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知识

小小茶农 2023-11-14 00:24:40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知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是当时汉语“”(茶树)的译音。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史料记载,早在囊日松赞时期,吐蕃民间就开始嗜茶。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药由来已久。藏文史书《藏汉史集》关于茶叶在藏族地区出现的故事有如下记载: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叶子,在屋顶上婉转啼叫。国王派人查看,将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上。国王发现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枝,于是摘下树叶放入口中品尝其昧,觉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饮料。于是派出众大臣及百姓去寻找这种奇妙的树,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地找到了,是为茶叶树。从此,茶叶被引进藏区,并逐渐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马互市”。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

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相继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这条古茶道行程5000公里。当时雅州曾规定:吐蕃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茶叶40公斤。元、明、清三朝都先后在拉萨、萨迦、日喀则、江孜、墨竹工卡、拉孜、昂仁等地设立过“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贸易。据记载,明初茶贵马贱,每匹马可换茶50多公斤;明末茶贱马贵,每匹马可换茶250多公斤。民国时期,通过川藏、滇藏贸易,输到西藏的茶叶量更大,据1941年统计,每年从康定输到拉萨一带的茶叶就达20多万包;从云南输到西藏的茶叶约2.6万多包。这种“茶马互市”不但成为藏汉经济的干渠,而且促进了西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后来,茶马贸易又扩大到私商交易,有不少四川、云南茶商将茶贩运到西藏,利获数倍,形成了蜿蜒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腹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汉地与藏地之间的茶马贸易,以及中原地区形成的高雅的茶文化,对西藏高原茶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西藏饮茶日益成风。久而久之,一种新型的、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逐渐形成,饮酥油茶也日益成为藏族老百姓的日常必需。


在西藏高原这种带有草原风味、具有独特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一千多年来,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会风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从茶礼、茶具、烹茶方式和饮茶习俗等形成了西藏高原茶文化的特色。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来敬茶,是藏族茶俗中最主要的内容,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的恭敬、和睦、祥和的气氛。

在西藏,藏族喝的茶可分为酥油茶、甜茶、清茶,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从吐蕃时期就己开始流传的酥油茶。酥油茶的制作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工艺色彩。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以产于四川、云南的青砖茶作原料,先把砖茶熬煮成浓浓的茶汁(荚沽),滤出茶叶,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做茶时,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加入酥油,再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棍子)上下来回搅动,待水乳交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走入高原人家,不少人都使用电动搅拌机打酥油茶,使这一传统的饮食习俗被赋予现代的操作方式。

在西藏,喝茶的茶具也十分考究,喝茶的茶碗有瓷碗“噶吁”、 银碗“俄波”、玉碗“央池”、木碗“星泼”等。按藏族传统,民间一般人使用得最多的是木碗,这种木碗一般用桦木、杂木雕琢而成。用木碗喝酥油茶具有不烫嘴、喝茶香、携带方便等特点。

酥油茶中的酥油营养价值很高,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即是说新鲜酥油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认为酥油可“益智增热力”,“千般效用延年称上品”,“可促进人的体力及延长寿命”,“人们日常饮食靠油类,体内供热内脏可洁净。体质即补气力容颜添,五官坚固长寿到百年”。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还可使精液增多,滋润肠胃,和脾温中,润泽气色,精力充沛。酥油茶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喝后能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藏民,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由于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区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们只有靠饮茶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并且饮茶可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牛羊肉属于酸性食物,经人体消化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氢离子,它会使人体血液偏酸性,出现胃酸过多、便秘、疲劳等症状,大量饮茶后,在人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这能使人体内的酸碱维持平衡。所以,藏族人民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在西藏高原的茶文化中,还有奶茶。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或者不放);另有一种在拉萨等城镇最为盛行,因为要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甜茶传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那里。之后,这种饮品很快得到了拉萨贵族们的喜欢,有的上层家庭甚至专门从尼泊尔、印度请来厨师,这些厨师在制作西式菜肴的过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拉萨上层家庭,成了必需品和待客饮品。到上个世纪20年代,拉萨街上出现了甜茶馆。有资格进入甜茶馆的只是那些贵族、商人和有钱人。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练些,几乎每个拉萨妇女都会做甜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馆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如果谁家的女人去了甜茶馆不但会很快传遍全城而且会在顷刻之间留下轻浮女人的污名,连累家人。虽然10年后各式茶园遍布拉萨各处,但甜茶馆依旧生意兴隆。如今转经的老人会进去喝上几杯,远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会在那儿休息一下或就着甜茶吃上一些从家乡带来的干馍或别的食品,还有那些同样要去茶园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甜茶馆依旧是原来的甜茶馆,甜茶馆依旧是新闻发布中心。

