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在中医药科研、教育、医疗、生产、管理等领域中产生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中医药学科积累的知识与信息不仅是我国的巨大财富,同时也是人类医学信息的宝贵财富。如何加速中医药科学数据的整合,如何加速中医药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如何加速中医药信息转化为知识,不仅决定了中医药学发展的速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医药学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状:八成数据束之高阁
近年来,中医药科研投入的加大,大量相关科研数据不断产生,形成了海量数据。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科学数据共享的认识,大量科研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单位,甚至科学家个人手中,科研数据得不到利用,数据的有效使用率不足本领域科研数据的20%,中医药科研数据的利用不仅关系到国家投入的科研资金的充分利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部开展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以前,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基本处于分散状态,数据库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数据利用与共享程度很低。在科技部共享工程开展以后,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调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数据库建设力量,整合了部分中药与方剂相关数据库,约占总资源的20%左右。但是,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中医药数据共享程度较差。中医药现代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几乎涉及到中医药各领域的所有信息,但数据共享程度较差,仅达到全部数据的20%。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政府机构,每年在医药科研方面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资助了许多研究项目,但最终其产生的科学数据和成果无法集中到项目管理部门。其中大部分数据随项目资料进入了项目所在单位的档案室,再也无人问津;另一部分数据就散落在研究者手中,成为个人所有,无法为社会所共享和利用。由于对这些已有研究成果缺乏了解,导致研究人员不断重复申报的研究内容,浪费了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和资源。
缺少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机制。曾有人对1994年中医药科研成果项目查新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申报成果项目的40%都是重复性或者部分重复性工作。信息壁垒与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了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一是如何处理科学数据知识产权与共享间的矛盾,即知识产权保护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平衡问题;二是目前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学数据分别保存在专家和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手中,科学数据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国家层次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数据汇交、共享管理制度。
缺少完善的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方法与手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可供科学数据汇交、发布的平台。主要原因涉及网络环境的规范、汇交手段的优化、汇交方式的一致性、汇交应用程序的编制等问题。此外,由于以往国内中医药数据库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中医药词汇的丰富性,以及几千年来由于不同地域中医药学者对中医药名词的不同提法,使得目前的中医药数据库用词极为混乱,造成数据库的使用者无法准确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影响:创新战略受制约
科学数据共享对创新资源的影响。科学数据是最具活跃性的中医药创新资源,科学数据对科技具有显著的科技推动能力、投资引导价值应用增值潜力和决策支持作用。科学数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没有可靠、科学的数据来源,科学活动或科学创造就无从谈起。如果每项中医科研课题都在充足科学数据资源获取的基础上,那么中医科研的基础层次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科学数据共享对中医创新知识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确实取得了一批原始科技创新成果,但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医药每年获取的科研经费与成果相比差距很大,“技术空心化”的危机,创新能力的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学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国际竞争力。中药类国际专利的获取日本与韩国就占90%以上,而中国仅为5%。如果将科学数据的共享度达到百分之百,将会对中医药创新能力与知识获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影响。
