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由于这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治疗也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利鲁唑(Riluzole)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推迟或延缓其呼吸功能障碍。
药理作用与机制
利鲁唑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抑制脑内神经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及稳定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失活状态来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多种体外细胞膜模型均证明,利鲁唑可减少兴奋性递质的毒性作用,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在啮齿动物的研究中,利鲁唑具有抗惊厥作用,这种性质与二羧基氨基酸的拮抗剂相似,能抵抗兴奋性氨基酸所诱导的脑皮质中鸟苷单磷酸的升高和嗅结节、纹状体中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推测利鲁唑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传递。在急性脑缺血模型中,利鲁唑可减少记忆功能损伤及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变性。在动物谷氨酸损伤模型中,利鲁唑对胎鼠运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与剂量相关。因此,利鲁唑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以下3种机制有关:抑制谷氨酸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受刺激后的反应(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稳定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非激活状态(抑制神经末梢和神经元细胞体上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药物动力学
利鲁唑口服后约有90%吸收,生物利用度为60%,服药后1~1.5小时达高峰浓度,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代谢产物最后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尿中未代谢的利鲁唑含量小于总量的10%,不到10%的利鲁唑代谢产物通过粪便排出,高脂饮食可能降低单剂利鲁唑的吸收。研究发现,病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女性清除率比男性低32%,不吸烟者比吸烟者低36%。
疗效评价
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155例门诊患者,其中32例有早期延髓麻痹症状,123例有肢体症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利鲁唑每日100毫克或安慰剂。每个患者每两个月体检1次,评定肌肉功能及呼吸功能,评估体质状况及临床全面症状,评定的终点为死亡或行气管切开术。在治疗12个月后,安慰剂组78人中有45人存活,占58%,治疗组77人中有57人存活,占74%,两组生存率差异显著;而治疗21个月后,安慰剂组29人(37%)仍存活,利鲁唑组38人(49%)仍存活,差异不显著;两组平均存活时间安慰剂组为449天,治疗组为532天。研究者认为,利鲁唑早期明显延长了生存时间,且减慢了肌力的衰退。
另一项来自北美及欧洲31个中心的试验,959例患者分别接受安慰剂和利鲁唑每日50毫克、100毫克及200毫克的分别治疗。利鲁唑每日100毫克治疗18个月后,可减少35%的死亡率及气管切开率,治疗的最有效期为治疗初1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利鲁唑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无法缓解肌力的衰退,可能药物的副作用是影响肌力评分的因素之一。法国一项84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双盲、对照试验表明,利鲁唑可明显延长患者气管切开前的生存时间,经服用利鲁唑每日50毫克、100毫克和200毫克12个月后,其死亡率及气管切开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4%、34%和31%。
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研究发现,利鲁唑的不良反应为无力、瞌睡、眩晕、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口周感觉异常等,发生率似与剂量有关,其他的不良反应还有轻微的血压升高,肝脏酶指标升高及粒细胞减少。对可能出现的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必须监测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细胞计数,在治疗初期1~3个月,每月检查1次,以后每3个月检查1次,如发现粒细胞减少须及时中止治疗;同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如有升高,应增加检测次数,如升高5倍于正常值,建议每周测定,如升高10倍于正常值或临床出现黄疸,必须终止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目前没有特效治疗,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鲁唑,服用利鲁唑连续六个月以上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对病人有益。也可以使用依达拉奉,这是一种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研究显示对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是有效的。此外,由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者常常侵犯呼吸肌,建议呼吸肌受累的早期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帮助辅助呼吸。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者还需要加强营养,尤其是有些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差,对于这类患者建议在必要时进行胃造瘘手术,研究显示这个手术可能会对延缓患者的寿命有一定作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病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通常以手肌无力、萎缩为首发症状,一般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随病程发展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症状,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一般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较重,但肌张力可增高,腱反射可活跃,并有病理反射,当下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时,上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可被掩盖。 迄今还不知道确切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原因。目前归纳可能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各种可能:
1.遗传因素: 此类病人占全部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约5~10%,但无法解释散发性病人的原因。 2.毒性物质 : 比如铅(Pb)、锰( Mn) 等重金属中毒; 过多激活性胺基酸(excitotoxic amino acids)及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刺激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3.自体免疫: 由不明的因子激活的人体的免疫反应去对抗运动神经元,造成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4.病毒的侵犯: 有人提出运动神经元的伤害有可能类似小儿麻痹病毒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结果。 5.神经营养或生长激素的缺乏: 目前在体外贾验结果发现运动元的存活必须依赖某些激素比如BDNF,FGF,CNTF,IGF-2及NT3-5等等。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1.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2.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 3.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损则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4.多无感觉障碍。
二、体检发现 颅神经:除球麻痹外,可有舌肌萎缩,舌肌纤颤,强哭强笑,情绪不稳等。上肢多见远端为主的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著,同时伴有肌束颤动,感觉正常。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阳性。呼吸肌受累则出现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1.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及成分多正常。 2.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可增高,乙酰胆碱酯酶增高。
3.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巨大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多正常。 4.MRI:可见与临床受损肌肉相应部位的脊髓萎缩变性等。
四、鉴别有时需与颈椎病、高颈段肿瘤、脊髓蛛网膜炎等鉴别。
症状控制:旨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流涎 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加。·需要与粘液分泌过多相鉴别。·主要是由于不能控制口涎所致。
·治疗药物,如胃长宁,苯扎托品,东莨菪碱、安坦(苯海索)、阿托品,已用于其他需要控制流涎症状的疾病,如脑瘫、先天畸型所致。·阿米替林已广泛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流涎控制,以及综合治疗其他症状,如抑郁、假性球麻痹引起的情绪反应,体重增加。·患者可能需使用吸涎装置。
粘液分泌过多·可选用普奈洛尔或美托洛尔。假性球麻痹引起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强哭、强笑。
治疗 治疗总则 无有效疗法,以对症为主。 一、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 二、吞咽困难者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三、神经营养药物:应用比较广,疗效比较好的有神经节苷脂(GM)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节苷脂全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代表产品有申捷,重塑杰,施捷因,博司捷四、利鲁唑:利鲁唑片是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治疗药物,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EU(欧盟)批准用于治疗ALS。在两个纳入超过1100例世界范围内的ALS患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中证实有效。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利鲁唑片有进口的安万特公司生产的力如太,江苏恩华生产的利鲁唑,海南万特生产的万全力太。五、安坦2mg 3次/d或妙钠50-100mg/d口服可减轻或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 六、并发症防治,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和理疗。防止肺部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美用调脂药降低术后死亡率
下一篇: 华法林与某些草药合用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