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农尝百草,轩歧言病机,惜其方尚稀,降后方药渐兴,惟苦其不传,如伊尹,如和如缓、如跗,皆以医名,而未有方传世。越人受长桑君禁方,仓公受公乘阳庆之禁方,皆不见诸典籍,虽有莨菪子汤、苦参汤、火齐汤、下气汤、阳剂刚石,阴剂柔石,皆未悉其所以为方也。
迨汉建安纪时仲景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着座病论以治伤寒,立方以百十三首,着《金匮要略》以治杂病,实为药方鼻祖也。世人每疑中医无系统,不知系统即在仲景书中,仲景体会前贤之精萃,如内、难二经,而着《伤寒论》,以六气为体,以三阴三阳为用;又着《金匮要略方论》,以虚实为体,而以“调以甘药?四字为用,两书融会贯通则外因内因之病,条理井然,此即中医之系统,亦即医法之定律。若舍此定律而言医,虽有一得之长,亦为杂家,非正统之可贵也。
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为病,外因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为病,内因也。仲景《金匮》一书,治内因各症,其原旨无非阐明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二语,以为辨证之准绳,其立法亦不脱“调以甘药”四字,而以“实脾”冠之。须知“天气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气,与之相仿,三更不愈,即为顽症,此入杂病范围。
若夫六气感人,变化无极,仲师分六经治之,先为伤寒立法,详为辨论,俾学者得知内而脏腑,外而形骸,以及“气血之生始,经俞之会通,神机之出入,阴阳之变易,六气之循环,五运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济,寒热虚实,温情补泻,无不悉备”。且疾病千端,治法万变,统于六经之中,然后治他气之病,隅反而旁通之,自可效如桴鼓矣!
六经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治六气之病。六经之为病,各有提纲,如太阳之为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九字为提纲,阳明之为病,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凡病以提纲为主,参以兼见之症,必无遁情矣!
《伤寒论》一书,为治病之模范,亦学中医者之基本功,必须熟读而探索之。
摘自 医药空间网
门径,意思是入门之路,常比喻学习、工作的方法。
【拼音】mén jìng
【出处】清·郑燮 《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词:“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都没有是目前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没有可以重复复制的做事的途径和窍门。
【例句】
1、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
2、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初步摸索到了作文的门径。
扩展资料
门径的近义词:门路、手段、要领、手腕、办法
1、门路 [ mén lu ]
释义:多用来形容某人有方法或关系等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也用来形容某人做事的诀窍、方法,或解决问题的途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七回:“ 焦挺道:‘我多时要投奔大寨入伙,却没条门路。’”
白话释义:焦挺说道:“我一直想要投奔大寨加入这个团伙,但是一直没有一条途径。”
2、手段 [ shǒu duàn ]
释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本领、能耐;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出处:宋·苏轼《与循守周文之书》之二:“郑君知其俊敏,笃问学,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
白话释义:郑君知道他的灵敏过人、扎实学问知识,观察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就知道不只是在科场上的本领技巧啊。
3、要领 [ yào lǐng ]?
释义:释义为要点,关键;主要内容;关键部位。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於九京也。”?
白话释义:这说明我可以免于刑戮而善终,能跟先祖、先父一起长眠在九原啦。
4、手腕 [ shǒu wàn ]
释义:意思是手和臂相接的地方。也指手段,一般用作贬义,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淳于智传》:“(智)乃以朱书手腕横文后三寸。”
白话释义:淳于智便用朱砂写字于刘柔手腕横纹后三寸的地方。
5、办法 [ bàn fǎ ]
释义: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处: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凭据有在这里,请教大帅如何办法?”
