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茶具现在真的是非常便宜了,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套茶具,而且有十几甚至几十种茶具。
如果只是为了泡普洱茶的话,最少用几种茶具就够了?
我的经验是有5种就够了,盖碗,茶漏,烧水壶,公道杯,品茗杯
盖碗:是最方便的,也是万能的泡茶器,就像中华炒菜锅,一把就能够应付各种不同情况。
茶漏:用来过滤茶渣的,选一个过滤效果好的。
烧水壶:其实除了烧水,他还要扮演注水的角色,要挑一个拿着顺手的,出水可控性强的。
公道杯:就是用来盛放茶汤的。
品茗杯:喝茶用的,推荐白瓷的,比较万能。
一看就会的普洱茶冲泡方法,还不快码住!
1.新生普洱冲泡方法
茶叶特征:干茶颜色微青绿、暗绿或黄绿,茶芽发白显毫。
冲泡次数:12-15泡,5-8泡滋味最丰富。
冲泡温度:水温以93°C-95°C为宜。
冲泡技巧:注水时以柔缓水流沿壶口顺时针方向旋转冲入,出汤后半开盖散热,保持茶的鲜爽度。
出汤时间:第一泡5秒出汤,后面根据时间逐渐增加。
茶具:盖碗,宽口扁腹的紫砂壶。
2.老生普冲泡方法
茶叶特征:条索为黄褐色偏黑褐色,饼面白毫逐渐转为金黄。
冲泡次数:一般为12-15泡,5-8泡滋味佳
高温100°C醒茶和冲泡,也可冲泡温度淋壶保持高温。
冲泡技巧:注入沸水时,水流要柔和稳定的沿着壶口旋转灌注,不可悬壶高冲。冲泡过程要连贯,不可使茶叶降温。可适当闷泡。
出汤时间:洗过第二泡即泡即出,以10秒内为宜。
茶具:盖碗,薄胎圆身而烧结度高的紫砂小壶。
3.新熟普冲泡方法
茶叶特征:干茶为棕、褐色,发酵程度越高颜色越深,茶芽呈金黄色或暗黄色。
冲泡次数:一般为7-8泡,3-4泡滋味为佳。
冲泡温度:高温100°C洗茶去杂味后,略降温冲泡。
冲泡技巧:注水时可以沿着壶壁缓缓注入或绕茶叶边缘环形注水,前三泡半开盖,散发熟味。
出汤时间:经过30秒洗茶后,5秒出第一道茶汤。
茶具:盖碗,扁腹、透气性强的紫砂壶。
4.老熟普冲泡方法
茶叶特征:干茶为褐色,呈现出熟茶的清香,也可能伴随着焦糖香和稻谷香。
冲泡次数:一般为7-8泡,3-4泡滋味为佳。
冲泡温度:高温100°C沸水冲泡。
冲泡技巧:低冲注水和留根泡法,用高温闷浸激发茶质。
出汤时间:30秒洗茶,可洗两次,洗后10秒出第一道茶汤。
茶具:盖碗,紫砂壶。
普洱茶的泡法:
1、投茶
冲泡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是1:50,也就是每泡1克茶叶需要注水50ml,具体需要根据茶具来看。如果是盖碗,规格为150或180ml,可以投茶7-8g。如果是紫砂壶,容量为200-300ml,可以投茶10-15g。
2、注水
普洱新茶的冲泡水温在92-95度,中期茶和老茶可以用95-100度水冲泡。不同海拔地区对水温会有影响,在高原地区,沸水温度一般在94度左右,而在平原地区,沸水温度确实在96-98度之间。水温到达合适区间后即可注入茶杯中。
3、出汤
普洱茶比较耐泡,在前期冲泡时需要快如快出,左手注水完成后,右手即可到处茶汤,如果过早闷泡,会降低茶叶的耐泡度。到了后期至尾水可以适当闷泡,从7-8泡开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闷泡20-40秒。
普洱茶冲泡器具
1、土陶瓷壶:由于普洱茶的冲泡适宜使用大一点的茶具以更好的表现出普洱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
2、紫砂壶:紫砂壶的透气*和保温*也可作为冲泡普洱茶的器皿。
3、盖碗杯:盖碗清雅灵便,也不失为冲泡普洱茶的器皿。
小提示:杯子最好选用大一点的、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最好,初学者最好选用玻璃杯或盖碗来冲泡。
普洱生茶冲泡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茶叶8-10g、矿泉水、茶具。
1、投茶。冲泡生普洱茶,用水以ph较高的矿泉水、纯净水为佳,水温以控制在90-100度为宜,可以直接用沸水冲泡。一般投茶8-10g,根据饮茶人数而定,人多时可投茶15-20g。
2、醒茶。喝生普需要醒茶,将茶叶放入茶壶或盖碗之后,注入热水,浸泡几秒后倒掉。然后重新注水,如果想让茶汤高香,可以快水猛冲。如果想让茶汤口感绵密柔软,可以定点缓冲注水。
3、出汤。控制出汤的时间,也是泡出一杯美味的生普的关键。普洱生茶的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前四泡快出水,后面注水后30-60秒即可饮用,好的生普可以冲泡八道以上。
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区别:
1、干茶颜色:生茶通常是黄绿色,老的生茶呈墨绿色;熟茶则是红褐色,甚至是黑色,并且新生产的熟茶还会有点灰蒙蒙的感觉。自然发酵的生茶则随着发酵进行,出现叶边、茶梗发红、发紫,然后逐步变红,黄绿色逐步消失,最后变为板栗色或红褐色,并有油亮的感觉。
2、茶汤颜色:生茶泡出来是金黄色、橙黄色、淡黄色,总之是黄色系。熟茶泡出来是红色、酒红色、深红色,总之是红色系。陈年的生茶泡出来会是淡红色、红色,但是其茶汤表面会有油气。而陈年的熟茶泡出来是红褐的,甚至到近似黑色,表面不会有油气。
3、气味:生茶闻起来是茶叶本身的清香味,熟茶则是一种特殊的陈香味,若是湿仓陈茶或渥堆发酵没掌握好的还会有点霉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24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喝茶不过三个阶段:解渴、知味、怡情
下一篇: 茶的生活小常识你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