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
一般情况下,冲泡高档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一般选用白瓷或者玻璃盖碗,一方面高档红茶汤色要求红艳,白色或者奶白色的瓷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红茶的汤色,便于茶客观赏。
另一方面,使用盖碗冲泡可以发挥红茶固有的香气和滋味,无损于茶叶品质,对于品茗闻香都很方便。对于条形红茶来说,紫砂壶冲泡是不错的选择,可使红茶滋味更加醇厚绵长。
另外,长时间使用同一把紫砂壶来冲泡同种红茶还能够增加香气,使其香气更加浓郁。对于红碎茶或者片末茶来说,不妨用白瓷壶,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发挥茶叶浓鲜的滋味,但是壶泡法对香气不利。
绿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的名贵绿茶,适合用透明玻璃杯泡饮,便于观察茶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一二级炒青、珠茶、烘青之类的中高档绿茶,重在品味或解渴,可用瓷杯泡饮。
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分为四类:闽南乌龙(如铁观音)、闽北乌龙(如大红袍)、广东乌龙(如单丛)、台湾乌龙(如冻顶乌龙)。对于闽南乌龙尤其是铁观音来讲,除了品茶汤,闻香、赏叶底也很重要,用盖碗冲泡特别方便茶客观察叶底和闻香。
对于闽北乌龙和广东乌龙来说,用盖碗冲泡能凸显茶叶原本的滋味、香气,便于观察叶底,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一般建议存放的老茶选择壁厚扁圆的紫砂壶,以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滋味。紫砂壶冲泡,宜专壶专用,不可一把壶冲泡几种茶,否则茶味不正。
中低档绿茶含纤维素多、耐冲泡、茶味浓,适合用茶壶泡饮。如果用茶壶泡饮细嫩名茶,因水多,不易降温,会闷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新的香味。
花茶
花茶的泡饮以能发挥香气和观察茶坯特质美感为原则。
冲泡茶坯特别细嫩的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龙珠等高级花茶时,因茶坯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放两三克花茶入杯,等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可以观察茶在水中上下舞动、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
泡饮中档花茶,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泡饮中低档花茶或花茶末,一般采用白瓷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比茶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
泡茶怎么选择茶具
泡茶怎么选择茶具,居家生活的过程中,为自己泡一杯好茶,特别顺心,新手泡好一壶茶,离不开得心应手的茶具,而茶具则需要根据茶叶本身的特点去选择,以下分享泡茶怎么选择茶具
泡茶怎么选择茶具1 绿茶
绿茶是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鲜叶的天然物质,在冲泡绿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选用的是 玻璃直筒杯,正确的冲泡绿茶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
选用玻璃直筒杯,是因为它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用玻璃直筒杯泡茶,茶叶在整个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汤的颜色,都可以一览无余,冲泡绿茶时,茶叶的走向和茶汤颜色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别有风趣的享受。
玻璃杯绿茶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两道工序。白茶可选用 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 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也可选用 玻璃壶、盖碗或紫砂。老白茶中的牡丹、贡眉、寿眉,其实也是可以用紫砂壶来泡或者用玻璃壶和瓷壶煮饮。
玻璃壶煮老白茶
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流程是杀青、做形(包括揉捻)、闷黄、干燥,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我们在冲泡黄茶的时候,一般选用的是 玻璃杯、瓷壶、玻璃壶或者是盖碗,因为这样的话,才可以将茶的颜色衬托得更加艳丽。
(青茶)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可使用 瓷壶、盖碗或紫砂壶冲泡。一般用紫砂壶较多,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
而且乌龙茶要先“洗茶”,洗茶完之后就要用沸水加入冲泡,并随时保持温度。茶香浓郁持久。紫砂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瓷壶乌龙茶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可以用 瓷壶、紫砂、盖碗冲泡。实际上我们一般使用紫砂壶去冲泡
