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虽不好喝,也不至于说不能喝),当然有个三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完全转化掉了,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才会比较清楚。
熟茶有一个人工渥堆的发酵过程,因之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先说选料。熟茶起堆一般是同级发酵,就是芽茶、三到五级、七到九级这几种等级的茶叶是分别起堆发酵的。一个堆子需茶九到十二吨。一次完整的发酵周期约需时八周到十二周之间。发酵时需不停地检查堆温、翻堆、洒水。。。。。。总之发酵车间内温度高、湿度高,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地方。
发酵是有风险的,万一哪一次翻堆的时间没掌握好,导致局部堆温过高,那堆温高的地方茶叶会出现过度发酵的状况,失去了做原材料的价值。所以通常茶厂会制定二十四小时小组轮值制,发酵组对堆温的监控是丝毫不放松的。
从生产规模跟工序来讲,熟茶基本上不会有单一茶山原料的可能性,事实上不同茶山的原料放在一起,渥堆后形成的味道都必将趋向于大同。
不同的厂家,在渥堆的经验上各有心得,因而生产出来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我们在品饮时,会明显地觉得有一些制作优良的熟茶茶品偏“熟”一些,或是偏“生”一些(不把发酵做得太深)。偏熟的茶品,当年制成即可品尝;偏生的茶品,茶味中还保留了一些生茶口感,于是当年压制的茶仍带苦涩,茶水分离度还是很明显,这种茶是要存放两、三年后才会好喝。
质量上乘的当年制熟茶,冲泡时会清晣地闻到一种植物经过发酵而产生出来的特有的“熟”香,这里面绝不会有杂味,也不会有异香,闻香时要注意了。茶水中还带有明显渥堆发酵的“堆”味,就是说发酵味道未退,因之茶味不清晰,茶、水分离的感觉明显,但总体上说茶汤味道浓郁,含在口中,已经有一定的黏稠感(这点比生茶优胜很多),变化立体丰富,品之有回甜回甘的感觉。还有一条,顶重要的,喉韵感觉好,茶下咽后,喉咙感觉很舒服。
反之,如果一款熟茶,品之虽有“陈”韵,但不管如何冲泡(甚至是大投茶量冲泡),茶汤中仍是有一种“水水”的感觉,下咽后,喉咙有针刺感,甚至是一种呛喉感(锁喉),那基本可以断言,这款熟茶是经过后天(制成成品后)人工加湿存放(湿仓)催熟的。这样的茶品,少喝为妙。
熟茶加工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通过发酵工序把生茶“熟化”与保留生茶原料“原生茶味与活性”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喝到的熟茶茶味,简单说就是生茶中那些复杂无比又苦涩俱全的味道“熟化”过来的。生茶中的“茶元素物质”,在渥堆发酵的过程中被转化成多种“复合聚合物”,于是形成熟茶口感。
换言之,如果生茶茶底好,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也会厚实丰富。如果参与渥堆的生茶原料本来底子就不厚实,那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会又淡又薄,回甜回甘也很弱。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发酵,那生茶茶叶中的绝大部份活性物质都会被转化殆尽,于是造成熟则熟矣,奈何口感生硬干瘪,茶品的活泼口感,具有立体感的丰富变化通通弱化,无法形成茶韵。
现在明白在选购熟茶时要注意哪些要点了吗?熟茶如果做工精良,陈化速度大约是两、三年为一个周期。处在第一转化期的熟茶还会带有“水感”和“堆味”,但茶味清晣,堆味干净,冲泡时茶汤略带浑浊,汤色棕红或显深红(绝不显黑),回甜回甘明显,有韵感,口感变化丰富,喉韵好;处在第二转化期的熟茶,“堆味”退尽,茶、水完全溶合成浓浓的茶汤,特有的熟香和代表这种熟茶的茶味形成,茶汤转清沏,茶韵明显,口感立体,内容丰富,喉韵好;进入第三转化期的熟茶,陈韵开始形成,熟茶应该具有的一切优点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品饮之,开始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关于熟茶,在选购时还有一个要点应当注意。熟茶在渥堆发酵时需要洒水,这发酵用的水是十分讲究的。发酵用水选用得好,对保留茶叶本身内含物质的活性会有很大帮助。我不是学茶专业的,也不是学食品化学专业的,具体的机理我说不清楚。但通过具体茶品的冲泡品鉴,熟茶发酵用的水好不好,是可以从口感上区分出来的。
还记得当年制作的熟茶,在冲泡时会有茶、水分离的口感吗?这时我们需细细品鉴这道茶的“水性”。静心思考,仔细品尝,杯中茶的“水”味,从“水性”的角度品鉴是否质量上乘。如果“水性”好,口感一定是活泼丰满的,从“清、纯、正、气”四方面品鉴的结果看,那这款熟茶的发酵用水想必是好的,对熟茶茶质的形成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反之,其发酵用水可能就没选好,发酵完成后,对熟茶茶质的形成就有负面影响。
相关链接:金花普洱的功效与作用 金花茯茶
1、厚:在茶汤入口时,茶汤在口腔的饱满度、质感,我们称之为茶汤的厚度,这厚的意思是汤水的有重实感,含在口中茶汤感觉凝结在一起,不寡淡。寡淡与厚重感形象点说就像是鸡精与老鸡汤的区别,鸡精里虽也有鸡汤味,但终究是没有熬煮后的鸡肉汤的香醇、质感。
2、滑:茶汤入口顺滑,是茶汤给口腔的一个感受,有的茶汤入口便能感受到它的粗糙度,甚至喝完后发现喉咙发干等情况。汤水顺滑,表示茶汤入口后不干、不燥,给口腔带来的感受是舒适的。这样的口感容易出现在芽头较多的宫廷、一级料中。
3、糯:糯感是茶汤的粘稠度,就像喝米汤的感觉,带有独特的糯香。这种口感的普洱熟茶在原料细嫩的春茶或是品质上好的老茶头中比较多见。粘稠度是判定普洱茶中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的指标之一,影响较大的有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这4种物质。
