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本身营养丰富含钙和维生素都远远超过了其它的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是柠檬和橙子的3倍。钙的含量更是比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多10倍。柚子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枸橼酸和各种无机盐类,不仅有助肝、胃,肺等机能,而且还有清热去火,止咳化痰的功效。柚子茶采用独特的恒温窖藏发酵工艺不仅保留了新鲜柚子原有的营养,去除了柚子本身具有的苦涩味道,还分解掉了一些不利于人体的成分。由于加入了天然蜂蜜更加增加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发达国家柚子美容养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深受爱美人士的推崇。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香气使柚子茶成为消费者接受程度较高的产品。柚子茶可以用冷、热水直接冲饮,可以加入红茶、绿茶,可以做甜品的果酱。冲饮之后剩余果肉可以食用,味道清香。
红学·《红楼梦》艺术成就的多方探讨
《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的成熟。在艺术上,她不仅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相媲美,而且可与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无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前人早已发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清·永忠)的赞叹;脂砚斋等对这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之点和独到之处不乏有价值的评点; 戚蓼生在为之作序时以 “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等评论,很有见地地道出了小说神妙的艺术手腕。鲁迅在概括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时更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给予高度的评价。《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无论是她的整体还是细部,都能引人入胜,开人心智。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探讨这部杰作的艺术经验、概括其艺术成就,成为红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热点,大致涉及到下述诸方面。
一、从总体上看,《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她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红楼梦》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但并非作家的自传实录。从生活到艺术,期间经过了极大的提炼、改造、增删、虚构,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小说虽则是为“闺阁昭传”、写儿女真情,却展开了极其广阔繁富的生活画面。从贵族世家到宫闱内廷、官衙寺庙、市井闲人以至村野细民,一幅幅生活图景联缀交织、剪接生发,要耗费作家多少心血! 历来对于《红楼梦》的“百科全书”之誉,不过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赞叹描摹生活的丰富精微;实际上艺术创作更有其特殊艰辛之处,一切都要经过作家感情的熔铸、心灵的孕育,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小说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人文景观,无不灌注着作家的血泪辛酸、人生体验。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用血泪凝成、苦心经营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并不感到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一切本来如此,作家不过随手拈来,照实录下。难怪有人读了小说要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看成是作者自叙或历史上某人某事的影射,以致考据索隐,绵绵不绝。这种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除去读者自身的原因之外,同《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的特殊性,也包括她在艺术上这样一种妙夺天工、不露人巧的特色有关。
看似平淡而细品醇厚,“极炼不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可以说是《红楼梦》艺术品格的基本特征,显示出艺事的上乘之境和大家风范。在这里,真和假、虚和实、平和奇达到了有机统一,能于假中见真、平中出奇、虚实相生,天功人巧已经浑然难辨了。
