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方式和妇科肿瘤
——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廖秦平教授
2003年09月18日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在我国,目前这三大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些肿瘤的发生和许多因素有关,比如感染是宫颈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因素,卵巢癌有遗传倾向等等。所以,人们多知道从清洁卫生、体育锻炼、情绪等方面进行预防保健。但是,有一种和妇科肿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根本就不知道,那就是过多生育或不生育。鉴于此,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廖秦平,希望通过廖秦平教授的一席话能给广大读者提个醒。
——编者
从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出,目前有两种极端的生育观念:一种是为了工作或生活得更自由而不想要孩子,在记者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另一种是受多子多福或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想着法儿超生。且不说这两种生育观念的社会学意义,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多生或不生育对女性的身心都是有影响的,更重要的是,它们和妇科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多大关系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著名肿瘤专家廖秦平教授。
廖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生育方式和肿瘤之间有关联了,只是宣传不够,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比如,在临床中发现,未产妇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较高。国外有人做过统计,一个女性在一生中最好有2~3次的足月妊娠,这样就会有大量的孕酮来保护子宫内膜,其癌变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不生育也是卵巢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女性从未妊娠过,那么她的卵巢排卵次数就较生育过的女性多,而每排一次卵,卵巢就要破一次,相当于一次机械性刺激,刺激次数越多,卵巢越易癌变。有资料证明,修女中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就较其他人群高。
而宫颈癌的发病率却是随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多产和宫颈癌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分娩l~3次患病率最低,4~6次渐高,7次以上的明显增高,可能与分娩对宫颈的创伤及妊娠对内分泌及营养的作用等有关;再者,临床发现宫颈癌患者中早婚、早育、多性伴者也较多见。廖教授还提醒,近年来发现,各种感染,比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一些厌氧菌及其产物,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所以女性一定要注意外阴的卫生状况,并做到洁身自爱。
对于多次进行人工流产者,廖教授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人工流产和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但它很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所以也应该避免。
鉴于生育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廖教授认为,生育是女性生命中一件很正常、自然的事情,没有生育,人类就不可能存在,而且不生育对女性的健康有诸多影响,除了上面讲到的身体上的影响外,到中老年时,心理上也会有孤独感、缺憾感,所以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但走向另一个极端,多生育、早生育也不可取,一个是有造成宫颈癌的可能性,另外子女过多,或年纪很小就要养孩子所带来的生活问题,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廖教授最后还提醒大家,存在妇科肿瘤高危因素者,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这样可以及时地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如果已出现癌变,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刊发日期2002.10.20)
结婚前要去做婚检,然而很多沉浸在喜悦中的情侣没有这个意识!
要知道,曾经,婚检是必须的!
1994年2月1日实施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和1995年6月1日实施的《母婴保健法》规定,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要在登记时提交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彼时,计划生育国策正在严格执行,优生优育的目标也是重中之重。婚检项目包括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及有关精神病,能及时发现影响婚姻和生育的因素,成为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线,强制婚检有其积极意义。
2003年8月8日,新版《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强制婚检制度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现在的情侣们要在结婚前说“去做个体检吧”,估计有人会认为“这不是恶心人吗?”觉得是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表现……
导致的结果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婚检意识!
不做婚检,隐藏风险!
2003年,我国把“强制婚检”变为“自愿婚检”。但是,伴随着骤然下降的婚检率,出现的情况是,新生儿的出生缺陷、配偶双方的健康权、知情权遭遇困境。
增加缺陷儿
根据2012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从2003年起,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在10年间翻了一倍。
而在婴儿死因的构成比里,出生缺陷已由2004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二位,占死因的19.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
婚检又被称为防治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但婚检率的大幅度下降,让第一道关失守。
隐瞒性传播疾病
还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部分人群已知自己患有疾病,担心另一半知道有所顾忌,因而有意避免婚检。例如梅毒,在婚检中的检出率虽然下降了,但同期孕期梅毒的发生率却明显增高。这种情况会对自身及配偶产生影响,还会严重危害下一代的健康。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一对小夫妻既不做婚检,也没做孕前体检,结果酿出麻烦:即将满月的孩子被查出感染了梅毒。
同样的,原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理事张北川在2016年1月15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婚姻双方婚前没做婚检,一方向另一方隐瞒了自己患有艾滋病病情的事实,从而导致婚后传染给对方的情况并不少见。
父母给孩子传染疾病
缺乏婚检,如果不小心怀孕,还可能把一些传染性疾传染给下一代,比如乙肝病毒!
据青岛日报报道,2004年,侯先生和妻子张女士就医时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乙肝)。随即,刚满月的儿子也被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侯先生懊悔地说,因自己身体一直很好,结婚时就没做婚检,没想到给儿子种下了祸根。
原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邢林介绍,很可能是张女士在生育的时候,通过胎盘脐带血将乙肝病毒传给了儿子。如果这对夫妇做过婚检,那么在怀孕20周后,每周给张女士打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连打三周,胎儿就基本可以避免感染,但是,木已成舟,却只能遗憾!
