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治艾思路和治艾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的医务人员在近期被河南省政府派驻艾滋病高发村期间,运用艾条灸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腹泻是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的普遍反应之一。研究人员共观察了30例患者。这30人均在2002年检测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26例在2003年3月开始抗病毒治疗,其中多数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好。本组患者以长期慢性腹泻,间歇性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腹泻次数多数在2~4次/日,少数为5次以上;病程从两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为6个月至1年。大部分患者伴有乏力、易疲劳、食欲欠佳,部分患者伴上腹部胀闷不适,进食后明显。个别患者自开始服抗病毒药后1周左右即出现腹泻,自行暂停服药后可缓解,因病情需继续服药,腹泻则持续存在。本组病例舌象除1例为舌红苔白腻外,大多为舌淡红或舌中嫩红,或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苔白稍厚或稍腻,少见苔薄微黄,脉象多为虚、细、濡、弱、缓脉。脉症舌象多呈脾虚证,或以脾虚证为主的特点。
针对西药止泻疗效欠佳且花费较高以及当地多见艾蒿的情况,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艾灸治疗,基本方法为艾条灸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灸治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30例患者中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痊愈病例随访两个月未见复发,艾灸有效率达96%,经过灸治数次后,患者体力及食欲即好转,乏力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在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经3次灸治即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稀便程度好转,经6次灸治大便基本正常,少数病例经10次灸治恢复正常,个别患者经1次灸治后大便恢复正常,即本组病例均在灸治10次内临床痊愈,说明艾灸治疗见效快。有1例患者伴黏液便,短暂好转后继续灸治疗效不明显,最终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两名患者第一次灸治后出现腹痛肠鸣,未经特殊处理半小时后自行缓解,说明艾灸治疗安全可靠。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这只是一次初步的临床观察,但仍说明在治疗艾滋病腹泻方面,艾灸疗法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而且,很多穴位易于选用,基层医务人员易于掌握,甚至患者稍加培训即可自行灸治;艾源丰富,材料易得,费用低廉,可节省巨额医药经费和医药资源。因此,充分发挥艾灸法的优势,“以艾治艾”,前景广阔,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进行大规模的、严谨的、科学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证明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找出其作用机理。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有安神的功效: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抑郁,忧虑,都可以通过艾条的功效与作用来缓解。而且艾条的功效与作用也对失眠,多梦,焦虑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条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冬天我们手脚冰凉,因感冒或者体质引起的惧寒怕冷等症状,艾条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条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和因为天气原因而食欲不振的人,艾条的功效与作用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开胃效果。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能增加免疫能力:特别是对流感的防治更是有效果。古时候通常有燃艾条来预防流感。
一.艾条的作用:
安神助眠、缓解压力、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还可以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还能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二.艾条的功效与原理:
艾条的可燃非常好,点燃艾条后找准施灸穴位,利用艾条较好的穿透性,从而调动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达到保健治病的目底。而且艾条的操作也比较简单,适合在家中使用。
还有艾条的杀菌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据医学研究报道,用艾条熏可以将一些大肠杆菌和结合杆菌等细菌杀死。熏艾条还可以减少烧伤疮面的细菌。而且用艾叶进行烟熏时对人体没有毒害无刺激,可长期使用。不过前提是要选用好的艾灸条,劣质的艾条火力暴躁,艾烟刺鼻而且还对经络有一定的损伤。
三、艾条使用注意事项
1、无论是艾灸还是艾熏都要在气血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实施之前要喝生姜红枣水;全身艾熏之前更是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三片生姜、六粒红枣、六粒桂圆打成羹)。
2、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情形禁灸。
3、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请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4、皮肤过敏者不宜艾灸。
5、防止晕灸。晕灸虽属罕见,但宜应注意。在艾灸中若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住施灸,开窗通风。
6、孕妇不宜艾灸;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
7、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
艾灸的治病机理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局部温热刺激效应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在艾灸疗法过程中,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在“产生受激共振”的基础上,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肌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发出指令、起着指挥的作用,即皮部 经络系统
大脑 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医学已证明,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其它作用
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即低者可以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因为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7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重视药物吸收促进剂的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