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洗 茶洗形若大碗,深浅色样各别。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贮浸冲罐,一以储存茶渣及杯盘弃水。
茶盘 茶盘宜宽宜平。宽则可容四杯,有圆如满月者,有方如棋枰者;盘底欲平,边缘欲浅,则杯立平稳,取饮方便。
茶垫 形状如盘而小,用以放置冲罐、承受沸汤。茶垫式样也多,依时各取所需;夏日宜浅;冬日宜深,深则多容沸汤,利于保温。茶垫之底,托以“垫毡”;垫毡用秋瓜络,其优点是无异味,且不滞水,目前,因茶家多采用“茶船”,操作时并将冲罐置于上层茶盘,因此茶垫遂省。
水瓶 水瓶贮水以备烹茶。瓶之造形,长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为佳品。另有一种形似萝卜樽,束颈有咀,饰以螭龙图案,名“螭龙樽”,俗称“铁龙樽”,属青瓷类,同为茶家所重。
水钵 多为瓷制,款式亦繁。置茶几上,用以贮水,并配椰瓢掏水。有明代制造之水钵,用五金釉,钵底画金鱼二尾,水动则金鱼游跃,诚稀世奇珍。
龙缸 龙缸容水量大,托以木几,置斋舍之侧。素瓷青花,气色盎然。以宣德年制最佳,康熙、乾隆年间所产,也属珍品。
红泥火炉 红泥火炉,高六七寸。另有一种“高脚炉”,高二尺余,下半部有格,可盛榄核炭。这类火炉,尽管高低有别,但通风束火,作业甚便。砂铫。俗名“茶锅仔”,是枫溪名手所制,轻巧美观。也有用铜或轻铁做成之铫,然生金属气味,不宜用。
羽扇 用以煽炉。潮安金砂陈氏有自制羽扇,拣净白鹅翎为之,其大如掌,竹柄丝缰,柄长二尺;色纯而形态精雅,质轻而成风迅速。
铜筷 用以钳炭挑火。
锡罐 名贵之茶,须用名罐贮藏。潮阳颜家所制锡罐,罐口密闭,最享盛名。如茶叶品种繁多,锡罐数量也要与之对应,做到专茶专罐存放,避免混杂。有烹茶之家,珍藏大小锡罐竟达数十个之多者!
茶巾 用以净涤器皿。
竹筷 用以箝挑茶渣。
茶几 或称茶桌,用以摆设茶具。
茶担 或称茶挑,用以贮装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游园,临流漱石,林壑清幽;挑上茶担,啜饮云腴,有如羲皇仙境。
功夫茶盘中各茶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1.茶壶(ChaHu):放置热水的器皿,用来冲泡茶叶。
2.茶杯(ChaBei):盛放泡好的茶水的杯子,一般有小杯和大杯,小杯用来品茶,大杯用来喝茶。
3.茶盘(ChaPan):放置茶杯、茶壶等茶具的托盘,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水。
4.茶漏(ChaLou):放在茶壶嘴口,用来滤去茶渣和茶叶的小漏斗。
5.茶巾(ChaJin):擦拭茶具和桌面的干净布巾。
6.茶船(ChaChuan):放置盛放泡好的茶杯的托盘,通常用于小杯茶法。
7.茶夹(ChaJia):用来取茶叶、夹茶杯和茶叶的小夹子。
8.茶针(ChaZhen):用来清理茶壶和茶杯的小尖针。
功夫茶具是中国传统的茶水制作工具,也是中式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含壶、杯、过滤器、茶荷及茶盘等组件。功夫茶具有着精致、优美、简洁、实用、多样等特点,成为中式茶文化代表。
使用功夫茶具的步骤如下:
1.挑选好茶叶,用热水清洗茶具,并用热水预热所有茶具。
2.将热水丢弃,加入适量的茶叶。一般来说,使用7克茶叶泡一壶茶,但因为茶叶的品种和特性不同,所以具体的使用量需要根据茶叶来确定。
3.倒入适量的热水,不要将水倒在茶叶上,而是要倒在壶边缘,使茶叶渐渐浸润。
4.抖一抖茶壶,用清水浇一遍茶盘,然后倒掉茶水。这个步骤称为打底,主要是为了热涟茶壶、预热杯子和茶盘,并起到洗涤的作用。
5.将茶水倒在杯中,倒茶过程中,要轻轻振荡一下茶壶,以调和茶汤。
6.喝茶,首先是要闻香,然后顺嘴品尝,品味茶叶的滋味和气息。
7.再来一泡茶,将之前泡过的茶叶清空,然后重复以上步骤即可。
使用功夫茶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的茶叶和茶水。
2.清洁茶具和泡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3.注意水温和泡茶时间的掌握以及泡茶顺序的安排。
4.需要在茶水倒入杯中后及时饮用。
5.使用时不要过于追求规矩,讲究身心舒畅,享受放松和沉淀的感觉。
功夫茶具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茶托等等,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下面介绍泡功夫茶的必备的主要功夫茶具:
完整的功夫茶具
福建,潮汕,台湾各处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本功夫不齐备,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
盖碗茶具,茶海(也叫"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壶,茶盘,茶巾。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 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
