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糖尿病诊疗今昔非比

医案日记 2023-06-19 12:34:55

糖尿病诊疗今昔非比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30年来,我国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理念和措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流行病学变化令人警醒

200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从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从3.4%上升到3.9%。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当普遍。

另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05”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倍数增长,目前我国大约有2000多万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减者近2000万例,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第二大国,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能会达到6000万例。这些数据表明,昔日的“富贵病”,如今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形势已相当严峻。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当前我国糖尿病学界已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结局的疾病,提出了在糖尿病的研究和防治中要“超越高血糖”的口号。这也导致了临床治疗理念从以前的单纯控制血糖(即血糖达标),转变为现在的控制并发症的综合强化治疗(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都必须达标)。

监测诊断手段趋于完善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主要依靠尿糖检测来了解血糖情况,但检测结果只能部分反映血糖水平;现在,患者可以利用快速血糖仪在家里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从而为治疗调整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代表了3个月以来的血糖控制情况,因此能客观地评价血糖的控制水平和衡量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纪立农教授强调,过去不太注重HbAlc检查,现在相当多的正规医院开展了对HbAlc水平的检查。当前我国糖尿病控制目标中规定HbAlc需控制在6.5%,代表了国际上最严格的血糖控制标准。

他还提到,糖尿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病因的剖析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停滞不前。近年来,得益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所产出的海量信息和先进的基因分型技术,特别自从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出现之后,糖尿病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糖尿病患者做到基因分型和预测也将成为可能。

治疗药物使用日益丰富

胰岛素曾经是糖尿病患者惟一的药物选择。纪立农教授回忆说:“20年前,门诊中胰岛素的使用都要限量,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很差,表现为消瘦、营养不良,现在由于胰岛素的使用充分,1型糖尿病患者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来了。”更可喜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具有更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在临床发挥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势。素之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近30年来,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类和格列奈类药物,从片剂、针剂到吸入剂,更是令糖尿病治疗药物“繁花似锦”。这些从种类或是从治疗环节上都较以前更加丰富的降糖药物,使得糖尿病的治疗得以个体化进行。

正是得益于日益丰富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和措施今昔非比。纪立农教授举例说:“糖尿病是进展性的疾病。现在新的治疗模式主张在疾病早期采取非同类药物积极联合治疗的方案,充分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血糖快速并持久达标,还减少因各自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此外,尽早给予药物治疗,早期联合用药,使血糖尽快控制达标的“积极理性化治疗”的新理念和措施也逐渐被推广。

防重于治的观点渐入人心

对糖尿病的预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上第一个随机分组、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我国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油田总医院共同完成的,该研究首次证明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随后国外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均显示,对糖尿病前期者采取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试验和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医学界提出了“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并重视了对此类人群的防治。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来中止或延缓其病情发展并将其血糖逆转至正常状态的。由纪立农教授设计并主持的“北京糖尿病前期干预和逆转研究(BPRP)”正在进行之中。

与此同时,不少糖尿病患者也加强了自我管理,身体力行着教育和心理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的糖尿病“五套马车”的治疗原则。“其实,这30年来,糖尿病诊疗领域最大的变化是医患双方理念的变化,这就是对糖尿病强化控制治疗的重视加强了。”纪立农教授如是说。

