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天将珍贵的五色土恩赐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时,关于它的艺术便与日传承,流芳百世。一代代艺人孜孜不倦,形成了如今红经火火的“紫砂盛世”,在紫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紫砂艺人表现出了让人惊叹的创造,直接促进了紫砂壶艺的发展,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紫砂泰斗”顾景舟,他对紫砂壶艺的贡献是现在无人能比的,他原创的诸多壶型到现在都非受欢迎,例如雪华壶,关于雪华壶的制作过程也是很直白的。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顾景舟,历尽“文革”沧桑,在紫砂界,已经确立了掌门地位。他弟子颇多,或为官,或成名,桃李满园,夫复何求?严冬过尽,春声可闻;他的心态应该是非常平和、愉快的。内心里,那些一生的积累,已经到了井喷的境界。或许,他要营造一座紫砂的楼宇,或是构造一座紫砂的宝塔。它应该有巍峨的器宇,是简洁的繁复;是严密的疏朗,是细微的宏伟。不,他心里的紫砂,可能还不止是那样的分量。 他选择了雪花,六角形,自天边飘来,一片片,似有若无;世界上还有比雪花更轻盈、更莹洁的东西吗?但他就是要用这雪花之轻,来表现乾坤之重。
景舟性情,于一片雪花,便窥见一斑。
一层一叠,团团如盖;六层之塔,大慈大悲;这是景舟大师理想中的美妙世界:凉台、静室、明窗、松风、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天地山川、星河灿烂、白云为盖,流水作琴……壶把,如满弓,蓄势待发;壶嘴,窈窕娉婷,如美人水袖,一拂处,令江湖失色。
本山绿泥,自黄龙山出;龙窑烧出嫩金黄,温润如玉。壶胎,饱满如鼓。雪之花,尘之梦;冰清洁,晶纹可触。微笑,雪花的微笑,平和,宁静,包容。那分明是景舟大师之心怀。
口与盖,严合适度;壶嘴出水,一注如虹,盈尺而不浮花;无论赏玩、实用,都非常相宜。
据说,雪华壶出窑后,一直搁在景舟大师案头。弟子们发现,他时常将其珍赏于掌上。弟子问何故?乃笑而不答。
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总能恰如其分地映射出时代背景和真实生活,顾景舟老师擅长于平凡朴实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将感情与自然之美融于作品中,从而创作出深入人心、颇为大众称赞的一件件作品,《雪华壶》个人意韵需慢慢品味,但也就像别人说的表现了瑞雪兆丰年之意,无论何意,我们对造型的喜爱永变!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
陶艺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烧成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窖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使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不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
中国陶瓷的发展
在陶艺近万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陶艺在历史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如同一条大河,源流不断,漫长悠远。
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由陶到瓷的发展。由于陶窑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烧制了原始瓷器。它为我国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代的陶塑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无论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新的境界。汉代的重大突破就是能够烧制成熟的青瓷。由原始陶器发展为瓷器,是在制瓷原料的工艺改革、窑炉结构的进步、釉的发明等条件下获得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和聪明才智的结晶。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得到迅速发展,闻名于世。青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韵,苍古幽雅,质地如玉,色调泛青,是当时人们对陶瓷艺术品味追求的体现。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提高外,还采用了拍、印、镂、雕、堆等多种表现手法。因而能够制成各种新颖有趣的器物,与此同时,黑瓷和白瓷也相继出现,鸡头壶便是其中比较别致的黑釉造型,为后来的各种彩绘瓷器的生产打下了基础,为中国陶瓷开拓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隋唐、五代的陶瓷业的成长
在唐代的陶瓷业“南青北白”南方是越窑的青瓷北方是邢窑的白瓷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成就。然而,长沙铜官窑的釉下采装饰工艺也独具特色.“唐三彩”更代表了盛唐时期的艺术风貌。“三彩”是一种用铜、铁、钴、锰等矿物作为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含铅物为熔剂,经过大约800度的温度烧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其造型浑圆饱满、深厚中表出柔和细腻、雍容典雅、丰腴准确,形态逼真传神。其塑造工艺之高超,可谓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元代景德镇瓷业的突飞猛进