科学数据共享对创新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影响。目前,受传统文化中小生产意识和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双重影响,中医药界对知识积累和经验共享的认识与国际学术界有显著差距。往往是一个项目完成后,研究人员发表一篇论文,评一个奖就完了,缺乏对项目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储备和积累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从1980年开始数字化中医药的研究工作,累积的数据资源量达到25GB;目前已建成包括中药科技基础数据库、古代本草文献数据库、针灸文献数据库多个数据库,每年新增与更新数据约4GB。而对这些数据库的利用还不充分。
科学数据共享对科研项目管理与投入的影响。实施科学数据共享首先可以减少科研领域内许多低水平的循环工作,使许多研究人员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前沿的研究工作当中,提高其研究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各个从事研究人员的能力和出发点不同,对于同一个观测或者试验结果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上的迥异。如果研究人员在公开研究结论的同时也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公开自己的原始数据,同行们可以对此项研究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管理者也可以依据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正确评价项目的成果,充分了解来自不同渠道的相同项目研究状况,从而确立研究项目分布比重、资助重点等,将有效的资助投入关键的科学项目的研究中,形成国家创新合力。
涂润生 用花、果、虫、草、木、菌、土、石、贝及动物的骨、血、皮、毛、脏、角、粪治病在我国有记载的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何祚庥院士说中医是伪科学,方舟子说中医中的针灸疗法仅有安慰作用,穴位没有西方科学依据,发放中医及针灸医疗许可证是医疗腐败使然。按照他们的说法,行中医就等于行骗。针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国内争论了很长时间,结果不了了之,中医术还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我们到底应该如果认识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呢?一、中医术不是伪技术而是实用技术,中医的理论解释只是唯象理论有伪科学之嫌有些动物也能利用虫草治伤和防虫。据说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的功效就是老虎首先发现的。人类诞生之后,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中药的治疗功效。例如《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中医书藉就是对人类中医实践的总结。还有一些如何综合利用已经认识的中草药的医书,也是中医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中草药的医疗功效是否认不了的客观存在。例如,金钱草具有去除体内结石的功效,何首乌有乌须黑发的功效,枸杞子有补肾的功效,杜仲有降压作用等等,都是不随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事。中医术就是利用这些中草药的功效的医疗技术。否认中医必须先否认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只要那些中草药的功效是客观的,中医术就是实用的。存在不高明的中医师和利用中医骗人的现象并不代表整个中医界都是骗人的,中医术都是伪技术、是巫术。如果说中医术是骗术,那么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就都是罪魁祸首,而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威望(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骗子根本不可能被推崇为历史杰出人物。中医的解释体系是利用阴阳、寒热、里表、虚实、邪正、积欠、滞畅、湿燥、水火、穴位、经络、气血、元神,等名词概念解释人体生理及治病机理的。这些东西找不到解剖学证据,对它们的描述基本上是借用一些熟知的名词。若将中医理论的发展过程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比较,中医理论目前仅相当于物质结构理论尚处于“五行”学说阶段。所以,中医理论目前仍然只是唯象理论,且极象虚假的伪科学理论。但这不能否认对中医的成功应用。如上所述,目前人类还不能解释中医治病的机理。一些比较顽固的人,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否认中医的。中医的不足大都数是由这种理论欠缺现状导致的。正因为不知道中药治病的机理,才使中医师难以绝对准确地把握中医术。另外,对中医、中药的描述是定性的,但是,治病时又必须是定量的(下药量、不同中草药之间的量的比例、一付中药中需要哪几种中药效果才最好,这些都需要明确下来)。