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开展的针对重大疾病如艾滋病、肿瘤等的最尖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均包括生物大分子药物,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学者都看好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前景。参加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基础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欲使中国跻身于国际医药开发大国之列,开展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基础研究已迫在眉睫,成为在竞争中必须抢攻的战略制高点。
服务于重大疾病防治
会议执行主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杨志民教授在进行题为“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意义与研究展望”的主题评述报告中说,生物大分子药物包括多肽、蛋白质、抗体、核酸、多糖、多脂等,它们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主要优点是,对反应物的选择性及作用具有无法比拟的高效性;大部分生物大分子药物,如酶类或者基因药物等均具有可反复作用的药物活性;大部分生物大分子药物易于用生化方法大量生产;生物大分子药物一般均具有高水溶性,因此易于制备成各型液态药剂,例如口服剂或针剂等。正因为如此,欧、美、日等国家均认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开发将是21世纪药物开发中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医科大学郝希山教授在“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正日渐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其靶向性明确、低毒性和不良反应少等,凸显出在肿瘤治疗领域的较强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甄永苏研究员说,抗体药物是通过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动物实验有更高的疗效或较低的毒性,体内显示其呈特异性分布。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多个可用于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
据统计,在46种人类发明的迄今最重要的药物中,生物大分子药物就占据了其中的7种,比例高达15%。我国高度重视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已将“蛋白质药物”列入第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
制约发展的“瓶颈”何在?
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已经核准的近1万多种药物中,生物大分子药物仅有不到120种。目前,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应用还面临诸多问题,导致了其不能有效、甚至完全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和作用,制约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的“瓶颈”究竟在哪里呢?
杨志民教授谈到,目前使用的依靠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像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原酸(PLA)等来传送生物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疫苗、激素等)的系统中,因为其中所包含的药物形成聚合体而丧失药物活性、或是无法从载体中完全释放出来的例子层出不穷。另外,有关生物大分子药物在纯化与分离过程中因界面/表面与溶剂或分离物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结构和活性的缺损,以及免疫原性增强方面的报告也屡见不鲜。因此,在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蛋白质与基因药物,其药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及三维构型稳定化等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与会专家还指出,由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对靶向疾病的组织和正常组织缺乏选择性,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非人源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均存在免疫原性,并且易被大量循环系统中的酶所降解;绝大部分生物大分子药物难以穿透细胞膜,难以有效地穿透实体瘤,无法进入细胞发挥疗效;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复杂,容易发生结构变化,造成活性降低,免疫原性增强;生物大分子药物存在的多晶型、多构象、多尺度和聚集态复杂性等问题,限制了其生物活性优化及其使用效率。此外,生物大分子药物在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与机体作用的机理不明,难以评价和预估其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及效果等,这些都是制约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的“瓶颈”。专家认为,要实现“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除了应致力于传送系统的研究、设计与构建外,药物本身的分子结构导致的特殊性质也不容忽视。
发展创新高效传送系统