二、与上述总的特色相联系,《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也是匠心经营而又浑然一体的。或者说,它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其完整性和有机性。探讨《红楼梦》结构的文章很多,各有侧重,兹举数端。
1.讨论《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艺术结构中的特殊的意义。前五回不仅是全书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而且是整个悲剧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这里埋下了种子、形成了胚胎。它既是全书的一个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前五回中的情事对全书多有总摄、提示作用,有很强的凝结力和概括性。如第一回开头女娲补天遗石入世的神话,隐喻“末世”的背景和“顽石”的品性,并借石头之言道出创作意图;绛珠和神瑛在仙界有甘露之惠,为后文在人间的眼泪之酬作了铺垫。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脂评)。又如第五回的“梦中之梦”新颖奇警、意韵深长,判词和曲文是主要人物性格的提纲和命运的预示。总之,前五回是序曲,总主题及各人物的主题旋律均已奏出,只待以后的乐章来丰富、印证、完成。领会了前五回的奥妙,仿佛掌握了打开这座艺术宫殿的总钥匙。
2.全书结构的支架通常认为是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与之相伴的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的由盛而衰的过程; 有的研究者因王熙凤这个人物地位重要性格丰满而将其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小说故事的正式展开应在第六回,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一个小小人家写起,便进入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正面描写。从第六回起,有的研究者将全书分为四个段落。有的分成五个段落,不管具体如何划分,大体上都循着贾府由鼎盛至衰败的走向,以若干重大事件为标志,按情节的起落分合将其分作若干单元。可以看出,作家的笔力先是集中在一批主要人物包括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可卿等人物以及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环境描写上; 继之着重写宝黛之间感情的日益绵密,复杂回环的历程,写宝玉和贾政逆子和严父之间的冲突及其激化;接下来,对大观园内外的众多女儿包括湘云、妙玉、晴雯、平儿、鸳鸯、香菱以至二尤和贾府上下的种种矛盾作了更为广泛的描写;至七十四回抄检以后,发悲音、感凄清、衰象愈来愈显,全书虽未写完,但三春已去、众芳摇落,树倒猢狲散的大势已不可逆转。由于作家有全局在胸,全书虽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却首尾相连、八面贯通,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3.“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人们都认同的观点。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比如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伏下了 “二进”、“三进”。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这个 “侯门绣户女”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贾宝玉不喜读书,厮混内帏、结交优伶的种种“不肖”,酿成了“大承笞挞”的果,而挨打之后秉性不改,倒得贾母庇护游荡园中,更发展了他的自由个性,成为他不肖更甚的因。可以说,任何一个段落从书中抽取出来都有隔断血脉之虞。而每一个生活场面,又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获得多种意义。如元春归省,既是鲜花着锦的大喜事,又是骨肉离散的大悲剧。再如,用几枝宫花作引线遍串各房,几乎把十二钗都引了出来;为寻一只茶杯,就把场景从阖家赏月的凸碧山庄调度到了只有二人联句的凹晶溪馆水边。穿插得那样巧妙,转换得如此自然,使人不知不觉地随着作家走去。小说就是这样以金针暗度之笔、移花接木之文,把人物、事件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佳园结构类天成”,人们对大观园的这一赞语移用于小说也是完全适合的。大观园是一座匠心经营又有自然之气得自然之理的人工园林。作家崇尚自然,并不排斥人巧。小说本身便如一座精心建构而又自然天成的 “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社会大观园。