这也是中医最难掌握的地方,影响了中医的整体效果,也增加了它的风险。好在,有大量的中医治疗病例可以参考,还不至于因此而出现太多的失误(实践证明中医甚至比西医还要安全、可靠)。日本也是盛行中医疗法的国家。正当中国对中医不断质疑甚至是穷追猛打,学术上针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争吵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日本的中医研究和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找到了更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开发出破壁技术(就是打破中药有效成分藏身的细胞的细胞壁),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药的药效。我们中国的民间和绝大多数药厂都仍然仅靠药罐子煮中药。日本人的中医药事业也为中医药走向科学化作出了贡献。发源于中国的中医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了。这与发源于湖北黄梅的黄梅戏被安徽合肥人发扬光大了的情形极为类似。日本的经济和技术都比我们中国发达,我们在学习人家的经济的同时,是否也学一学人家对待中医药的态度呢?二、中西医结合是互补方舟子说中西结合就像炼金术与化学结合一样不能实现。这个比喻完全是不恰当的。因为,现代化学是经过炼金术阶段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兴起来了,炼金术就消亡了)。西医却不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的炼金术现在早已被废弃了,炼金术与现代化学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东西,炼金术与现代化学的结合存在时间的隔阂。中医和西医同时在现代社会中流行,中西结合没有时间上的隔阂。中医与西医,有时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有时一个是内治一个是外治。它们之间的效果是互补的,同时施用它们治疗效果会更好。例如,热天伤口化了脓,用西药是直接杀菌,而用中药是提高组织自我修复能力、红血球的杀菌活力和人的整体抵抗力。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治疗化脓伤口,可使中西药的功能互补,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又如,血尿酸过高,西医会开出“秋水仙碱”甚至碳酸氢钠的西药,而中医会建议用节制饮食的方法治疗。时间长了之后,中医建议的方法可以根治了尿酸过高,而用西医治疗,只要一停药,毛病又会犯。对于阳萎早泄,西医用伟哥临时抱佛脚,中医可以用壮阳健肾的方法彻底根治。国内的现代骨伤科的诊疗方法是很典型的中西结合的方法。中医与西医的互补还表现在中医治不了的病西医可治,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可治。较严重的风湿老病引起湿风上扰而导致的头痛病,西医没法治,中医可以治愈。白血病和肺结核中医治不好,而西医可以治愈。肝硬化和肾衰竭西医没有很好地修复肝肾功能的治疗方法,而中医有这样的方法。上火导致的牙痛和口腔溃疡,内毒导致的脸上长丘疹和斑,等疾病中医有医治的方法而西医没有。慢性咽炎和慢性鼻炎西医不能根治,而中医可以根治。肾衰竭到了尿毒症阶段,中医没法治,而西医可以透析或者换肾。尿毒症之前的肾衰,中医有办法遏制,而西医只有任其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实行透析或换肾。换肾过后成活年限一般难以超过十年,而透析的成本很高。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于肾病的治疗,西医没有绝对优势。中医是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无病防治,而西医是待小病和隐患拖大后再治(西医要等到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检查出具体是什么病变后再治)。中医可以防患于未然(叫做“无病防病”),是西医望尘莫及的。只是多数人不接受这种“无病吃药调理”的保健方式,人们宁可采用气功的保健方式防患于未然。除不治之症之外的疑难杂症都可以考虑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而西医束手无策。有不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好得多的疗效。例如,大面积烧伤病人,用徐华荣发明的烧伤湿润疗法的中药外喷,同时点滴西药中的抗生素,可以大大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成活率、减少疤痕。后面还要谈到这种形式的中西医互补。中医和西医都有开刀手术治疗方法,说不清手术治疗是属于中医还是西医。用叶绿素或叶绿素铜钠盐治病(皮肤过敏、皮肤癣、皮肤骚痒)也说不清是中医还是西医。口服维生素治病也不可能与中医中的食疗完全无关。这表明中医与西医二者有交叉的部分。又如治疗疟疾,中医和西医都用金鸡钠碱(不同的只是中医使用含有这种成分的草药,而西医直接使用金鸡钠碱)。用学术语言表述,这也叫做学科边缘部分的交叉。爱兹病、晚斯癌症,就是看起来简单的脉管炎,都是不治之症。医学中不治之症的存在同时给中医和西医留有发展空间,而不是单独给西医留有发展空间。换言之,不治之症的存在需要中医和西医共同努力攻克医学难关。将西医术和中医术同时应用在一个人身上(或者治疗同一种病上)就是中西医结合。这样事已经发生了无数次,怎么能否认这些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而说中西医的结合不能实现呢?如上所述,全盘否认中医和彻底放弃中医很难,至少需要将部分原本属于中医的东西(或者是两种医术交叉的部分)强行塞给西医。方舟子不是医生也没有做过中医无效的临床试验,也没有别人做的中医完全无效的临床试验,他说“中医只有一些安慰作用”完全没有根据。他自己认定的所谓根据只是中医现象不能用现代西方科学技术和医药理论解释。这条理由能被“不能解释不等于不能利用”的事实击个粉碎。