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形意拳有三个层次可寻。窍要一是拳不离手。得了好处,身心之愉悦无法用言语形容,一日不练就不舒服,此得味也;二是拳不离身。无所谓练不练,有时间就练,有空闲就打,拳法是生活,生活是拳法,此知髓也;三是拳不离心。行走坐卧都是拳,举手抬足是拳,眼睛里是拳,耳朵里是拳,动静之间皆是拳,此入神也。
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 “刚”、“柔” 和 “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第一步功夫:疾用骤发的刚劲: 这可以说是三步功夫的基础。实战中,疾用骤发是指技击动作的疾快、劲骤发而猛烈,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在轻松自然中所磨练出来的迅猛刚实的爆发劲,也是通常所称的刚劲。尚派形意拳的拳术和器械,都要打好明劲,刚劲,迅猛刚实,轻松自然,不用拙力。只有迅猛,才能达到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打法要求。只有达到刚实,才能达到“火机一发物必落”、“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技法中,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是不符合拳经要求的,刚劲与拙力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拳经云:“悟得婴儿顽,打法天下是真形”, 就是要在练功时要求一切动作顺乎自然,要“返先天”。练刚劲也要从自然人手,在轻松自然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一定要克服肌体的笨力气及蛮练所追求空中楼阁,那样做的效果会相反,更谈不到练好“刚劲”了。
第二步功夫:缓动遂发的柔劲:这步功夫是在第一步功夫刚劲的基础之上求得的,缓:就是缓慢,遂是顺遂、顺心如意,就是在缓慢的发劲中,能够顺心如意,达到打(发)自如。
第三步功夫:不意而发的化劲:这步功夫是形意最高的妙谛。实质上不意而发,即是在无意识中触之自应,“沾哪哪有”、“无意而发”。形意拳巨擘前贤郭云深、李存义、尚云祥、韩慕侠、孙禄堂等都登攀到了形意拳的颠峰,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超境地。
三步功夫虽然划分非常明细,但在追求上却是统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打)”。不论是发还是打,不论是柔劲还是化劲,都要以刚劲作为基本条件的,即“发人的本钱”。这三步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用借力或化力而发,或用惯力,都打不出理想的效果来。
劲力,是形意拳区别于其它拳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形意拳之劲力为混元力,即力不出尖之意。此劲力以丹田内气为基础,故此内功无成,便无混元可言,所发之力不过是肢体之力而已。发此力者,胸部易含空,松肩垂肘,心无其心,意无其意,纯以丹田鼓荡,催动气血,达到四稍,发力路线极短,贴身也可发力。其威力极大,似炸药向八方炸开,故此也称混元炸力。丹田充实为力之源泉,欲养丹田之气,需明了拳中规矩,单重;九要;顺中用逆诸法。明了规矩,身体力行,练养结合有道,则气满身轻,用之自然,不运气气自充,不加力力无穷,纯用先天,合于自然之道。周身肌肉松弛为其次,拳中所谓“形松意紧”者,即是筋骨撑肌肉松,筋骨撑不可用死力,须转换灵活自如。发力肌肉僵紧者,则气血必然受拘,有害身心,为僵死之力。肌肉欲松弛,需坚持常年站桩,站至肌肉不由自主,紧极而松,达到气血通关展窍,贯通全身,则僵劲去除,灵劲上身,功夫有成。
形意拳的次第与几个窍要
练形意拳有三个层次可寻。一是拳不离手。得了好处,身心之愉悦无法用言语形容,一日不练就不舒服,此得味也;二是拳不离身。无所谓练不练,有时间就练,有空闲就打,拳法是生活,生活是拳法,此知髓也;三是拳不离心。行走坐卧都是拳,举手抬足是拳,眼睛里是拳,耳朵里是拳,动静之间皆是拳,此入神也。
形意拳的功夫分为三步:即 “刚”、“柔” 和 “化”劲。那么,这三步功夫又是如何划分的呢? 既然形意拳是拳,当然就要在实战技法上去寻根问源,通过演练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形意拳在运用中,疾用骤发则为刚劲,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功夫;缓动遂发的为柔劲,这是第二步功夫;不意而发的为化劲,是形意拳第三步功夫,也是形意拳的高境界。