因为原矿紫砂料的紫砂壶他是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也就是透气性,使茶叶得到了良好的透气,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泡茶的口感, 而且在紫砂里面是含有微量的铁元素,泡茶的时候使人体得到了吸收。
紫砂壶黑茶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红茶可选 内挂白釉紫砂、白瓷、青花瓷、暖色瓷的壶杯具或者玻璃壶过滤茶具。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程度较高,它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青花瓷泡红茶,能使红茶的汤色清晰,为之泡红色之上选。
白瓷红茶
花茶
花茶不属于目前常见的六大茶类。常见的茉莉花茶,要经过采茶、制茶等近15个步骤。其中,让茶、花的味道能合二为一的关键步骤就是窨制工艺。花茶冲泡当选 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现代小资生活中,更多人年轻人的选择。
青花瓷盖碗花茶
花草茶
花草茶是以花卉植物的花蕾、花瓣或嫩叶为材料,经过采收、干燥、加工后制作而成的保健饮品。花草茶起源于欧洲,一般特指那些不含茶叶成分的香草类饮品,所以花草茶不是茶。但是最近今年花草茶受众越来越多,这里也介绍一下花草茶适配的茶具。花草茶一般用 玻璃壶杯具、瓷壶杯具或者盖碗冲泡。
花草茶属无发酵茶类,且主要选用幼嫩无污染的花蕾、花瓣制作,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因为在高温和恒温条件下花草茶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芳香物质会迅速被破坏而减少,且泡出的花草茶色泽变深、味道变涩。另外在冲泡的过程中,壶及杯具要加盖密闭,尽量减少香味的散失。
玻璃杯花草茶
几乎所有茶都可以用盖碗和瓷壶冲泡
盖碗,堪称万能泡茶利器。只要把握好各种茶的特点,就能够泡出好茶。盖碗泡茶可能是最能接近茶叶原味的方法了,盖碗可操作性强,易于评品茶香,能清晰观察叶底。这样泡茶,能影响茶叶品质的客观因素就相对低很多了。而瓷壶的传热不快,保温适中,而且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既健康又能较好地保证茶叶的香味,而白瓷又能更好的衬托茶汤的颜色。
紫砂盖碗
紫砂壶适合冲泡发酵程度较高的茶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越适合用紫砂壶等陶器冲泡,例如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是可以用紫砂壶冲泡的。而绿茶、黄茶、白茶(老白茶除外)、花茶则不太适合。
紫砂壶
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茶经过“炒、煎、煮、泡”后,才能成为一壶好茶;茶就是道人,茶道衍生茶德,我们感恩做茶、采茶农人,及雨露、土壤、天地,饮茶者饮水思源,关怀环境,不知不觉中也有了茶德。中华博大的茶文化需要每一个人去品味和传承。品味一壶好茶,从用对茶具开始。
泡茶怎么选择茶具2 1、瓷质茶具
瓷器土质细腻,烧结温度高;胎质较薄,敲击声音清脆。由于瓷器表面光洁致密,所以不吸水不吸味。并且,瓷质茶具传热快、不吸香,能把茶的风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泡出的茶香高味鲜。
瓷质茶具因为这些特质,所以特别适合用来冲泡风格清扬的茶。
适合冲泡茶类:原料较嫩的绿茶、花香型红茶、清香型的乌龙茶,如:铁观音、白茶的新茶,如:白毫银针等。
2、陶质茶具
陶器土质沙粒感强,烧结温度低;胎质较厚,敲击声音沉闷。由于表面气孔多,容易吸水吸味;同时因为密度小,所以传热慢,保温效果好。茶汤在陶器内壁的气孔中进进出出,与陶土中的一些矿物元素发生反应,茶的醇厚韵味和变化会更加凸显。
因此,陶质茶具适合冲泡一些风格厚重的茶。
适合冲泡茶类:普洱、蜜香型红茶、醇厚型乌龙茶,如:武夷岩茶、重焙火台湾乌龙茶、老白茶,如寿眉等。
3、紫砂器具
紫砂器具虽属于陶器,但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采用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抟制和焙烧制作而成。
紫砂器具由于优质的紫砂土和独特的`双气孔结构,吸水性强,透气性极佳,对茶汤有一定的润色作用。
紫砂器具适合泡厚重风味的茶,尤其是重发酵、重焙火的茶以及老茶。
适合冲泡茶类:普洱老茶、老白茶、黑茶等。
4、玻璃器具
玻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且不透气的矿物质,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玻璃茶具无可替代的特点就是透明。透过玻璃,可以观赏到茶汤的颜色、茶叶的形态,不管是玻璃壶、玻璃公道杯、玻璃茶杯,观赏性都很强。
然而,玻璃茶杯质地脆、容易破碎,且传热迅速,保温性差,茶的香气也易于散失,因此使用玻璃器具冲泡出的茶最好尽快饮用完。
泡茶怎么选择茶具3 1、陶制茶具的特点
我们平时常说陶瓷,是瓷器、炻器、陶器的总称,陶与瓷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紫砂虽然被单独分出来,但一般说紫砂属于炻器或陶器。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陶器特别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水都很合适。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2、瓷制茶具的特点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颜色要不艳不晦、不浅不深:艳则颜色过厚,晦则颜色过薄;浅则过火,深则火候不够。
另外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彩绘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盛装食物。