杨志民教授认为,欲解决上述瓶颈问题,必须加速发展创新高效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传送系统。目前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任何新药一旦合成,它的各种物理及化学特性就被固定,无法更改;由于药物本身对作用物缺乏选择性,因此不但对于靶向的作用物会产生疗效,而且对正常的作用物亦会产生毒性副作用,因此,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药物传送系统”,通过特殊创新设计的药物传送系统来改变药物的不良性质,降低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延长体内有效作用时间并改变体内药代及组织分布特点,进而增加药物疗效。当前,全球针对生物大分子高效化传送系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与会专家认为,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传送系统的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多肽药物、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小疫苗控释、长效传递系统研究;多肽药物、蛋白药物、抗体药物靶向传递系统研究;治疗基因高效转染传递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传递系统的评价体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人体组织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等。
同时,由于大分子药物分子结构多级化的复杂性,药物分子形态学的同质多晶行为更为突出,不同的晶体结构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传送系统的实施功能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研究中,如何维持最适当的结晶形态、最高的结构稳定和活性恢复,甚至有关的药代/药动学及药物在组织和器官上的分配特性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会议执行主席、天津大学王静康院士等专家建议,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研究意义重大,应加大对相关领域学科的支持力度,并加强针对生物大分子药物审批制度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加强生物大分子药物相关研究领域、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组织与凝聚一支强大的由国际性专家组成的研究梯队;建立能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研究平台,从而抢先占领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创新研究的国际制高点。
『壹』 北京大学349药学综合
药学综合(763):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什么专业的药学综合是349
『贰』 请大家推荐下北大医学部的基础医学部药理学、生化分子、细胞的好导师
药理学没有有名的教授。
生化的尚永丰老师和朱卫国老师比较有名。
细胞的李凌松老师比较有名,但是并不向你推荐。
『叁』 复旦药学院与北大药学院哪个好啊
北大略好,北大第二复旦第三。不过复旦在张江药谷。实力提升很快。两个前途都很好。
『肆』 我想考北京大学的药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请问是基础医学院的好还是药学院的好,哪一个好考一点
药理学专业大部分在药学院,你是动物医学的本科毕业吗?如果是考硕士研究生的话,我建议去药学院。
『伍』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介绍
北京大学药学院始建于1941年引,原名为北京大学中药研究所,1943年以此为基础建立内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容系,设本草专业和制药专业;1952年医学院独立建院,随之改名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设药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医药)三个专业;1985年随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设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三个专业。2000年4月原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药学院。
『陆』 北大有药学专业么,是在本部还是北大医学部。药学有哪些专业,好考吗。热门吗
有的,在医学部。
我不是那边的,不过看了眼简介是说“长学制第4年,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容兴趣选择攻读以下二级学科: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化学生物学、临床药学。”
我读药学的朋友云:相比于临床、口腔(一本的口腔)好考,很多都是一志愿临床被调剂到药学的,但是实际上也就比北大本部低20~30分吧,相对好考,绝对就不太好考……就业嘛还可以,有个北大的招牌比其他学校要好点,不过当医生就不太可能了,临床才能,最赚钱是去药学企业当医药代表,但是席位不太多;去医院药房啥的,貌似起薪很低……所以很多人都“转行”去做其他相关的了,比如卫生行业,甚至转职去读经济什么的都有,看你本科积累的经历吧~
『柒』 北京大学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哪些
主要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要学科:基础医学,药学 。
2.主要课程:
(1)英语、内数学、物理、计容算机应用、政治理论课、解剖学概论、生理学概论、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原学、病理生理学;
(2)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药剂学、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分析等;
(3)专业必选和专业选修课程。希望帮到你
『捌』 北大药学考研科目
系所名称 药学院
招生总数 73~75人。
系所说明 本院招生计划70%为推荐免试。专业专代码第属三位是“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药学 (105500) 人数:43
研究方向 01.核酸化学及光控药物输送
02.酶抑制剂
