,条索紧结,蜷曲如螺,边沿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

  到了苏州,要到碧螺春的原产地洞庭东山游览一番。这里既是山,也是一个江南古镇,因其在太湖洞山与庭山以东而得名洞庭东山。东山上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仿古雕花楼,还有古村陆巷的明清古建筑等等。在碧螺峰上,观赏历代名人题咏,感受这里的茶文化;也可以在碧螺峰上的茶田里亲自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

  茶园与远方的洞庭湖构成独特风光。

  5 杭州 龙井茶

  西湖龙井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所以,采茶品茶的去处,肯定少不了龙井村。

  西湖龙井茶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以狮峰、龙井地之茶最好。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香溢林下。这个时节,有许多茶农在村里把刚刚采来的新茶叶现炒现卖,香气逼人,一杯下肚更是回味无穷。

  此外,龙井村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这里到处都有精致的茶室,找一家自己喜欢的,坐下来品尝最新的`龙井茶,过悠然的日子。

  龙井村里的小屋都别有风情。

  6 福建武夷山 大红袍

  清明前夕,每天早上武夷山各个茶园都有大批的茶农采摘茶叶,最为名声在外的是“大红袍”景区。而在星村的大坪洲、桐木关、九龙山、大坑口四大茶园也可以体验采茶,并且有茶工亲自“手把手教学”。可以跟随着茶工学习采茶,他们会一边教客人采摘的动作,一边讲述武夷山岩茶的知识。

  在春天采茶的时节遇见“喊山”,才知道茶农对山水天地是有一份尊敬之情的。武夷喊山祭茶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山神。每年春茶开采,茶农便登临茶山喊山,供祭茶神,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的敬意。若是有兴趣,可以去武夷山茶博园感受一下“喊山”的乐趣,经历一下这种持续了600年“祭茶”“喊山”的古老民俗。

  武夷山的独特地貌与茶园相互映照。

  7 黄山 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起源地为德懋堂丰乐湖上游的富溪乡,向东南绵延至徽州区一带。

  来黄山山脚下的浮溪,可体验当一日的茶农,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从一片绿油油的茶树间采摘来的嫩绿茶叶,可以在每户茶农家里的炒茶设备上亲手制作,坐在农家庭院里,泡一杯清茶,品一品自制新茶的芳香与清甜。再嚼上几根新鲜的竹笋,尝尝用茶叶制作的农家菜,这就是我们要体验的茶家生活。这里的茶树都生长在山坡上,如果不想受爬山之苦的人,在屯溪与太平湖之间还有很多大片平坦的茶田,随时停车,想要去到茶田里采茶都不会被拒绝。

  到村民家里,学当一天茶农。

  8 云南 普洱

  都说“七彩云南”,可是如果没有见过云南采茶的风情画卷,那么便不算体验过云南的色彩斑斓。云南普洱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普洱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源远流长。

  如今在宁洱,还能找到当年茶马古道的遗址,分别是茶庵塘段、孔雀屏段、那柯里段和锦袍山段。宁洱附近还有不少茶园,可以看见采茶女头戴草帽,身背茶篓,在一行行茶树间采摘新茶的情景。如果有兴致,也可以和采茶女一起采摘茶叶。走累了,可以在茶园里歇歇脚,品一杯陈年普洱,回味无穷。

  【拓展】 中国茶道的知识

  基本茶类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类:以六大茶类作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茶饮料等。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国文化的复兴。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的特性

  中国的茶道更多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中庸”、“和谐”的思想,贯彻“礼、义、仁、德”的精神。唐末宦官刘贞亮曾提出所谓“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祛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从中可明确地看出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茶文化,强调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品格。实际上,这些品格本质上都是孔孟的中庸、和谐思想的产物。深受儒教影响的中国人,其实性格就像茶一样,清醒、理智、平和。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学士还是凡夫俗子,饮茶品茶,其目的都是使人心平气和,从而达到自省的目的,也能冷静、理智地待人接物。这些何尝不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呢?通过饮茶文化的推广,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环境,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谐之道的茶文化。

  自宋以后,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饮茶与文化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起来,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著名作家老舍更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了20 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

清明节的风俗活动及养生食物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风俗活动及养生食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清明节的风俗活动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养生食物

1.螺蛳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2.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3.河蚌

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干净,肉质也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5.马兰头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适合吃马兰头的。马兰头的制作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初春常见的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炝、炒、打卤下面条、做成包子馅等,吃法极多。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如果少了这个步骤,蕨菜入口就比较苦了。制作得当的新鲜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难得的上乘酒菜。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丝。