在农牧区,一般藏族的早点喜欢吃“强木都”。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糌粑、干酪粉(细奶渣)和酥油,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糌粑用勺搅着吃。藏族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一般早上更要喝茶。如果在农牧区,你可见到几乎每个藏族家庭都有火钵,上面经常煨着一壶清茶。有条件的家庭早茶必须是酥油茶,到中午以后就喝清茶了。藏族民间对喝茶也十分讲究,喝茶时不能作响,而要轻啜慢饮,喝茶发出声响被当成缺少修养的表现。

在西藏民间,藏族把敬茶作为远别的一种重要礼仪,祝愿亲朋好友一路平安。村口、车站、机场,常常可以见到送行的人们背着盛满酥油茶或甜茶的暖水瓶,为亲友送行;小孩生下来的第二天(女孩是第四天),亲朋好友也要带上酥油茶为之祝贺;到医院里去探望病人,带上一瓶浓浓的酥油茶或甜茶,病人会感到莫大的安慰。

在西藏,不管是在农区、牧区,还是在城镇,无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住的友人,一踏进主人家门,首先端出的是香喷喷的酥油茶,主人双手捧上,恭敬地请你喝一杯,接着再寒喧议事。请喝茶是藏族人民好客的表示。

在西藏高原形成的以酥油茶、甜茶为主体的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把茶的内涵发展到了极致,共同构成中华茶文化的大观。

茶叶基本知识

茶叶基本知识大全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茶叶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文字记载表明,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树最早的原产地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中国的四大茶区】

  我国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荣城,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市、区)、967个县、市生产茶叶。

  全国可分四大茶区:即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名茶最多的茶区,绿茶的主产区,部分红茶和乌龙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天目青顶、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华南茶区】

  中国最南部的茶区,主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

  茶树的原产地,主要产黑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江北茶区】

  四大茶区中最北的一个茶区,主要产绿茶。

  江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盛产绿茶。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

  【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2)茶叶的分类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2、 茶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茶的产品、茶的功能

  社会属性——人对茶的利用、对茶的寄托。

  (注:茶及利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

   【茶叶中内含物成分】

  茶叶中的内含物成分种类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据现代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有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有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0%。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健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

   【茶多酚类】

  (包括儿茶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色甙类、羟基—基烷醇类等40余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

   【茶色素类】

  (包括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β一胡萝卜素等),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皂素】

  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为一类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是只有10%左右可溶于热水。在茶叶中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余种,大多数为人体所必需,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为干物质总量的2%~5%,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精氨酸约占13%,天门冬氨酸约占9%,谷氨酸约占8.7%,其余约占13%。

   【生物碱】

  为一种嘌呤类化合物,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其中咖啡碱占有2%~4%,可可碱与茶碱占1%。

   【矿物元素】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

茶文化知识

  茶 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茶文化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茶文化知识

  1、 说说 茶与戏曲的关系?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等。这种戏以江西较为普遍,剧种也多。如江西采茶戏的剧种,即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些剧种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形成时间大致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采茶戏,是直接由采茶歌和采茶舞脱胎发展起来的。如采茶戏变成戏曲,就要有曲牌,其最早的曲牌名,就叫?采茶歌?。采茶戏的形成,不只脱颖于采茶歌和采茶舞,还和花灯戏、花鼓戏的风格十分相近。花灯戏是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区的花灯戏类别的统称。以云南花灯戏的剧种为最多。其产生年代较花鼓戏和采茶戏稍迟,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花鼓戏以湖北、湖南二省的剧种为最多,其形成时间和采茶戏相差不多。这两种戏曲也是起源于民歌小调和民间舞蹈。因为采茶戏、花灯戏、花鼓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时间、风格等都比较接近,所以这三者之间,自然也就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茶对戏曲的影响不仅直接产生了采茶戏这种戏曲,更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对所有戏曲都有影响的,剧作家、演员、观众都喜好 饮茶 ,茶叶文化浸染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戏剧也离不开茶叶。如明代我国剧本创作中有一个艺术流派,叫?玉茗堂派?,即是因大剧作家汤显祖嗜茶,将其临川的住处命名为?玉茗堂?而引起的。过去不仅弹唱、相声、大鼓、评话等等曲艺大多在茶馆演出,就是各种戏剧演出的剧场,又都兼营卖茶或最初也在茶馆。所以明清时,凡是营业性的戏剧演出场所,一般都统称为茶园或茶楼,戏曲演员演出的收入,早先由茶馆支付。如上一个世纪末北京最有名的?查家茶楼?、?广和茶楼?以及上海的?丹桂茶园?、?天仙茶园?等,就均是演出场所。这类茶园或茶楼,一般在一壁墙的中间建一台,台前平地称之为?池?,三面环以楼廊作观众席,设置茶桌、茶椅,供观众边品茗边观戏。