三、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数量可能是最多的,其中不少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红楼梦》在人物创造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而且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创造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1.首先,是对主人公的研究。贾宝玉这个人物异常新颖独特,又十分亲切可感。他既有石破天惊的新奇之想,又有扑面而来的世俗之气。在贾宝玉的性格素质中,很多独异之处:爱红;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作为贵族之家的精神囚徒,他被禁锢在高墙深园之内,生活天地的狭小,反倒激起了自由思想的翅膀。他不只咀嚼身边的小悲欢,担忧自己前途难测的爱情,而且苦苦追索难以解开的种种人生之谜,负荷着一般人还意识不到的痛苦和不幸。他似傻如狂地扰乱封建秩序,痛斥国贼禄蠹,大胆执着地追求纯真的爱情; 有时却又呼唤自然,向往返朴归真、参禅悟道。作家有分寸地、生动地展示这种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使各个侧面有主有次、时隐时现、相反相成,由此产生一股强大的性格合力。贾宝玉这个“痴公子”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穷尽的审美对象。
2.围绕着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同样是研究者经常瞩目的课题。其第一序列是“金陵十二钗”,不仅正册,在副册和又副册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些女性形象同样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又有丰富深厚的性格内涵。首先,要把大观园内外那一群年龄和生活环境相近的青年女子写得个性鲜明、色彩各异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她们其实也都是“富贵闲人”,闺阁之中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不过“小才微善”,然而,人们却决不会把他们混淆。大体上说,薛宝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冷”,黛玉是“愁”,湘云是 “豪”,凤姐是 “辣”,探春是 “敏”,迎春是“懦”,元春是“贵”,妙玉是“洁”,香菱是“苦”,金桂是“悍”,莺儿是“巧”,紫鹃是“慧”,……。各人的性格色调是那样鲜明、不可更易;但就每一个人物而言,其性格世界又是十分复杂丰富的。
薛宝钗是著名的“冷美人”。冷美人之“冷”,是冷艳、淡雅;又是冷静、理智;有时又是冷漠、冷酷。从外表到内心,从克己到处人,体现着一种自我修养的很高境界。她衣妆淡雅、居处素净、罕言寡语、端庄典丽,显示出一种凝重、封闭的个性。她服食的“冷香丸”意味深长,以冷制热,喻示对自己内心感情的克制、压抑,天真被世故吞噬,爱恋之情被闺范礼教掩藏。有时,这种冷静到了冷漠、麻木、失去同情心的地步。冷香寒彻,终究导致雪埋金簪。冷美人始终未能赢得“痴公子”的赤子之心,只能在无爱的婚姻和孤寂的生活中抱恨终身。这一以“冷”为特征的性格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称“病西施”的林黛玉整天愁眉不展,“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体态的病和心态的愁叠合为一,那淌不完的泪水是心灵之泉,是前生所饮的“灌愁海水”所化。人们看到,病愁、乡愁、为落花无依柳絮飘零而愁,自身的孤苦无靠和爱情的前景暗淡更使她陷入了无可解脱的愁的深渊。在这个敏感多愁的少女的精神世界里,同愁闷伴生的正是抗世违俗的自尊和目下无尘的孤高,潜藏着一种执着的人生追求和热烈的爱情向往,这是一种较《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远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求。所谓“林黛玉型”应当不只是对其多愁善感的外部印象而言,还应当看到这一性格丰富的文化内涵,体察其超越群芳成为 《红楼梦》第一女主人公的性格特质。
湘云之豪令人神往。她襟怀坦荡、言动爽快,烧鹿大嚼、醉眠花裀更有名士风度。然而笼罩在整个家族和社会头顶上的阴影同样追随着她,乐观豁达的云丫头也有自己的烦难和隐忧。最终也只有顺从命运的安排。钗、黛、湘可以说是全书中最重要的“鼎足而三”的女性形象,一个深沉,一个孤高,一个豪爽,三者都是美,却又是迥然不同的。
辣,应当是凤姐形象给予人的总体感受。然而,“凤辣子”的辣味仔细辨析起来也很复杂,是一种综合的美感效应,很难用一定的逻辑概念来规范,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体味,比方说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等等。有时辣得令人可怖,毛骨悚然;有时辣得令人叫绝,痛快淋漓。凤姐这个人,不论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还是好坏参半的事,都脱不了辣的特色,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和动态感。凤姐不仅才识不凡,并且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当其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的确扬眉吐气;当其机关算尽,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特别是同为女性者的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则不能不令人心寒。这两者交织形成了一个以辣为特色的中国女性性格的奇观。凤姐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的戏曲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往往有极大的夸饰,以至就是某种品质的化身,如忠、奸、智、莽等。《红楼梦》所展示的不是单一的各种规范人格,而是血肉丰满的现实人格。鲁迅说《红楼梦》所写的“都是真的人物”,“和从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这是对于《红楼梦》人物创造的很高评价。