7.五谷

清明时节养生要都吃谷类食物,如燕麦、荞麦、扁豆、薏米、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籽等。这些又是种子植物,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清明养生可多吃五谷汤,随意用自己喜欢的五谷搭配熬汤,或者煮粥都可以。谷类食物可以养肝、除烦、祛湿、和胃、润肠、补虚、增强抵抗力。

8.银耳

银耳是平民补品,但是却能够和人参、燕窝等媲美,是女性的佳养颜食品。银耳常用来煮甜汤,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渗湿、养血滋阴、补脑提神、美容嫩肤、补肾强精的保健药物。而且女性*经不调、大便秘结都可以食用银耳汤。

9.山药

山药在中医上有极好的赞誉,因为山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弹性,避免动脉硬化,同时多吃山药可以避免脂肪沉积,减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药中有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10.韭菜

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它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清明时分,正值春蔬飘香的时节,人体经历了漫漫冬季的滋养,此时正应摄入一些当季的鲜嫩青绿色蔬菜,在让肠胃休息的同时,还可借其纤维素来加速体内油脂与毒素的排出,促进新陈代谢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减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挥发性精油与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杀菌作用明显,清明时节食韭有助阳,促生发的效果,还有杀菌消炎、促食欲、降血脂的作用。

1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12、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清明节期间养生禁忌

注意“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唿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饮食规律,低盐多蔬果

饮食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顺应春天养生生机。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相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以上这些同样也是健康人群要注意的。

清明养生“明前茶”

着名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清明时节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俗话说“春眠不觉晓”,饮用“明前茶”则有提神醒脑之功,如李时珍所说的“茶苦而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宜饮茶为单枞、铁观音、龙井和花茶等。


中国古代饮茶风俗有和变迁?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 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 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多门类的学科。

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后,中国茶文化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在我们面前。自从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2知的 古代茶书有124种,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既有内容艰深的理论专著,又有通俗易懂 的普及读物;既有严谨实用的科技书籍,又有引入入胜的文化读物;既有系统全面的综合著作, 又有某一事项的专题论述。而更为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献,散见于各种总集、别集、单行文献, 散见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其数量之大,连茶书也难以望其项背。中国茶文化的漫长足迹,印进了中国先秦典籍的字里行间。虽然对于这些零星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词的变更,认识的不同,也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专家学者们一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唐代陆羽《茶经》,对先秦的茶事则是首肯的。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特别是有关南北饮茶习俗的不同,时人饮茶追求的轶事,有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价值。

气度恢弘、舞台壮阔的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定型期。

唐代成为茶文化典籍文献定型期,其标志是在唐代中叶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中国以至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780年)。全书共三卷十章,仅有7000多字,却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茶的生产、品饮、茶事,言约意丰地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与文化内涵。陆羽以后,唐代茶书不断出现,但大多是某一专题性的论述。此外,有关茶的文章也不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也融汇了更多的茶文化内容,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不仅陆羽、皎然、卢仝等终身许茶者有颇多茶诗,连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诗名篇传世。这种流风遗韵,影响到其后。

以下是我们小组对茶的认识和分析: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

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 、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 、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 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 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 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 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 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 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在中国茶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茶文化活动日益增多,中国茶文化传播日益强劲的今天,对于茶文化典籍文献作出"非好即恶"的绝对式判断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所谓辩证式判断不免流于皮相。文化一旦以文字积淀下来,便包含着超时空的普迎合理性因素。茶文化典籍文献也是如此,其全部意义与全部价值,不可能以某一时期某一框范的评判来界定。因此,我们所肯定的东西可能恰好是我们前人所否定的,我们今天鄙弃的东西或许在将来会受到我们的崇尚。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一脉流程时宽时窄,时急时缓。但是,我们作邈远的追索,不仅是为了凭吊,不仅是为了怀古,更是为了今天和未来。踩在21世纪的终点和未来世纪的开端,我们进行的这种沉思,就是源自于这种历史的使命感。

历史向今天走来,今天向未来走去!

茶文化的恩惠,终将洒满人间!

新文章哦
<font size=2><b>面对祈求</font> (朵朵)
珠算大赛 (晓亮、吴金华)
汽车手动变速器拆装大赛 (晓亮、吴金华)
003人类艺术起源之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与巫术说 (海南省农垦中学管理员)
汉字录入比赛 (晓亮、吴金华)
模拟导游风采大赛 (晓亮、吴金华)
八荣八耻”道德歌谣 (陈彬)
学会学习:从重知识到重智慧 (CERSP张建平 蒋广场)
文章评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40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