白话释义:凭据就在这里,请教大帅有什么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门径
中医学问深奥,学好难,成家更难;但其中必有方法可鉴,张志远的治学经验或许有不少启发。
1.文学修养为根基,勤学博览是舟楫
张氏自幼受家庭影响,又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很早就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即涉猎经、史、子、集而成为有名的学者。尤对易学深有体会,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
及习医后,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促使其医学理论日趋丰厚,造诣渐深。为广见闻,开拓思路,还广泛搜求各种史料(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虽年逾古稀,未尝释卷。尤其注意科技新动向,对新兴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等,亦颇有兴趣,主张多学科研究中医,使之现代化。以其学识渊博,人称“活辞典”。当然,博览不可滥,读书不能死,应读有所用,学以致用,要正确选择材料,讲究其时效性、价值性,熟知者、过时者一目十行;生疏者、有用者精读细研。所以,张氏至今仍能背诵许多书籍的重要原文,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卡片、笔记,成为研究中医药的资料。
2.承授师传入门径,刻意创新登堂室
张氏少时学医,得到父辈及老师的指点,先理解中医基本概念,继而掌握基础理论,然后诵读脉法、汤头歌诀等,再修临床课,始习外科、儿科,后及内科、妇科,羽翼渐丰,终以内、妇科成家,尤长于妇科。张氏完全继承了父辈外、儿科之经验,又转向内、妇科,这与其刻意创新是分不开的。依样葫芦故然简单,但中医不会发展;只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新其用,开辟新路,中医才有生命力。因此,他不仅继承了家学,且使之有所发展,诸如对妇科不孕证等疑难病的辨治,尤其对“妇科十治”的总结,颇具匠心。其对各家学说的研究亦反映了他的革新思想。
3.析清源流寻法宝,广泛临床求卓效
中医学术,博大精深,初学者多望洋兴叹。张氏则认为,学习中医有规律可循,中医历数千年仍存者,乃其基本理论及可靠的治病方法。自《内经》以来,基本理论之模式未变,而辨治疾病的方法却代有发展。这就要求初学者先掌握基本理论,待入门之,即应循讨源流,抓住其发展脉络,由此亦可了解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开启思路。在澄清源流时,还可根据需要,不失时机地挖出治病法宝,丰富学识、经验。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中医尤其如此,饱读经书不一定能治病,因此,临床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床,一可以加深对中医学的理解;二可以验证所学正确与否;三可以发现前人的片面与不足,提出问题;四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此,则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得以发展,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如张氏自制的“崩漏丹”,即是集众家之长,又结合实践的产物,治疗崩漏有突出疗效。
4.他山之石可攻玉,现代医学须熟知
张氏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皆各有长短,善为医者,应巧于取长补短,而不可立门户之见。至今中医界有“保守”者,排斥西医,以至临证出现笑话,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张氏自五十年代即注重学习西医,不仅熟练掌握其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长,灵活地将客观化验检查结果与中医诊治相结合,弥补了中医过于抽象,或“无证可辨”时的不足。如对肝病的辨治,常参考化验结果,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取得满意效果;对心脏疾患,亦参照心电图等的提示,分别病情,投予经验方药,往往收效更捷。当然,张氏非唯“客观指标”论者,更反对中医西化,因二者是两种理论体系,如西医的“炎症”不能等同于中医热证;西医注重局部、“标”的治疗,中医则相反。其中关键:以现代医学检测做参考,辨治不离中医理、法、方、药。
中医的思维和易经思维、太极思维都属于全息多维思维,讲究全息要素的全息对应,多层次多方面的辩证推理,与西医思维差异极大,入门难,深入更难,有兴趣又有志向才行。《黄帝内经》觉得读不懂,就看《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专门精读背诵3个月到6个月,估计你能初试人体全息结构和规律,同时开始体会全息多维思维的存在。如此自学半年,也许胜过学校8年。回头再读《黄帝内经》、《全息生物学》、天文历法等等,你会知道很多名医并不是明医,圣神功巧四大层次,他们只和巧擦边。至此,你的中医养生学的知识应该够自己用,能够遇到明医,那就看你的缘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证见解
下一篇: 胃痛病人如何选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