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这几天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心中烦闷得不得了,上班时无心工作,每过几分钟就要跑到卫生间洗脸、洗手。对此,有关医学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夏季气候潮湿、闷热引发的心理症状,形象地说就是“情绪中暑”。
据解放军301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近一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升高,急诊病人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因心烦气燥引发车祸、酗酒和斗殴等造成身体伤害而就医的人陡增,大约占病人总数的40%。这些人不但身上有伤,心理上也出现了问题。急诊科医生说,情绪中暑有三大症状:一是心烦气燥、健忘,经常因为一件极不起眼的小事与人争吵不休;二是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三是行为古怪,经常会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复洗手、洗脸等,前面提到的王先生就有这种表现。
医生解释说,引起情绪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人们受高温和外界强烈的光线折磨所致。再加上天气炎热,使许多人出现食欲减退现象,而饮食的减少和出汗的增多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人的大脑神经活动,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此外,夏天昼长夜短,闷热难耐,又有蚊虫骚扰,影响了夜间睡眠质量,引起精神疲劳,从而诱发情绪中暑。
医生提醒人们,情绪中暑是由炎热潮湿的天气引发的心理症状,一般不需要到医院就诊,只要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即可缓解。一是多吃清淡、祛暑的食物或饮料,如水果、蔬菜、绿茶、金银花露等。二是保持居室通风,空调温度控制在25~27摄氏度为宜;正午时注意拉上窗帘,同时注意经常给居室除湿。三是要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不要在烈日下或封闭空间内长时间停留。
为应对连日来如桑拿天般的高温天气,人们使出了各种办法,而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又将如何安然度夏呢?记者了解到,为对抗高温,养花的各位,可以采取错开高温时段浇水、加大植物饮水量、为一些新栽植物撑起黑色遮阳伞等办法,帮助植物克服酷暑的煎熬。
办法1:新栽植物头顶遮阳伞
近日,记者发现在道路两旁的绿地中,不少小树顶部都罩着黑纱,刚种植的植物就被盖了起来,让人颇感奇怪。园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这是因为这些新栽植物,尤其是小叶女贞、黄杨、金叶连翘等植物还比较娇嫩,根系也不是特别发达,本身吸收水分和抗热防暑的能力还不足,因此,需要人为做一些防护。这些黑纱可以有效阻挡太阳的直射,防止新栽植植物被晒伤。
办法2:大叶片植物每天多喝三成水
为了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应加大对部分不耐旱植物的浇水量。园林专家表示,对于紫叶李等耐旱植物来说,只要已经成活,无需特殊补水照样能安然度夏,但对于不耐旱的大叶片植物,尤其是刚刚修剪过的草坪来说,就需要不断巡视,加强补水。刚刚修剪过的草坪,接受的太阳光照射量增加,而且断面也会加大水分蒸发,所以需要增加三成左右的浇水量,养护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本市在绿化工程中,尽量减少草坪的面积,增加乡土乔灌木的面积,以降低养护成本。
办法3:早晚低温时浇灌植物
一般情况下,在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不能顶着太阳对花草树木进行浇灌,否则植物会被呛到,不利于生长。为此,每天浇灌时间尽量选在清晨或晚上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避免高蒸发时段进行浇灌作业,其余的时间对植物进行防虫害养护、清除草坪杂草,修剪苗木。
吃不饱总出汗,持续高温对植物危害大
持续不断的桑拿天对植物有哪些危害呢?园林专家告诉记者,高温主要是破坏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光合作用对植物来说就相当于人的饮食活动,是吸收养料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恰恰相反,是植物消耗能量的反应。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因此,当温度过高时,呼吸作用会超过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处于饥饿状态,长期如此,植物会因饥饿而死亡。
高温还能促进蒸腾作用,使植物大量出汗,破坏了水分平衡,变得萎蔫干枯。天津处于暖温带,植物在夏季处于开花结果期,而这一时期是最易受到高温伤害的。植物在开花期遇高温,会使开花时间提早,每天开花总量减少,从而影响正常结果。
休眠耷叶卷成针状,植物自有防暑妙招
园林绿化研究所的专家表示,除了人为对植物进行特殊照顾外,其实不少植物本身就具有防暑的妙招。
休眠有些动物选择在冬天休眠,而不少植物是在夏天休眠的,比如秋海棠,这时它的生长缓慢,容易度过炎热夏季。不过专家也提醒,这样的休眠类植物,无需过多浇水,因为过湿的根部土壤环境反而会容易引起烂根。
耷叶面对高温,植物会主动地关闭气孔,在关闭气孔前,水分也会大量地透过叶面蒸发,排出体外,这时植物会出现一种软化的现象,耷拉下来的叶子会把里面的植物保护好,防止阳光过分暴晒。
叶子成针状这类植物包括各类松树、柏树,它们是植物中的避热高手,它们的叶子天然退化成针状,就是为了减少夏季时水分的蒸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那么,你知道大暑的时候饮食要注意什么吗?