3.《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体系充满了辩证的因素,在形象的相互联结和对照反差中极大地扩展了生活的容量。各色人物几乎都可以作多种排列组合,成为序列或对照映衬,在变化中见统一,在比较中显个性。如贾府四春、红楼二尤、黛与钗、宝玉与贾环、薛蟠与宝钗、探春与贾环、赵姨娘与周姨娘、王夫人与邢夫人、凤姐与李纨、贾母与刘姥姥、焦大与赖大、张道士与王一贴……不胜枚举。只要选取一定的视角,就能发现其具有可比性。艺术形象的多样性固然使人眼花缭乱,却隐然有一种韵律寓含其间。同时,对照和映衬更是交叉地多方位地存在的。钗和黛固然是一种对照;宝钗和她的胞兄薛蟠又是一种对比,一个通情达理,一个任性尚气;宝钗和她嫂子夏金桂又是另一种对比,金桂的骄横恣肆,在小姑平和自重的反衬下,更显得气焰灼人。贾环和探春是一母所生,一个俗,一个雅;宝玉和贾环是兄弟,一个对不情之物都有情,一个则对有情之人都绝情。尊贵的老祖宗和村朴的刘姥姥,发迹的赖大和背晦的焦大,……都在各各不同的反差中显出其特性。至于“晴有林风,袭为钗副”之类,则不仅是一种对比,而且是一种整体性的对应了。
形象体系的构成是长篇小说的重要美学问题,《红楼梦》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标志着小说艺术的成熟。
人物研究可以说是红学研究中最有成绩的方面之一,小说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论到了,尤其是重要人物更有深入透彻的分析。论者大多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的比较的方法,使研究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相对而言,语言研究仍较薄弱,大家公认《红楼梦》创造了远迈前代、至今仍不失为楷模的第一流的文学语言。《红楼梦》的语言既平淡朴素,又文采斐然,或说其“文虽浅其意则深”,有含蓄蕴借之美。语言艺术上的特色也是和全书总的特色相联系的。这方面研究文章数量虽不多,也有质量颇高的论文。其主要论点为:
1.《红楼梦》语言的佳处在于它的全体,而不在一枝一节,很难举出某一处来说明它语言艺术的成就,最好的办法是通读全书。而且,它的表现力不是呈现在词句的表面,而是含蕴在内里。它把宝黛爱情写得极其缠绵旖旎,通篇却找不到绮丽的词句和藻饰,作家只用普通的朴实的口头语来写,却把“儿女真情”表达得极为深婉曲折,许多盛大热闹的场景、粉淡脂浓的人物,并不是用华美的词藻堆砌出来的。脂砚斋在评点中常常赞美《红楼梦》在这方面不落俗套,不用前人用滥了的写法。而且常常用略貌取神、以此写彼的方法使人意会,调动读者的想象来补足。当然,小说中也不乏清辞丽句,亦有铺陈辞采之处,那都是切合特定场合的需要,而且非常精炼。
2.《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古典白话小说,但比过去的白话小说名著更有生活情致,更富文学意味,也更有全民性。《红楼梦》的用语基本是白话,间有浅近文言,但不觉生硬、不感板滞,很少套话官腔,显得灵活流动,当文则文,当白则白,和谐相间。《红楼梦》在把生活语言改造成精粹的文学语言上,其吸收、销融的器度是十分恢宏的。生活中的俗语词、方言词、社会习惯语、熟语、歇后语等都可以被驯化而为文学词汇。有的词语更是作家的独创,“意淫”、“禄蠹”、四句俗谚口碑连成的护官符以及判词曲子等包含的许多精警语句,既不见经传,也不是俗语,自《红楼梦》出来后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新典和新谚了。《红楼梦》中并非没有采用方言土语,论者也曾为吴语京语争执不休,由于作家的选择、提炼,用得恰到好处,中国的读者地不分南北都能明白通晓,领略其中韵味,正好说明作者博采方言,熔铸成家。总之,《红楼梦》的语言,较之以往的小说作品,更加生活化,也更加文学化了,作为一种规范的文学语言,历来被各种权威性的汉语词典引为例子。
3.特别要提出的还有《红楼梦》在人物语言和对话艺术方面的成就。一般常归结为语言的性格化,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红楼梦》写了几百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则要写出“百人百声口”。书中人物流品复杂,个性各异,作家要设身处地、体察入微,描摹得当地为数以百计的人“代言”,这是何等功力!何况,就每一个人物而言,作家不能靠一种程式、一个腔调来实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同一个人物,因时间、场合、心态等不同,其语言也千变万化。长篇小说人物对话技巧中还有一种众人交口的场合,这不是舌战群儒式的交替直流式,而是多人众口的错综交流式。《红楼梦》能在整体反映中照顾到每一个人,将身分相类、话风相近的人区分开来,难度是很大的。传说曹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清·裕瑞《素窗闲笔》)。除去辛苦锤炼之外,作家的语言天才令人惊叹。
五、发阐《红楼梦》中充溢着的诗意和蕴含着的哲理。从叙事文学的角度看,《红楼梦》所写的故事平淡无奇,近乎琐屑,然而却又那么经读耐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熔入了作家丰富的人生感受,在小说的深层蕴藏着诗情和哲理。