4、陈:类似百年木头自然腐烂的味道,带着一股清新的陈香味道,部分人极易与霉味混淆,建议容易混淆人群可以用干仓茶和湿仓茶对比品鉴,这样极易被区分出来。熟茶也分新茶和老茶,如果存储得当的话,老茶更香更浓更好喝,但每个阶段的普洱熟茶都有各自的特点,新茶也有陈香,因为渥堆发酵的作用不容忽视。当然,很多新茶友在喝普洱熟茶时,多把这股味道形容为泥巴味。但喜欢喝熟茶的朋友都知道这是熟茶特有的陈香。
5、醇:一般形容普洱茶的醇,多与厚、正一起形容,醇厚、醇正是当茶汤滑进口腔,茶无杂味、异味,味道干净、纯洁。普洱熟茶的醇,给人一种纯粹的自然享受。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熟普通常是用来指代熟的普洱茶,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和普洱茶,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下面一起来了解熟普的特点是什么什么。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 篇1 熟普是普洱茶的一种。
熟茶:降脂,降压,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 “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这是喜欢普洱茶的老茶客们常常念起的普洱茶经。
普洱茶可以降血脂,普洱茶茶性温和、养胃、护胃、暖胃,减肥的功效。
第一:厚度
熟普的厚度,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用舌尖搅拌茶汤,感受搅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击的感觉,你就会充分感受到它的饱满丰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粘稠感。厚度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时,在口感上就会比较浓厚稠密。
第二:滑度
滑度指的是熟茶的“油润感”,类似喝鸡汤或米汤一样的感觉,通常很滑的茶,喝过后会有一种“留下了一层油”的感觉,这个需要和“没有苦涩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的感觉做区分。
其实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给品饮者的感触印象极强,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就会有“锁喉”之感。
第三:润度
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干涸之感。资深的品茗高手,极其重视喉润的特色。这个润度对于熟普来说是必须的,优质的熟普品饮过后给人的感觉一定是温润如玉、如沐春风的。冲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汤,喉咙清爽滋润,嘴巴不干不燥,咽下去之后整个肚子是温暖舒适的,这就是熟茶的润度的体现。
第四:甜度
甜度算是品鉴熟茶最简单,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好的熟茶在茶汤还未入口之时就能闻到甜香,此外,熟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因此这甜度也更加明显了!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
第五: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纯度好的茶汤喝起来是非常干净舒服的,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饮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如果喝起来有异味,说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达标,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时候被污染了。
第六:香气
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这也是熟茶的魅力之一。渥堆工艺会使得新熟茶有一些“渥堆味”,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纯熟的工艺和严格的生产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气味,并且在两三年的转化后,渥堆味就会褪去,展现出更饱满圆润的滋味。
陈香是熟茶最基础的香气,若存储得当,经过五年以上转化的熟茶会进一步升华,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香气,例如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不过这是由茶品品质、存放环境和漫长的时间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饼茶的原料本来就不好,那再怎么转化也不会有惊喜。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 篇2 1、茶汤的厚度
茶汤的厚度与普洱茶的内质有关,茶汤在口中浓稠粘滑的触感和茶汤中悬浮的胶质成比例,我们说的“醇厚”指的就是熟普的厚度。质感丰厚的茶汤像喝鲜奶或者蜂蜜水,质感单薄的茶汤喝进嘴的感受像酒或者柠檬水。
2、茶汤的滑度
滑度也是和茶汤的厚度有关系的,茶汤越醇厚,相应地滑度也会较为明显。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通过喉咙流向胃部很圆润、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
3、茶汤的润度
茶汤从舌面或整个口腔或喉咙,有一种清凉湿润的感觉,让人觉得很舒服。(发酵程度在7到7.5分的熟普不仅能体验到润感,同时也能享受到舌面或舌底生津的快感。)
4、茶汤的甜度
茶汤入口之后与舌面接触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并且会在口腔里蔓延开来,绵长持久。一款内质丰厚的熟普,哪怕茶汤淡至无色,轻抿一口也能体验丝丝清甜。(提示:人分辨苦味的本领最高,其次为酸味,再次为咸味,而甜味则是最差的。)
