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普洱茶的禅文化介绍

小小茶农 2023-11-18 15:44:21

普洱茶的禅文化介绍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讲得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去。”茶禅一味的中国传统释家禅茶茶道,与道家茶道,同样是中华茶文文化的经典。中国的茶已在世界上备受推崇的今天,国人更应该了解更多茶事,学习更多关于茶的经典。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以茶说禅,借茶说禅的无我,是一种譬喻,是一种方便,更是一种智慧。初饮苦涩,再饮回甘,饮后余香,这个过程犹如人生。我们一直在享用茶,从饮茶中感悟人生,难怪禅师眼里的茶,会和佛教里的菩萨一样,在世间做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事业。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茶类中,“普洱茶”最有禅意,慈心如铁不更改,悲愿如水济苍生。正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饮普洱茶在从茶中体味极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了极回甘的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禅茶道来修身养性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大有好处。禅茶,在日本是“和敬清寂”,在韩国是“和静俭真”,在中国是“和静怡真”。茶类中,“普洱茶”最有“和静怡真”的禅境。这就是普洱茶性宽厚而亮洁,内涵深邃而高雅,虽历经岁月反而越陈越香,更具历史生命。

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释道思想中,品茗意境是宁静而淡泊。云南普洱茶无论在生长、加工、饮用都十分“平常自然”,不是刻意而做作,也不因赶时髦而标新立异,是实事求是、习以为常、合乎自然的行为和规律。不呈欲望,不强求之,顺其自然,就是天地之间,苍生万物,都有其生死、运行、因果的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是永恒性的“常道”。永恒性的普洱茶是先天自然,而时代性的加工,也符合后天的自然。

普洱大叶茶,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无端地被人掐折,承受晾、晒、炒、揉、捻、蒸、酵、挤、压、烫、泡等,就像菩萨逆来顺受,默默忍辱。饮茶,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俗人除懒去惰,醒神益思,茶就像菩萨一样帮助我们建立勇猛精进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品饮者是好是坏,只要他有所需要,茶就有所奉献;和静德怡真,好似菩萨修习禅定。无论热水泡茶即冲即饮,还是冷水泡茶慢慢变浓,茶香依然,如同菩萨以方便法,普度众生!

回味无穷的云南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又叫做滇青茶,属于黑茶类,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可见普洱茶历史久远。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茶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想要了解有关普洱茶的更多,就一起去 云南文化 了里看看吧。

  茶马古道蜿蜒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民间商贸往来。一千多年来,它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的特产运到内地,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担负着民间运输重任的同时,这条漫长而又艰险的古道也是各种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沿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传奇神秘的人文内涵,正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着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动、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普洱文化的介绍

普洱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合名的,元朝时被称为“普茶”,在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 经历千年的岁月流转使“普洱茶”积淀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从三国时的“武侯遗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几经沧桑轮回,历经风风雨雨,目睹人间百态,遗贸下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44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