翻开《红楼梦》的许多篇章,诸如读曲、葬花、扑蝶、画蔷、醉眠、乞梅、诔晴,以至跌扇、篦头、观局、斗草等等,都会使人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感染。多少诗人和画家从中汲取灵感和题材。这在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现象。诗意之于《红楼梦》,不限于其中数量可观的诗词韵文,也不限于某些可供吟咏作画的片断,也不仅指诗的构思和技巧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最根本的应是作家的诗人气质对小说艺术素质的影响和渗透。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生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都似乎有性灵和神韵,作家的喜、怒、哀、乐,伤悼和同情,辛酸和忧愤,那感情的波涛总在涌动。小说虽然不是抒情诗,却可以有浓郁的抒情性。曹雪芹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和修养在《红楼梦》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源远流长的抒情文学滋养了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机体。
单有感情的真醇还不够,《红楼梦》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唯一达到哲理深度的作品。传统小说在艺术上令人最难以忍受的是那露骨的说教,即使某些包含优秀现实内容的作品也未曾超越道德伦理思想的层面,上升到对人生价值和生命目的哲理思索的高度。只有《红楼梦》,它对现实存在合理性的怀疑,对人生归宿的冷静关注,对生命价值的的执着追求,使作品的思想升华到哲学的层面。这种思考和探求,又是非常自然地通过人物的精神历程隐然无痕地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整体之中,而不是生硬地把外在观念和生活形象拚凑在一起。这种渗透,当然体现在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一些警语中,即使是在全书的艺术构思、情节安排以至细节描写中,也几乎无处不在。书中对于盛与衰、热与冷、欢与悲、动与静、聚与散的处理,无不贯穿着盛极必衰、乐极生悲、静极思动这样的哲理内涵,有时更是热中有冷、乐中隐哀、相伴而生。《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耐读,同深入肌理的哲理思考是大有关系的。
还有不少论者探讨象征和隐喻在《红楼梦》中大量和巧妙的运用,指出其原因不单是由于伤时骂世不便明说,它和小说的悬念、诗歌的取喻都有关系。大而言之,神话的背景、幻境的阅历都有隐括和预示的作用;小而言之,服用冷香丸、柚子换佛手之类,都同人物的个性和命运相关合。数量众多的诗词、谜语、酒令、花名等,更是对各人品格和归宿的形象写照,既贴切又含蓄。连人物的命名都有讲究,谐音、寓意、因事、随缘,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多有寄托。
六、文备众体,艺熔一炉
《红楼梦》除小说主体文字兼有各体之长外,书中包罗的其它文体可以说应有尽有: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以诗而论,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余不概举。可以说是真正的文备众体。而这一切又都是小说的有机部分,不同于其它小说的游离于情节之外,若删除这各体文字将会大大损害小说的艺术整体。在数以百计的韵文中,作者绝少自己出面,都系替人物“代拟”,要把各人之作,拟得“诗如其人”,诚非易事。如诸芳共咏海棠,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含蓄浑厚,湘云清新洒脱,互不相犯,可谓 “按头制帽”。其它各咏亦复如此。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丰姿,绝不限于文体和文学本身,各种姐妹艺术,包括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游戏,以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服饰艺术、陈设艺术、编织艺术、风筝等手工艺术,至于茶文化、酒文化、果品、点心、菜肴、烹调等综合而成的饮食文化……无不在书中有精妙卓绝的反映。举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文明相伴而上升为某种文化形态、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事物,几乎都被博学多识、才艺绝伦的作家收入笔底、活现纸上,令后人赞叹不已。《红楼梦》写了那么多大小饮宴,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那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技巧和文化的结晶。即从这一角度来看,谓《红楼梦》熔各种艺术于一炉,是当之无愧的。今天,“红楼文化”已伸展、渗入到各个文化艺术和生活领域,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顶级沙龙香水? ①? ? Annick Goutal
我们在后面把它简称为AG。AG的调香风格整体是偏清新范儿的,尽管也有诸如火焰乳香、没药微焰这类看起来是东方调的香,大部分还是倾向于花果香。AG最热门的几款(其实也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几款)有:
Un Matin d'Orage(雨后晨曦),非常温柔的栀子花以及茉莉木兰等,接受度很高;
Ce Soir Ou Jamais(今夜或不再),主调为玫瑰的一款偏温柔型花香;
Eau D'Hadrien(哈德良之水),著名的柑橘调,其中的木质气味很有特色;
Le Chevrefeuille(忍冬),以金银花为主调的绿意花香,非常自然清新;
Ninfeo Mio(宁法花园),以无花果、波斯树脂等为主调的偏绿感的香,比较奇特。
另外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两个东方调了,那两款可以先放一放……等接触东方调比较多了再试也成。
当然如果题主还没接触到沙龙之前就对东方调有好感的话就尽管去试吧……
顶级沙龙香水②? L'Artisan Parfumeur 阿蒂仙
接下来就要说著名的L'Artisan Parfumeur(阿蒂仙?之香)啦
阿蒂仙家的调香风格比较复杂,并不是一两句能概括的~~不论是花香、果香、木香、东方香,阿蒂仙几乎都有典型的好作品~~所以有关于阿蒂仙,需要了解的其实很多
好了,还是像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家的有名的香和它们的特色
Passage d'Enfer(冥府之路):以檀木以及其他木质调+百合作为主调,烟感?比较重;被香亲们戏称为“棺材香”的一款非常具有古旧感的香
Mure Et Musc(黑莓缪思):以黑莓和麝香为主调的…果香调,麝香的咸味可感
Fleur De Liane(香杉雨藤):具有丰富绿感的水生花香调,好评非常非常多
La Chasse Aux Papillons(追逐蝴蝶):以晚香玉橙花等白色花朵为主调的花香调,满女人的
Premier Figuier Extreme(极致无花果):带杏仁奶味道的温柔的无花果香;
Dzongkha(梵音藏心):具有丰富的木质感、香料感的一款,异域风情~
嘛其实阿蒂仙还有很多都值得试,这几款是知名度比较高的~
顶级沙龙香水③? Jo Malone祖马龙
JM算是在国内知名度最最最高的沙龙品牌了,虽然具体为什么火起来了我也不记得……但JM火起来也有它本身的原因,第一,他家大部分香水都属于很好接受的类型,很多清新的花果香;第二,他家香水可以混搭,这也是很多人喜欢JM的一点;我个人对于JM的态度比较中立啦……不是脑残粉,也不黑~~
他家热门产品非常非常多,我就大概挑个五六个出来……
English Pear & Freesia(英国梨小苍兰?):跟名字一样啦,花果香~
Wild BlueBell(蓝色风铃草):以蓝铃草以及铃兰、茉莉等为主调的清新花香~
Orange Blossom(橙花):最著名的橙花之一,还原度非常高的柑橘调
Red roses (红玫瑰):最著名的玫瑰之一,偏清新型的少女玫瑰~
Nectrine Blossom & Honey (蜂蜜油桃):比较淡的桃子味儿,其实不算甜~
Blackberry&Bay (黑莓与月桂):这款黑莓比阿蒂仙的更清新些,月桂的搭配很好~
我个人是最喜欢黑莓月桂和橙花啦~~当然其他的也都不错~~推荐鸢尾天竺葵~~
顶级沙龙香④ Diptyque蒂普提克
然后再说说我的真爱Diptyque……他家的风格相当的鲜明,虽然我还是很难描述出到底是什么……似乎就是一种沉静的、悠远的、飘逸的、带着神秘气息的、安宁的那种感觉= =……Diptyque家不论是花香还是果香还是木质香等等做的都挺不错哒,窝推荐几个……
TAM DAO(檀道):著名的檀木香之一,稍稍有些烟熏感;
Philosykos (无花果):到目前为止最爱的无花果,还有些带着绿感的椰子味~
L'Ombre Dans L'eau(水中影):富有绿感的玫瑰主体花香调,很有特色~
Olene (水仙):说是水仙,其实是茉莉主调啦~~虽说比较张扬,但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Do son (杜桑?):非常有名的一款晚香玉,带着一些奶感的大气花香~~
他家好多都很值得试~~比如依兰之水和塔罗科之水啥的,
顶级沙龙香水⑤? Atelier Cologne(欧珑)
Atelier Cologne(欧珑)这个牌子也是后来才慢慢打响知名度~~我刚入坑的时候还不知道呐。目前Atelier的香在上海可以直接买到~别的城市可能也有!不确定~Atelier性价比还算不错!虽然是EDC,但是留香还算是说的过去的~~嘛,按惯例推荐几款~~
Trefle Pur(纯净四叶草):这是目前为止我最最喜欢的一款!清爽柑橘调~~
Oolang Infini (无极乌龙):一款茶香,相对来讲留香比较短,清淡的~
Pomelo Paradis (西柚天堂):这款比较新,但是评价相当高!柚子啊~
Bois Blonds(鎏金木香):其实还是柑橘调,不过基底的木质很赞~
Rose Anonyme (暗夜玫瑰?):还不错的一款沉香玫瑰~
另外他家的香根草和广藿香还有皮革也都可以试试啦~~
顶级沙龙香水? 六? Penhaligon's(潘海利根)
接下来是Penhaligon's(潘海利根),我是他家脑残粉!和Dip一样的脑残粉!一直觉得他家瓶子超好看的,质感也好~潘家也是属于那种不论花香果香东方香都能做的很出彩的品牌,而且在这几年的沉香大潮里面虽然潘家也有“跟风”hhhhh但跟的相当不错!值得嘉奖~~
Elisabethan Rose (伊丽莎白玫瑰):他家最有名的一个玫瑰,微甜的少女系玫瑰~
English Fern (英伦蕨叶):非常森系感觉的馥奇调,而且历史悠久~~
Blenheim Bouquet (布伦海姆):炒鸡清爽的青柠+松针气味,冷静绅士的感觉~
Endymion (恩狄米翁):以薰衣草、咖啡以及乳香等复杂的香料构成的温柔的味道~
Ellenisia (爱伦宁西亚):清新纯洁的白花以及果香,窝的大爱~
Artemisia (阿提密西亚):果香+香草调+部分花香,稍稍有点皂感,舒服的味道~
另外他家的店内装修也是赞到不行!!!感觉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英国!!!
