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会分享的孩子更快乐(当孩子分享学习的快乐时你应说什么)

医案日记 2023-06-18 08:13:04

会分享的孩子更快乐

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拿着一辆红色的玩具小汽车玩耍,他轻轻一推,小汽车跑得好远,他快速跑到小汽车旁,再把小汽车推回原处。很快,广场上的小朋友就被吸引过来,他们一块儿跟着小汽车奔跑。这时,小汽车停在一个小女孩脚下,她正想蹲下摸一摸,妈妈却对她说:“这是别人的东西,你不要动。”说着,就把小女孩抱走了。小男孩依旧一个人玩,别的孩子则在旁边羡慕地看着。站在旁边的男孩的母亲面对发生的事,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吭声。对这类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上述场景中的两个妈妈都没抓住教孩子学习“分享”的好机会。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孩子学会“分享”,可以让他们懂和谐相处,学会爱别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懂分享的孩子往往独占欲强,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想法,长大后容易形成明显的性格缺陷,甚至不能正常与人交往。

一两岁的孩子都知道某些东西属于自己,不许别人侵犯。随着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的独占欲和对私物的保护欲更强。在孩子出现“这是我的”意识的萌芽期,开始教孩子学习“分享”比较容易。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不会担心父母抢他们的东西,也不害怕父母因得不到而生气,所以,更易于接受和父母一同分享。当孩子吃苹果时,父母可以说:“你的苹果可以让我咬一口吗?”或在他玩玩具时,询问能否把玩具给父母玩一会儿。然后,将“分享”的范围逐渐扩展至其他人。同时,父母要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处处表现得很大方,经常拿出自己的东西帮助别人,或与别人一同分享,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记忆,不知不觉学父母的样子做。

上述男孩的妈妈在看到别的孩子对儿子手中的小汽车感兴趣时,应该鼓励儿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在分享过程中,男孩能感受到“分享互动”比“独自享有”带来的快乐更多,从而强化心中的“分享”意识。

但是,父母也不能强迫孩子接受“分享”。经常有家长强行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给其他小孩玩,结果使孩子伤心、家长尴尬。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强迫,只能提醒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玩,或提议交换玩具,让他们自愿接受“分享”,否则,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无法体会分享的快乐,反而敌视“分享”。

孩子天性好奇,看到别人手中的玩具,就想摸一摸,而很多家长都和上述小女孩的妈妈一样予以阻止,其实,这时也是教孩子学习“分享”的好时机。遇到类似情况,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在拿别人的东西前,必须征得主人的同意,得到允许后,就可以一起玩了。”也可以建议他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等玩过之后,再换回各自的玩具。

当孩子分享学习的快乐时你应说什么

成功使人快乐,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是小小的成功,父母应该与他一道分享,为他高兴,为他喝彩。

期中考试后,孩子的成绩考得不错,进步很大,位于全班的中上游,老师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原本位于下游的他一下子提升了十几名,心里也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天放学,他满怀喜悦地捧着成绩单给妈妈看,本以为妈妈会像自己一样那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妈妈看了成绩单后仍然紧锁眉头,摇头叹道:“唉,离你们班第一名还是相差很远,真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当一次第一!”小明满脸的喜悦之色一下子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忧郁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

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渴望成功,并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可。很多人在长大以后在某一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小的时候在某一方面取得过成功,而成功对他幼小的心灵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家庭是孩子安全、可靠的港湾,孩子回到家中,有权利在这个港湾中获得身心上的缓冲,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因此,孩子在家中向父母说一些学习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困惑的事,家长应格外予以关注。

孩子把在学习中获得的优秀成绩和点滴进步告诉父母,是想让父母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父母的鼓励,以增强信心,从而更上一层楼。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现得无动于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表现为缺乏进取心。由此可见,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可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通过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勤奋学习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善于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孩子年纪小,易从一些大人看来似乎很小的事中得到激励。殊不知,小小的事却包含孩子成功的喜悦。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孩子有了成绩和进步,家长应适当夸奖鼓励。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心情愉悦,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奋进。作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应十分了解,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特长,努力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

★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各种形式表示肯定

孩子在某方面取得进步,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奋进时,家长应采取多种形式给予积极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或鼓励孩子说:“你已经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或通过买有益的图书激励孩子,或根据孩子的喜好以满足需要等。这样,孩子会从中备受鼓舞,对自己更有信心。

与孩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也是分享成功喜悦、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催化”家庭学习环境的过程,因此,当孩子向家长诉说他在学习上的进步时,家长应认真对待,并且向孩子表示祝贺,如,对孩子说:“恭喜你,孩子,终于通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这样孩子对自己就更有信心了,他会想:“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

