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看病时这些心理要避免

医案日记 2023-06-17 03:49:56

看病时这些心理要避免

患了病到医院就医,病人总希望尽快把自己的病治好,然而在就诊过程中,病人又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合适的想法。患者就医时常出现的心理误区有哪些呢?

想象诊断

自己患了什么病,应当由医生进行诊断。可有些人在就诊时,已经对自己的病做了“自我诊断”他们抱着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想法,有时还综合其他的症状,自己臆造病情。这就容易干扰医生的诊断,甚至造成误诊。

忽视疾病

疾病的发展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由于开始时病情较轻,有些患者就认为没有什么,对医生的话也听不进去,结果导致病情加重。如脑梗塞发生时,有些人的症状可能是轻微的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到第三四天时才发展到失语、完全瘫痪。医生劝病人要及时住院治疗,可病人或认为病情太轻不值得住院,或认为医生是想赚自己的钱,就不住院。结果贻误了病机。

挑剔心理

就诊时,有些病人总喜欢找老医生,或者是托人找熟悉的医生,结果耽误了疾病的诊治。事实上,医生的技术和年龄不成正比,在诊治时也不会出现熟人不熟人技术就不一样的情况。

频繁换医生

有些人治病心切,吃一天药没见效,就认为医生诊断错了;或觉得医生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不到位,就换医生。事实上,有些疾病的诊断或病情好转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有时甚至十几天才能够见效。

疑惑心理

病人常对医生和药物产生疑惑,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医生,经常表现出烦躁和埋怨情绪,并用充满误解和极端的猜测来固执地确认自己患了某种重病,甚至是癌症。这些疑惑心理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患上顽固的抑郁症。

轻视检查

有些病人需要做些检查,甚至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反复做同一检查。可有的病人抱着顽固的传统观念,就诊时只想通过自己的述说就让医生把疾病弄清楚。如果医生让病人做检查,病人就认为医生没水平。若反复检查,则会认为这是浪费。其实,检查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然不排除有些医生以此来赚钱,但大多数医生还是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检查的。

带孩子看病要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并不是什么都懂,孩子得了病,不可以自己乱治,要找专业医生治疗才行。

但是,多数家长不会带孩子看病,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准确无误地向医生说清楚孩子的病情,以利医生对症治疗,这是当代儿科医生碰到的最多、也最令人头痛的现象。

患儿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孩子自己不会叙述病情,必须由家长述说。有的家长叙述病情干脆利落,有的拖泥带水、啰里啰唆,也有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简直不像是带自己的孩子在看病。

医生要了解的,主要是孩子从发病到就诊时的全部过程,包括主要症状、发病的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的症状。对于孩子的主要症状,家长应当尽量说得准确,例如“间断发烧3天”。“腹痛1小时”,“咳嗽1周”等而不要“从奶奶家回来就发烧”,“从我下班回家他就肚子痛”,因为医生没法知道你说的这些准确时间。

不要把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当成病情告诉医生,如果觉得孩子咳嗽可

能是感冒了,看病时不告诉医生咳嗽的时间和程度,而对医生说“这孩子感冒3天了”,这并不是医生需要了解的病情,孩子是不是感冒应该让医生来判断。

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要尽量具体。例如,医生询问腹泻次数,不要只是回答“不少次”,“每次换尿布时都有”,而不回答具体次数和时间,让医生无法判断腹泻情况。

在患儿很多、医生很忙的情况下,要求家长叙述病情既要详细,又不能啰唆。例如,医生问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发烧,只需要回答关键的一句:“昨天晚上七点钟左右”就很具体准确了。家长除了要向医生介绍主要病情外,还要介绍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全托,有的孩子由奶奶或姥姥照顾,父母带孩子看病前,要先向了解孩子情况的老人或阿姨询问清楚病情,以便就诊时告诉医生,避免在医生问诊时一问三不知。如果几位家长一起带孩子看病,最好由一位最了解病情的家长向医生叙述病情,不要七嘴八舌弄得医生无所适从。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时,医生可能会询问一些出生时的情况,对于有些遗传病,还会询问家族中的情况。对于这些,家长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既不要含糊其词,也不要凭空编造,听不懂的地方可以请医生稍加解释后再回答。

在看病时,还应当主动告诉医生孩子过去的身体情况,比如说有没有过肝、肾疾病、血液病史等。这样医生在开药时,可以尽量避免使用对这些疾病有影响的药物。

孩子曾经有过对某种药物过敏的历史也要说清楚,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慢性病或复诊时,要尽量带上病历本和底方,以供医生了解以前的病情、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

如果孩子腹泻,可以找个火柴盒或装中药丸的小盒子,留取一点大便标本带到医院,否则化验时,还得等孩子大便留标本,耽误时间。

需要让孩子有思想准备,最好不要让孩子形成“恐医”现象。

带孩子看病前,要对孩子讲清楚,让他明白看病是为了解除他的病痛,是对他好,让孩子有思想准备,免得一进诊室就恐惧得大哭不止,既影响环境,又影响到看病。较小的孩子要注意先把尿,免得看病时尿到医生身上,家长也尴尬。

向医生叙述病情时,应当让孩子面向医生,医生在听你讲述病情的同时,就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表情、面色、精神状态、营养情况等,这些全都有助于医生诊断病情。一旦医生戴上了听诊器为孩子检查,就不要再说话保持安静,有利于医生听诊。

