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临床观察显示:痰瘀同治可有效改善脑梗死

医案日记 2023-06-16 10:41:46

临床观察显示:痰瘀同治可有效改善脑梗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中医科科研人员,采用痰瘀同治法合并中西医常规治疗,对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临床研究,证实痰瘀同治中药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减轻脑神经损伤。

研究人员选择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证属风痰瘀血阻脉络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组轻型25例、中型5例;对照组轻型26例、中型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加中医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化痰祛瘀中药汤剂(生水蛭3克、胆南星6克、法半夏10克、生白术10克、天麻10克、葛根15克、赤芍15克、酒大黄5克)。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遍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基本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王永炎院士指出,痰瘀互阻、气机出入升降失常是中风病急症的主要发病机理。近年来,痰瘀同治已成为脑梗死急性期基本治疗方法之一。研究人员指出,化痰祛瘀汤剂中胆南星、生水蛭化痰祛瘀通络为君;半夏、生白术健脾燥湿化痰,赤芍活血化瘀为臣;佐以天麻化痰熄风、葛根升阳、酒大黄既可通腑又可活血祛瘀。方以化痰祛瘀为主,兼顾熄风、通腑、扶正、紧守中风病“风、火、痰、瘀、虚”的病理特点。此外,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脑缺血后LPO明显升高,同时血浆及梗死局部ET水平也呈一致性增高。此次研究发现,化痰祛瘀汤剂可通过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LPO、ET、TNF-α的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致损伤因子的分泌及变态反应性损害,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及脑水肿,起到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脑卒中,目前基本上二级以上医院都有卒中中心,一般都在一楼,而且有非常醒目的标识,就是专门针对脑梗、脑出血这类疾病。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当然就是溶栓了!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药物治疗是其中一项主要的防治措施。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治,国内相关指南对卒中药物的具体应用提供了推荐意见,然而不同指南之间在证据的来源、推荐意见和方法学等方面略有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医生的决策。

临床指南是缩小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差距的决策工具,高质量的指南可直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结局,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01? 如何运用国内脑卒中指南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脑卒中的靶点趋于清晰,该领域的临床研究随之迅速进展,为临床指南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检索近5年国内脑卒中指南,对其中药物治疗部分的推荐内容和证据等级进行对比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国内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给予静脉溶栓药物的时间窗虽各有推荐,但可以看出目前溶栓时间窗在逐渐扩大,然而结合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最有效的仍是在超早期内(<4.5小时)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且越早溶栓,获益越大;另一方面,在国内最新的指南中可以看出溶栓的适应症在逐渐增多,然而最终是否获益难以在上述指南中寻求出肯定的结论,尚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2)基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结果,双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于轻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确,成为国内最新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方案。

(3)心源性脑卒中的抗凝启动时机仍是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4)由于缺乏更多高质量和更大范围的临床试验,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神经保护剂在临床中的推广和使用。

(5)各指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压管理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但均基于个体化原则。

(6)虽已有研究结果为指南推荐脑卒中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证据,但由于缺少脑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相关研究,故而影响了该条建议在指南中的推荐强度。

(7)临床实践的有效与否与指南推荐意见的强弱并不一致,仍需更多高质量和更大范围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最强有力的证据。

(8)在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方面,我国脑卒中指南需要提升的空间较大,应主要从参与人员、严谨性、应用性和独立性4个方面进行改进。

02?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哪些?

目前用于溶栓的药物主要有以下2种,第一代溶栓药:尿激酶;第二代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有效溶解血栓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其出血风险小,但是价格昂贵。尿激酶具有疗效显著、无抗性、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发病 3 小时以内效果最佳,最迟不超过4.5小时。尿激酶的应用,也是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最好早期即发病6小时内应用。因血栓老化后无论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还是尿激酶都难于起作用,且易引起出血。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格选择适应证,年龄,排除脑出血,无出血素质、无肝肾功能障碍,治疗前后应检测血小板数目、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若发生出血,立即停药,并使用降纤溶药物;

②时机问题:争取6个小时以内;