抬头看一看天上的鸟,它们就是不懂空气动力学而利用了空气性质和重力性质飞行的典型。更多的是所有动物都不知道消化理论和营养学,但知道利用食物维持自身机体的运转。人类甚至灵长类动物在懂得杠杆原理之前而利用了杠杆。人类在不知道陶瓷化学的时候知道如果烧制陶瓷。人们在未弄清水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前就利用水灌溉庄稼。人们在未弄清燃烧的原理(氧化反应理论)之前就知道利用火来取暖和烧烤食物。人类在未弄清楚光的实质之前就知道利用阳光取暧。在人们还不知道风是什么的时候就知道利用风力推动帆船前进。这些都是“不能解释不等于不能利用”的证明。就是西医领域,青霉素杀菌药也是先利用起来然后才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先发现霉菌具有杀死杂菌的作用——发现霉菌丝旁边不长其他的菌——很快意识到这种功能的意义,并很快从霉菌中提取出了青霉素而制成了抗生素用在医疗当中)。何祚庥和方舟子都应该记得小时候自己的父母让自己喝过琥珀色苦涩的中药。请不要怨你们的父母,更不斥责他们愚昧。那是他们根据无数人求医问药实践经验的积累作出的选择。在清朝末年西医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祖祖辈就是用中医治好了无数人的疾病,也挽救(或延长)了无数人的生命。有道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何祚庥和方舟子太有出息了,他们发现可以不要这个真理的标准,而只凭“是否符合已经发现的有限理论”特别是“是否符合西学”判定一切是非曲直。一般人也爱犯这样的错误:用本不是万能(非终极的尚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当万能的用,从而绝然决然地判断一切是非曲直。马云指出这一点还受到了嘲笑。什么叫做形而上学,这就是其中之一啊!!三、如何解释中医本节题名是个相当难的问题。我试着不用那些借用的概念来描述,结果仍然是唯象的。谈治病的原理首先要弄清人体运行的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巨大而复杂而有序的生命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体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信息系统。各个器官和细胞组织各使其职,但又协调、统一和平衡。总指挥是人的大脑,各组织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信息的传递受阻,自我调节就受限,体内一个或几个局部出现紊乱,就会产生疾病。举例来说,如果肠道内的细菌太多,肠道就会调集身体其他部位的水来冲洗肠道。如果信息传递不畅,身体其他部位脱水的信息不能传递到大脑,人就会持续拉稀而至严重脱水,甚至死亡。如果信息通道畅通,其他部位缺水的信息就会传递到大脑,调用其他部位的水的过程就会中止,不至于严重脱水而死亡。人体内各个器官都有自我调节功能。如果肾因其他原因而受到了损伤,以至肾的滤毒能力下降一半儿,余下的正常滤毒组织会加倍工作而完成全部的滤毒任务,以满足“保持血液中低毒”的需要。只有待肾脏的过滤功能损失太多时,余下的好的滤毒组织不堪重负,才会出现尿毒症。人体都有对抗外界侵扰和内部病变的能力。生病了就是自身的行为和外界的侵扰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从宏观上看,中医治病就是让机体恢复抗病能力(恢复和增强机体本来就有的免疫力,对抗疾病)。中医的治疗作用之一就是梳理信息通道,之二是增强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之三是提高组织内的细胞和免疫物质的活力或使已经丧失和部分丧失的机能恢复(或者是唤醒沉睡的组织和物质重新工作而履行自己的职责),之四是调节体内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和同一部分内部的各种平衡。一句话,中医疗法(特别是气功练习)就是加强机体的内部管理,制止和纠正紊乱,使机体内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恢复正常,或者使机体内部更加有序。针灸的作用是通过微刺激而唤醒沉睡的组织,产生上述四种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气功的作用一般是检查监督各个部位使它们恢复、保持正常秩序和工作状态。这也是一个恢复元气纠正偏差的过程。气功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就有于此。所谓“行大周天”就是用意念检查督促全身的各个器官和功能组织履行各自的职责,使机体内部的“有序”得到更多的保障。中草药治病与气功治病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利用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发挥上面所述的四种作用,另一个是利用意识发挥上面所述的四种作用。可以说气功是无形的无成本中医。与电脑中存在无实体而依赖于载体的信息病毒(病毒性程序)类似,人体内也存在信息病毒(无实体的病毒性程序),它们扰乱人体内的正常秩序(信息的正常传递)、破坏各部分的正常功能和工作(癌细胞的产生很有可能就是这类无实体信息病毒导致了正常细胞的变异)。中医和气功疗法相当于查杀这类无实体的信息病毒。中医和气功的前途也在于这种治病防病方式。四、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蠢——连中医和气功也想否认?中国人出国旅游,其行为被列为最差,受到了鄙夷。他们为什么丢丑丢到了国外?这不能不说是变蠢了。中国人的智商不低,为什么会表现得愚蠢?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还与下面陈述的原因有关。中国人讲究整齐划一,连言论和观点也不例外。长期的“一言堂”使人们逐渐失去了判断力,最终容易产生更多的认知失调。如果仅仅是政治上的认知失调多,问题还不是很大。可是,“一言堂”和“不民主”已经扩展到了学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在各个领域都存在严重的认知失调现象。