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陈德华:茶中有工夫

小小茶农 2023-11-16 01:18:57

陈德华:茶中有工夫

在一个鼓状的竹制焙笼前,一位老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笼中的茶叶,时不时地加层细灰降温,等温度不够了,转而又把灰刮薄,或用焙刀开火。没有温度计,更没有红外线测温仪,手眼测温,木刀调温,单凭焙师“跟着感觉走”。

这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焙茶工艺的绝活。焙茶的老人名叫陈德华。

“焙茶靠的是丰富的经验,没有反复的尝试和摸索是不行的。”陈德华从事茶叶研究工作40余载,一生致力于大红袍的研制与探索。从福建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如今已是顶级大红袍的代名词。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被誉为“万茶之尊”。香幽而奇。味醇益清,历代流传不息,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作为“国宝”“国茶”“国礼”,盛名不衰,享誉中外。

但莽莽武夷山,现存仅6株树龄逾350岁的原生大红袍茶树生于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亦称“猴采茶”。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大红袍母树茶叶成绝品。

陈老先生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工作,与大红袍结下不解之缘。他穷十余年之心力,第一个用剪枝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正本”大红袍茶树,采制的大红袍经茶叶专家组鉴定,“色。香。味”与母树大红袍不相上下。

“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说‘上者生烂石’,‘烂石’就是乱石风化土。大红袍对土壤。气候等的选择相当严格,虽然大红袍在很多地方都能种活,但是土地不一样最后做出来的茶质量是不一样的。”陈德华说。

他介绍说,大红袍的生长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除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武夷茶人的精工研制更是不可或缺。

从武夷正岩区的点点茗丛,到“绿叶红镶边”的粒粒茶叶,中间要经过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扬簸晾索。拣剔。归堆。复焙等多个加工环节,可说是“粒粒皆辛苦”。每个环节又都有所讲究,例如“三不采”原则。双炒双揉。两晒两晾等,其中“做青”更是考验茶师的“真功夫”。

“做青工序极为繁复,需经过多次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环节交替进行。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从而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就达不到保留有益成分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等青的目的是让茶青发酵,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陈德华对这些工艺,早已熟稔于心。

他透露,一次做青长达七八个小时,做青师傅不但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还要会“青变则做法变”,全靠经验把握。由他监制的“武夷茶韵1385”,也是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没有机械化制作。“只有手工才能做出大红袍的那种‘岩骨花香’,传统的东西经得住考验。”

2006年6月,中国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唯一的制茶工艺。

手工制茶流程中,每经过一个环节,茶叶量就减少一次,再经过层层精挑细选。陈德华说,“武夷茶韵1385”大红袍2009年仅能制成2000份。“每一片茶叶都饱含着武夷山的天地灵气。”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陈泽才这样评价“武夷茶韵1385”大红袍。

