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先生更加思念。而这种思念最初是对失去先生的伤感与悲痛,渐渐地,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先生的高大背影和留下的宝贵学术财富。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先生。在这些纪念方式中,任继学先生的学生、终身教授南征主编的《国医大师任继学》一书的公开出版,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我一直觉得,大学是由学者和学生组成的。在学者和学生之间是学术。学者创建学科体系,传授专业知识,启迪学术思想,创新学术观点。学生努力学习,请教学问,站在学者的肩膀上成长。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学者有了更多的学术创造,学者和学生一起创新学术。阅读南征主编的《国医大师任继学》,那些文字的背后,是大师的学术创造成果,是大师的扶持后学行动,是大师的学者胸怀和学术勇气,让我们肃然起敬。主编南征是先生的学生,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思念,表达了发扬先生学术精神的决心和信念。
对先生的最好纪念,莫过于发扬先生的学术成果,继承先生的学术精神。先生是著名中医学家,在推动中医学术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之一,《国医大师任继学》以任继学先生公开发表的论著为蓝本,参考作者手头未公开发表的先生手稿,归纳整理编写而成。该书力求保持先生原著、原文、原貌,没有增减、改动和修饰。可以说,该书反映了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如对中风病、气化学说、命门学说、心衰辨治等的新观点;首次提出的20多个新病名,创立了新法新方药;首次提出的中医内科学的病、证、症、候、理、法、方、药、调、防等十法;提出的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的“破血化瘀、泻热醒神、化痰开窍”的治疗原则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广泛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是先生创新学术的初衷。作者把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经验整理出版,让先生的学术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完成先生的心愿。
对先生的最好纪念,莫过于向先生那样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有人说,孔子的伟大在于培养了优秀的学生。仔细想来,有一定道理。或许正是因为孔子有了优秀的学生,才使得《论语》传世,使得孔子思想传世。这一点,在先生的身上也得到印证。先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的多名学生、弟子现在是终身教授、高级专家、博士生导师。还有听过先生课的学生很多成为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先生去世后,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写的纪念文章,表达对先生的尊敬和爱戴。尽管有的只是听过他的几次课。《国医大师任继学》主编南征是先生的优秀学生之一,现在已经是著名中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除了认真系统研究总结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外,还在“编后语”中饱含深情写道:“任继学教授的高尚医德、伟大奉献精神和学术思想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将任继学教授未完的事业继续下去,为振兴、发展国家中医药事业而努力奋斗。这表达了作者以先生为榜样,继续先生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心情。”
先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看到《国医大师任继学》,仿佛先生就在眼前。书中“学术思想”、“薪火相传”是那么严谨,“验案撷英”、“医案随谈”是那么鲜活,而“成长之路”的真实过往更像传奇故事,启迪着我们。看到《国医大师任继学》,仿佛是先生在指导我们为师为医,信念坚定,寄予厚望。因为,对先生的最好纪念,莫过于创中医学美好未来。
我知道有一家,在昌平街上,德惠路和南昌路中间。
诊所的名字叫长春国医诊所,是已故的国医大师任继学老开的,现在坐诊的是他的儿子任玺波(任喜波)大夫。乘坐230或280都可以到德惠路下车往南昌路方向走,就可以看到路边二层楼,有牌子,很醒目。
[attach]47924[/attach]在张明中医幼儿时期,在一岁的时候患上小儿肺炎,高烧40度,到医院打抗菌素也不退烧,曾一度危及生命,当时有位姓朱的老中医配了一小碗汤药,没几天服用后病情慢慢转好了。张明中医的姨夫是从事林业工作的,在一次森林考察时不幸被蚊虫叮咬患上了“森林脑炎”,当时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也是找了一位中医给了一副膏药让贴额头上。那膏药也真是神奇,姨夫两个月后就完全恢复了,并且也没有留下后遗症。张明中医经过这两件事,从此对中医充满了敬仰和好奇。1978年高考恢复后,张明中医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现已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开始了五年的学习生涯,。当时学校配备了最强的师资力量,教内科的陈玉峰老师(吉林省名医,伪满洲国时曾是溥仪的御医),教内科的任继学老师(今天已是全国三十名国医大师之一、中医“活字典”),教方剂学的胡永盛老师(祖传中医,在吉林名震一方,患者称“小胡仙”),中药系的邓明鲁老师(学识渊博的中药专家,对每位中药都了如指掌),教《黄帝内经》的高光震老师,教夏洪生老师,教《温病学》肖永林老师等等一些名师,学校还请了许多国内权威专家来校讲学,如北京中医学院的任应秋老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于天星老师等等。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县的一家乡卫生院,在卫生院工作了三年,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都接触过了,在危重病的抢救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张明中医以后从事肿瘤的临床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986年,张明中医回到了家乡长春市,在一家中医院继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而到深圳的一家医院,这家医院虽小,但很有特色,这家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肿瘤方面的工作,有不少的肿瘤患者前来就医,他们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并不是很复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然后有个想法:如果能用中医治疗肿瘤的话效果一定比现在好,中医治疗肿瘤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为患者解决很多痛苦。为了完善这个想法,张明中医抓紧时间刻苦专研,坚持不懈,一直努力到现在,终于发明了《快速排瘤特色疗法》,正是这次的深圳之行彻底改变了张明中医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一条曲折的抗癌之路。本文内容由 abcdefg97 提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