如果人们接受的信息是单一的,人们的思考就一定不会是理智的。当一个群体中的人们看到的和接受的观点都是单一的,人们会越来越蠢(因为长期不需要自己动脑筋作出选择和判断,大脑就变懒、变钝了)。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犯同样的错误,更可怕的是一个群体中大多数同胞都犯同样的错误。后一种情况不但使群体的智商下降,还会导致群体的素质下降。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太多、蠢事太多了。中医和气功,是中国的国宝,现在也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外国人不否认我们的中医和气功,抱怨、投诉中医和气功的也很少,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兴风作浪否认气功和中医呢?这不是蠢到家了吗?这不明摆着会影响中国的文化输出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吗?中国人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重情感而不爱动脑,喜欢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更容易犯将非万能的理论当作万能的理论来判断一切,使用“不能用西方理论解释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和不科学的东西”的错误判断标准。干了蠢事还浑然不知。想避免越来越蠢,必须回到辩证的轨道上来,施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真正对外开放的政策。五、如何正确地对待中医和民间中医奇人说中西医结合是互补已经表明了“中医不可丢”的观点。下面主要通过比较中西医的特点而补充说明中医的必要性。西医治疗疾病注重客观指标,查到病变所在、病因所在,然后治疗。西医注重客观化、数字化和理论化,因此,病人比较容易接受西医的观念。西医的治病原理病人容易理解。有许多疾病,即使摸不着,西医起码让你看得见。有细菌侵袭要抗菌;有病毒感染要杀毒;有肿瘤出现,要手术切除;有血管不通要放支架、搭桥;有体内激素水平偏低就补充激素;有器官功能衰竭就置换器官。总之,有什么疾病,西医就针对性非常强地去治疗什么疾病。但是,临床上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查不到体内有任何病理性改变,也查不到有血液、组织液、尿液、痰液、粪便等体内物质成分或含量的改变,也查不到体内有器质性的病变,而病人最主要的反映是自我感觉不适,如头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水肿、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乏力、虚弱、烦热、怕冷,还有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心理、情绪、外界刺激,等)导致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西医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作为诊断的依据,也就没有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另外一种情况是,通过西医影像学检查确实发现了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通过生化检查在病人的体内发现了不正常的指标,可以明确诊断出是患了某种疾病。可是:对这些疾病西医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西医采取的只是对症地治表,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病根的治疗措施;或者西医的治疗方法没有中医的疗程短、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低廉。如各种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溢血和脑栓塞所致的后遗症、糖尿病、慢性结肠炎、食道裂孔疝、习惯性感冒、免疫功能低下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红斑狼疮、白癜风、牛皮癣等难治性疾病。遇到这些疾病中医就有许多优势。中医术传到国外,也是这些病的患者的福音。拒绝中医,这些病的患者就要承受更大的痛苦,红斑狼疮患者和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的死亡率还会大大上升。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症状的综合分析所取得的结果之上的。换句话说,就是说只要有症状,有临床表现,有自我感觉,有外部体征的变化,就可以综合诊断出症型来,就能够推知病变的属性、所在的部位,以及病情发展的趋势,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虽然中医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抽象的,综合诊断病症的方法是简单朴素的,治疗的手段也是简明扼要的,但是疗效却是非常显著的。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的整体来考虑的,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虑的。在着眼于局部病变治疗的同时,要彻底地改变整个机体的内外状况。通过补其虚、削其实、祛其病邪、通其经络,而达到阴阳协调的目的。比如说,西医查不到任何病理改变的那一部分病人,中医只需根据他们的症状,就能综合地进行调理。并不象西医那样必须无休无止地去查找病变所在。因为以现代医学的水平而论许多疾病是查不出病因的。就是再过上三、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科学发展了,但是也不会到达顶峰,相信还会有查不清原因的疾病。