  2、何谓贡茶?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贡茶始纳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到清朝覆灭,长达几千年。这期间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当今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有: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贡奉时间最长,历经唐、宋、明、清);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丘铁观音、武夷肉桂;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江西:宁红(其珍品太子茶清光绪30年列入贡茶,贡奉时间最短,仅7年)、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陕西:紫阳毛尖(原名紫邑宦镇毛尖,贡茶时间最早,始于东汉末献帝,距今1700多年);河南: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台湾:文山包种茶。

  3、为什么说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 百科 全书?

  唐代陆羽(公元733804),著有名著《茶经》。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喜茶、爱茶,并煎得一手好茶。在唐代饮茶之风的熏陶下,从22岁开始即从事茶事的研究,后来又历经数年去茶叶产地实地考察,终于在广德二年(公元764)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初稿,并于五年后(公元780)经增补后正式付梓出版。《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茶经》内容丰富,按现代科学划分,包括了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生化学、药理学、水文学、 民俗学 、史学、训诂学、文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为我国保存了某些珍贵典籍的片段,可称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陆羽因此被誉为中国?茶圣?。《茶经》已译为日、英、法等国文字。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是研究《茶经》的权威性学术著作。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条?茶叶之路?吗

  我国在对外交往史上有一条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存在辐射至东南西北的一条?茶叶之路?,它通过陆路和水路将我国的植茶技艺和饮茶之风传往世界五大洲。中国茶叶最早输出是在公元473476年的南北朝时期,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设?市舶市?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通过海上和陆路的?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则输往朝鲜、日本。明清以后,茶叶的国际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中国茶通过海上和陆路输往英、美、俄等国。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植茶和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0多个,多与中国的茶叶输出和饮茶之风的影响有关。

  5、?客来敬茶?习俗的由来和规范是怎样的?

  客来敬茶,自古以且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晋代王濛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唐代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谈到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水初红?,清代高鹗《茶》诗中的?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至今仍传为我为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客来敬茶?的习俗,说明我国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宾客临门,一杯香茗,既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会友,谈情叙谊的至诚心情。同时,饮茶的地点,应尽可能打扫得干净;选择的茶具和用水必须清洁卫生;茶叶的选择亦必须是家中所存茶叶中的上品。如为极品,还应事先向客人介绍一下此茶的来由和特点,以引起客人对此茶的兴趣。泡茶时不宜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敬茶时,主人必须将茶双手捧上。主人陪客饮茶,边饮边叙情谊,客人所饮茶汤只剩三分之一左右时,主人宜起身为客人茶杯里添水。饮茶时,主人有时亦可配上一些糖果点心,以助雅兴。

  6、我国茶馆起源于何时?

  茶馆又叫茶楼、茶肆、茶坊、茶寮、茶室等,它是以营业为目的、供客人饮茶的场所。最早的茶馆是以茶摊的形式出现的,时在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在位)时。南北朝时出现了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唐代商业交往发达,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从京城长安、洛阳到四川、山东、河北等地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茶肆。茶馆是商业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从发展阶段上看,东晋是原始型茶馆的发轫阶段,南北朝时形成初级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期。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茶馆日趋发达,在大中小城市乃至于乡镇、农村,都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

  7、我国有哪五大名泉?

  我国名泉众多,天下第一泉至今亦无定论,但是根据自古以来众多的意见,五大名泉基本可定。第一泉,中冷泉,亦名南冷(零)水,在江苏镇江金山以西,位于长江江中心(今在长江南岸)。第二泉,惠泉,原名漪澜泉,在今江苏无锡郊外惠山白石坞下的寄畅园内。第三泉,观音泉,在今江苏苏州虎丘石观音殿后。第四泉,虎跑泉,在今浙江杭州虎跑山滴翠崖前。第五泉,趵突泉,在今山东济南。

  8、您知道老舍先生写的《茶馆》吗?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与?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除了为表现主题服务之外,也展示了中国茶馆文化之一斑。《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创作的,是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曾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创作《茶馆》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二岁时,他的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他从小就熟悉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十分喜爱流传于北京市井和茶馆中的曲艺戏剧。老舍的出生地是北京小杨家胡同附近,在那里附近有家茶馆,他总爱驻足观看里面的热闹景象。成年后,他喜欢与朋友一起上茶馆啜茗谈天。他对北京茶馆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老舍对茶的兴趣很浓,不论绿茶、红茶、花茶,他都爱品尝,一边写作一边品茶更是他的工作习惯,他的茶瘾很大,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有人问道为什么写《茶馆》,老舍回答道: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类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以,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9、你知道紫砂壶的鼻祖供春吗?