3、不同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
绿茶: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杯具等。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轻发酵茶,气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紫砂为佳。
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冲泡,用玻璃杯赏汤,便于衬托它的宝光、金圈、汤色红艳”等特点。
白茶:茶具力求古朴、自然,以陶瓷为佳,尤其是老白茶可用陶壶煮饮。
乌龙茶:选择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当配陶制茶具或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能够去除异味,更显陈香。
如何挑选茶具?购买陶瓷茶具要注意茶具的环保与质量,好的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溢,劣质陶瓷茶具对人休健康有害。釉上彩陶瓷,这些陶瓷比传统的漂亮不少,用于装饰没有什么问题,但用于茶具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釉上彩中含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铅等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x0dx0a步骤/方法x0dx0a挑选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家,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x0dx0a购买时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不要选择脱釉、釉破损、裂纹的茶具,这类茶具使用过程中很可能会溢出金属元素。x0dx0a在选购陶瓷茶具的时,尽量不要选择釉上彩、电镀的陶瓷茶具,如真的非常喜欢,也一定要选择茶具内壁不要有彩绘。x0dx0a选择高温茶具,高温茶具一般是指1300度左右的陶瓷,其釉水明亮,瓷体相比较通透,且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x0dx0a在使用茶具前用沸水煮上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4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有的毒物质。x0dx0a
保姆级泡茶指南,让你泡出来的茶又香又甜
一.绿荣和黄茶
1.水温
绿茶和黄茶在冲泡上比较类似,下面以绿茶为例。冲泡细嫩的绿茶,水温不要太高,85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沸水冲泡的话苦涩味会比较重。
2.冲泡
冲泡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细嫩的无需洗茶,粗老的可以用温水快速的润茶一次,投茶比为1: 50,即150毫升的水杯,投茶3克左右。
3.时间
注水后2-3分钟,即可品饮,如果是长时间浸泡,适当减少投茶量。
二.白茶(一)
1.水温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原料比较细嫩的茶,冲泡水温90-100摄氏度比较适宜。
2.冲泡
冲泡白茶可以选用盖碗或茶壶,这类比较细嫩的白茶不用洗茶的尤其是白毫银针,第一泡茶茶毫丰富,正是精华,洗茶的话太可惜了。茶水比控制在1: 30左右,即120毫升的盖碗,投茶4克左右。
3.时间
白茶没有经过揉捻,水浸出物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第一泡可以30秒左右出汤,后边每泡延长5秒左右。
三.白茶(2)
1.水温
白茶中的紧压白茶、比较粗老的贡眉和寿眉,都是成熟的叶片冲泡的时候要用沸水冲泡。
2.冲泡
冲泡白茶可以选用盖碗或茶壶,粗老的白茶需要洗茶一次,茶水比1: 30,30秒左右出汤,老白茶也可以选择用煮茶器煮饮或者用保温杯闷泡,煮饮或闷泡的时候,适当减少投茶量,茶水比1:120左右,按个人口味调整。
3.时间
白茶没有经过揉捻,水浸出物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第一泡可以30秒左右出汤,后边每泡延长5秒左右。
四.鸟龙茶
1.水温
乌龙茶都是成熟的叶片,乌龙茶的特点就是香,需要用沸水冲泡,才能更好的激发出茶香。
2.冲泡
乌龙茶对冲泡还是比较讲究的,一般用盖碗或紫砂壶,洗茶一次,冲泡的时候茶水比控制在1: 20左右,每泡之间茶汤要滤干净,这样下一泡不会过于苦涩,也能更好的感受每一泡之间的变化。
3.时间
乌龙茶出汤要快,前三泡5秒左右出汤,后边每一泡可以增加5秒。
五.红茶
1.水温
冲泡红茶,建议采用90-100摄氏度的水温,原料细嫩的水温稍低一点。
2.冲泡
冲泡红茶建议选用盖碗或紫砂壶,洗茶一次,冲泡的时候茶水比控制在1: 40左右。如果在办公室用马克杯冲泡的话,减少投茶量,茶水比控制在1:60左右,即180毫升的杯子,投茶3克左右。
3.时间
用盖碗或紫砂壶泡红茶的话,前三泡10秒左右出汤,后边每一泡可以增加5秒。
六.黑茶
1.水温
黑茶原料粗老,要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内含物质充分析出。
2.冲泡
冲泡黑茶可以用盖碗泡,也可以用煮茶器来煮,也可以用保温杯闷,盖碗泡的话茶水比1: 30,洗茶一次,煮饮或闷泡,减少投茶量,建议茶水比1: 200。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55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玩味紫砂一一品味人生
下一篇: 历代茶官之发运制置茶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