因为人体经过上亿年前的生物演化过程,发展到今天,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也可以说是奥妙无穷了。在人体的奥妙世界中有多少个奥秘需要去探索,并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够完成的。所以,对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及唯物观和方法论,还远远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而中医并不需要剖析人体、解剖局部、探索细微结构,观察量化指标,只需要将客观的表现和主观的感觉结合起来,利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改善和消除身体的症状、体征和不适的感觉。如果这些异常的情况缓解了、消失了,身体的痛苦解除了,疾病就算好了。掌握了人体内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像掌握了事物的运动轨迹一样。如果把疾病比作敌人,中医治疗疾病,就可以采取反客为主、乘胜追击、围困堵截、引敌深入等方法治疗,该补则补,该攻则攻,该化则化,该通则通,把人体从一个疾病发生的恶性循环状态中,转换到良性循环状态中来。不管从哪个环节上,切断了恶性循环的某一个环节,都将使疾病停止发展。再通过正确的因势利导,可以使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使疾病原路退回,肿瘤也会逐步消失。如果将病症比作蒋介石控制的统治集团,将医疗队伍比作革命队伍,特别是将毛泽东的队伍比作中医,将朱德的队伍比作西医,你说他们两支队伍能是联合起来好还有是不联合起来好?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产生出许多种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疾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药物的内服和外敷,气功、针灸、刮痧、点穴、按摩、拔罐、导引等等,都能够从某一个侧面对人体进行调节和治疗。虽然它们作用于人体的方式不同,部位不同,力度不同、原理不同,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只要能够打破和阻断恶性循环的某个环节,疾病就会有所好转。由于各种治疗方法对疾病的适应性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治疗效果不会完全一样。最佳的治疗方案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是几种方案的综合。我们在西医治疗疾病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更换另外一种治疗方法——运用我们传统的中医药进行治疗。奇迹可能就在这里诞生,从而会还你一个健康完好的机体。西方人不要中医为什么还要比中国人活的长?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医疗方法。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政治环境都是重要因素。中国这些年(指文化大革命之后)在人权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人权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人权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人有抱怨嘴上不说,但仍然闷在心里,这导致了愉快程度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低,对平均寿命有一定影响。朝鲜的人均寿命比韩国的低,人的情绪因素也不可低估。可见,对于平均寿命的长短,单谈医疗方法因素是片面的。西方人有个头痛脑热的或者不明原因的不适是怎么处理的?他们可以选择做瑜伽、洗桑拿、泡温泉、上健身房、日光浴、泥浴、沙浴、散步、旅游。这些选择与选择中医和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是中医的延续。随着中医的传入,西方也有不少人选择中医治疗的。西方人通过旅游而放松心情,比中国人紧绷着神经要健康得多。当然,他们也可以输“氯化钾+葡萄糖”或“氨基酸+葡萄糖”而缓解不明原因的症状。中医在治疗局部的同时还有个整体观(治标不忘治本),西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疗观。举个例子来说,西医用伟哥治疗性能力不足,只管久举不射呈一时英雄,而中医使用鹿血,不仅也做到了立竿见影,还考虑到了补肾强身。西医的优点是定量而精准,中医的缺点是定性而模糊。我们现在对中医研究得不够,如果加大研究力度,使中医往定量而精准的方向迈进一步,也会大大提高中医的效果和可接受性。如果中医的研究停滞不前,中医就真的会有被丢弃的危险。中医有数千种药材可供选择,从几千个不同元素中随机选取二十个元素有多少种选法?学过数学的人不难算出。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加上有量的比例的变化和所用元素数量的变化,选择方案就更多了。可见中医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癌症等一些不治之证的最后攻克也许还要靠中医。中医的优点是查病的速度快,治病的成本低。以体内结石病为例。西医要经过B超的照射(或者X光照射)才能确定结石的存在。确诊以后,如果结石太小,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等结石长大了,可以用手术摘除,也可以用激光体外碎石法除石。讨厌的是西医除石之后,结石又有很大的可能重新长出来。中医可根据一些外部特征判断出患了结石症,不论大小都可以用吃中药的方法排石。排掉了结石之后,结石症不容易复发。同一种结石病,看西医的费用要比看中医的费用高成千上万倍。多数病的治疗都是西医贵于中医。所以,从整体上看,中医是一种廉价的医术,适合在比较贫穷的非洲流行,也适用在离大医院远的偏远山区应用。用中医取代非洲的巫医有一定的优势。