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元神与识神到底有何区别

荆十三 2024-05-25 10:57:00

所谓的识神,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常常使用的逻辑思维、对于事物的经验判断,它是比较偏向于现在的社会化,是由我们从小到大的后天各种教育、生活环境的各种暗示、媒体的各种引导,是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作为“我”生活所用的一种认知模式。

“元神,一般指的是我们的各种本能和第六感(直觉)。是我国传统文化里常提的,神秘和高级感比较强的“心法”,“悟性”,比如琴棋书画、中医、传武的高阶层次,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这些都在我们的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微信图片_20240525115317.png

在《易经》中有讲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古圣先贤认为:如果想真正认识我们这天地万物,非大家所学习的思维所能得的,也并非有为之法可以接近,只有当我们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如果大家通过前辈们传下来的传统训练方法,比如静坐、站桩、金刚长寿功,五禽戏,八段锦……,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身体五官和所谓的逻辑思维,用我们的心直接就可以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大家处在虚、静、放松,没有繁多念头、欲望、计划等等后天意识时,我们的心就会如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一切的一切都非常清楚地在那里,等着大家去发现。

我们每天面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这个环境,每天都可以体会到一点新的东西,体会到像电视里,童话里的那些画面,比如:哎,太阳这位爷爷好像今天是比较开心的,路边的小花小草好像在向我微笑,有只小蝴蝶飞过来,它好像是在告诉我什么事。

大家静心体会,感受我们生活的这片天地和四季的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大家驭炁功夫的深浅,决定致虚程度。

孔子曾说《易经》就在乾坤两卦,搞懂了后面的卦象就多余,所以《系辞传》也是“落草为寇”说,也只是扔个梯子。乾坤两卦之所以能区别于其它卦而指向终极,就在于乾卦有个“用九”,坤卦有个“用六”。
什么是“用九”,就是“九为我用”,虽然乾卦代表元神,但落到纸上就已经不是先天元神的作用而是后天识神的作用了,所以要强调运转识神,这和佛在《金刚经》里说的“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一个意思,我们都是在拿识神读《金刚经》。
所谓“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群龙之首”就是每人各自发动一切念的“我”,所以用九就是“无我”;而所谓“用六,利永贞”,也是“六为我用”的意思,所以用六就等于佛教的“转识成智”,做识神的主,而不是被识神牵着跑。外境我们无法改变,也不要妄想去改变,就这一条而已,所谓“利永贞”,是贞于现实,也是贞于本心。

微信图片_20240525115324.png

既能忠于现实,又能把被现实牵蔽的“我”化解掉,人的一生就是这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只能在活着的时候才能完成。

空智问达摩:“你也是悟了的,人死以后会如何?”
达摩:“不知道。”
空智:“还有你不知道的。”
达摩:“因为我还没有死。”

时代在变易,而变易背后的那个“生生者不杀,杀生者不死”的本体,是永恒不变的。如何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宇宙独立不改的本质和主宰一切的真理?圣人无言,其行有迹。历代圣人追寻宇宙和生命根本真理的经验升华总结,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道文化,这个无限庞大而又无比精深的文化体系覆盖了生命、天文、地理、人事、艺术、宗教、医学、军事等等各种人间与非人间的不同领域。道文化至少可以追溯到伏羲画卦肇端,距今不低于7000年;发展到当代,道文化已经慢慢汇总为一种独立的学科——道学。

为什么要加上“独立”两个字来形容这个学科呢?那是因为当代人往往惟科学论,喜欢或者说下意识把一切学科归类为科学,甚至把科学当做“真理”“正确”的代名词。比如现代中国人否定一件事物的时候,往往喜欢用“不科学”来作为依据。其实,科学只是理性思维的结晶,从其应用事实来看,并非所有符合科学的事物都是正确的,也并非所有不符合科学的事物都是不正确的。一件事情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长期的、大量的事实去验证,这种事实可以是实验室的,但是最好的非人为环境之下的自然界真实案例。

科学的思维特点是分科而治,把事物分门别类,乃至无限细分,以从中找到事物真相。但是人类思维不是只有理性思维这一种,理性思维,属于识神层面,识神的背后,是元神。元神分为先天元神和后天元神,其中先天元神是所有生命共同使用的本体,后天元神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生命与生俱来的特长禀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命运信息及大脑的核心功能;另一个是元神所寄居的身体,这个身体上有该物种进化史上遗留的全部信息及生物特征,比如:狗可以汪汪叫,而猫只能喵喵叫,人会站立,不同生物有不同生物的特征,这些都属于后天元神。后天元神的两大方面,构成了形形色色千姿万态的有差异的生命个体;而先天元神则是这所有生命唯一共用而且不变的本体。

天元神具有整体、系统、全息、不生不灭的特征,向内探索,认识先天元神不生不灭的本性并且将其开发出来,进一步打破先天元神的束缚,使之与生生不息的大道合一,标准的道学术语称为证道或说成道。向外用,运用先天元神整体、系统的特征认识并把握客观世界,就是道学的枝叶性应用。传统道学的枝叶性应用有周易、中医、武术、宗教、艺术、物理、化学、数学、军事、农业、天文、地理、社会学等等,在当代,道学的枝叶性应用更是覆盖了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道学的枝叶性应用称为“术”,而科学的本质及最精髓部分,也就是“技术”。科学源头的分科而治的二元对立思想与道学整体的天人一体系统全息一元思想,有巨大的差距,科学在思想上是不折不扣的矮子,在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当代,道学与科学应该联姻,这种联姻,应该是以道学为指导思想的主体,并以道学的种种传统应用积极的与科学里的技术层面积极融合,实现“道学为体,科学为用”的世界性文明架构。这才是全世界最优化的文明结构,消弭分歧的文明共赢。

微信图片_20240525115330.png

道学的枝叶性应用服务于道学的核心或称之为根本应用的。这个根本应用,已经超越了“术”的层面,可以称之为“道”。这个“道”,是内在探索先天元神乃至宇宙根本真理的道路与方法,它的成功,是可以身心健康、开发智慧、解除烦恼、乃至解除生老病死的生命苦痛。说到底,外在的诸多学问,都是为了生命内在的根本福祉服务,因而,这个体系的学术,是道学的根本。这类学术,历史上有人称为仙道、仙学、修真、丹道等等,但是,从历史上看,还是采用“至道”这个说法最合适。原因如下:

一是至道这个术语,至少在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及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典故里面,已经广泛使用,也得到目前的出土文物的考古学支持。

二是其他术语如仙道、仙学的宗教色彩太过明显,但是道学却并非宗教学。

三是如使用丹道这个术语,则内涵大打折扣,至道修炼包括三大主干,丹道只是至道的其中的一大主干。至于修真这个词汇,出现的更晚而且使用频率不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57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