元人除了继续延续宋代的名瓷外,更重大的成就 是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样所表现出来的品相。它的特点是着色力强、明净、素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效果,“追韩信瓶”。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明代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
明代社会繁荣,工场手工业大力发展。使景德镇制瓷业大力发展,丰富的制瓷原料,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景德镇处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成为“瓷都”。可以说青花瓷是当时生产的主流。其中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清代陶瓷工艺的巅峰
清代陶瓷艺术产地较广,有宜兴、石湾、德化等,但中心仍在景德镇。除元、明以来釉上彩、高温釉及斗彩等品种继续发展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工艺又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中国现代陶艺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丰厚的优秀传统。综合吸收传统精华,创作出具有新时期面貌的陶艺,焕发古老瓷国的青春,是当代陶艺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陶艺更强调主体意识的艺术创作,它是借助泥与火为媒介,来表现自己的观念与审美情趣的一种纯精神文化活动,不带任何功利性。它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就现在陶艺自身创作而言,吸收新观念与新材料的应用,既增进了陶艺的多样性,同时也增添了陶艺表现的可能性。相信在未来,我国现代陶艺创作的空间将会更加宽广与自由。
中国现代陶艺作品
陶艺原原料来源
制作陶艺所使用的泥,一般分内陶泥与瓷泥。它是某些矿物质风化的产物,如:云母、石英、长石等等。泥土需要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这只有你在亲手制作时才能体会了。另外,我们这里还为你准备了多色的陶泥供你来使用。
名字里带景的最知名的紫砂壶制造大师是顾景舟。
顾景舟,1915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上袁村。1932年,因家境困顿辍学,在家从祖母邵氏学习紫砂工艺,从此踏人紫砂艺坛。30年代,被聘至上海郎氏艺苑从事仿古制陶,期间临摹古代陈鸣远、邵大亨等人名作,技艺突飞猛进。1948年,作石瓢壶五件,沪上画家吴湖帆、江寒汀为之书画。50年代,收徐汉棠为徒;后收李昌鸿、高海庚等艺徒,与带队来厂实习的高庄教授合作设计提璧壶;被国家授予“工艺人”称号。60年代,从事紫砂打样设计,设计紫砂花盆、紫砂茶叶揉碾盘以及紫砂杯等,为当时困顿的紫砂产业寻找出路;改进紫砂工具,并考察紫砂古器和紫砂窑遗迹。遍访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博物馆对照和鉴定。70年代,创作雪华壶、提璧茶具、上新桥壶、石瓢壶、中石瓢壶、矮僧帽壶、汉铎壶、矮井栏壶和乳鼎壶等。1981年,与徐秀棠、高海庚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为香港罗桂祥博士鉴定紫砂藏品。1982年,被评为工艺师,同年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做藏品鉴定。198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紫砂名家参考资料:
鼻祖级人物:金沙寺僧、供春,无传世壶存在,供春已成为一种壶型的名字。
明代:紫砂从创始到成熟,代表人物时大彬、惠孟臣,真品难得一见,极为珍贵,从当时到现在一直被模仿。
清代:紫砂的巅峰期,大师云集。华凤祥、陈鸣远、王南林、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徐飞龙、瞿子冶等等,各有特色,各有创新。代表人物陈曼生,经典的曼生十八式把紫砂艺术推向顶点。
二十世纪以后:文人壶盛行,紫砂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紫砂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的一品。代表人物,紫砂七老,有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其中顾景舟为其中成就最高者,也是紫砂壶拍卖纪录的创造者。
坊间也有人推销号称清道光年间的紫砂艺人邵景南,号留佩主人,但没经过验证,想要炒作起来赚大钱会比较难,慎重一些比较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33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叶的养颜功效
下一篇: 茶该如何喝有何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