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地震伤员救治要警惕深静脉血栓

医案日记 2023-06-19 11:52:25

地震伤员救治要警惕深静脉血栓

地震伤员已经由早期的救命转入后期的治疗阶段,目前住院的地震伤员中,多数在早期都有创伤或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预防地震伤员在术后或后期治疗中并发深静脉血栓,是保证伤员顺利康复,减少预后残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华外科杂志编委、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李基业认为,深静脉血栓是外科病人术后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引起肢体的坏死而致残,甚至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深静脉血栓一旦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10%以上,甚至有的报道死亡率高达50%。绝大多数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因此,地震伤员应该特别注意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临床症状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程度密切相关

深静脉血栓是由于血管内的血液因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凝固,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血管内病变,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外科患者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李基业介绍说,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约为0.1%,美国每年患病人数约为200万,其中发生肺栓塞者60万,死亡人数约6万。英国患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占人口的0.5%,其中大部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约29%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中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较常见。国内有报道显示,术后下肢发生率约为27.8%,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上海中山医院统计,该院1957~1977年20年间共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49例,1978~1988年10年间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124例。

李基业认为,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特征,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

通常小腿肌肉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主要依靠小腿肌肉的“泵”的作用,在小腿肌肉活动明显减少时,血液流速变慢,肌肉静脉窦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因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不影响小腿血液回流,所以临床表现较隐匿,往往被忽视。患者只是感觉小腿后肌群有饱胀感,小腿肌群中可有深压痛,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小腿主干静脉。小腿出现疼痛,行走时症状加重,患肢足部不能着地平踏。踝部明显肿胀,踝周正常凹陷消失。

髂、股静脉血栓是髂总静脉、髂外和髂内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总称。髂-股静脉血栓可局限于髂股静脉内,也可充满全下肢深静脉内。髂、股静脉是下肢静脉血流惟一的主干通络,所以当髂、股静脉发生血栓时,往往发病急,症状重,患者多表现为先有腹股沟以下迅速胀痛和下肢广泛性疼痛,随后于腹股沟以下迅速出现广泛性粗肿,浅静脉怒张,可伴有发热,患肢肤色稍暗红,皮温略高,股三角区沿股静脉走行区明显压痛,股内侧可触及长条状肿物,小腿腓肠肌饱满,紧韧,压痛。当髂、股静脉血栓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下肢呈现高度水肿,剧烈疼痛,患肢皮肤呈紫绀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出现休克及下肢湿性坏疽。股青肿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殊类型,也是紧急状况,需要紧急手术取栓或快速大剂量溶栓治疗,方能挽救患肢。

包括腋静脉血栓形成及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合部的血栓形成,造成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多发生在健康而活跃的男性青年,右上肢多见。发病前患者往往有受挫伤病史,上肢进行不习惯运动,如外展上臂或强力拉伤等。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和浅静脉曲张是本病的四大主征。肿胀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近侧较为严重,甚至累及胸壁及肩部,呈非凹陷性肿胀,有时疼痛不明显,仅表现为酸胀感,手指活动受限,本病临床较少见,仅占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

根据发病时间,深静脉血栓又可分为急性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约在发病后3~4周,此期间,血栓易脱落,因此除肢体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临床表现外,有时还可并发肺动脉栓塞,表现胸闷、胸痛咯血、发热等。严重肺栓塞患者,可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后遗症期:也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指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后,静脉瓣膜破坏,静脉血液发生逆流,引起远端静脉高压和淤血等临床表现。患肢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沉重疲劳感,活动后加重,或朝轻暮重,下肢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慢性溃疡等。

发病原因复杂

魏尔啸(Virchow)博士在19世纪后期首先提出了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经近百年的临床及多种先进检测手段的验证,已被普遍公认,许多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可能与本病有关的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在大多数深静脉血栓病例中,血栓形成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静脉血流滞缓几乎总是牵涉其中。英国南安普敦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证实,每天固定一个坐姿在办公桌前坐3小时以上的人,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两倍。

血管壁损伤:包括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引起的化学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等引起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各种感染性损伤等。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组织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手术、创伤、烧伤等均可致病人处于血液高凝状态。除此之外,与外伤和手术无关的遗传或获得性高凝状态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李基业说,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上述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需分型治疗