③剂量问题:根据个体经验,小量有效则不用大量;

④治疗有效者不要骤然停药,停药后还要使用其他作用较弱的抗凝药物,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0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有哪些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药物,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但是溶栓后也容易发生血管再闭塞、出血等并发症。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血栓形成、栓塞及血流动力学紊乱,溶栓治疗是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表明,发病6小时内是缺血治疗的时间窗,6小时内溶栓,既可缩小病灶,又可使神经功能恢复好,且较为安全,与其他药物相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第二代溶栓药物,对人体无抗原性,是一种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且溶栓作用局限于血栓形成部位,特异性更强,半衰期较短,溶栓效果较好。

通过上述讲解,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即我们常说的脑梗急性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溶栓药的使用无论是第一代的尿激酶,还是第二代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都有时间限制,并且越早越好。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耽误

谁知道针灸脑梗死的中医

- 急性脑梗死 -
【概述】

急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本节主要讨论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针灸治疗。本病见于中年人以上,多数有高血太、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脂史。多于安静休息时发病,一部分患者在清晨睡醒后发现症状。其起病较脑出血为慢,常在数分钟、数小时、半天,甚至1~2天达到高峰。可有病侧头痛,但很少剧痛、呕吐。患者意识多保持清晰而偏瘫、失语等症状则比较明显。
针灸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有效率达90%左右,疗效是确切的。大量实践表明,本病可单纯应用针灸,且进一步发现,以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梗死的针灸疗效较好,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差[1]。另外,大脑表面梗死的针剌效果优于深部梗死。有人曾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了针刺和烟酸治疗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未见显著差异[2]。近二十年来的工作证实,针剌对缺血脑组织在病理形态学上有确切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对缺血性损伤具有多重调节机制,从而阻止缺血的发生、发展,加速脑组织的修复。关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针灸参与问题,目前不仅主张在急性期(发病24或48小时内),还建议针灸在超早期(3小时或6小时)介入。尽管对这一介入的具体方案还需作进一步评估、筛选和选化,但不少证据显示,针灸参与治疗愈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愈明显,包括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电活动及氧代谢、降低脑水肿、促进血凝块的软化溶解,缩小梗死体积、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改善急性脑血管闭塞所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ATP酶代谢及通过调节cAMP、cGMP含量及二者的比值,改善梗死区脑组织的供血。
近些年来,针灸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日益增多,取穴及治法十分丰富。但还存在缺乏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对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指导价值。有必要加强这方面工作。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假性球麻痹加风池、翳风。
2.治法
先取主穴,根据病情轻重和突出和症状表现,加取配穴。
治法先刺双内关,直刺1寸~1.5寸,施提插结合捻转泻法,运针1分钟,复刺水沟,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震颤)法泻之,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刺三阴交,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1寸~1.5寸,提插补法,至病人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进针1寸~1.5寸,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同极泉。委中仰卧抬腿取穴,进针1寸~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针风池,针尖向结喉,进针1.0寸~2.0寸。采用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针刺翳风,同风池。针合谷,针尖斜向三间,第二掌骨下缘部位,采用提插泻法。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本法被称为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后遗症期患者617例,按上述脑出血稳定阶段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率为59.3%,总有效率达99.4%,其中,发病1日~10日的399例,临床痊愈253例(63.41%),总有效率达99.3%。通过针刺前后电生理测定,证明本法有镇静、降压、解痉、苏醒的作用[3]。