疝气的西医手术疗法也比较容易复发,而用中医治疗疝气不容易复发。中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中医的人达到很高的境界就显得出神入化了。利用越离谱越假的思维,达到较高境界的中医师反而容易被认为是骗子。实际上是中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反映。感觉就是实在的贝克莱主义是片面的。“存在就是合理”的黑格尔观点也是不完全的。一种事物的存在若能做到无怨言无投诉(相当不容易)它的存在就是深得民心的,是合理的。因此,我相信无怨无诉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存在。中医术是客观存在的,中医术没有大面积的抱怨和超过平均概率的投诉也是事实。根据“无怨无诉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存在”判断,中医术就是合理的存在。中医人才,自学的多,以一传一的师徒传承方式继承的也比较多。解放之前我国有几十年的动荡,在解放以后的三十年里广大农民仍然要为填饱肚子发愁,劳动和生活安排也没有什么自由。这段时间里人们难以自主地选择学习中医和气功,武术、中医术和气功术在这段时间里失传得厉害。现在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挖掘整理失传或濒临失传的非常规的中医和气功。对于开班传授中医和气功或者利用气功和中医治病救人的,没有规定学历和资质,应考虑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和成功案例而破格发放许可证。过去的皇帝相信民间有美女,我们为什么不相信民间有奇才呢?六、展望一种事物存在的必要性,第一在于它的存在的客观性,第二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中医术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它的实用价值。中医的疗效有大量的案例。中医是实用的医术种类之一。说中医术是假的,同样存在证据链没有形成、逻辑链不严格的问题。吃了中草药在人体中所引起的反映,是客观的,且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说中医绝对的普遍地无效(方舟子所说的安慰作用除外),倒是没有充分的证据。何祚庥和方舟子说中医院伪科学的唯一根据是“中医不能用现代西方医学理论解释”。本文作者认为,科学研究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历来就存在两种情况:先有理论成果后有理论成果的应用;应用成果给基础研究提供了研究课题。正像上文所说的那样:不能解释不等于不能应用。“不能解释不等于不能应用”、“中医与西医互补的客观性”、“客观存在的不治症也可以尝试用中医的方法攻克”共同决定了中医具有医学价值。对中医的解释有待完善,中医术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1949至今的有关中医药学内容的期刊文献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涵盖了中国国内出版的生物医学及其它相关期刊千余种,包含中医药学、针灸、气功、按摩、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收录了1949年以来的中医药文献题录近100余万篇,其中50~70%附有文摘。该数据库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注释表》(MeSH)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规范的主题词标引,用以进行精确检索和扩展检索。该数据库每季度更新一次,每年约增加文献6万篇。多年来,该数据库已经广泛为国内外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医院、政府部门、商业部门所采用。
著录项目:中文文题、英文文题、作者、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所在地、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文献类型、特征词、医学史、资助类型、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语种、中文文摘、英文文摘等。
检索途径:可通过文题、作者、单位、期刊(名称、年、卷、期)、特征词、主题词、关键词、主题姓名、文献类型及全文检索的方式进行检索;并可通过主题词及分类号进行扩展检索。
目前,该数据库提供有18个专题数据库,分别为:1中药文献数据库2中药化学文献数据库3中药药理学文献数据库4中药不良反应和毒理学文献数据库5针灸文献数据库6肿瘤文献数据库7中医性疾病文献数据库8中医老年病文献数据库9中医名医经验数据库10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11中医临床试验文献数据库12中医药学历史文献数据库13中医药研究课题数据库14中医药学文摘数据库15艾滋病中药数据库16中医诊治骨折外伤文献数据库17中医疫病文献数据库18中医诊治褥疮文献数据库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清末至1949年以前的有关中医药学内容的期刊文献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收藏的1949年以前有关中医药的民国期刊87种,采集数据近7万条。
著录项目:期刊名称、文题、作者、出版年限、卷、期、期、页码、栏目、馆藏地、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备注等。
检索途径:可通过期刊名称、文题、作者、出版年限、馆藏地等进行检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5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学必须注重基础研究
下一篇: 盲目补钙不如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