李基业专门谈了目前医学界对深静脉血栓治疗的认识。

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黏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血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根据血栓形成的位置,弹力袜使用时间不同,对小腿深静脉或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现水肿,可用数周;对腘、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过6周;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使用3个月,以后间断去除,一般不超过6月,但如水肿出现,则需继续应用。患者在早期,禁忌久站或久坐。对重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适当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个月,这样可促使下肢建立侧支静脉以减轻下肢水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或称急性期)可用抗凝、祛聚及溶栓综合治疗。抗凝是治疗静脉血栓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并不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但可通过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继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早期血栓的自体消融。抗凝治疗时间一般延续到患者恢复正常活动,然后维持抗凝治疗3~6个月。常用抗凝血剂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肝素药效迅速,静脉注射10分钟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聚力。香豆素类衍化物是一种凝血酶原抑制剂,其作用诱导期长,一般需在用药后24~48小时才开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时间也长,并有药物累积作用,往往停药后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类衍化物均用口服。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早期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脉切开取栓术,一般在72小时内,尤以48小时内效果最好。手术时间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炎症反应程度越轻、静脉内膜破坏越轻、继发血栓形成越少,手术取栓越可彻底,术后疗效更佳。在作髂股静脉切开取栓时,需暂时性阻断下腔静脉或髂总静脉,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如果病期已经超过了上述时间,血栓已经与血管内膜广泛粘连,其取栓效果不佳。第二种方法是腔内超声血栓消融术和血栓消融器溶栓术。上述手术后都应配合抗凝治疗,以防血栓继续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需要综合征治疗。虽经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留有后遗症,也称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表现为:患肢沉重不适、胀痛,下肢水肿,浅静脉扩张,皮肤变薄,汗毛稀疏,小腿内下部出现色素沉着、瘙痒、湿疹,甚至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穿弹力袜,使用抗凝、扩血管及促血管再生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还可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深静脉局限性狭窄或闭塞,可行静脉旁路术或转流术,还可行大网膜移植等手术以改回流。

深静脉血栓可以预防

深静脉血栓如何预防,李基业谈了他的看法。

对于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手术中操作应避免血管内膜损伤。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指导病人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应重视。

如果已经确诊为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患肢垫高,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急性期已过或后遗症期的病人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医疗袜,以压迫浅静脉,防止浅静脉扩张,并能促进浅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盘腿及两腿叠压。

对于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目前常用的有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的黏稠性,能改善血循环。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对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具有显著效果。在适当进行锻炼活动的同时,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些抗血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75~100毫克,每天一次,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活动锻炼。尤其是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办公室一族,要注意加强活动锻炼,如走走步,爬爬楼梯,工作期间不要一个姿势坐的时间太长,要定时离开座位,四处走走活动一下身体。

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吸烟患者应戒烟,以免因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要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误诊误治。李基业提醒说,一旦你的下肢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疼痛,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以免耽搁最佳治疗时机。

血栓出现的身体信号你知道吗?