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还可在家里搞个小小的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同乐,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做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会分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激烈的社会里被淘汰。 分享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分享不仅仅是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功,还应去分享别人的快乐的情感。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孩子基本上都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性强。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幼儿的这些行为都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为了使今后的孩子自身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以及美德的培养,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和家长配合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一、营造亲密、信赖、和谐的氛围。 要形成分享行为,首先应该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于是,砸死幼儿园我们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这一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会谦让也是一总快乐。在游戏中,我也无时无刻地训练幼儿的分享行为,当孩子们在活动时,我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出谋划策”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从而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幼儿们的心灵是纯净的,在老师们的引导之下,他们相互亲近,相互友爱,彼此信赖,开始逐渐形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二、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 常言道:孩子是成人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成人,为人处事的言语举止都是成人的“翻版”,因此,老师、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就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如:有时我会带些小零食来园请小朋友吃,或在家带来一些小玩具,图书给小朋友们玩。然后告诉孩子们说:傅老师拿东西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我觉得很开心。渐渐这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分享。 三、以正面教育为主,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孩子也一样,因此,不管孩子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当它一旦有了分享行为,就应当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肯定,及时用鼓励、赞赏、奖励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方式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加强幼儿与别人分享就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让他们的分享行为得到及时强化。 如每周规定一天让小朋友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来园与小朋友交换玩,在玩自带玩具的过程中,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他们就会感到分享对他们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乐趣的机会。如:引导幼儿好玩儿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儿。当幼儿出现玩自己的玩具没劲,产生想玩同伴的玩具时,可适时的引导幼儿想玩别人玩具时该怎么说,该怎么做?让幼儿学会交换玩、轮流玩。同时也要学说一些简单的交往语言,“你的玩具借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吧!”还要和幼儿一起制订出一些规则,如;未经同伴同意,不能擅自拿同伴的玩具;借玩具时要先商量;要轻轻拿轻轻放玩具。在日常生活中既让幼儿之间也有了平等的交流,这样幼儿也赢得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了。也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帮助幼儿了解分享快乐的作用。 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没有了,这时要让幼儿明白、理解分享其实不是没有了,分享是一种互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自己。如:把玩具分享给同伴玩,同伴也会把玩具给自己玩,这样就可以玩两个玩具。过生日时,请小朋友吃蛋糕了,同伴也会回报的快乐、祝福。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圣诞节”时,让幼儿从家里带水果、糖果,幼儿们互相分享吃,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与同伴一起吃。在吃的过程中,适当培养幼儿的分享的行为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五、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1.思想的重视:孩子在家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从小养成成任性,执拗、自我为中心、独霸一方、唯我独尊的性格。因此,我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团结、合作、分享的生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方法的引导:如通过家校路路通、开家长会、离园时了解家长的难题,帮助家长解决难题,如:向家长介绍方法,让父母在家里实施,同时在幼儿园也进行教育。 3.行动立榜样: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平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孩子处处感受爱、和谐的重要,如;做了好吃了东西分给邻居尝尝,借给加人需要的东西……为幼儿做出榜样,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学会了与人分享。 4.实践的分享: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才能真正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如:邀请一些同龄的幼儿来家里玩,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招待小伙伴与小伙伴一起玩;有时间多带幼儿去小朋友聚集的地方,为孩子提供交新朋友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与小伙伴玩时要按顺序轮玩耍。 分享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

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

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呢?父母及长辈都会过分的宠爱自己的孩子,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相反只有让他自己学会如何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才会真正的快乐。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在幼儿园里,会见到个别的小朋友,见到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就想抢,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却是一点也不想与别人分享!这是个非常好气又好笑的现象宝宝很小气,不懂得分享!

由于?万千宠爱于一身?,我们的孩子们是越来越?小气?了。从表面上看,是孩子气的表现,但从本质看,这种不懂得分享的行为习惯,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不利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塑造。

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其一,以平等态度对待孩子,不专宠不溺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庭成员,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应该享受凌架于所有家庭成员的专权,该给孩子的自然要给,不应该给的就没必要什么都宠着,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自私。

其二,日常生活中实践分享。在家里,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家长都应该实践分享的理念。家里的好食物,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分享,与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和食物都一人一份,以此让孩子养成这样的理念--?食物和玩具不是专属我一个人的?。

其三,用行动证明分享是快乐的。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将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家人或别的小朋友,并且要让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会让大家快乐。如,孩子在吃或者在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参与其中,并且表现得非常高兴,也要向他表示感谢。长此以往,孩子们会明白,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乐的事情。

其四,不要惩罚宝宝。不要对宝宝期望过高,认识宝宝的成长必经阶段,并且平静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或许对妈妈更有帮助。当宝宝不肯分享的时候,如果妈妈加以惩罚或者强迫宝宝去分享,那么只会让宝宝对妈妈和参与分享的伙伴产生怨恨,进而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会让他(她)因此变得慷慨。

其五,帮助宝宝理解情绪。当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父母要视情况及时向宝宝做出解释,帮助他(她)理解分享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把属于自己的布娃娃从宝宝手里抢回去了,妈妈可以说:?她太喜欢她的布娃娃了,她现在就想抱着她的布娃娃。?如果宝宝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妈妈要表示理解。

其六,给宝宝树立榜样。宝宝学会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妈妈可以尝试和宝宝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让宝宝戴自己的围巾、发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当然也要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出来分享,如一起玩他(她)的玩具、一起看他(她)的故事书。

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亲眼看到妈妈给自己东西或者拿走他(她)的东西,让他(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分享,进而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在孩子还太小的时候,不要刻意地把他?训练?成?爱分享?,那反而是大人没有保护好孩子,破坏了孩子照顾好自己的能力,破坏了孩子分享的主动性和愉悦感,更玷污了孩子纯洁的爱的表示。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一定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的,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更优秀,家长们应该先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我。

;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分享?