高危职业父母有风险
天津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张广超在2011年1月27日健康时报癌症版刊文指出,部分儿童肿瘤与父母从事的职业有关,尤其是从事油漆、橡胶、塑料加工行业,因经常接触化学物质,会使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到这类致癌物,埋下癌变的隐患。
另外,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儿童常见肿瘤与遗传有关。
因此,从事特殊职业的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应远离有害环境,而且一定要进行婚检、孕检,尤其是婚检不同于孕检,夫妻双方的遗传病、基因缺陷等隐性疾病都能在婚检时被发现,避免将其传给孩子,通过检查也能及早发现异常,早采取治疗措施。
婚检,到底查什么?
一些年轻人说,每年工作单位都会进行定时体检,所以自己的身体没什么毛病,没必要在结婚之前再做一次检查,反而是多此一举。
其实,婚检与普通体检并不一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在2012年9月17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提及婚检的重要性时强调,婚检重在检查遗传病、性传播疾病及男女双方的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等)以确保出生儿健康。
在很多人看来,若“糜烂”一词和身体某一器官搭上关系,十有八九是“重症”———宫颈糜烂就是如此。但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常委、廖秦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外医学界早已废除了“宫颈糜烂”这一诊断,“很多时候宫颈糜烂不是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医院的妇科,发现因宫颈糜烂求医的女性非常多。来自天津的沈小姐告诉记者,2008年她在一家女子医院接受孕前体检时,被告知“宫颈中度糜烂”。“大夫说,宫颈糜烂若不早治,可能会诱发癌变,所以我特别担心。后来做了一年多的微波、冷冻,前后共花了1万多元,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次来北京,就是希望能把这病去根的。”还有一位钱女士说:“一开始,我没把宫颈糜烂当大事,但医生用阴道镜一照,我看到了一大片鲜红的糜烂面,上面还有一粒粒突起,带着血丝。吓死我了。”
廖秦平指出,这两位读者的经历充分代表了当前对“宫颈糜烂”过度诊疗的现状。“很多医院就是通过夸大宫颈糜烂的危险性,并用阴道镜‘放大’糜烂面的透视图,还将它和宫颈癌混作一谈,引起女性的恐慌。”
其实,“宫颈糜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廖秦平介绍说,女性性成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会取代原来鳞状上皮覆盖的部分。由于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丰富,颜色发红,宫颈糜烂也就因此得名。廖秦平说:“如今医学界已经有了共识,认为宫颈糜烂应该称为‘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外移’,或‘宫颈糜烂样改变’。这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疾病。”
据介绍,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原因,常与年龄、内分泌有关。生育年龄时,性激素水平变化,会出现常见的“假性糜烂”。在青春期、妊娠期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雌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此外,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性生活、手术操作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也会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一般来说,生理情况下的轻度糜烂不会出现白带增多等现象,感染后的中、重度糜烂可有白带增多、性状改变,有时还会出现白带有血丝,少数人性生活后会出血。
廖秦平强调,“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直接联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宫颈癌的发生及其癌前病变,几乎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单纯的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有合并感染、出现症状时,才需要治疗。”廖秦平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女性若发现白带明显异常,且伴有腰疼等症状,应该去医院诊治。
就诊时,医生会先做宫颈细胞学涂片,除外宫颈癌;其次,还应明确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奈氏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均可造成宫颈的炎症,治疗就是消灭这些源头。
治疗糜烂样改变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医生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廖秦平指出,如果没有明确的感染指征,静脉点滴抗生素毫无意义;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微波、冷冻治疗,也不妥。“患者出现症状,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除外宫颈病变,找到病原体,不要迷信‘短期治愈’等宣传。”廖秦平最后强调。
小编语:相信不少女性朋友因为得了所谓的宫颈糜烂,担惊受怕,害怕癌变,为了治疗,更是四处奔波,狼狈不堪,现在随着人类对于自身的深入了解,也就能更加确实的认识到哪些确实是对身体有害的疾病,哪些只是人类的庸人自扰.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医疗机构为了赚取黑心钱故意为之.