03.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
04.简洁高效的药物合成方法及活性分子构效关系研究
05.核酸药物研究
06.药用植物资源与质量评价研究
07.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
08.靶向给药系统研究
09.生物大分子药物载体递送系统
10.新型靶向给药系统
11.分子药剂学-靶向给药系统
12.神经精神疾病新药靶点的鉴别
13.基于钙荧光活细胞筛选方法的建立
14.药物化学
15.糖化学和糖类药物
16.糖化学
17.杂环候选药物及金属偶联反应
18.医药政策与法律
19.药物临床评价与合理用药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49药学综合
『玖』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教学科研
有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化学生物学和临床药学5个博士点和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无机化学、临床药学6个硕士点;药学作为一级学科为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大药学”博士点,标志着药学院各学科均可招收博士生。学院现有各类学生2217人,其中博士生、统招研究生、研究生班学生297人,六年制本硕连读学生570人,四年制本科学生153人,承认教育专升本、专科学生1197人。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6年制本硕连读的长学制学生。在实施长学制招生计划和六年一贯、本硕融通的培养模式后,学院注意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与学” 的观念。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学体系、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素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调整与改革。在“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因材施教、强调创新、面向未来”的培养方针下,突出了学生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教授讲授基础课,加大推进本科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的力度,适当减少了课堂授课时间。制订了长学制分流条件及二级学科培养细则,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成效显著。
为适应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编写了多种高水平教材,其中为六年制本硕连读编写的特色教材17部已正式出版9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8本,参编10本。有12本教材获“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本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本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别获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三等奖。《无机化学》、《药用植物学》被评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材。《药物化学》获得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
教育改革研究《大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1世纪初药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面改革医药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获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药学院新生导师制的创建与发展》获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着十几项教育教学立项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十一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5个。
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性疾病;以及在核酸、寡糖、多肽和微量元素 “四大内源性物质”和天然药物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重点学科(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为依托,在核酸化学、多肽化学、糖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积累了较雄厚的基础,取得了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成绩,有些研究已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在分子药理、细胞化学、药物设计、筛选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达到与国际同步水平。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了“九五”211工程和“十五”“211”工程项目的建设。
近五年发表论文965篇,其中被SCI收录的416篇;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0项,其中国家级4项,部、委、局、北京市级26项;获国家各级名类科研经费(“纵向”)4500万元。
『拾』 全国药理学的大学排名
都不来叫难考,靠后的相对分数自低一点。2014-2015年中国药学类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学校名称星级学校数1中国药科大学51822北京大学51823南京医科大学51824四川大学51825沈阳药科大学5182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51827哈尔滨医科大学51828复旦大学51829中山大学518210中南大学418211中国医科大学418212浙江大学418213华中科技大学418214山东大学418215河北医科大学418216南方医科大学418217吉林大学418218天津医科大学418219重庆医科大学418220福建医科大学4