  今知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个制造紫砂壶的是宜兴金沙寺的一位僧人。这位僧人,有?闲静有致?但佚其姓名。有姓名流传焉的第一位制壶专家龚春,又叫供春,明代人。他原是位参政吴颐山的家僮(一说是婢女),曾在宜兴金沙寺侍候主人读书,闲时他在寺内看到老僧终日炼土,制成茶壶,日久天长他偷偷地在老僧那里学得制壶绝技,以后即以制壶为业。所制壶温雅大方,质薄而坚,有?供春之壶,胜于美玉?的美誉。

  10、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是怎样描写茶事的?

  中国茶渗透到中国人民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各个方面,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记载茶事特多。有人统计,全书提到茶事有262处,出现?茶?字459次,并有专记品茗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香?这一回目。《红楼梦》中贾府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喝什么样的茶都有尊卑之分。老太君贾母,喝的是?老君茶?,,?无事忙?的公子宝玉喝?神仙茶?,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喝?龙井茶?。至于家人、使女,则只能饮一般寻常之茶了。书中描写了许多制作精细、品质高贵的茶具茶器。书中主人公,几乎个个都是品茶高手。书中描写贾宝玉品茶栊翠阉,?天国茶仙?的妙玉论茶的段落,精彩绝伦,是描写中国茶艺的名篇华章,说明作者曹雪芹对茶艺十分精通。

  11、茶与佛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戒,即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戒荤吃素。定和慧,简言之,即坐禅修行,它要求僧人?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专注一境,这是十分疲劳的,需及时补充营养、提神醒脑。而最宜于?精行俭德之人?(《茶经》)饮用的茶正符合这一要求。因此,自古以来茶一直受到僧侣的欢迎和推崇。僧侣公认为茶有?三德?,一是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三是为?不发?(抑制性欲和平心静气)的药物。到唐代,茶更概括成了十德: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驱病气、树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道德、可雅志。正因为如此,茶在佛教中就被视为神物,从而使僧人饮茶成风,甚至达到?唯茶是求?的境地。魏晋时期,僧道修行就饮用茶叶。以后,全国寺庙中不但提倡饮茶,而且有不少寺庙还自己种茶,而许多名茶出自寺院。茶与佛教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佛教史和茶文化史是交汇在一起的。

  12、茶与道教的关系是怎样的?,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由张道陵首倡道教于四川鹤鸣山时,就与茶结了缘。道教宫观多建于名山胜处,而这些地方又多是茶叶产地。以后道教发展,宫观林立之地,往往也就是盛产茶叶之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凡有道教宫观处,都在山谷岭坡栽种茶树。栽茶品茶,很自然地成了道士们日常的乐事。他们不但自己以饮茶栽茶为乐,而且也提倡以茶待客,以茶作祈祷、祭献、斋戒、?驱鬼捉妖?的供品。

  13、?茶?在英语中为何写成?TEA

  茶在英语中叫做TEA,在欧洲其他国家的也都和这个音差不多。这个音形成的过程一致承认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我国从唐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载货进出口以来,直到明朝,福建省的泉、漳、厦三地是中国茶叶进出口的旺盛市场。福建人管茶叫做?TEY?(近似?贴?音)。物名从主,飘洋过海彝中国贸易的西洋商人,都要大批地买TEY。回去之后,告诉别人这东西就叫做TEY.

  但是,这个叫做TEY的物品,为什么用英文写出来是TEA,读之为?梯?呢?

  据正音学者说,这TEA字是十六七世纪时形成的。那时E和A两字母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就是EY(类似汉语中后腔音?唉?)。所以当时的TEA读音就是TEY。莎翁戏剧中有若干台词,凡以EA为字尾的,都押EY的韵,可资佐证。

  语言也是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到了后来,英格兰人把EA两字母不当作?又元音?念,于是?梯?音便大行其道。现在只有爱尔兰人还保持着古式发音,字虽写作TEA,音仍读为?贴?。

  14、你知道?T恤?与茶文化的 传说 吗?