研究性课题《潮汕功夫茶的礼仪》

浅谈潮汕功夫茶中的礼仪
我是潮州人,我爱喝茶, 特别是功夫茶,所以我特地在网上查了些资料结合我个人的理解浅谈一下功夫茶中的礼仪. 潮汕人把茶叫做“茶米”,茶在潮州人心目中就像米一样,足以看出潮汕人嗜茶如命,茶与米的不可分。功夫茶,在潮汕深受人们喜爱。潮人喜欢以茶会友,在细品慢酌、谈笑风生中,人们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它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潮人独钟乌龙茶。先前青睐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现今以潮产单丛茶为最爱。
传统的功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一盖碗、一冲罐,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碗,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无论喝茶的人数是多少都是三个杯;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酒有酒道,茶有茶德,潮汕功夫茶也有自己独特的一种茶规。
功夫茶一般是主客四人但也可多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清洗茶具要等水开了用开水冲洗一下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茶叶不能太多七分左右吧,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第一冲杯是不能让人喝的要用它来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 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叫洗茶.洗过茶后,再冲第二冲,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也有讲究的: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 斟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表示对对客人不尊敬;“快”则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则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其名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所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其实就是把茶杯靠在一起让茶杯轮流筛,不能筛满一杯再去筛另一杯,这样会使茶色浓淡不均,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的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这样下一冲的茶才不会有苦涩味。
每杯筛入多少茶也颇有讲究,如果茶汁不足一半,说明主人瞧不起客人,这是一种鄙夷的暗号,遇到这种情况请最好先走为妙。如果茶杯都筛得满满,是表示你呆得太久了,若这并非主人下“逐客令”请你回去,则是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所以一般筛茶都以八分为宜,讲究适可而止。
主人筛完茶之后,自己不能先饮,要等到别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这与酒道的“先干为敬”恰恰相反。主人以“先干为敬”先端杯上饮时,即是范了功夫茶之大忌。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喝茶时要端取哪一杯呢,这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的一杯茶,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杯.如果不懂规矩,在两旁茶杯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杯,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敬. 如果主人催客人饮茶时,主人会用左手手指轻叩茶几,右掌向上伸出,来个“请”的姿势。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你喝了一杯之后,一般还要等在座的人每人都喝过一杯,才喝第二轮.如果在喝茶的过程中,又来了客人,那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 以示对新来客人的尊敬.
品茶也大有文章,一小杯要分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无论你味觉如何,都不能一饮落肚,而要让茶水巡舌而转,激发起舌上每一个味细胞对茶味的“热情”,充分体味到茶香方能将茶咽下,这才不算失礼。饮完后还要向主人“亮杯底”,一则表示真诚领受主人厚谊,二则表示对主人高超技艺的赞美。
真正地喝茶,应该是气定神闲,悠然自我地喝茶——潮汕功夫茶之功夫正是这种境界的升华。一个人坐在茶桌前,不是危襟正坐,而是随意而坐,气定神闲,不管泰山崩于前,还是黄河之水泛于前,以"品"为主的潮汕功夫茶文化.它显示高雅,表达礼仪,寄托情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而沏茶程式之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气氛和谐等,则表现出潮人以"和为贵"之高尚情操.

大红袍好吗

问题一:大红袍好喝吗? 个人认为第一次喝有点焦糊味,不是太好喝,习惯了就好了。在产茶的福建境内买的任何一种茶都比较新鲜,有些味道也不错,在非产茶区买茶就得好好品尝比较后再买。买乌龙茶也一样。

问题二:喝大红袍的好处和坏处 喝茶一般都是养身的,当然一天到晚的喝,也有副作用

问题三:喝大红袍有什么好处 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品质优异。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注重:活 、甘、清、香的特点。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喝大红袍的好处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国际友人曾赞叹武夷岩茶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武夷岩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而且岩茶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更丰富,如钾、锌、硒的含量较多。武夷岩茶由于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茶叶专家学者经化学分析,就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质。如1847年罗莱特在茶叶中发现“单宁”(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1861年哈斯惠茨证实武夷酸乃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 通过以上对武夷岩茶所含的化学成分介绍,我们已知,大红袍是具有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来源网络

问题四:大红袍茶叶哪里最好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乌龙茶(武夷岩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
大红袍当然是武夷山的好,
做得好的品牌有武夷星、曦瓜、奇苑国茶、陶渊茗等。除了曦瓜外,别的淘宝都有店哦,你可以淘宝搜搜看,当然还有很多不太出名的没有做品牌的,如果有空最好自己到茶叶市场转转,找到自己觉得好喝的就好。最好带个懂茶的朋友一起哦,祝你好运!