534医院的糖尿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4医院糖尿病多学科诊疗中心是为适应全面防控糖尿病的需要,率先在国内成立的专业化针对性的医疗精英团队,中心将为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提供高技术、多学科、团队式的综合防治服务。诊疗项目主要包括:糖尿病筛查与分型分级诊治、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营养平衡治疗、胰岛功能的检查与评估、慢性并发症筛查与评估,尤其糖尿病眼病、足病、肾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性功能障碍、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动脉硬化、骨质疏松、关节和肌肉病变、甲状腺病变、痛风、肝胆和胃肠病变等进行早期防治和医学干预、糖尿病外科GBP手术、糖尿病重症监护病房、血管介入、干细胞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康复及光能物理治疗,以及专家远程会诊中心等服务。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全方位、高技术的治疗效能,致力于一站式解决糖尿病的主要疑难问题。
中心有一批各科专家组成的技术团体,并且有国内著名的学者指导。其中有:中国GBP手术创始人,中国武警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张新国教授;我国“糖尿病综合防治规划纲要”的起草人,中国糖尿病综合防治计划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刘尊永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专家张锡明教授等数名国内外糖尿病专业权威专家,中心具有较全面的检查、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能力。
中心内分泌实验室配备有放免、酶免、生化、化学发光等全套内分泌检测设备,可开展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T3、T4、TSH、性激素等全套糖尿病专科检测。中心拥有美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PAD检测仪、血气循环治疗仪、射频消融治疗仪、空气波动力治疗仪等一批先进的检测、治疗设备及先进的手术室、DICU室。
胃转流手术(GBP)的独特之处在于改变了食物的生理流向,按照食物是否通过分为两部分消化道区域:①食物转流区---消化道负相调节作用,未接受食物刺激,分泌或合成“致糖尿病因子”减少;②食物流经区---消化道正相调节作用,接纳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食物刺激诱导肠源内分泌激素合成和/或分泌增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通过肠道-胰岛轴调控胰岛内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或释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肠道神经内分泌学说倍受学术界青睐,即GBP术后胃肠道内分泌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是GBP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之一,详细机制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通过食物转流区较早地刺激远段小肠,通过肠道---胰岛轴,诱导肠道内分泌细胞增加分泌肠源性内分泌激素;肠源性内分泌激素作用于胰岛,促进胰岛再生、增生,调节胰腺内分泌功能。

从六经辨治糖尿病

一、立论依据

《伤寒论》理法方药一脉贯通,除对外感病外,尤其于疑难杂证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六经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由于外感与内伤常兼夹,且经络与脏腑相连,六经辨证体系是融经络、脏腑、阴阳、邪正、气化、疾病发展阶段、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是所有辨证体系的基础,“六经诠杂病”,因而疑难杂病均可按六经辨证进行诊治。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连皮毛、肌肉、筋膜,是气血、津液、水火、阴阳运行之通道,同时将人体自身、人与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故六经辨证体系在中医辨证层面具有良好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可涉及人体全方位、多脏器,因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可通释“六经”传变规律和演绎相关汤证,其优势在于:

1.糖尿病进程演变与六经病转归息息相关,糖尿病由初发至中期而晚期,与六经病之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腑传脏,由实及虚,由热化转寒之动态发展、转归具有良好一致性;

2.六经病变证,往往表里相兼、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更能体现糖尿病及合并症多样、复杂的病症特点;

3.糖尿病病变部位涉及面广,损及多器官、多层面,作为全身性疾病,与六经辨证体系的整体、综合特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4.《伤寒论》中八法之运用,尤其仲景创立的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表里同治之大法,经方加减及合用之灵活性为糖尿病及合并症辨治带来巨大的运用空间,是其他辨证体系所不能比拟的。

二、运用思路

1.从六经辨证切入

六经与脏腑相关,按照经络与脏腑病位归类方法,六经汤证辨证在糖尿病辨治的运用,大体言,糖尿病合并皮肤、肺部或尿路感染,或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病在表、在皮毛,可归属于太阳病;三消症明显,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或合并肠道感染者,病在肌肉、在胃肠,可归属于阳明病;合并抑郁症、或脂肪肝、肝脏疾病者,病在经脉、在肝胆,依据病情轻重,部分可归属于少阳病部分;部分归属于厥阴病;合并胃肠植物神经损伤者,证实者,可归属于阳明病,证虚者可归属太阴病;合并心肾损伤者可归属于少阴病。具体如下:

太阳病

外感病之急性阶段,病在皮毛、在表、在肺者,糖尿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老慢支肺气肿合并感染者,或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之轻者。“其在表者,汗之可也。”根据病情寒热虚实之不同,其辨证有:伤寒表实之麻黄汤证,中风表虚之桂枝汤证,表郁轻证之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外寒内热之大青龙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证,太阴兼太阳之桂枝人参汤证,太阳少阳合病之柴胡桂枝汤证,太阳与少阴两感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合并尿路感染之五苓散证。