在很多人看来,若“糜烂”一词和身体某一器官搭上关系,十有八九是“重症”——宫颈糜烂就是如此。但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常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外医学界早已废除了“宫颈糜烂”这一诊断,“很多时候宫颈糜烂不是大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医院的妇科,发现因宫颈糜烂求医的女性非常多。来自天津的沈小姐告诉记者,2008年她在一家女子医院接受孕前体检时,被告知“宫颈中度糜烂”。“大夫说,宫颈糜烂若不早治,可能会诱发癌变,所以我特别担心。后来做了一年多的微波、冷冻,前后共花了1万多元,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次来北京,就是希望能把这病去根的。”还有一位钱女士说:“一开始,我没把宫颈糜烂当大事,但医生用阴道镜一照,我看到了一大片鲜红的糜烂面,上面还有一粒粒突起,带着血丝。吓死我了。”
廖秦平指出,这两位读者的经历充分代表了当前对“宫颈糜烂”过度诊疗的现状。“很多医院就是通过夸大宫颈糜烂的危险性,并用阴道镜‘放大’糜烂面的透视图,还将它和宫颈癌混作一谈,引起女性的恐慌。”
其实,“宫颈糜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廖秦平介绍说,女性性成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会取代原来鳞状上皮覆盖的部分。由于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丰富,颜色发红,宫颈糜烂也就因此得名。廖秦平说:“如今医学界已经有了共识,认为宫颈糜烂应该称为‘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外移’,或‘宫颈糜烂样改变’。这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疾病。”
据介绍,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原因,常与年龄、内分泌有关。生育年龄时,性激素水平变化,会出现常见的“假性糜烂”。在青春期、妊娠期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雌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此外,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性生活、手术操作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也会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一般来说,生理情况下的轻度糜烂不会出现白带增多等现象,感染后的中、重度糜烂可有白带增多、性状改变,有时还会出现白带有血丝,少数人性生活后会出血。
廖秦平强调,“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直接联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宫颈癌的发生及其癌前病变,几乎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单纯的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有合并感染、出现症状时,才需要治疗。”廖秦平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女性若发现白带明显异常,且伴有腰疼等症状,应该去医院诊治。
就诊时,医生会先做宫颈细胞学涂片,除外宫颈癌;其次,还应明确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奈氏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均可造成宫颈的炎症,治疗就是消灭这些源头。
治疗糜烂样改变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医生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廖秦平指出,如果没有明确的感染指征,静脉点滴抗生素毫无意义;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微波、冷冻治疗,也不妥。“患者出现症状,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除外宫颈病变,找到病原体,不要迷信‘短期治愈’等宣传。”
在很多人看来,若“糜烂”一词和身体某一器官搭上关系,十有八九是“重症”——宫颈糜烂就是如此。但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常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外医学界早已废除了“宫颈糜烂”这一诊断,“很多时候宫颈糜烂不是大事,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医院的妇科,发现因宫颈糜烂求医的女性非常多。来自天津的沈小姐告诉记者,2008年她在一家女子医院接受孕前体检时,被告知“宫颈中度糜烂”。“大夫说,宫颈糜烂若不早治,可能会诱发癌变,所以我特别担心。后来做了一年多的微波、冷冻,前后共花了1万多元,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次来北京,就是希望能把这病去根的。”还有一位钱女士说:“一开始,我没把宫颈糜烂当大事,但医生用阴道镜一照,我看到了一大片鲜红的糜烂面,上面还有一粒粒突起,带着血丝。吓死我了。”
廖秦平指出,这两位读者的经历充分代表了当前对“宫颈糜烂”过度诊疗的现状。“很多医院就是通过夸大宫颈糜烂的危险性,并用阴道镜‘放大’糜烂面的透视图,还将它和宫颈癌混作一谈,引起女性的恐慌。”
其实,“宫颈糜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廖秦平介绍说,女性性成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会取代原来鳞状上皮覆盖的部分。由于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丰富,颜色发红,宫颈糜烂也就因此得名。廖秦平说:“如今医学界已经有了共识,认为宫颈糜烂应该称为‘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外移’,或‘宫颈糜烂样改变’。这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疾病。”
据介绍,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原因,常与年龄、内分泌有关。生育年龄时,性激素水平变化,会出现常见的“假性糜烂”。在青春期、妊娠期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雌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此外,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性生活、手术操作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也会导致宫颈糜烂样改变。一般来说,生理情况下的轻度糜烂不会出现白带增多等现象,感染后的中、重度糜烂可有白带增多、性状改变,有时还会出现白带有血丝,少数人性生活后会出血。
廖秦平强调,“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直接联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宫颈癌的发生及其癌前病变,几乎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单纯的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有合并感染、出现症状时,才需要治疗。”廖秦平说,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女性若发现白带明显异常,且伴有腰疼等症状,应该去医院诊治。
就诊时,医生会先做宫颈细胞学涂片,除外宫颈癌;其次,还应明确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奈氏淋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均可造成宫颈的炎症,治疗就是消灭这些源头。
治疗糜烂样改变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医生会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廖秦平指出,如果没有明确的感染指征,静脉点滴抗生素毫无意义;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微波、冷冻治疗,也不妥。“患者出现症状,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除外宫颈病变,找到病原体,不要迷信‘短期治愈’等宣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