  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喜爱穿?T恤?。有关?T恤?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说法与茶文化有关。大约在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前,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港口,码头工人搬运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为了识别搬运其他货品的工人,这些搬运茶叶的工人穿上印有?TEA?字样的短袖珍。大家简化称之为穿?T恤?的工人(?恤?字,音XU。是英语?shirt?音译,且是广东话的发音。?T恤?两字,成了中西合璧、约定俗成的专用名称).

  15、世界多少国家产茶,有多少国家的多少人口饮茶?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产茶,有160多个国家的30多亿人口饮茶。

  16、世界年产茶叶多少吨?

  目前世界年产茶叶大约在280万吨左右。

  17、世界年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世界上年消费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大约是46.2万吨;其次是中国,年消费量大约是35.05万吨.

  18、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世界上人均饮茶最多的国家是爱尔兰,每年人均饮茶12公斤。而我国人均仅为0.3公斤左右。

  19、我国的产茶大省是哪几个省?

  我国的产茶大省包括云南、福建、浙江等。

  20、我国的茶园面积、产量、出口量?

  目前,我国茶园面积在105万公顷左右,占世界第一位。年产量为68万吨左右,居印度之后占世界第二位。年出口量20万吨左右,居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之后占世界第三位。其中我国的绿茶贸易量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70%。

  21、什么是茶树?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水热资源丰富,高原土壤肥沃,故茶叶质量及营养价值非常高。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树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及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有高大的主干,多为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需两个人合抱。多生长于云南,贵州,四川半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主干和分支较近,且亦离地面较近,如云南的大叶种茶树。

  灌木型茶树主干矮小,分支稠密,主干与分支不易分清,我国江南一带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

  22、茶叶是如何命名的?

  茶叶命名的 方法 很多。有的根据茶叶外形命名,如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形似珍珠的浙江?珠茶?、形曲如螺的江苏苏州的?碧螺春?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江西的?庐山云雾?等。有的根据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如绿茶、红茶、黄茶等,也有的将外形色泽与形状结合而命名,如?银毫?、?银针?等。有的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的特点而命名,如具有兰花香的安徽舒城的?兰花茶?等。有的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而命名,如 清明 节前采制的称?明前茶?、4~5月采制的称?春茶?、6~7月采制的称?夏茶?、8~10月采制的称?秋茶?、当年采制的称?新茶?等。有的根据加工工艺而命名,如用铁锅炒制成的叫?炒青?、用太阳晒干的叫?晒青?等。有的根据包装的形式命名,如?袋泡茶?、?罐装茶?等。有的按销路不同而区分,如国内销售的称?内销茶?,销往边疆的称?边销茶?,外销为主的称?外销茶?等。有的依照茶树品种的名称而定名,如?水仙?、?大红袍?、?奇种?等,这些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有的依产地不同而命名,如广东的?英德红茶?余杭的?径山茶?等。有的果味茶、保健茶按茶叶添加的果汁、中药以及功效等命名,如荔枝红茶、菊花茶、人参茶、明目茶等。

  23、中国茶类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的有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

  将上述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24、中国茶叶分为哪六大基本茶类?

  我国茶叶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种,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25、再加工茶类有哪几种?

内地人去西藏适合喝什么茶较好

西藏那些关于寺庙与磕长头的人,关于最纯净的蓝天、雪山、湖泊,或者峡谷。在西藏,宗教、人文、自然都饱含信仰。当我们抵达西藏,也许很多故事不知道,很多文化不了解,可当我们踏足藏地,内心就会莫名的感慨。到了拉萨总想贴近这个神圣的地方,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拉萨喝一杯酥油茶!

1、甜茶:相比酥油茶而言,初次入藏的人更容易接受的是甜茶。甜茶和我们常喝的奶茶味道相似,是藏族人最喜欢喝的饮品之一。甜茶是用奶粉、红茶和水,并配以适量的白糖熬煮而成,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2、清茶:清茶的茶叶主要为砖茶。将砖茶放入水中长时间熬煮,将茶汤保留。饮用时,只需在烧开的热水中兑入少许的茶汤,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就成了可口的清茶。

3、酥油茶:酥油茶是极具西藏特色的一种茶,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酥油茶是由水、盐、酥油和藏茶配制而成,而酥油和藏茶都是经过提炼制作出来的。酥油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作用。初上高原的人,多喝酥油茶,可缓解高原反应。

在拉萨有那么多酥油茶的选择,不知道其中哪一种最合你的胃口。酥油茶不仅可以让你体验到西藏的风情,如果你有高原反应那更加要试试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52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