第一步功夫:疾用骤发的刚劲: 这可以说是三步功夫的基础。实战中,疾用骤发是指技击动作的疾快、劲骤发而猛烈,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在轻松自然中所磨练出来的迅猛刚实的爆发劲,也是通常所称的刚劲。尚派形意拳的拳术和器械,都要打好明劲,刚劲,迅猛刚实,轻松自然,不用拙力。只有迅猛,才能达到 “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打法要求。只有达到刚实,才能达到“火机一发物必落”、“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技法中,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是不符合拳经要求的,刚劲与拙力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拳经云:“悟得婴儿顽,打法天下是真形”, 就是要在练功时要求一切动作顺乎自然,要“返先天”。练刚劲也要从自然人手,在轻松自然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一定要克服肌体的笨力气及蛮练所追求空中楼阁,那样做的效果会相反,更谈不到练好“刚劲”了。
第二步功夫:缓动遂发的柔劲:这步功夫是在第一步功夫刚劲的基础之上求得的,缓:就是缓慢,遂是顺遂、顺心如意,就是在缓慢的发劲中,能够顺心如意,达到打(发)自如。
第三步功夫:不意而发的化劲:这步功夫是形意最高的妙谛。实质上不意而发,即是在无意识中触之自应,“沾哪哪有”、“无意而发”。形意拳巨擘前贤郭云深、李存义、尚云祥、韩慕侠、孙禄堂等都登攀到了形意拳的颠峰,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超境地。
三步功夫虽然划分非常明细,但在追求上却是统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打)”。不论是发还是打,不论是柔劲还是化劲,都要以刚劲作为基本条件的,即“发人的本钱”。这三步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用借力或化力而发,或用惯力,都打不出理想的效果来。
劲力,是形意拳区别于其它拳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形意拳之劲力为混元力,即力不出尖之意。此劲力以丹田内气为基础,故此内功无成,便无混元可言,所发之力不过是肢体之力而已。发此力者,胸部易含空,松肩垂肘,心无其心,意无其意,纯以丹田鼓荡,催动气血,达到四稍,发力路线极短,贴身也可发力。其威力极大,似炸药向八方炸开,故此也称混元炸力。丹田充实为力之源泉,欲养丹田之气,需明了拳中规矩,单重;九要;顺中用逆诸法。明了规矩,身体力行,练养结合有道,则气满身轻,用之自然,不运气气自充,不加力力无穷,纯用先天,合于自然之道。周身肌肉松弛为其次,拳中所谓“形松意紧”者,即是筋骨撑肌肉松,筋骨撑不可用死力,须转换灵活自如。发力肌肉僵紧者,则气血必然受拘,有害身心,为僵死之力。肌肉欲松弛,需坚持常年站桩,站至肌肉不由自主,紧极而松,达到气血通关展窍,贯通全身,则僵劲去除,灵劲上身,功夫有成。
拳谚中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对于这句话正确与否我不能完全认同。个人认为这是一句有些夸张的话,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形意拳改换人体气质较快,练习一年就能具备打死人的体质。
我们现代的形意拳练习者,我认为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强身健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你即使想要练出点真功夫防身自卫,也不能从强身健体这一关上越过去,大家都知道,皮之不在毛之焉存这句话的内涵,首先你练不出健康的身体,追求实战就是异想天开,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实战高手是病秧子。
形意拳最重“神气”二字,这个神字指的是“精神”;气字指的是内气,也就是先天元气与后天精气中和之后的产物。既然强调了神气二字,那么筋骨是不是就不重要了?非也,筋骨的变易与“神气”同等重要。强调神气指的是易骨易筋是在内功的修为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就像我们种植果树一样,我们要的是果,但是树木的发展壮大同要重要,没有树哪来的果?树木茁壮成长了自然就会结果。
形意拳是一把双刃剑,练对了能健身出功夫;练错了就会伤身。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要弄清楚,那就是“空心实腹”所谓空心实腹不单单指的是心如止水,万念不起。它主要是指培育出内气,并做到气沉丹田,这个“沉”字并不是说用意念驱的结果,而是指不加意念内气自然归于丹田。这就需要练拳站桩一定要遵循“形正气顺”这一主旨,任何意念都不能有。
为什么强调内气自然沉于丹田?这关系到练拳能否健康的问题,形意拳中的三害之一是“努气”怒气是怎样形成的?一则是内功修养不够,内气不足;再则是气浮于胸腔,没能归于丹田。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急于出功夫而发刚劲的话,对心脏会产生震动,时间长了会伤及心脉,贻害无穷;同时由于呼吸不顺畅,产生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吸急促,对肺脏的伤害极大,前辈所说的炸肺就是指此。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5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形意拳简介和基本功
下一篇: 六字诀的起源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