大暑节气养生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大暑
7月23日是“大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时节,往往会引发苦夏。“人法自然”,此时人体气机和天地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外有接受太阳最多热量,内又存在五脏六腑阳气多升腾在外,故此时人体气机生理特点为“外热内寒”。三伏天养生,要顺应天时,做到一个“伏”字,“伏”就是隐伏之意,也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若不隐伏,就会被夏天的暑气所伤。
大暑养生,宜用宁静之心,统领衣食住行。
最好的做法是顺应天时:
保持适当外热:最好不要为避暑热而长期待在空调房,适当的户外活动,为立秋后沉降到机体内部的能量做准备。但需注意户外活动时避免大量汗出,汗出后适当补液,以免伤及气阴。
避免过于内寒:内在五脏六腑在这个时节阳热较少,如果过度贪凉饮冷会重伤脏腑阳气,故此时应避免大量食用绿豆水、苦瓜、菊花、冰镇西瓜、冷饮等。只需清淡饮食,多食粥类,不加重脾胃负担即可。
饮食
养生
中医认为,大暑暑毒外蒸,饮食宜增咸减甘,做菜时适当放些姜、葱、蒜、醋。尽量食用温、软的食物,避免过度饮用生冷、冰冻瓜果或甜腻食物。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不可勉强进食。
暑热时节,易耗气伤阴,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应以益气养阴为主,不宜过多进补,尤其是性温、热、燥的补品,如人参、鹿茸、当归等,否则将事得其反。
大暑节气养生,首先要重视补水。因夏令时节炎热,易伤津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乌梅淮山粥等,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安度盛夏。
暑热进食
度暑粥
推荐粥品
1.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等症。
2.益气消暑粥
粳米50克,淮山药3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薏米10克,炒扁豆15克,荷叶5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3.淮山薏米莲子粥
可以健脾益气、利水祛溼,又能养肝明目。用淮山、薏米各30克,枸杞10克,野菊花数朵,莲子肉15克,大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大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4.生姜红枣粥
生姜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红枣洗净去核,粳米洗净;然后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烧开,入姜丝、红枣,小火熬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食即可。
这道粥中,姜是温胃散寒的良药。红枣是脾之果,是脾虚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消化不好,比如胃胀恶心、反酸嗳气的人不宜食用;另有热证上火,比如口干口苦、鼻干咽干、眼红目涩的人也不适宜食用。
消暑之
最佳饮品
推荐饮品
1、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
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香薷消暑理气、祛溼解表。
2、藿香茶,可用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可以帮助身体清解暑天的溼热。
3. 橘皮茶。橘皮也是暑天养生的佳品,取橘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这道橘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溼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
4.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5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先用猛火煮,后用小火熬,前后共15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熬,取两次熬得的药汁,一并盛装好放入冰箱备用,喝时调味就可。一般来说,鲜的金银花味道偏苦,干的或是炒过的味道较好。
5. 酸梅汤
酸梅汤也是夏季佳品,但乌梅为酸涩收敛之品,自制酸梅汤要酌加陈皮等行气之品,滋养生津的同时防止溼气停聚。
6.西青三翠解暑茶:
莲子心7枚,薄荷叶3片,西瓜最外层的绿皮衣用小刀片刮下来约6克。用开水冲泡。
大暑热
秋后凉
起居养生
不宜久居空调室内,适当通风。尤其在汗后,毛孔大张之时,更要避免冷气直入肌理。
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大暑时节溼热氤氲,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强光、防暑溼、防阴暑。
防强光
外出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即使在雾霾或阴天时外出,也可外涂防晒用品,遮阳。对已出现的晒伤,可用鲜芦荟去外皮,取汁涂抹患处,十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
