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 传统武术

形意拳简介和基本功

荆十三 2023-12-07 09:21:45

形意拳常言“止戈为武”,这是对武术艺术化的理解,其实真实的武术并非这样。中国武术最早可追溯到战国,齐国招揽会武术的组成“技击之士”,这一时期的武术主要是运用兵器。到了明清时期武术发展的最快,并且拳脚功夫成了主流,也分化出了内家拳和外家拳,内家拳奉武当为宗,外家拳以少林为宗主。

形意拳属于内家拳,但并非源于武当。形意拳在明清时期崛起的,但创造人并非这一时期的,而是宋朝岳武忠王,岳武忠王即是民族英雄岳飞,形意拳门人多奉岳飞为祖师爷。形意拳虽然是一脉传承,但由于分支较多,在练法上逐渐出现变化。

因为在传统上练武之人不学文,文人又不练武,以至于会形意拳的表达能力有限,表达能力强的又不会形意拳。并且形意拳师父在授业的时候又习惯“留一手”不传,也不允许徒弟跟随其他拳师学习,以至于没有那一家形意拳分支算得上是正宗!没有最早的形意拳拳谱流传下来。

现在能看到的形意拳拳谱只有两本,一本是《孙禄堂武学录》,另一本是《薛颠武学录》。无论是孙禄堂还是薛颠,他们在拳谱中记载的都是个人理解,谈不上谁的形意拳厉害,但对于当今的形意拳爱好者来说都很有学习的价值。

孙禄堂注重形意拳的发力和意识,薛颠注重形意拳的脚下步法。相比较之下《孙禄堂武学录》适合初学者,《薛颠武学录》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因为对于形意拳来说,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出拳力度不再重要,反而是脚下步法更重要。

形意拳称得上最精妙的拳术,拳法简单实用,五行连环拳多变,十二象形拳更是身法灵活。但真正练会的很少,练精妙的几乎没有,因为真正下苦功练拳又有武术天赋的太少了!

4d05aade99b5e465c907ecf3f5bbde39.jpeg

形意拳作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它的实用价值极高,攻防手法出神入化,变化多端,与之相适应的“劲法”也是相当丰富。这里扼要地就形意拳演练中常用的几种劲法分析如下:

1.内劲

是通过形意拳套路的科学演练,获得的能随意识转换方向、随机应变的劲力。因为其运转隐藏于内不显于外,所以叫“内劲”。

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而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指导动作,以呼吸束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和驾驭肢体肌肉弛张伸展的机能,提高以气催力的能力和技巧。内劲的锻炼步骤是由松静入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在意识的引导下,逐步地将显露于恩爱的刚劲引藏于内,“外柔内刚”即指此意。

2.寸劲

寸劲(包括寸步),被列为形意拳的“十六练法”之首。所谓寸劲,是指距攻击目标很近,或者是在动作接近终了的瞬间,突然快速收缩肌肉而发出的一种短促、刚猛、干脆的爆发力。这里的“寸”即指发劲距离极短。寸劲的应用,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种“时机”是在攻击一方肢体的着力点距被攻击一方肢体的某一部位1-2寸之间,突然加速发力产生的合劲。拳谚讲“贴身近打”“打人不露形”,即指此意。

3.整劲

在形意门里,讲究势要严、劲要整,劲若零散即无功。

所谓整劲,是指将人体各个部位所具备的力量汇聚为一个点的劲力。整劲大于肢体任何一个局部肌肉的伸缩力。整劲在用于攻击对方时,全身各部位的劲汇聚于攻击着力点,能够成倍增加该部的攻击力。若用于防守时,整个肢体的劲在瞬间汇集于防守部位,能够极大地增强防守部位的抗击力。

4.丹田功

丹田劲是一种借助丹田而配合蓄发的劲。此劲力以丹田为根,劲由此发,也蓄归此处。形意拳强调“丹田运气,力达四梢”。在发劲时,意识支配丹田气运至四梢。此气向上运行时,经腰达肩,形成肩催肘,肘催手,力达拳掌;此气向下运行时,则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体重心向下沉,双足犹如大树生根;蓄劲时,气在一年的指导下,由四梢归丹田,形成气聚丹田、蓄劲待发的状态。站形意“三体式”桩功时,就要在松而不散,硬而不僵的状态下,用心体会这种气聚丹田蓄,劲由丹田发的感觉,以达到气随意到,力达四梢的境界。