不同的年龄用药量不同,医生开药时,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实际年龄不要说虚岁,如果最近称过孩子体重,也可以告诉医生孩子的体重数,以便医生计算用药量。

医生开好处方后,家长要收好处方,不能给孩子,免得弄破。可以抱孩子到旁边穿衣服,不要影响下一位患儿就诊。

带孩子就医必知5重点,避免产生医疗纠纷

日前,一位妈妈上网控诉,说自己9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发烧到诊所看病,医师开立退烧塞剂,并交由护理师用药,根据妈妈的发文,护理师在塞入过程中,疑似错将 *** 当 *** ,造成女娃出血,但医院方面,却连基本口头道歉都没有,而这位母亲的处理方式也不够周全,竟然没有当场蒐证追究,反而是在脸书跟友人吐苦水,说:「我也只

日前,一位妈妈上网控诉,说自己9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发烧到诊所看病,医师开立退烧塞剂,并交由护理师用药,根据妈妈的发文,护理师在塞入过程中,疑似错将 *** 当 *** ,造成女娃出血,但医院方面,却连基本口头道歉都没有,而这位母亲的处理方式也不够周全,竟然没有当场蒐证追究,反而是在脸书跟友人吐苦水,说:「我也只能难过一直哭,不知道怎么办。」

不是针对医护人员,我相信医师、护理师都能理解,一样米养百种人,任何行业都有害群之马,此事不管是不是真的塞错洞,陪伴病人的家属,对于医疗上面的行为,都应该多一份警觉与关心,而不是完全服从权威。

我女儿2岁半之前,几乎每个月都在住院,流感、肠病毒全部躲不过,身体非常不好,也因此,我们累积出许多看病经验,虽然大部分的医护团队都很棒,但也碰过对孩子做出不适当举动的小儿科诊所医师,还好女儿直觉不喜欢、奋力抵抗,我在旁也起疑阻止。

我是很谨慎的人,宁愿绷紧神经,也不愿孩子发生不可逆的伤害,以下归纳出几个就医重点,给大家做为参考!

1、18岁以下不分科别,都是看小儿科!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护理人员来跟我说,虽然坊间家医科、小儿科、耳鼻喉科根本是混著看,太多家长为了便利,就将小孩就近往诊所塞,但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不管是医师看诊的方式,或惯用的常备药品,18岁以下,尤其是幼儿,请往专职小儿科的诊所求诊,一来,大人跟孩子的疾病不容易搞混,二来,开药的轻重程度也会不同。

2、不要迷信名医至上!

我体弱多病又特别擅于观察,养成一身选医师的好功夫,以前我也曾排队挂名医,认为名医就是比较厉害,但经过很多状况后,我反而偏好愿意跟病患沟通、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医师,他们年轻有活力,更愿意多倾听病患的声音,去发掘那些罕见的病兆。

3、治疗过程中全程陪伴小孩,多问多观察,苗头不对,立马表达!

所谓的陪伴,不是干预医护团队,父母能以辅佐帮忙的方式,让孩子的治疗更顺利,拿我来说好了,之前女儿要打点滴,护理师一直无法上针,我不想给对方压力,但也不能看着已经戳进去的针,一直在女儿的手臂迷航,

老实说,真的戳太久没回血了,于是,我堆起僵化的笑容,委婉对她们说:「要不要抽出来,再重新试一次呢?」护理师接受了,立马抽出止血换一边,这次很棒,一针就上!但如果当下我没有这样提出,那根针不知道还要漫游到哪去。

当你觉得这治疗过程怪怪的,一定要友善且坚定地提出,这不用不好意思,因为是你的宝贝在承受,做父母理当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4、问清楚药物成分,包括里面有没有抗生素?有没有抗组织胺?

像是小孩打针,下针前一定要确认药剂是否正确!医师开药的时候,务必提醒孩子过敏的药物,并询问里面有没有「抗生素」?如果有抗生素,一定要把药吃完、乖乖回诊,否则容易产生抗药性!而抗组织胺的副作用是容易疲倦,有些孩子吃下抗组织胺会特别欢,这些都要问清楚,以做好心理准备。

5、不幸出状况,请一定要留下证据。

万一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请不要惊慌,一定要找机会拍照、录音留证据,而且不要让医院退挂,直接报警或提告处理!

最后,我要以这位妈妈的例子来提醒大家,在许多妇幼侵害的案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出了乱子以后,父母选择不追究、息事宁人,姑且不论家长的心态,是保护、胆怯或怕麻烦,「没人伸张公道」这种痛苦,是一辈子存在孩子心中的芥蒂,尤其小小孩,他们只能被迫承受大人的选择!

我常说,哭不能解决事情,再温柔的女人,当了妈以后,都必然有机会解锁刚强的技能,小小孩被虐、被霸凌、被疏忽治疗,当家长的不勇于讨公道,是要等20年后,孩子自己来击鼓申冤吗?到时他会先恨死自己的爸妈!因为,唯一能保护孩子的只有父母啊!怎能不替他争取应当的权益与公理?

拜托,如果你碰到类似的难题,把那些软弱、家丑不可外扬丢掉吧!就算千夫所指,你也要背负所有的责难,替孩子出头、发声,这是为人父母该尽的责任,一定要勇敢起来追究!

* 本篇文章由【焦糖绿玫瑰】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5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