阳明病

合并外感病之极期阶段,病在肌肉、胃肠,合并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之实者。如多饮多食,形瘦乏力之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大便燥结之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或瘀热燥结之桃核承气汤证,下焦湿热,小便不利之猪苓汤证,心烦抑郁之栀子豉汤证,大肠湿热下利之葛根芩连汤证,合并肝损害有湿热见证之茵陈栀子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胃热痞满之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少阳病

合并外感病之亚急性阶段,或病在肝胆,或合并抑郁症者。合并胆道感染之小柴胡汤证,抑郁兼大便秘结之大柴胡汤证,大便稀溏之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抑郁重之柴胡加龙牡汤证,兼大肠湿热下利之黄芩汤证。

太阴病

合并外感病之后期阶段,或病在脾胃,合并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之虚者。如中阳不足,寒湿内盛之理中汤证,气虚气滞腹胀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脾虚水停之苓桂术甘汤证,气血虚弱之小建中汤证,兼腹痛之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兼寒湿发黄之茵陈五苓散证,茵陈术附汤证。

少阴病

糖尿病中后期、或危重期,病在心、肾,常合并心、肾功能不全,或合并中风后遗症。如心阳虚之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肾阳虚之茯苓四逆汤证、附子干姜汤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合并抑郁、失眠、眼底出血之黄连阿胶汤证,合并尿路或肠道感染之猪苓汤证。

厥阴病

糖尿病合并抑郁证,或合并肝病,或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或有更年期综合征者。如肝胃气滞之四逆散证,寒热错杂之乌梅丸证、麻黄升麻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血虚寒凝之当归四逆汤证,厥阴肝寒之吴茱萸汤证,阴虚经脉失养之芍药甘草汤证,阴阳俱虚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厥阴热证下利之白头翁汤证。

此外,以痞满为主脾胃失调之“三泻心汤证”、外寒内热之附子泻心汤证。以腹痛为主上热下寒之黄连汤证,以下焦蓄血为主的抵当汤证,以胃痛为主痰热内阻之小陷胸汤证,以悬饮为主的十枣汤证,水热互结之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等,诸多方证尚难以脏腑定位,但以法归类,在糖尿病诊疗中均具有指导作用。

2.从糖尿病切入

(1)糖尿病全程辨治

目前有关糖尿病中医辨证不囿古代“三消之说”,而从临床实际出发,依据地域、就诊人群体质及学术师承、经验积累之不同,形成了不同流派或学说。如:主白虎加人参汤之“阴虚燥热说”,主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湿热说”,主桃核承气汤之“瘀热说”,主茯苓四逆汤之“阳虚说”,主四逆散之“肝郁说”等。其学说以一为主,或二三组合,同时结合临床辨证。虽各执一端,但无一不以《伤寒论》方证为立足点,并获得良好疗效,实为糖尿病中医临床辨治一大特色。

一般言,糖尿病初发期,往往多由体检发现,患者尚无特殊不适,偶尔问及,方感觉体重下降,或口渴多饮。患者体质较实,年纪较轻,病在胃、肠、胆、膀胱之腑;中期,患糖尿病五年以上,或初次发现血糖高,但症状已存在多年,或由于慢性并发症,检查时方发现血糖高。病由腑传脏,多虚实挟杂;后期,病程多在十年以上,往往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脑溢血、心肌梗塞、心衰、肾衰、失明、截肢等,病重在肝肾心脾肺之脏,以虚为主,或虚中挟实。

(2)并发症阶段辨治

① 大血管病变

冠心病 从证候言,以心悸、胸闷、甚或气促为主;从病机言,主心阴阳虚损,邪气上扰。心阳虚有桂甘系列,如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脾虚有苓桂系列,如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苓桂甘姜汤;肾阳虚有姜附系列,如真武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心阴阳两虚之炙甘草汤;气血不足,邪气内扰之小建中汤;心阳受损,兼表邪未尽之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气机郁滞之四逆散;热扰心膈之栀子豉汤。

脑中风后遗症 从病机言瘀热互结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从病证言,主眩晕者,脾虚水停有苓桂术甘汤,肾虚水泛有真武汤,肝郁气滞有小柴胡汤、柴胡加龙牡汤;痰热内阻有小陷胸汤。

糖尿病足 以下肢疼痛、麻木、拘挛为主,血虚寒凝有当归四逆汤,阳虚寒盛有真武汤、附子汤,阴阳两虚有茯苓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肝阴不足有芍药甘草汤。