潜伏在现代社会的浓烈杀机——脑部疾病
根据内政部2019年的统计,中国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352万人,加上现代文明的节奏快速,沉甸甸的生活的压力吞噬着人们的日常,因此受苦于脑部疾病的人口越来越多,「该如何有效治疗脑部疾病?」已是中国台湾社会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医疗课题,更是当今脑科学与基因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与大脑相关的病症越来越盛行,如脑癌、阿兹海默症(又称失智症、老年痴呆症)、巴金森氏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脑中风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脑部疾病名称。
在全球高龄化的趋势下,失智症人口正以惊人速度成长,根据国际失智症协会(ADI)的数据,2015年全球失智症约有2,980万人,2018年约5,000万人,推估2050年将高达1亿5,200万人。同时,不断攀升的失智症照护成本也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压力,据估计,2018年全球失智人口的照护成本将近1兆美元,2030年将增为2兆美元。
高龄化席卷全球,当失智症人口持续上升,伴随着的是庞大的社会照护成本。(图/Pixabay)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癌症不仅雄霸中国台湾十大死因榜首长达37年,亦为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原发性的脑癌发生率虽然仅占2~5%,但另有20~40%病人会有他部位的癌细胞转移至脑部,且恶性脑瘤的平均存活期只有15个月,可见研发出治疗脑癌的有效疗法已刻不容缓。
然而,让医学界丧气的是,在大脑与脑微血管间有着鼎鼎大名的「血脑屏障」(又称为血脑障壁,blood–brain barrier,BBB),它就像是一层又一层防止外物进入大脑的铜墙铁壁,让药物无法顺利进入大脑内部,难以发挥疗效,使得脑部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面对极为严厉的挑战。
大脑围墙成功抵挡了细菌大军,却也阻挠药物的援救行动
在我们的脑中,血脑屏障如同戒备森严的壁垒一般,层层防卫着人体的总司令部,共有三层屏障控制着大脑内外物质的进出,在血脑屏障的严格控管之下,只允许「奈米级」的物质往返大脑内外,像是氧气、二氧化碳、血糖、水、荷尔蒙、病毒等奈米级的物质,都可以顺利通过血脑屏障,不过,血脑屏障却阻止了大分子物质的出入,如蛋白质、外来的细菌和绝大多数的药物,都无法进入人体的大脑。
血脑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无差别阻挡,让身为大分子的药物总是被拒于门外,因此早期的医疗多选择「开颅手术」,直接注射药物于大脑内,但这种侵入性治疗伴随高度的医疗风险,严重者可能造成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死亡,其余的物理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也对人体造成极大的负担,容易损伤造血和免疫系统,让病人痛苦万分。
? 在血脑屏障的阻挡下,细菌无法侵犯我们脆弱的大脑。(图/陈仪珈绘制,参考自科学人杂志。) ? 所幸随着医疗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若能找到无害的奈米级生物或物质,将它当作奈米药物和特定疗效基因(目标基因)的运载工具,再配合其他外力协助,就能齐力突破血脑屏障成功抵达大脑。
学界一般统称这些运输工具为「载体」(vector),奈米级的尺寸让它们能著药物或目标基因顺利通过屏障,进入大脑发挥疗效。如美国葛雷迪纳卢(V. Gredinaru )团队于2016年的研究中,即成功利用病毒(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携带着治疗用的基因穿过血脑屏障。
学术研究的关键突破,让穿越血脑屏障不再是难事!
葛雷迪纳卢团队所使用的「腺相关病毒」,因感染力极强,副作用小,又可以捎带外来的基因,所以相当适合作为载体,经过无数次的小老鼠活体实验后,葛雷迪纳卢团队终于在腺相关病毒的几百万种不同突变型里,找到了一株无害的病毒(AAV-PHP.B),并成功运载萤光基因通过血脑屏障,最后嵌入老鼠脑神经细胞内,发光效果长达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团队也在血脑屏障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10年长庚大学医学院的魏国珍团队,使用「聚焦超音波」开启脑癌老鼠的血脑屏障,再将「磁性奈米标靶药物」以静脉注射打入老鼠体内,借由外加的磁场,引导血液中的磁性药物抵达脑癌处,精准杀死老鼠脑部的癌细胞。
2015年长庚大学跨领域医工团队的刘浩澧、魏国珍和林中英等人,成功研发了新型载体——「奈米微脂体」。微脂体(liposome)是由与细胞膜成分相同的磷脂质构成,能包覆物质又具高度生物相容性,长庚团队研发的新型奈米微脂体,可同时携带目标基因和显影物质穿过血脑屏障,借由显影物质,让研究人员可以随时监控载体与药物的运输状况,且目标基因的表现效率比病毒载体系统提升5倍以上!
奈米微脂体的结构图,外层构造和细胞相似,内部可负载治疗用的DNA、奈米药物。(图/陈仪珈译,改自维百科,//en. *** /wiki/Liposome) ? 2019年义大利乔法尼(Gianni Ciofani)研究团队研发出「可爆破的奈米载体」,直径约300奈米,利用材料本身变形产生电能的动力冲过血脑屏障,以超音波引爆此奈米载体后,即可爆破出载体携带的药物,杀死癌细胞。此外,由于这种奈米载体的表面有特殊抗体,能够让奈米载体精确地辨识癌细胞,精准杀死癌细胞,是相当重要的实验成就。可惜目前仍在体外细胞进行测试,尚未进入活体动物的实验阶段。
综观上述脑癌的医学研究,可知突破血脑屏障是精准治疗脑部肿瘤的基本条件,即使有许多研究成果仍不成熟,尚未能完全应用于临床治疗,却已为脑癌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潜力,为深受脑疾所苦的广大病人与家属们带来新希望。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0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结核病用药面临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