顶级沙龙香水⑦? Serge Lutens(卢丹氏)
最后就是Serge Lutens(卢丹氏)了。我们一般称为卤蛋。卤蛋就是属于那种……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死那种,因为卤蛋的香大多风格比较奇特……也可以说是逼格高吧,在国内人气相当高,而且属于只有人捧没有人黑的那种。我个人觉得还好- =没必要勉强自己去喜欢逼格高的东西。能欣赏的话最好,如果不能欣赏或是不喜欢也没事~~
La Fille De Berlin(柏林少女):卤蛋最著名的一款玫瑰香,带点小辛辣的纯玫瑰~
L'Orpheline (孤儿怨?):非常晦暗的焚香和麝香,但这款倒挺火的~
Nuit de Cellophane(玻璃纸之夜):以桂花和茉莉为主调的相对比较清新的花香调~
De Profundis (自深深处?):焚香+紫罗兰的很深邃烟感的味道~
A La Nuit (夜间):带点蜂蜜味的茉莉主调香,还不错~
Feminite du Bois(林之妩媚):结合木质+果香的一款,比较大气的调调~
好啦好啦就写到这里!!!累死窝了!!!
你问我是否相信永恒,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从来没有人给我不变的承诺,我也一向不敢向别人承诺什么。我知道我不可能长久地呆在一个地方,长久地过一种类似的生活,我害怕自己会发霉或者窒息。我的内心总是向往一些古老的东西,却又莫名地追逐一切新鲜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我在不能确定的事物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在匆匆忙忙的放弃与背离中,我发现我不能热爱,不会感动,像一只浅薄的乌鸦一样令人厌烦地聒噪着。
造访樟脚村之前,我就想当然地对它萌生一些好感了。因为我的好朋友是研究芳樟树的,所以我念想中的樟脚村应是处处有樟树迷人的身影、醉人的芳香的。可是这个村庄似乎并不欢迎我。我想:我也并非仰慕你,这不过是一趟浮世中浅淡的相遇。
可是乍见你的第一眼,我的心竟悸痛了一下——你的美丽刺痛了我。当那一溪清流不紧不慢地顺着溪涧,淌过我的心里时,仿佛是一条梦的绳索,让我摸索着回到过去。是太熟悉的感觉,我曾经的村庄。清浅的溪流上,几只鸭子无所事事地扑腾,张望着,它们似乎不曾动过离开这里的念头吧,你看它们偶尔亲密地交颈抚弄,偶尔顾影自怜,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斜斜的阳光把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塑成了绝美的雕像。坐在石板桥上的村民仿佛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们只是偶尔为远道而来的旅客指指路,更长的时间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扯着家长里短。夹岸的各种果树自有一种风定落花闲的自在。你看,山梨树歪歪扭扭挂着几个不成气候的果子,似乎不曾在意是否有人关注它的存在;柚子树仿佛承载不了那么多硕大的柚子,而忍痛割爱,把果实撒落一地。龙眼和番石榴的果实更是多得泛滥,密密匝匝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就是最真实的乡村的味道,是土地和植物的芳香!
穿过溪流和树影,小村庄露出它憔悴的容颜。一排排风烛残年的闽南古大厝塞满了陈年的稻秸和废弃的家什、农具,饱经风霜的石头房子也只剩下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同样老态龙钟的老狗。还有那亘古不变的光阴,一如既往地钻进石缝,转过石阶,攀过屋檐,抚摸过那一张张沧桑的脸。我在某种力量的牵引下,一步步靠近这一片石头房子。整片屋子,是石头的花样垒砌。从红土壤里刨出来的色泽艳丽的石头,那么神奇地顺着斜斜的山坡垒筑起来。那些石头本身就是一件件天造地设的艺术品。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石块,仍然保持着一派天真的色调和混沌初开的模样。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都不能磨去它的棱角,褪去它的颜色。它们那么妥贴地相互交错着,吻合着,支撑起一个个并不精美也不敞亮的空间,也支撑起一个个生生不息的家园之梦。
再往深里走,我终于琢磨出这石头房子实际上是废弃的家园。守着它的只有那枯槁黯淡的古老藤蔓,和衰腐得迈不动脚的老狗、老人。像我见过的许多水粉画中的遥远记忆,有点悲怆,鲜活而又模糊,封存着你我的过去。
我在想:樟脚村的先民们在用一块块石头垒建他们的家园时,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楔进了多少梦想。也许,当一座座房子飘起了炊烟,响起了笑声时,这家园的建造者定会拂去尘埃,把现世安稳写在脸上。当他们穿过夕阳涂抹下幽深的曲径,踏上那一级级的粗陋的石阶时,涌上心头的是不是一种守着它直到地老天荒的执念呢?