② 微血管病变

肾病 从病证言,以全身浮肿、小便减少为主,病机责之于脾肾阳虚,不能制水。肾虚水泛之真武汤,脾虚水停之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兼外感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眼底病变 从病机言,兼水肿者有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兼出血者有黄连阿胶汤。从病证言,气郁有小柴胡汤、四逆散,瘀热有桃核承气汤。

心肌病变 临床表现为心悸,甚或气促、水肿,可参考冠心病心阳虚或兼水饮相关方证辨析。

③ 小血管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表现为以肢体疼痛、麻木、或灼热感。血虚寒凝者有当归四逆汤,气津不足者有桂枝新加汤,阳虚寒凝有附子汤、四逆汤,肝郁气滞有小柴胡汤、四逆散。

内脏植物神经病变 合并胃轻瘫,表现为胃脘痞满者,寒热错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胃热为主有大黄黄连泻心汤、兼肾阳不足者有附子泻心汤,气虚气滞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虚兼痰湿者有旋覆代赭汤,脾虚水停有苓桂术甘汤,胃虚停水有苓桂甘姜汤;合并神经源膀胱,表现为小便不利,偏寒有五苓散、真武汤,偏热有猪苓汤,气郁有小柴胡汤、四逆散;合并心脏植物神经损伤,表现为心悸者,多气阴不足或阴阳两虚,兼夹肝郁,即炙甘草汤与四逆散合方运用。

④ 脂肪肝

从病机言,多为肝气郁滞,兼夹痰热或痰浊。如四逆散证、小柴胡汤证合并苓桂术甘汤证,或小陷胸汤证之类。

⑤ 感染

合并肺部感染咳喘,热者有麻杏甘石汤,寒者有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湿热者有葛根芩连汤;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者,辛温解表有麻黄汤、桂枝汤、桂麻各半汤;合并肠道感染下利,寒者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热者有黄芩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虚寒有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之类,阴虚水热互结有猪苓汤;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寒者有五苓散,热者有猪苓汤,气郁者有四逆散、小柴胡汤。

(3)常见证候辨治

① 抑郁 “木郁达之”,临床疏肝,潜镇为之常法。然疏泄太过则耗气,镇逆日久则损阳。治宜扶正祛邪为本,贵在通补,即补而不滞,行而不散,其扶正与祛邪之多寡在于守病情之进退。临床常以解郁行滞之四逆散、或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多与补气、温阳、养肝,滋肾诸法合用。

② 失眠 根据失眠产生的原因不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如郁热者有栀子豉汤,气郁者有柴胡加龙牡汤,胃气不和有旋覆代赭汤,痰热者有小陷胸汤,阴虚水热互结有猪苓汤,肾阴不足、心火独亢者有黄连阿胶汤,心阳虚有桂甘龙牡汤,肾阳虚有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营卫不和用桂枝汤。③ 饥饿 胃热者用白虎加人参汤,胃寒者吴茱萸加生姜汤。

④ 关节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病邪经皮毛而入,次之肌肉、次之筋骨,次之脏腑。在痹证急性发作或加重期,以祛邪为要,尤宜从表散邪。如《伤寒论》之麻黄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等,均是治痹之有效方。阳虚寒湿凝结有附子汤,血虚寒凝有当归四逆汤,热盛有白虎加桂枝汤。

3. 从临床特点切入

由于在糖尿病进程中常并发或伴发多种疾病,甚至部分患者临床上西医诊断多达10种病以上。多脏器损害,内外相联,同时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与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而临床极具复杂性与多样性。从中医言,证型常呈现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表里相兼。而《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为此树立了典范。如表里双解,攻补兼施,寒热同调之法之方,比比皆是,尤其诸方合用进一步拓展了临床运用空间。结合临床实际,应注意以下问题:

(1)突出一个“全”字

即在诊断与治疗上注重整体性原则,糖尿病治疗不止是降糖问题,而应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全身多脏器损伤,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诸多问题,进行全局全程通盘考虑,方不致顾此失彼,处于被动窘地。

