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才子周亮工在《闽茶曲》里写道:“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诗中明确指出了新茶在杀青、焙火的工艺中,会残留火燥之气。尤其是春秋节气,燥邪伤肺,不利于健康。茶应储藏陈化一段时间,等茶汤色深红,火气全消后再品,品饮价值和经济价值会更高数倍。在诗词中,提出喝茶不宜太新的养生观念,周亮工算是首次。
梳理六大茶类的历史,茶的发展基本是这样:稳定靠杀青、生香靠发酵、提香靠烘焙、成型靠贮存。
传统杀青工艺的绿茶,如碧螺春、西湖龙井等,在制作完毕后,常常会放置在生石灰缸里,贮存一周或数月不等,待茶中水分降低,青草味道转化,寒性减弱,火气褪尽后,始才品饮。此时香纯味厚,无口干舌燥之虞。八十年代之前,茶区没有冰柜,没有电焙,茶的干燥依靠辉锅和炭焙实现。那时的传统绿茶,吃火足,香气厚,耐储存,不易变质。现在,喝茶人被商家误导,过于注重茶的外观颜色,过于在乎芽头是否细嫩漂亮,因此,多会选择刻意低温杀青的绿茶。这类茶,往往青涩气较重,不耐高温冲泡,不耐久存。
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等传统青茶类,发酵适中,焙火到位,待以时日,火气褪尽后,茶的香气入水,茶汤会更厚滑。经年的铁观音,兰花香里会衍生出更温润的乳香。保存良好的岩茶,花香会向更成熟的花果香转化。茶老性温,有年份的青茶,有暖胃安神、降脂降糖的药理效用。清末连横的《雅堂文集》里,对铁罗汉老茶的应用曾有记载:“新铁罗汉滑而无骨,旧铁罗汉浓而少芬,必新旧合拼,色味得宜,嗅之而香,吸之而甘,虽历数时,芳流齿颊,方为上品。”
红茶是发酵程度较高的茶类,经干燥或过红锅工艺,新茶火气较重。炭焙的红茶,陈化后,香气滋味趋于醇和,耐泡度增加。二十多年的祁门红茶,除保留幽微的玫瑰花的品种香外,茶汤里多了类哈蜜瓜的果香。三十年的传统切碎正山小种,桂圆汤香里有了薄荷糖的味道,饮过喉吻清凉。老红茶,调理肠胃的药效明显,夕饮有助睡眠。
白茶不炒不揉,轻微发酵,是六大类茶里,最能保持茶叶原始状态的茶类。陈化后的白茶,是婴幼儿解表透疹的圣药,故民间有“一年为茶,三年药,七年为宝”的说法。新茶青气较重,茶性寒凉。陈化后的白茶,茶性逐渐趋于温暖。二十年以上的白茶,适合煮饮。叶色渐深,叶片开始碎片化。茶汤桔红,乃至深红。清甜的茶汤里,成熟的果香、木质香、枣香,会相继呈现。
普洱茶、安化黑茶、藏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等黑茶类,只要品质可靠,工艺到位,后期茶的陈化,会逐渐趋于醇和厚滑。已经得到证明的“越陈越香”的观念,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
新茶得春天生发之气,虽滋味鲜爽,色泽悦目,但生发之性太过,需存放时日,等茶性收敛、火气渐消之后,会更有益身心。否则易引发陈疾,导致他病。茶质稍陈后,沉香凝韵,性趋温和。茶的内含物质里的大分子物质,随时间的陈化,逐渐裂变为小分子的物质。茶汤就会变得细腻厚滑,易于吸收入血,表现出陈茶特有的体感。此时,茶气趋强但滋味平和,更具滋养潜阳、暖胃祛湿之功,适于年长者久饮。
立
秋
义
诊
中医认为,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进行 养生 保健、疾病防治,不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还对控制慢性病、 养生 延年有积极的意义。
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专家团队根据二十四节气自然规律总结了相应的 养生 调摄方法以及时令病、慢性病的治疗建议,并于 节气时举办系列义诊。 多名中医药专家将在义诊中答疑解惑,向广大患者传递中医 健康 知识和 养生 理念。
义诊时间
8月6日 周五
9:00--11:30
义诊地点
航天中心医院门诊大厅
咨询内容
义诊医生
徐康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主治内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对脾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慢性结肠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甲低、甲状腺炎、甲状腺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心脑血管病、老年病有较深的造诣。
单良
中医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辨证治疗呼吸系疾病:发热、咳嗽哮喘等;儿科病:厌食、腹泻、抽动障碍等;及慢性胃炎、便秘、头痛、心悸等内科病症。
谷佳魁
药剂科中药师
本科学历,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药基层工作近二十年,擅长中药调剂、饮片鉴别,以及中药的合理应用。
立 秋 养 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立秋标志着秋天即将到来,此时许多地区气温仍然较高,故素有“秋老虎”之称。《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即此时自然界阳消阴长,万物开始从茂盛趋向萧索成熟。
此时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新陈代谢减慢,情绪容易低落。同时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顾护不当,容易伤风感冒,秋季所主的燥气通于肺,使得肺脏易在秋季发病而引起咳嗽、喘息诸证。中医 养生 自古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方能延年益寿,因此立秋 养生 宜收敛阳气,养护气阴。
收敛神气,预防悲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提出秋季精神也要适应收敛阳气的原则——内心宁静,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保持少思、少虑、少欲,维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以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情绪的影响。可结伴游玩,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色美景以排遣忧郁悲伤等不良情绪,焕发愉悦的活力。
早睡早起,加衣勿急
秋季天气清肃,万物收藏,人与自然相应,宜收敛阳气,保养阴精。秋季起居宜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之收敛,增加睡眠时间可养护阴气,早起则有利于肺气舒展,顺应阳气的生长。
立秋时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然而过早加衣或衣着过厚不仅会影响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还会导致汗出过多,阳气外泄。因此,随着气温下降,衣被可逐渐添加,感觉凉了,再添一件,被子也不要太厚。晨起外出时可带一件薄外套,根据凉热随时增减。
多酸少辛,合理贴膘
立秋开始气候逐渐干燥,饮食方面应注意滋阴清热。因此饮食原则宜收不宜散。此时可多吃酸味果蔬如柠檬、猕猴桃、番茄以助敛阴,避免食用葱姜等辛辣食物以防损耗津液。中医认为,秋季在五行属金,在人体应肺,颜色为白色,许多白色食物有润肺作用,如:百合、荸荠、梨、银耳、莲藕等,此时可以适当多吃。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就是在立秋时节,人们通过进食炖肉、饺子等食物,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以恢复人体在夏季的消耗,同时为对抗冬季的寒冷储备能量。然而,“贴秋膘”也要合理,一要适度,不宜短期大量食用油腻肉类,以免消化不良,二要因人而异,舌苔厚腻、口臭便干的湿热体质,慢性胃肠疾病、痛风、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肉类。三可平补“贴膘”,即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蔬菜水果以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鸡蛋牛奶、一些有补益作用的食材、芋头、藕、鸭肉、鱼肉等,既可以起到补养气阴的作用,又能避免补益过度,增湿生热。