5、茶汤的纯度
纯度是熟茶发酵工艺精湛与否的重要指标,发酵的环境是否卫生、方法是否正确、发酵程度是否合适、储存环境是否理想都可以从茶汤的纯度来考量。
6、熟茶的香气
熟茶的香气是最难捕捉的,熟茶的香气和熟普的原料品质、发酵程度、陈放时间息息相关;专业用词有“奶酪香”、“豆香”、“参香”、”果糖香“、“焦糖香”、“果香”、“樟香”、“桂香”、“枣香”等,但是我们听的、说的最多形容熟普香气的是“陈香”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 篇3 熟普洱茶的核心特点为香、甜、醇、润、厚、滑,普洱熟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蒸压干燥制成,其茶属性温润,外形匀整,色泽红褐,冲泡之后,茶汤细腻醇厚,甜爽滑顺,入口滋味粘稠,厚实饱满,且具有显著的木香、药香等。
其次,好的普洱茶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原料优质、卫生达到标准、发酵适度、饮之舒适且令人愉悦。
干茶外形条索紧结、清晰,色泽呈褐红或深栗色,俗称“猪肝红”,有些芽茶则呈暗金黄色,冲泡后汤色红浓透明,品饮起来口感陈香醇厚,顺滑、不苦不涩回甘明显,有独特的陈香。
普洱熟茶是采用人工发酵技术加工制成的普洱茶,产于云南省昆明、普洱及下关一带。
普洱熟茶的特点是:干茶外形条索紧结、清晰;干茶色泽呈褐红或深栗色,俗称“猪肝红”,有些芽茶则呈暗金黄色。
冲泡后汤色红浓透明,品饮起来口感陈香醇厚,顺滑、不苦不涩回甘明显,有独特的陈香。
普洱茶的香气是由青樟香转变为淡淡的樟香,然后变参香带枣香味,时间越久、仓储条件越好,枣香味、参香味会越持久。
叶底发酵度较轻者叶底呈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呈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历史上熟茶正式出现在1973年,到了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
人工发酵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发酵时间过长的问题,从而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到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由于新制生茶生涩刺喉,其自然发酵的过程也较为漫长。
普洱熟茶一般存放2~3年即可获得很好的品质风味,具有一股特殊的陈香味,并且具有经医学证实的几十种保健功效,所以普通消费者,无论从口感上还是价格上,建议先从熟茶喝起,而且熟茶的减肥功效更加明显。
熟普的特点是什么 篇4 普洱茶不但能匡助人们有效的减肥瘦身,更好的保持身材的修长,而且还能起到降血脂以及血压的目的,对于于防癌抗癌也有必定的效用,所以糊口中有良多人都爱好喝普洱茶,而对于饮茶有必定认识的人还知道它有生茶以及熟茶之分,那末,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的区分都有哪些呢?
【普洱】生茶以及熟茶的区分
一、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外观的对照
生茶(也称青饼),茶饼中茶叶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份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
熟茶(也称熟饼),茶饼中茶叶色彩为黑或者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相似于霉味,发酵轻者有相似龙眼的味道,发酵重者有闷湿的草席味。
二、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制作工艺的对照
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艺: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晒干,即生散茶,或者叫晒青毛茶。把晒青毛茶又高温蒸,放入固定模具定型,又晒干后成为紧压茶品,也就成为了生饼。
普洱茶熟茶的制作工艺: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晒干,即为生散茶,或者晒青毛茶,晒青毛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渥堆技术是年由茶厂试验胜利,也就是说,年之前的熟茶都是假的,年之前根本没有熟茶。熟散茶再经由蒸,定型,成为熟茶紧压茶。
三、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的汤色对照
生茶的汤色:青黄色或者金黄色,较透亮.
熟的汤色:栗红色或者暗红色,微透亮。
四、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的叶底对照
生茶的叶底:新制茶品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无杂色,有条有形,开展仍维持整叶状的为宜茶(固然不是主要根据,依据茶叶产地、种类不同而定)。
熟茶的叶底:渥堆发酵度轻者叶底是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多呈深褐色或者黑色,硬而易碎。五、普洱茶生茶以及熟茶的效用对照
普洱茶生茶的主要效用:生普普茶气比较浓烈,茶多酚的含量很高,是防癌的好饮品。白日喝生普很醒脑,有一种荡涤身心的清彻感,对于血管的疏理也比较显明。
普洱茶熟茶的主要效用:拥有显著的减肥效果。熟普经由轻度发酵,拥有大量有利人体的菌种,并且茶性温以及,暧胃,养胃。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92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普洱茶的饮法与泡法
下一篇: 普洱茶熟茶的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