事实上,如果你去观察,你会发现1岁的宝宝会很乐意将他的玩具给你玩,但你很难让一个2岁的宝宝分享他的小汽车……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让也即分享。那么,学习分享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呢?我们又该如何让孩子正确学习分享呢?
01
让孩子学习分享有益处
结交新朋友、保持友谊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分享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享是爱和友谊的表达,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交技能和友好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孩子结交新朋友、融入新团体,保持和维护友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水平,还没有为分享做好准备。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是无法容忍的事情,他们不理解虽然别人在使用属于他们的东西,但是那个东西还是他的。
在他们看来,一旦别的孩子把玩具拿走,那个玩具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大部分孩子要到4、5岁才能够和同伴分享玩具和食物。
但即便如此,分享这一社交技能的培养还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在节目中,陈铭认为不能让孩子碰到任何人都无条件无底线地让,要不过线地在安全线科学合理的教。否则,受到伤害的将是你最爱的孩子。让孩子学习分享切莫急
3个误区,要绕开
误区一:强迫大让小。
对孩子的影响: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感受不到爱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让是一定存在的,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正如现场张踩铃所讲到:饺子只有一个了,到底谁吃?玩具只买一个了,到底谁玩?而家更是一个不是绝对公平的地方。而在宝宝树孕育上,有妈妈更是诉苦不已。小小妈觉得小小最近很不听话,她还有一个2岁的弟弟,经常是姐姐玩什么他就要什么,妈妈总是对小小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然后就把玩具从小小手里拿过去给弟弟,也不顾小小多么不愿意,渐渐的,小小越来越不喜欢弟弟,有时还故意把弟弟弄哭。
这真不是老大不听话这么简单。
如果妈妈总是让大的让着小的,那么老大就容易失去安全感,并怀疑父母对她的爱,认为是小弟弟/妹妹的出生夺走了妈妈的爱,她会觉得受到了伤害,甚至会对弟弟/妹妹心生恨意,故意做出伤害小弟弟/妹妹的举动。
同时,小宝在这样的宠爱中易形成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对宝宝个性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有两个宝宝,妈妈要尽可能对两个宝宝一视同仁,虽然小宝肯定会让妈妈更关注一些,但妈妈也绝不能忽视大宝的感受。
同时,对小宝,妈妈也不能有求必应,让小宝和姐姐/哥哥交流。比如:“这是姐姐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姐姐商量,如果姐姐给你,你就可以玩了。”
这样既照顾了大宝的感受,又可以从小培养宝宝的交往技能。误区二:处处谦让就是好孩子。
对孩子的影响:一味的让,易让孩子养成软弱个性
人人都喜欢谦让的孩子,但却也有妈妈因为孩子总是让着别人,而担心不已。
在宝宝树孕育社区,有位妈妈曾留言给我。她的孩子叫果果,已经4岁了,但他和小伙伴从不争抢玩具,经常谦让别人,在幼儿园,分吃的或者玩具,他总是最后一个,即使有人要玩他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会拱手相让,受了欺负也从来不吭声。
妈妈很担心,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会不会吃亏?
问其成长经历才知道,一直以来,妈妈都向果果灌输,要懂得得谦让,有好吃的、好玩的应该让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别人才喜欢你。
让孩子学习分享本没错,但这位妈妈搞错了,分享是要分阶段的。
有研究显示, 12个月的婴儿会与别人“分享”他感兴趣的活动,偶尔还会把玩具给同伴玩,但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尚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还没有建立物权意识。
而当宝宝在1岁半左右,他渐渐开始形成拥有的概念,如“宝宝的小床”“宝宝的玩具”等等,他会不允许别人动他的东西。
如果这时候就开始强迫孩子分享,那就会不利于孩子特权意识的建立,也不能让孩子有清楚的界限,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该争取的。这个时候,我们更多地支持孩子的不让。
倘若过早向宝宝灌输“分给别人、让给别人”的观念,他们会误以为分享、谦让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宝宝跳过了从独占到分享的心理发展过程,容易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从而养成软弱的个性。
谢楠也讲到说,不要着急让孩子去让,不让也不是没人喜欢,要尊重每一个不让。误区三:懂得让的孩子,就要表扬或奖励
对孩子的影响:只为表扬让孩子变得功利
当孩子有了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讲,是一种正强化,能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但也不可过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5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