(2)抓住二条主线

一是指标-降糖、防治血管并发症

降糖是糖尿病基础治疗,其血糖变化是患者最为关注的硬道理、硬指标。然而从长远看,心脑血管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根本原因,直接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因而降糖与防治血管并发症同等重要,并贯穿于治疗始终。

二是症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除糖尿病及并发症本身给患者带来痛苦外,长期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以及随着年龄增长,体质衰退所伴随的老年退行性病变夹杂其中,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中医药以其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药物天然,多靶点调节,尤其重视培补正气、改善体质等优势,显示出长远而持久的疗效。

(3)重视三个结合

一是局部与整体结合 如糖尿病坏疽,糖尿病合并骨折、眼科、皮肤科、妇科等病变,局部病变具有一定独立性,其处理往往涉及相关专科。但糖尿病仍是其基础疾病,宜强调在降糖基础上进行专科处理。否则,相互影响,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是短期与长期结合

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常合并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甚至内分泌紊乱,如甲亢、多囊卵巢等,在降糖基础上,进行相关处理是必要的。但必须跟踪观察,待相关病症改善,适时进行药物调整,以减少药物用量或种类,将副作用降低至最低程度。

三是标本与缓急结合

糖尿病常因应激状态而出现血糖波动,病情反复。急性应激状态包括感冒、各种感染、外伤、失眠、精神创伤、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外伤等。应本着先表后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治新病,后治痼疾的原则,适时处理诱因,待应激状态解除,血糖随之恢复,病趋平稳。

三、思考

1.《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石与指导源泉,临床是中医的生命所系!从临床实际出发,初步建立糖尿病六经辨证体系框架,融《金匮》脏腑经络辨证、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于一体,对于拓展中医临床经典运用领域,加强杂病中医辨证及经典方药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经典理论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2.六经辨证体系代表的是一种诊疗模式和思维方法。《伤寒论》创立和保留的113方,重在示法,给后学提供了大量发展空间。对于糖尿病之辨治,应针对临床实际,进一步补充完善。如有关水气、痰饮、痹证、百合病等,以《金匮要略》论述更详;有关辛凉解表,清热化湿、平肝潜阳、醒脑开窍之法与方,又以温病学为优。优势互补,熔诸法于一炉,继承创新,探索新的临床诊疗模式,是当今临床研究方向之一。

3.仲景重视扶阳气,存津液,护胃气学术思想,六经辨证体系的概括、兼容、深刻、前瞩性,对于糖尿病辨治具有重要意义;经方以“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剂量考究,疗效显著”而为学术界推崇。探讨杂病六经辨证规律,关键是传承经典,充分发挥经方治大病、治重病、治疑难病证之优势。一句话,落实到“用”字上。天行健,吾辈当自强!

附:

糖尿病中医专科诊疗方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消渴病

辨治原则与步骤: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标本。

阳证:年龄较轻,精神状态佳,体形壮实,肌肉丰满,面有光泽,或满面全红,语声高亢有力,舌色尚鲜活,脉象大、浮、数、动、滑而尚有力。

阴证:年龄较大,精神较差或很差,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松弛,面色萎黄、晄白、淡白或晦暗,面色少华或无华,语声低微,舌色暗而不鲜活,脉象沉、涩、弱、弦、微而无力。

1.阳证

(1)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

症状:口干咽燥,口渴无度、欲冷饮甚多、饮后可舒,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身恶热,热汗出、汗后背部恶风寒,或伴发热,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治法:清热益气,养阴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2)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便干便秘,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沉而涩等。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方药:加味桃核承气汤。

(3)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

症状: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患者主诉症状繁杂。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治法:和解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2.阴证

(1)太阴、阳明虚寒证

症状:微渴或不渴,纳呆,食谷欲呕,呕吐物无酸腐气味,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不成形或初硬后溏,或伴胃腹满或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药:理中丸合吴茱萸汤加味。

症见四肢烦疼,脉浮,舌淡红苔薄白者,辨证为太阴中风,主以桂枝汤;若心下胃脘痞硬,噫气频发,呕吐,噎膈反胃,辨证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肝胃失和,主以旋复代赭汤。