血栓是一种心血管疾病,血栓会堵塞人体的血管的,让我们出现生命危险的。特别是中老年的人群,本身很多中老年人就是有心血管疾病,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是很容易有血栓来袭的,尤其是冬天是血栓爆发的危险时期,不过来血栓前有这些症状的。
1、血栓有6个隐蔽症状
1.睡觉流口水
太过劳累、第一次戴假牙等,也会导致流口水,然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可能诱发中风的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经常流口水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脑血栓的先兆甚至是脑血栓。
2.频繁打哈欠
如果老年人频繁出现打哈欠的症状,千万不要用“睡眠不够”、“劳累过度”等借口来安慰自己。因为这种情况很有就是中风的前兆,需要提高警惕,马上到医院就诊。另外,有数据表明,患缺血性脑血栓病的人,有80%的人在发病前的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情况。
3.步态异常
出现步履蹒跚、走路的时候双腿没力的症状是偏瘫的前兆之一。倘若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发生变化,而且还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情况的时候,就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
4.血压异常
当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当血压突然降低到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5.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除了多次大量鼻出血外,还伴有眼底出血、血尿等症状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6个月之内发生脑血栓。
6.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这种现象在脑血栓前兆中是极其常见的,特别是在清晨起床的时候最多这种情况发生。此外,在疲劳、洗澡之后也特别容易发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一两天内反复出现的眩晕现象超过五次,就会增加发生心脑疾病的风险。
7.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2、远离血栓关键是运动
1、能早动不晚动
临床上老年人连续几小时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导致肺栓塞的病例不少见,等感到腿麻时,血栓往往已出现。我们要在血栓发生前就尽早开始运动。
2、能主动不被动
飞机的经济舱由于空间较为狭小,腿部活动区域不足,最有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出现,这种情况也被叫做“经济舱综合征”。即使是公务舱和头等舱,如果不主动活动,也可能出现静脉血栓。坐飞机时可以时不时伸、勾脚尖,活动大小腿肌肉,同时要多喝水,帮助稀释血液,增加尿量。
3、能多动不少动
有些患者怕伤口疼、渗血,就不想活动,其实这样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平时虚弱无力、腰腿痛的老人本来活动就少,一旦生病更不愿运动。确实无法自行活动的病人,可先遵医嘱接受按摩,等身体好转后再适当活动。
专家提醒:已发现血栓的患者不适合按摩,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3、脑血栓知识介绍
根据各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及表现,一般把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中风,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和闭塞,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也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塞。
脑血栓是脑中风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在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内膜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粘附及聚集其间,甚至发生凝血或血流粘度增高与血流速度减慢所致。当狭窄的脑血管发生完全堵塞,便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另外,血压偏低、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都可导致脑血栓形成。

地震灾害中,哪一类人的救治最重要

地震灾害中,哪一类人的救治最重要

在救援中,伤员和受灾人员是不分类的,哪个都一样,发现就要执行救援。

地震灾害中,哪一类人的救治最重要.(伤及到要害部位但没有死亡,如果能 够医疗及时,就可能存活下去的人 )

地震灾害如何避难和救治

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地下水异常

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

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

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采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地震灾害如何避难和救治.ppt

道客巴巴精品文档 地震灾害ppt 雅安地震ppt 地震ppt 地震ppt模板 四川雅安地震ppt 汶川地震ppt 关于地震的ppt 关于雅安地震的ppt 地震逃生ppt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

地震灾害

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之为。是地震作用于人类社会形成的灾难事件。地震成灾的程度既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还与震区场地、各类工程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等条件有很大关系。发生在无人区的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而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一次中等地震却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一般可将分为直接灾害、次生灾害和诱发灾害。 地震直接灾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如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砂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的破坏(如滑坡、泥石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直接灾害——房屋倒塌 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火灾地震诱发灾害: 由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诱发灾害

5.12地震灾害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汶川地区地质构造比较熟悉,5月上旬刚去过汶川地区。他分析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的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

云南记载地震灾害最重是哪年

云南地震灾害最重的应该是1833年。
(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县发生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1度。
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云南嵩明州杨林发生8级地震,计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嵩明等州县计倒瓦草房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余间,压死六千七百余人。免本年应征钱粮,并赈之。
【参考:嵩明地震百科】

人类活动和地震灾害

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汶州地震灾害

余震都有。但是不严重。
属于重庆。

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救援的人的名字

1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教导主任谭千秋。
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临危不惧,冷静镇定,在教学楼倒塌那一瞬间,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当救援人员挖开的时候,四个学生得救了,谭老师——老师他却走了。
当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2映秀镇28岁女教师--目前还不知道姓名。
据中国之声记者朗峰蔚报道,救援队在映秀镇瓦砾堆里,救出一个老大妈,老大妈的女儿(28岁,是一名老师)在救了13个小孩子出来之后,最后抱着两个孩子出来的时候不幸的被压下来的大梁压住牺牲了,她抱着的最后一个孩子还活着,她在最后一刻用身体护住了这个孩子。这个女老师的女儿只有两岁,一直在哭着喊着妈妈。
3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老师瞿万容。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瞿万容老师为保护孩子壮烈牺牲。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6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