闽南人聚居的核心地带,主要在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和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先前,这两个地区林木繁茂,未得到有效开发。从汉晋时期开始,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出现了两晋永嘉年间的“中原板荡、仕族入闽”格局,加上唐代大量设县建制,尤其是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为北方汉民源源不断地入闽定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中原地带迁徙过来的汉人,在此落地生根,成了闽南人的主体。中原人在南迁的过程中,深深地烙上了移民文化的印记。他们的骨子里,有挥之不去的背离和远行因子。
于是,或为生活所迫,或为梦想驱使,一代又一代的闽南人,一次次选择了背井离乡。他们越行越远,漂洋过海,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明代长乐人谢肇在《五杂俎地》写道:“漳泉之人,‘东则朝鲜,东南则硫球、吕宋,南则安南、占城,西南则满刺迦、暹罗,彼此互市,若比邻然。’”到了清代,闽南人移居海外已成为一种群族倾向,他们“避地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者尤多”;他们大多数是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 从小本生意做起,一点一滴地赚钱积攒。他们善观时变,精于预测,不惧风险,打通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关隘,不仅在客居地站稳了脚跟,还不断地演绎着财富积累的传奇故事。他们有着石头一样的灵性,石头一样的韧性!
在闽南,有太多像樟脚村这样的乡村,有的依山,有的临海,静默得令人难以承受。薄地瘦田,能承载多少生命,多少苦厄呢?无数的闽南先民前赴后继地向外扩张。在交融发展的过程中,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在外来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双重影响下,闽南人形成了敢于冒险犯禁、勇于挑战和善于经营的群族特质。这种移民习性以及“山高皇帝远”的地理特征,形成了闽南人特有的叛逆意识和铤而走险的冒险精神。
从闽南的每一个小渔村、每一个小山村走出去的人们,像珍珠一样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把闽南人坚韧不拔的个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诞生了一个个富甲一方的闽南骄子!
然而,迫不及待地离开了祖先居住的寂静小村庄的闽南人,就真的把家园抛诸脑后吗?不!“落叶归根”几乎是所有海外闽南人的共同愿景。他们移居海外后,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这种精神理念的支撑下,漂泊在外的闽南人凭着石头一样的秉性,石头一样的坚韧,奋斗打拼,百折不挠!
我的目光漫过这些用石头垒起来的房子,它笨拙得令你担心会不会突然松动,崩塌下来,可是它们安如磐石,以不变的姿态在这里矗立了300多年。只要有这些粗糙的石头房子在,根就永远不会断。它延续了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根深蒂固地昭示着闽南人豪爽大气、永不服输的个性。带着这样的精神,闽南人无论漂泊到哪里,依然远望故里,思归恋旧。这一幢幢在历史的风浪中凝固成不朽的音符的石头房子,是闽南人永远难以割舍的家园情结。
抚摸着石头,我不由得回望起自己的年少时光。那个时候,我常常默默地望着一座山,一个人的背影,想着地老天荒的结局,几乎一下子就把整个的一生设想完了,却从未曾想到过远离的事。如果有,也就是翻越这座山,到对面的另一座山去。或从这道溪,趟到那条河罢了。整个的梦想与依托,都在静默的山村里。后来,我却一意孤行,带着这个最初的承诺拼尽全力地一步步逃离。就算走到了世界的尽头,望不见故土的影子,我们仍然会在泪眼朦胧中,浮现一个叫做“故乡”的词。即使白发苍苍,我们的心中也会沸腾着最初的深情,那沸腾的热血仍然充溢着衰老的面庞。
古老的石头无语,静默的村庄无语!可是我知道它的目光望断秋水,望穿天涯。是在召唤千万里之外的天涯倦客,还是在回味那一去不回头的漫漫时光?
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从笨拙的石头房子、从飘着咸涩海腥味的蚵壳厝走出去的闽南子民,心永远放不下的,是那斑斓的记忆,是故乡苍老的容颜……
陪着你,慢慢地变老。永远的青山,永远的流水,永远的老房子,永远的摇篮血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8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清时期我国茶业发展
下一篇: 福建白茶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