(2)少阴阳虚寒湿证

症状:小便频数量多,饮一斗,溲一斗,有泡沫,手足厥冷,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腰酸膝软,或伴性欲淡漠,周身疼痛,关节疼痛,腰膝肩背寒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弱。治法:温补元阳,散寒除湿。方药:四逆汤合附子汤。

若汗多而凉,或两颧泛红如妆等阳虚甚,阳不敛阴,用肉桂易桂枝;若下肢甚则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或清长,或伴四肢沉重疼痛主以真武汤;若口大烦渴,饮水不解甚或饮后加重,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伴少腹胀满不适主以五苓散;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加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身痒无汗,或皮肤瘙痒伴有白色或淡红色疙瘩,汗出可解,辨证寒湿郁表,卫闭营郁,加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心悸心慌明显,按压或得温后可减,脉虚数无力者加以桂枝甘草汤,重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心悸,脉结代者主以炙甘草汤。

(3)少阴阴虚证

症状:渴欲饮水,心烦,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夜尤甚,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法:滋阴泻火,交通心肾。方药:黄连阿胶汤。

若兼见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赤或尿血,主以猪苓汤以清热育阴利水。

(4)厥阴经脏虚寒证

症状:干呕,吐涎沫,癫顶痛,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或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治法:暖肝祛寒,温经通络。方药:吴茱萸汤合当归四逆汤。

若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脉细欲绝,病位在厥阴经者,主以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若干呕、头痛、目疾、男女阴器为病,病位在厥阴脏者,主以吴茱萸汤暖肝祛寒;经脏同病者,主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养血温经,暖肝温胃。

3.阴阳寒热错杂证

(1)中焦寒热错杂证

症状:微渴,纳呆,胃脘痞满,满而不痛,呕逆肠鸣,下利,舌色稍淡,苔白腻或微黄,脉弦细数。治法:和中降逆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

若为水饮食滞所致胃脘痞满,干噫食臭,则以生姜泻心汤主之;若为脾胃重虚,寒热错杂所致之心下痞,下利甚,谷不化等证,甘草泻心汤主之。

(2)厥阴寒热错杂证

症状:口渴,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舌暗红或边红,苔白或黄。

治法:清上温下,生津止渴。方药:乌梅丸。

(3)正虚阳郁,上热下寒证

症状:口渴,咽喉不利,手足厥逆,下利,脉沉迟。

治法:发越郁阳,兼清上温下、滋阴和阳。方药:麻黄升麻汤。

二、消渴心痹

(1)气阴两虚证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干欲饮,舌偏红或舌淡暗,少苔,脉虚数或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竹叶石膏汤、生脉散加减。

若见大便秘结,腹痛,甚则精神烦乱等瘀热互结证者,合桃核承气汤;

若兼有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者,舌苔黄白者,可合温胆汤;

若口干甚,虚烦不得眠者,可合酸枣仁汤加减;

若气短明显者,可加黄芪30g,五指毛桃30g等。

(2)心肾阳虚证

症状:猝然心痛,宛若刀绞,胸痛彻背,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自汗出,四肢厥逆,面色晄白,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通络止痛。方药: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减。

若见腹痛腹泻,胃纳差等脾阳虚衰表现者,可合理中汤加减;

若见下肢浮肿、舌质瘀暗等血水互结证者,可加三七10g,益母草15g,泽泻10g等活血利水;

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加大人参(15g)与熟附子(15g)的量;

大汗淋漓加黄芪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磁石20g(以上三药先煎)等;

若见口苦、咽干、头晕等少阳枢机不利者,可合小柴胡汤疏解气机;

若见心烦欲死、呕吐清水、面色青等肝寒少阳相火不升者,可合吴茱萸汤升相火以助心阳;

若兼外感,发热、恶寒、口苦、肢节烦疼、胸部满闷者可合柴胡桂枝汤加减。

(3)阴阳两虚证

症状: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大汗出,畏寒肢冷,甚则晕厥,舌淡,苔薄白或如常,脉弱或结代。

治法:滋阴补阳。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若见舌质暗,胸部刺痛等瘀血阻络证者,可加三七10g(先煎),丹参15g等;若五心烦热,可合二至丸;

若见口渴,心烦不得眠,腰膝酸软,舌尖红等心肾不交者,可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若畏寒肢冷甚者,可合四逆汤或加二仙汤;

