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蛔厥证验方

医案日记 2023-04-30 17:10:42

蛔厥证验方

蛔厥证是由于蛔虫窜入胆道、胆囊,致使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脘腹剧痛的病症。临床常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突发阵发性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肢冷汗出、辗转不安,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并可伴有吐蛔、黄疸等症状。

治宜清上温下、安蛔定痛,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中药内服

1.乌梅丸:乌梅300枚,附子(炮去皮)6两,细辛6两,干姜10两,黄连16两,当归4两,蜀椒(炒香)4两,桂枝6两,人参6两,黄柏6两。以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每日3次。禁生冷油腻食物。

2.驱虫粉:将使君子粉8份、生大黄粉一份混合和匀。每次剂量为年龄+0.6克,每日3次,饭前一小时吞服,连服3日。

3.当出现蛔虫性肠梗阻时,可口服麻油30~40毫升,每小时一次,连服3~4次。

针灸疗法

先刺迎香透四白、胆囊穴,后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用强刺激泻法。(张智慧 杜荣生)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用这个仲景方

很多朋友都有反复口腔溃疡的烦恼。一吃东西就疼得要命。甚至有些人几十年都有这个问题,好多人吃了十几年的龙胆泻肝丸一类的清热解毒药,当时吃当时有效果,一停药,很快又发作了,这个时候你看他的舌苔一片寒象,这就像是被雨淋过的稻草堆一样,太阳一晒,你伸手往里面一摸,不仅湿还是热的,所以这就是寒湿生热的道理。

在平常人眼里,口腔溃疡就是上火了,要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不仅我们老百姓这么想,其实就连许多大夫也是这么去判断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经久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已经不单单是“热”所导致的了,这个时候患者往往是寒热错杂。一味清热,会不断加重身体的寒湿,这个时候热就有了依附之地,很快又会卷土重来。所以治疗这个热,关键在于祛寒湿,寒湿一祛,热自然没有依附的场所。

在这里推荐张仲景的乌梅丸。

组成:乌梅,黄连,黄柏,干姜,细辛,桂枝,蜀椒,附子,党参,当归。

功效:寒热并调,安蛔止痛。

特别提示:口腔溃疡长期反复不愈属于寒热错杂一证,难免会以偏概全,此只代表多数情况,故切勿盲目照方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方义:本方以寒热并用、温脏安蛔为法,方中重用乌梅酸收,养肝敛阳,安蛔止痛;黄连、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川椒、干姜、附子、细辛止痛驱蛔;人参甘温补脾益胃;当归甘辛温,养血柔肝止痛;桂枝辛甘温,走窜十二经,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方中酸收,苦泄,辛开,甘补,大温大寒各味溶于一炉,为酸苦辛热并施,既有调和肝胃,安蛔止痛之法,又有补气和血,酸涩固脱之功,故如临床不局限于治疗蛔虫一病,而是凡有上热下寒,肝脾不调证候的都可以选用,比如口腔溃疡一病正是符合此病机。总之,本方中寒热并用,不仅安蛔止痛,更有调和肝胃,分解寒热之功,除治蛔厥证外,还应视为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主方是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什么 健康 问题,欢迎大家留言咨询。

乌梅在医药上的作用

乌梅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归肝;脾;肺;肾;胃;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
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禁忌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
味酸;性平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久痢,久泻等证。
~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
~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
~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