1 盖碗的陶瓷茶具
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2 茶海(也叫"公道杯")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因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茶海起均匀茶汤的作用,多用于乌龙茶(铁观音)的冲泡。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3 闻香杯
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好处: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酒的热量多留存一段时间,饮者也能够握住杯颈暖一会儿手;二是酒香的味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地去玩赏品味。
传统的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干茶叶的香味,这是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将茶叶倒进茶杓(又叫般若瓯)中(当然,之前茶艺员需要进行沐手、焚香等等礼仪程序),清茶客观其形状、颜色,嗅其干茶香味。
闻指泡茶时,在暖壶(开水冲淋壶身)之后,很快将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涤之用,这些个茶水是要淋回壶身的,叫做“玉液回壶”。然后再出来的就是第二道茶了,这道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小杯盖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双手轻搓,送至鼻门作深呼吸,吸闻茶香,叫做“倒转乾坤”。
品茶:烫茶入口,是用力吸的,一小口茶液混着冷空气入口,不沾牙唇,让舌头上的味蕾在第一时间感触到甘醇,貌似这就是品味的真谛。
4 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
5 茶盘,宽,平
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点不顺手就泡坏了。
6 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跟其他杂七杂八的用具一套买的,搁在一笔筒似的东西里,整套叫“茶道”。竹木石骨都无所谓,紫檀的不错。茶量的合适直接影响茶汤的浓淡和气,味,必须准确,泡多了就会知道一粒干茶的多少都有影响。
7 炉及水壶
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万万不能用饮水机或电热水壶代替,因为它们设置的恒温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断地沸腾水质会受影响
8 杯
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 储茶的罐,
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有明显焊缝的锡罐不要用(多数在罐底那一圈),因为焊剂洗不掉,味道会混到茶里。有钱的话买看不见焊缝的锡罐当然最好,多数是东南亚产的,一个都几百上千
1、茶壶或者盖瓯:茶壶是用来冲茶得,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所以泡功夫茶最需要具备的是茶壶
2、茶杯: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了。
3、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扩展资料:
茶具使用注意事项:
1、在每次喝完茶后,记得把茶叶倒掉,把茶具用水清洗干净。能够长期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话,什么清洗工具都不用,茶具保持明亮光泽,
2、可以挤少量的牙膏在茶具上面,用手或是棉花棒把牙膏均匀的涂在茶具表面。
3、对于茶垢沉积已久的茶杯,用牙膏反复擦洗便可除净,对于积有茶垢的茶壶,用米醋加热或用小苏打浸泡一昼夜后,再摇晃着反复冲洗便可清洗干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夫茶具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5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饮用红茶包会导致大脑损坏
下一篇: 全能功效菊花茶多种茶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