若以阳虚为主者,可用茯苓四逆汤加减。

(4) 痰浊湿阻证

症状: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心下痞满,倦怠乏力,肢体重着,形体肥胖,痰多,纳差呕恶,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痛,舌质淡或暗淡,苔厚腻或黄腻,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宽胸止痛。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理中汤加减。

若痰热口苦,可加黄连或合小柴胡汤、温胆汤;

若以胸闷、脘痞、腹泻等为主者,可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5)水气凌心证

症状:气喘,咳嗽吐稀白痰,夜睡憋醒,或夜寐不能平卧,心悸,动辄加剧,畏寒,肢冷,腰酸,尿少,面色苍白或见青紫,全身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合理中汤加减。

若见心悸头晕,起则加重,以心脾两虚、水气上犯为主者则以苓桂术甘汤合理中汤加减;

若见喘甚,胸闷,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若见呕恶痰多,可合二陈汤加减;若见胸闷痛,舌暗等瘀血阻络者,可加三七10g(先煎),益母草15g等活血利水。

(6)心脉瘀阻证

症状:心痛如刺,痛引肩背、内臂,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若心痛甚,可加三七10g(先煎),延胡索15g,丹参20g等;

若脉结代,可加重炙甘草至12g,加人参10g,桂枝10g等;

若见乏力、胸闷、气短等阳气不足者,可加附子理中汤温阳益气;

若见皮肤干燥、烦躁不寐等瘀血伤阴者,可加大四物汤用量;

若面色青,恶寒甚,脉沉紧者,加合麻黄细辛附子汤。

三、消渴筋痹

(1)风寒湿阻滞太阳经络

上肢及下肢后侧及足尖的麻痛、冷感,同时兼有恶风寒,易感冒,周身肌肉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药: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2)寒湿阻滞少阳经脉

肢体外侧麻木、疼痛、寒冷感,兼有晨起口苦,胸胁满闷,胃纳欠佳,常有两侧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疏通少阳经脉。方药:柴胡桂枝汤加味。

(3)寒湿阻滞厥阴经脉

大腿及小腿内侧麻痛、寒冷、蚁行感,有时伴恶寒,头晕以巅顶为著,口水多,大便易溏,舌质淡红、舌苔白或淡黄厚腻,脉沉弦。方药: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4)太阴与阳明同病-湿热阻络

四肢末端尤其是足背尖、胫前部、手臂麻痛,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先干后软,质粘,多有不尽感,甚则口中粘腻不爽,小便黄臊,舌质红黯、苔黄腻,脉弦滑数。方药:《医宗金鉴》当归拈痛汤加减。

(5)少阴虚寒湿盛证

四肢末端寒冷、疼痛,有时连及肘腕、踝膝关节青冷,疼痛麻木得温则减,遇寒则剧,大便稀溏,小便频多清长,身重蜷卧,唇黯舌青,舌体胖大,苔水滑,脉沉弱或沉微,或沉弦,或虚大而数。方药:附子汤加味。

(6)上热下寒,邪犯厥阴

四肢内侧、腹股沟、少腹偏厥阴经走行方向以及阴部挛缩、寒冷、疼痛,有时伴手臂麻痛,四肢不温,心胸灼热,口干口臭,尿频便溏,甚或极易腹泻,经久不愈,饥不欲食,舌尖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尺沉弱。方药:乌梅丸加减。

「病例分享」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困惑

| 病例提供者: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陈月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时期。根据近5年全国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中国老年(≥60岁)糖尿病患者约有5016万,随着老年人口总数的增加,这个人群还会扩大。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版)》指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控制水平欠佳,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已成为老年死亡的主要威胁之一。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一现状,我与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的陈月医生进行了沟通。陈医生结合她在临床中遇到的两则病例,向我们分析了该如何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病例 1

患者,老年女性,79岁,3月前体检发现糖尿病,二甲双胍0.5g bid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 3月前体检发现糖尿病,予二甲双胍0.5g bid治疗无不适,FPG 9.1 mmol/L,无明显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无体重减轻。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十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可;发现高血脂3年余,未治疗。否认冠心病、心梗、脑梗等病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慢性腹泻病史,半年前外院曾查肠镜未见异常。

查体: 神清,一般可,身高155 cm,体重60 kg,BMI 24.97 kg/m 2 ,腰围92 cm,BP 128/83 mmHg,HR 76次/分,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特殊检查: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颈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斑块,可见充盈缺损;腹部彩超:脂肪肝;骨密度DXA检测:腰椎最低L2 T值-2.7,股骨颈 T值-2.2;眼底检查:正常;听力:双耳听力基本正常

诊断:

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中心型肥胖;脂肪肝;骨质疏松

思考:

该老年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并发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脂肪肝、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如何启动二联治疗?