问题五:什么样的大红袍茶叶最好? 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如今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满打大红袍满算,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自古物以稀为贵。这么少的东西,自然也就身价百倍。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这么稀贵的茶叶,寻常百姓哪得一见,更不用说品赏了。事实上,大红袍自从它为世人所知,就一直以“贡茶”的身份而蒙着一层光环。可是,大红袍究竟是否做过“贡茶”?历史上武夷茶曾经被列为贡茶,是现在有据可查的是位于九曲溪畔的御茶园之茶,从未有过位于九龙窠的贡茶。确认大红袍的时间,最早不过1927年。1927年时是孙中山,之后是蒋介石;49年以后,便是毛主席了。孙中山蒋介石是否受过大红袍不得而知。解放后崇安地方 *** 倒是给毛主席送过。可惜的是,毛主席并不喜欢,据说还下了专门指示,今后不要再送。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固执地认为它是受过御封的“贡茶”。既然是贡茶,那就得管好看好。据武夷山的一些人说,早在 *** 时代,大红袍就有兵看守;解放初,也有军人看守过,最多时曾有一个排的兵看守。前不久,还有一篇文章,记述当年一位看守过大红袍的老兵,从北方来武夷山故地重游的动人故事。几棵小小的茶树,竟要 *** 派兵看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就连名气比大红袍大的多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还没有这种殊遇呢。 *** *** 何时何地派兵守大红袍,未见任何史料。倒是蒋介石到过武夷触,至今天游顶上留有遗墨牌坊,也许是为了保护蒋介石安全,在九龙窠设过岗哨?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景区包括大红袍在内的原寺产,统统划归附近的劳改农场管理。于是便常有武警在九龙窠走动。这就是派兵守茶的由来。不过,是否有兵看守,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家人长住在那里专门看管。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茶叶局的领导必定亲自到场监督;制好的茶叶,必须专人保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县长批准。原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回忆,1964年,有位在省茶科所工作的同学来要大红袍茶苗,是拿了省领导的批条才准许剪走5根穗条的。这样严密的管理几棵茶树,恐怕又可以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了,大红袍能不神秘吗?

问题六:什么大红袍最贵 世界上最贵的茶名叫大红袍。大红袍是中国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佳者。“大红袍”的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那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树龄350年左右,每年能产500克左右的大红袍茶,茶叶成品的价格高达每千克20.8万元,甚至更高。

问题七:陈年大红袍好,还是隔年的好 陈年大红袍干茶外形条索状完整,结实,陈香明显,沉重。色泽乌黑,整碎度,净度好。汤色深橙红色,明亮,清澈。耐泡。香气陈香馥郁,持久好,滋味回甘持久,入口绵爽,岩韵强,茶汤,醇滑、无涩,杯底香,挂杯香显。叶底肥厚,软亮,匀齐。品饮陈年岩茶,感觉就像在与一位长者智者会话,波澜不惊却让人心灵通透。只是喝过之后,总是让人念想。 陈年岩茶陈年大红袍除了口感极好外,其药理作用是非常明显。武夷山当地农家多将陈茶陈年大红袍存在家中作为药用,以备不时之需。陈茶功效有:暖胃祛寒,消食减肥,明目安神,活血通络祛邪气。饮后会出现打嗝通气,全身发热出微汗等生理反应。总之,优质的陈年岩茶陈年大红袍不论从品饮还是养生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问题八:天天喝大红袍有什么好处及坏处? 1、正常人一天宜饮多少茶?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2、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 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
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 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 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
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 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
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3、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饮用不同的茶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
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红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间休息时喝一杯牛奶红茶或喝一杯高
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晚上可以找几位朋友或家人团聚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
别有一番情趣。这种一日饮茶巧安排,你如果有兴趣,不妨也可试一试。

问题九:大红袍怎么才算好 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武夷岩茶国家新标准,取消了武夷岩茶原料产区的划分和茶树品种分类,增加了大红袍产品的等级划分。该标准把大红袍设立三个级别,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
特级大红袍,外形上条索匀整、洁净、带宝色或油润,香气上,锐、浓长或幽、清远,滋味上,岩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气,同时,特级大红袍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一级大红袍,外形上呈现出紧结、壮实、稍扭曲的特点,稍带宝色或油润,整体较为匀整,在香气上,浓长或幽、清远,滋味上,岩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汤色则较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底较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二级大红袍,外形、色泽、香气、叶底等方面大大不如前两者,但是在滋味上,仍有岩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
作为武夷岩茶的最名贵的品种“武夷山大红袍”,产自福建闽北武夷山。相传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
大红袍不仅有美丽的传说,其优异品质更耐人寻味。据了解,大红袍产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且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正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大红袍茶叶独特的韵味。

问题十:大红袍好不好 好!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等。

武夷山名茶“大红袍”因为稀有而千金难求。素有“大红袍之父”称号的武夷山制茶大师陈德华先生,他监制“

D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有供求关系,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等。 “大红袍”因为稀有而千金难求。说明该茶稀缺,供应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而且制作工艺复杂,耗费的劳动量大说明价值量增大所以价格高。本题选D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9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