5.蓄劲

蓄劲,在某种程度下类似“气聚丹田”,但它又不完全与“气聚丹田”相同。

蓄劲,是指积聚劲力,敛而不发。蓄劲的方法是将弛散的意识收敛集中,将散向四梢的意气收归于丹田,同时以吸气配合,放松各个部位的肌肉,身体的外部形态适度地屈曲,使被收敛的意气好似压紧的弹簧,有一松即弹之势;另外,全身放松的肌肉被屈曲的关节预先拉长,好似肢体为弓背,以筋肌为弓弦而拉满的弓,有一放即发之势。拳谱讲“一身备五弓,以腰为大弓”,就指的是这种蓄劲。


5aba089876b178ac663882e1cc8d8264.jpeg

6.发劲

发劲,是指在意识的指导下,将隐蓄于人体内的劲力在瞬间发向攻击目标。拳谱中讲要“出手似箭,变招如电”。在武术运动和散手技击的过程中,各种进攻性劲法的爆发力过程,都是发劲的具体表现。

发劲的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以有意识的“蓄劲”为前奏,蓄而后友。这类的发劲,要求意气先回敛、汇聚凝集成一点,再通过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迅速向攻击目标发出。这类的发劲,多用于被攻击的目标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例如硬气功师的表现)。在这类的发劲过程中,要求以呼气配合,积极收缩动肌和协同肌,肢体的外形要适度伸展。

另一类的发劲,是以任何一种形态为预备势的“一触即发”。这一类的发劲,多见于双方的激烈对抗中(例如散打比赛之类),通过加快呼吸和收缩肌肉来完成发劲,达到攻击的目的。形意拳谱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艺。敌手攻来随我意,随心所欲为绝艺。”这种高超的技艺(即炉火纯青的境界)正是功夫上乘的具体表现,也是每一位武林人士所欲追求和达到的。

这类发劲,事先没有意识的蓄劲准备过程,也极少有预兆,而且发劲速度特别快,所以它的实用价值很高。

人体外部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发劲的力点部位,形意拳讲究人体上下左右十四处打人(即肩,肘、手、胯、膝、足、肚、头)。在实际应用中,以哪一个部位作为力点来完成攻防任务,就要突出哪个部位。

这种发劲的要领有三个字:顺、快、准。

顺:指发力瞬间的姿势要顺,气要顺,力要顺,使劲力的传输节节贯通,力达攻击目标。拳谱讲“劲从腰发,肩催肘,肘催手”,即是这种姐姐贯通的生动体现。

快:指呼吸要短促,肌肉伸缩要快速,一触即发,出手似箭。不给对方以应变喘息的机会。拳谚讲“紧拿不如快打”,就要是突出一个“快”字。

准:指着力点要准确,攻击目标准确,发劲的时机要准确。形意拳练功“六方”中(即工、顺、勇、疾、狠、真),准确拳面地反应了以上顺、准、快的含义。“六方”中的“真”,指招不虚发,但发必准,但拿必得。

7.横劲

横劲,就是向左右水平方向发出的劲力。在形意拳演练套路中的“拘马拼”“推窗望月”“鼍形”等,都用的是横劲。

横劲的施发,必须以腰的拧转来带动上肢发力。在实际散手中,往往多以横劲来破对方的直劲和竖劲,也可以用横劲来斩击对方的颈项部位。形意拳宗师车永宏以“游鼍化显”化解了师弟郭云深大师的“连珠崩拳”,就是以横劲破直划的典型事例。孙德宜先生以“拘马拼”艺服北京武林高手“铁胳膊”,也是以横劲破直劲的典型,至今被人们誉为佳话。

8.竖劲

竖劲,指向上发出的劲力,竖劲一般多用于上肢的攻防。上肢发竖劲时,应保持头向上顶,颈项顺达,不可扭曲、同时要松胯屈膝,稳定重心,肩松肘坠,手向上起。

运用竖劲的目的,在于掀起对方的重心,随之乘势击之。形意五行之“劈拳”的第一动便是使用竖劲的“熊形”,劲力向上,“起如钢锉”。

9.直劲

直劲,是一种沿水平直线发出的劲力,它是由后向前的冲击或扎刺。崩拳扎枪、平刺剑等都是直劲的应用。

直劲在发劲的时候,人体的着力点应朝攻击目标直线出击。紧随力点运动的有关肢节,也要尽可能地沿此直线伸展运动。“崩拳”最强调“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心口),出洞入洞紧随心”,这就明显地突出了拳与臂的直线运动。著名的郭云深大师的“连珠崩拳”一拳崩出的力量可达五百斤以上,故被中华武林誉为形意“三绝”之一绝。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4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