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急性冠脉综合征由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的管腔闭塞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与不稳定期交替的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或易损性。因此,识别斑块易损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指导性治疗非常重要。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能够对管腔、管壁进行成像,可显示斑块的大小、组成成分及分布情况,在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上具有冠脉造影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IVUS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新“金标准”。下文对IVUS在易损斑块检查中的作用作一论述。
早期斑块
Ge等应用IVUS对114例心绞痛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引起冠脉狭窄的破裂斑块多为小斑块。Bocksh等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6小时内进行IVUS检查,发现梗死相关动脉斑块所致面积狭窄仅为(48±14)%,提示导致AMI的斑块为小斑块,即AMI多发生于冠脉造影显示的轻度狭窄的冠脉部位。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由于存在血管重塑,所以在冠脉造影中小斑块一般不表现为冠脉狭窄,而IVUS可清楚显示斑块的大小,并提示早期斑块是易损斑块的表现之一。
斑块的分布
Davies等通过对AMI患者尸检发现,偏心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缘突出的复合性斑块容易破裂,最易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Yamagishi等应用IVUS检查发现,冠脉左前降支的偏心斑块具有较大的扩张性,偏心斑块处管壁各段扩张性不同,局部应力的增加会导致斑块破裂。组织病理学已证实了这种观点,并且发现破裂多位于偏心斑块与正常管壁内膜交界处。另外,斑块的偏心分布易引起斑块的裂隙形成。计算机模拟显示,斑块纤维帽上应力集中区位于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IVUS检查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扩张指数和偏心指数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斑块的组织特性
IVUS检查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斑块中含有较大的低回声区,易于破裂,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Ge等将114例心绞痛患者根据IVUS结果分为斑块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对破裂斑块进行定量分析后,提出了易损斑块的血管内超声定量指标,认为脂质核>1mm2、脂质核/斑块比值>20%且纤维帽厚度
血管重塑与斑块破裂的关系
1987年,Glagov首次提出了血管重塑的概念: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血管外弹力膜向外扩张以容纳斑块,此时管腔面积可保持不变,当斑块面积大于40%时,管腔才出现狭窄。此后,Losoodo等进一步提出了正性重塑的概念。正性重塑或适应性重塑是指随着斑块负荷的增加,管腔会代偿性扩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由于冠脉的正性重塑,管腔代偿性扩张,因而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正性重塑和斑块破裂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Fussl等应用IVUS研究证实,软斑块的重塑指数(RI)明显高于纤维性斑块和钙化性斑块,同时发现软斑块主要为正性重塑,而后两者为负性重塑或收缩性重塑。Gyon等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指标及IVUS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正性重塑、介入前IVUS最小管腔面积和扩张后管腔直径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指标。
由于缺乏理想的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多年来,有关易损斑块破裂前后形态学改变的研究甚少。我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了兔易损斑块的模型,利用IVUS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斑块破裂前后的超声改变,结果发现易损斑块的特点为:①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②具有较大的斑块面积;③斑块部位的管腔面积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正性重塑。这些都证实IVUS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动态观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IVUS发现,早期、偏心分布、脂质核较大、纤维帽较薄、斑块部位血管发生正性重塑是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
体表Doppler技术在检测心脏各房室大小、室壁运动、血流速度和心脏功能方面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的最方便、最安全和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
是核医学检查手段进展较快的一个方面。因为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和敏感性高等优点,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临床常用的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核素心血池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技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该技术是唯一用解剖形态学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被称为分子显像或生化显像技术。在明确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围、评价存活心肌和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方面有重要价值。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T)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是1998年以来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进展最大、最快的一个方面。对于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是心血管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用来评价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存活心肌和心功能改变情况。有创检查手段
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经桡动脉途径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介入治疗成为大多数患者优先选择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2、冠状动脉内超声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
冠状动脉内超声能精确地分辨血管壁的结构和对冠脉内斑块进行定量和定性诊断。该技术在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和研究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用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血液动力学功能。
3、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
是目前研究心脏生理性和病理性电活动规律、评价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最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提供最有指导价值的信息。 血液中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心肌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ardiac Troponin, cTn),其增高幅度与心肌缺血损伤的面积相关,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九种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
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保护心血管需要注意的饮食细节
每天喝一小杯红酒
红酒能预防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栓塞,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每天浅尝一小杯酒可使人年轻1.9岁,啤酒、果酒都可以。科学家认为,每天摄入一点点乙醇能保护心脏。每天吃点含钾食物
含钾离子最多的蔬菜和水果,要数土豆和香蕉。美国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每人每天吃上一两个香蕉及土豆,将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心肌梗塞及脑溢血也就较少发生。每天吃点含维生素E的食物
国外有关机构做了一项调查,让数万名67岁以上的老人按照国际老人研究所制定的饮食标准用餐,每天吃3次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结果显示,这些人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只有那些不按饮食标准用餐的人的二分之一。每天都吃一点鱼
医学研究表明,每周吃4次鱼,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会降低44%。医学专家对2000名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了长达30年的健康观察,发现生活在沿海的居民很少患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是“三高”人群中常见,且危害很大,既可导致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后还可形成血栓,堵塞心脑血管。如果能早期检测到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的存在,将会极大程度降低心肌梗死、中风等意外的发生。
有人将斑块比喻为“定时炸弹”以示斑块的危险性。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斑块都像“定时炸弹”一样危险。斑块可分为两类,即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其中,稳定斑块的危险性要小一些,因其包膜比较厚,不容易破裂,随着斑块体积逐渐变大,血管腔变窄,血流不畅,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出现肢体无力、麻木、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甚至失明、意识不清等症状。
易损斑块因其包膜很薄,内含脂质又多,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状态下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脑中风。
两种斑块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因素作用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大约有10%的稳定斑块会越长越大,在不良诱因(比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熬夜等)作用下,会由稳定斑块转变为易损斑块,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血管斑块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颈动脉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无创伤、可重复、费用低,能清晰显示出颈动脉内的斑块,还可通过回声的强弱以及斑块的形态区分出易损斑块、稳定斑块。颈动脉是人体的大动脉,如果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了斑块,心、脑的动脉血管内可能也埋下了“定时炸弹”。除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还有几种用来检测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如动脉造影检查、X线检查、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等。
对于一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缺少运动、脾气暴躁、抽烟、肥胖的人,应每年至少检查1次,一旦查出动脉血管内有斑块存在,要尽快治疗,或用药物,或放支架,以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不论是预防斑块的形成,还是稳定已经出现的斑块,都离不开防治斑块“三部曲”。首先是控制饮食,即限制饮食中胆固醇、脂肪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且热量较低的粗粮和杂粮。其次,单纯控制饮食虽可有效延缓斑块的进程,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斑块破裂的风险,患者还需加强运动(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至少快走1小时)。最后,还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三者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还应长期坚持才能将斑块的危害风险降至最低。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编辑/平湖秋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60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日本开发出新型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