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温度越高,茶叶越容易变色,低温冷藏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茶叶品质加速劣变,并促进茶叶中残留酵素氧化,使茶叶变质。
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促使其变质。
1.温度温度对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间,气温有时会高达40℃以上,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贮藏了,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因此茶叶应采用低温保存,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0℃-5℃之间。
2.氧气在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若茶叶不经任何保护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环境中,很快就会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变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所以,目前有些地方采取抽气充氮、密封贮存的方法来储存茶叶。
3.光线光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果把茶叶放在日光下晒1天,则茶叶的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
4.水分含量有资料显示,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6%时,各种成分的变化就开始加快。因此,贮藏茶叶的环境必须干燥。
在储存茶叶时,切勿使茶叶受到温度、水分、氧气、光线的伤害,否则茶叶容易变质。分别如下所示:
1、温度
茶叶在温度越高的环境条件下品质变化越快。所以,茶叶切勿放在高温下储存
2、水分
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可以较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离开来,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当茶叶的水分含量超过5%时,水分就会转变成溶剂,加速茶叶的变质。
3、氧气
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这些氧化作用会产生陈味物质,严重破坏茶叶的品质。因此,结合这种情况来看九叶兰认为应将茶叶装入多层复合袋或罐中,抽出氧气成真空包装,有的再冲入氮气,使茶叶在无氧环境中停止自动氧化,如再冷藏则更佳。
4、光线
光线的照射可以加速多种化学反应,对储存茶叶极为不利。光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紫外线对茶叶色泽的损伤最大。因此,茶叶即使在低温及无氧条件下保存,一旦受到强光照射,仍会发生色泽劣变,且产生一种日晒气。故茶叶的包装材料不宜用透明袋,切勿放置在光线照射处。
1/6 分步阅读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由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组成,前者含量高时叶片呈深绿色,后者表现为黄绿色,幼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因此,叶绿素在成茶中的含量和二者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叶的颜色,保留量多,色泽就显得绿翠。然而,叶绿素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分解,尤其是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更是如此。不少研究者都认为,绿茶失绿变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叶绿素在贮藏过程中脱去镁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这种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到70%以上时,就会出现显著的褐变。
2/6
2.茶多酚的氧化、聚合
通常认为茶多酚类是与茶叶汤色和滋味关系最密切的成分。茶叶中含量的多寡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和收敛性、爽度。这类本是无色的物质,红茶加工时在酶类的催化下,经一系列反应生成了对汤色、滋味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茶黄素,进一步的聚合生成对汤色色泽起重要作用的茶红素。然而,茶黄素、茶红素在存放中易进一步发生氧化,聚合成对汤色和滋味都不利的高聚化合物。绿茶是以茶多酚的保留量高为主要特征的,同样在贮藏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从而使茶汤变褐。并且这种氧化产物还会和氨基酸类进一步反应,使滋味变劣。
3/6
3.维生素C的减少
维生素C不但是茶叶所含的保健成分之一,且与茶叶品质优劣密切相关。特别是品质好的绿茶,其含量是很高的。维生素C也是一种很易被氧化的物质,这是越是高级绿茶愈难以保管的原因之一。维生素C被氧化后可以生成脱氢维生素C,这种形态易与氨基酸反应,形成氨基羰基,这既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发生了褐变。同时由于氨基酸含量减少,滋味也变得不鲜爽。有不少学者认为,如果绿茶中维生素C残留量有80%以上,那么绿茶品质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旦下降到60%以下,茶叶品质就明显变质了。
4/6
4.类脂物质的水解和胡萝卜素的氧化
脂类置于空气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慢慢起氧化,生成醛类与酮类,从而产生酸败臭那样的气味。茶叶中含有约8%左右的脂肪等类脂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类脂水解后变成游离脂肪酸。许多研究都说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不断增加的。随着游离脂防酸含量的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汤色也会加深,从而导致饮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
5/6
5.氨基酸的变化
氨基酸与蛋白质一样,都是茶叶的重要含氮成分,更是赋予茶汤鲜爽宜人滋味的主要物质,它在形成茶汤的酸味和甜味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茶叶中氨基酸的种类多,含量高,尤其是绿茶,它含量的高低是判别其优劣的主要标志。茶叶在存放期间,氨基酸会与茶多酚类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生成暗色的聚合物,致使茶叶既失去收敛性,也丧失了新茶原有的鲜爽度,变得淡而无回味。红茶贮存中,氨基酸能与茶黄素、茶红素作用形成深暗色的高聚物。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还会氧化、降解和转化,造成贮放时间愈长,氨基酸含量下降愈多。
6/6
6、香气成分的变化
随着茶叶存放时间的延长,茶叶香气日渐低落,陈味显露,尤其是新茶特有的清香散失。现代化学分析揭示了这一过程不仅包含着茶叶原有香气成分的丢失,也有一些陈味成分的产生和增加。研究认为,构成绿茶新茶香特征的主要成分是正壬醛,顺-3-己烯己酸酯、吲哚和一些目前还未知的成分。这些成分在茶叶贮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在贮放期间也产生了一些新化合物,经感官审评,认为是有茶叶陈味的成分。主要有:1-戊烯醇-3、顺-2-戊烯醇-1、反-2.顺-4-庚二烯醛和丙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57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人李惠南的别样生活
下一篇: 茶具宜常洗茶垢最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