病例 2

患者,老年男性,72岁,糖尿病病程12年,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 糖尿病12年,长期格列美脲2 mg bid+二甲双胍0.5g bid,血糖控制不佳,FBG 6-9 mmol/L,未监测PBG,无明显头晕、冷汗、心悸、饥饿感等不适。

既往史: 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病史,长期降压、降脂、抗凝治疗。

查体: 神清,一般可,身高171 cm,体重75 kg,BMI 25.65 kg/m 2 ,腰围96 cm,BP 130/85 mmHg,HR 72次/分,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特殊检查:

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动脉彩超:双侧颈动脉、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腹部彩超:脂肪肝;骨密度DXA检测:腰椎最低L2 T值-1.7,股骨颈 T值-1.2

诊断:

2型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冠心病;中心型肥胖;脂肪肝

思考

该名患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明显,存在晚餐前和夜间低血糖,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超重,如何为其调整降糖方案?

正如两位老年患者的病史所呈现,老年人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在糖尿病治疗中存在诸多难点。陈月医生基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搜寻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证据,为两位患者的治疗寻找依据。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治疗难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要求

如何选择符合老年患者需求的降糖药物

析指南

1. 根据2018 AACE/ACE糖尿病诊治指南,DPP-4抑制剂是在众多种类的降糖药物中,整体表现较好的一类药物,具体体现在:DPP-4抑制剂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在对低血糖、体重、胃肠道、骨骼、酮症酸中毒的影响方面均表现为中性,并在减少蛋白尿方面有积极作用,且西格列汀等已被证实对心衰不产生影响。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对DPP-4抑制剂降糖疗效的描述: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DPP-4抑制剂的降糖疗效在减去安慰剂效应后可降低HbA1c 0.4%-0.9%。

探机制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用药,通过直接作用于肝脏、减少肝糖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DPP-4抑制剂则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控制血糖,同时改善β细胞功能。因此,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作用机制互补,可协同升高活性GLP-1的水平,发挥1+1>2的效果。

看循证

1. STRATEGY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能够额外降低HbA1c水平0.85%,两药联合血糖控制达标率达44.3%。

2. 西格列汀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可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指标。

3.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非劣效性研究在二甲双胍单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了随机添加西格列汀或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治疗2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降糖疗效相当。

但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组患者在低血糖发生和体重增加风险方面显著更低。

同时,西格列汀组患者相比格列吡嗪组患者更好地保留了β细胞功能。

另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则显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比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维持时间更长。

4.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西格列汀或磺脲类与二甲双胍两药联合治疗≥90天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用药后1-6年进展至胰岛素治疗的情况。结果显示,西格列汀较磺脲类药物可延缓胰岛素治疗需求。

5.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危险因素。TECOS研究证实西格列汀不增加心衰入院风险,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

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综合考虑和分析后,陈月医生决定给予均两位患者以下治疗方案:二甲双胍缓释片 0.5g bid+西格列汀 100 mg qd。

随访观察结果

病例1:

2周后,患者SMBG:FBG 7.4-8.3 mmol/L,PBG 9.1-10.7mmol/L;无头晕、冷汗、心悸、饥饿感等低血糖引起的不适。

2月后,患者 SMBG:FBG 6.9-7.8 mmol/L,PBG 8.6-10.3 mmol/L;HBA1c:7.4%。

病例2:

2周后,患者 SMBG:FBG 7-7.5mmol/L,PBG 8-11 mmol/L;无头晕、冷汗、心悸、饥饿感等低血糖引起的不适。

最后,陈月医生对此次病例探讨及分析进行了总结。

治疗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69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