锻炼防寒,少劳少汗
秋季天高气爽,枫林尽染,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正是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立秋开始,即将逐渐进入寒冷的秋冬季节,此时坚持晨起户外锻炼不但能够健肺强身,延缓衰老,还可以增强机体对多变天气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兴趣和爱好选择 体育 运动,如病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气功、做操等平缓运动;身体 健康 人群可以选择慢跑、登山、骑行或球类运动等。
运动时需要注意两点,一、运动量要适度,注意及时补水,过量运动、大量出汗会损伤人体阴津,导致阳气外泄;二是及时增减衣物,运动时着衣可稍单薄,以免大汗损伤阳气,亦要防止汗出受风。
立秋适用药茶
1、茅根养肺饮
【组成】茅根30克、竹蔗300克、胡萝卜50克、马蹄50克。
【制法】
(1)茅根、竹蔗分别洗净切段,马蹄、胡萝卜分别去皮,切小块;
(2)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半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生津。
【适宜人群】除虚寒体质外一般人群均适宜,孕产妇酌情饮用,尤其适合热病津伤、心烦口渴、肺燥咳嗽、便秘者饮用。
2、百麦安神饮
【组成】百合10克、淮小麦10克、大枣5克、生甘草3克。
【制法】所有材料冷水浸泡半小时,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尤其适合心慌、心烦易躁、失眠多梦者饮用。
秋季 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情志宜安定平静
上文告诉我们,秋天的三个月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宜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饮食调理重润燥
润燥
秋在“五行”对应中属金,在人体五脏六腑对应中为肺。此时自然界阳气日衰,阴气日生,雨水渐少,故时令主气为“燥”。燥热之邪容易损伤人的肺气,导致人体内的阴液津气耗散,继而出现一系列病变,燥病的特征就是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表现。例如人体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干结,严重者伤及肺脏就会出现咽喉不适,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
秋季饮食以润燥为当务之急。宜清淡,少食煎炒油炸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润燥的食物有哪些呢? 百合 、银耳、芝麻、核桃、甘蔗、牛奶都不失为润燥的好选择。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是不一样的,所以还需要辨证解燥。要适当多饮水,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养阴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阴又称滋阴、育阴、补阴或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立秋后可多吃些养阴的食物,其中首选银耳。它富有天然特性胶质,长期服用可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但慢性腹泻的患者不 建议 食用。
蜂蜜也是秋天养阴润燥的好帮手,它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或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其他养阴食物有莲子、山药、红枣,以及菠菜、黄花菜、无花果、雪梨、萝卜,经常吃可以预防秋燥伤阴,中药石斛、枸杞子、西洋参,也都是滋阴的好选择。
增酸
中医认为宜“少辛增酸”,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在立秋后适量多吃些酸的东西可以收敛肺气,养护肝脏 (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立秋过后,虽然天气仍然炎热,但总的来说早晚气温会越来越低,人们的食欲也开始变好,比较适合进补。
可以多吃猕猴桃、山楂、柠檬、苹果、石榴、葡萄、柚子等酸味的水果,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效果。其中首选葡萄。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需要注意的是,血糖高者应少食或禁食葡萄。
温食、忌生冷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而立秋之后,气候转凉,人们身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俗话说“秋瓜坏肚”,也就是说秋天在饮食方面需要多加注意。切忌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如瓜类水果、生鱼片),因为夏季大量进食瓜类水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如果继续生食,势必引发胃肠道疾病。
另外,也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可以用粳米或糯米煮粥,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加强锻炼助养肺
要想促进肺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全面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身体。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体质较弱者可以从慢速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米~1500米,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采用隔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1小时以上。另外,上下楼梯、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也对肺功能有益。对于居住在城市而又无活动场所的人可通过上下楼梯进行锻炼,开始时可只上1层楼梯,然后根据体力和呼吸功能的情况逐渐增加强度,间歇进行,每日1次~3次。
呼吸功能锻炼应尽可能在户外进行,要持之以恒,有规律,这样才能增进肺功能。另外,呼吸肌的针对性锻炼可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提高肺泡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
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敬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61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佛与茶
下一篇: 听说夏天喝热茶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