防暑溼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雨水受到高温的蒸腾,氤氲之气弥漫,老人小儿及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尽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温度最高时户外活动,早晚锻炼避免过于剧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缓的方式。
防阴暑
由于天气溼热,人易贪凉饮冷,久受空调或过食生冷,暑热合风寒之气侵袭,则易造成头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胀腹泻之阴暑之证。
经络养生
中医特色
经络养生
拉膀胱经:双腿开启一个两个拳头的距离,也就是髋部的宽度。 让脚趾尖往回勾,收小腹把腰背伸直,两肩向后展。吸气,让双手经两侧伸展向天空。呼气俯身向前,双手去抓住脚尖。如果觉得吃力就保持在这里,如果轻松的话,吸气把腰背伸直,呼气慢慢下压。这样拉伸的正是腿部正后侧的膀胱经,有助于排出体内溼毒。
大暑是脾胃当令之时,特别推荐脾胃二经的原穴:太冲穴、太白穴。在大暑时节常按此穴可以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
除原穴外,募穴是人体腹部的脏腑气血聚集的地方。而脾胃二经的募穴为章门、中脘,常在此进行 *** 或艾灸均可。拉膀胱经:双腿开启一个两个拳头的距离,也就是髋部的宽度。 让脚趾尖往回勾,收小腹把腰背伸直,两肩向后展。吸气,让双手经两侧伸展向天空。呼气俯身向前,双手去抓住脚尖。如果觉得吃力就保持在这里,如果轻松的话,吸气把腰背伸直,呼气慢慢下压。这样拉伸的正是腿部正后侧的膀胱经,有助于排出体内溼毒。
大暑是脾胃当令之时,特别推荐脾胃二经的原穴:太冲穴、太白穴。在大暑时节常按此穴可以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
除原穴外,募穴是人体腹部的脏腑气血聚集的地方。而脾胃二经的募穴为章门、中脘,常在此进行 *** 或艾灸均可。
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这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危害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因此,“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注意保持心静,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忌大喜大悲。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挣心身的和谐平衡。
大暑节气来到,饮食要注意
1、吃“仙草”
“吃仙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冻和烧仙草是人们常见的消暑凉品。
2、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3、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4、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5、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鲁西南地区的大暑习俗。其中,以山东单县羊汤最为闻名。
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6、吃凤梨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7、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8、送瘟神
三伏暑天,赤日炎炎,也是瘟疫疾病的爆发期。过去人们在河船上要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9、吃荔枝
民间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10、吃童子鸡
吃童子鸡是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之所以要选择童子鸡,是因为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即使是年轻人,体质虚弱的也未尝不可一试。
大暑养生
大暑养生从“心”开始
大暑天,高温酷热难免让人感觉燥热不安,还焦躁易怒。此时,要从调理身心做起,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让自己安静下来,摆脱焦躁恼怒的情绪,只有心情好了,这个夏天才能过得从从容容,清清静静。
大暑养生营养要补足
大暑时节饮食最好要清淡,但这不意味着只吃素就好,还是要注意营养搭配。“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可以适当吃一些鱼、瘦肉、鸭等补充人体每日的消耗。
大暑养生衣服不能少
一进入夏天,人们的衣服是越穿越少。但是在空调屋里穿的太少,你就要注意保护关节了。医生提醒,千万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容易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关节痛等后果。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
专家认为,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溼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生冷食品别急吃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温度太低,会 *** 肠胃,容易导致腹痛、恶心、腹泻等。
因此,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跳起来摘苹果
下一篇: 家属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