(二)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百会、神庭、大椎、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涌泉。
配穴:吞咽困难加上廉泉,语言障碍加舌根。
2.治法
每次取4~5个主穴,深刺得气后,百会、神庭、大椎、足三里、手三里施捻转补法,曲池、血海用捻转泻法,余穴用提插加捻转的平补平泻之法。上穴运针2分钟,留针30分钟,间隔5分钟~10分钟行针1次。亦可接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为5Hz~10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据症酌加配穴,上廉泉向舌根方向深剌2寸,得气后不留针。每日针1~2次,5日~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3.疗效
以此法治疗19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有效率为92.31~98.3%[2,4,5,16]。
(三) 体针(之三)
1.取穴
主穴:上星透百会、印堂。
配穴:风池、完骨、天柱。
2.治法
急性期上穴均用,症情好转后,酌加配穴。印堂穴,以28号1寸针沿皮刺0.5~0.8寸,先作捻转法,捻转幅度360°,再行雀啄术,持续1分钟。再以28~30号毫针由上星透至百会,沿皮透2寸~3寸(可采取分段透法),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持续运针1分钟~5分钟。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进针,刺入1寸~1.5寸,用捻转补法1分钟。留针30分钟,期间分别运针3次。每日针1次。
本法须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下进行。
3.疗效
以上法共治5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均于急性期治疗,结果显效200例,有效125例,无效88例,死亡87例,总有效率为85%。其中伴意识障碍228例,存活141例;深昏迷53例,抢救成功10例[6]。
(四) 头针(之一)
1.取穴
主穴: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
配穴:肩髃、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太冲。
2.治法
主穴用头针法:每次选用2~3区,均针瘫痪肢体之对侧穴区(足运感区可双侧同用)。在所选定的刺激区域,分开病人头发,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2.5寸~3寸长毫针沿头皮斜刺,依一定方向刺至该区应有的长度。以每分钟240~260次频率持续捻针3分钟~5分钟,最好能使患侧肢体出现麻热感、抽胀感或出汗,留针15分钟~20分钟,中间再捻针一次。亦可用脉冲电剌激,接G6805型电针仪,用疏密波,通电30分钟。头针法每日1~2次,5~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日~2日。
配穴可用穴位注射法,每次取2穴,每穴注药0.5升。药物为血栓通(规格为70mg/2ml)。每日2次,疗程同上。
3.疗效
应用此法治病急性脑梗死病人1507例,有效率在93.9%~98.5%。头针和体针之间,疗效有无差异?有人认为无差异,亦有人提出体针效果优于头针,但多数人主张:二者结合,疗效更佳[7~10]。
(五) 头针(之二)
1.取穴
主穴:(1)百会→曲鬓(太阳);(2)前顶→悬颅。
2.治法
任选一组。方法为,第一组,取28号2寸针,从百会垂直剌入达帽状肌腱下后,呈15度角沿皮快速剌向曲鬓穴,进针1.5寸。或自百会穴至太阳穴连线,为头穴透穴针刺区。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以28号2.0寸毫针沿刺激区分三段循接针三针,双手夹持与头皮呈15度角的方向刺入帽状腱膜下,深度约为1.5寸。要求持续捻转3分钟,捻转速度为200次/分以上,中间休息5分钟,然后再重复2次起针。捻转幅度是每一转向前约180度,又向后约180度;第二组穴,以28号2.5寸针,从上向下,分段沿皮刺3针,每针深约2寸。进针后大幅度快速捻转,频率200次/分,持续2分钟~3分钟,每休息5分钟~10分钟后再捻转1次,连续3次后起针,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3.疗效
经临床研究各项指标观察法,本法不仅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能使循环中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减少和降低血小板聚集性,表明本法对机体具有选择性调整作用[11]。经40例患者观察,起针后35分钟,患者上下肌群的肌力较针前显著增强(P<0.01)[12]。从100例观察,其总有效率98.6%~100%[13,17]。
(四) 眼针
1.取穴
主穴:上焦、下焦。
2.治法
主穴均取,以患侧为主,可根据情况配合健侧。先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的范围内,轻轻按压穴区,以出现酸、麻、胀、重或发热、发凉及有舒适感处作为刺激点。针刺时,以左手指压眼球,使眼眶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毫针,轻轻刺入,在经区界限内沿皮直刺或横刺,不用手法。根据症情,顺着眼针经穴分布顺序进针为补,反之为泻,留针5分钟~15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本法只限于神志清楚,肌肉、肢体均未变形,肌力在0~3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治453例,总有效率在97%左右(痊愈率23.1%)[14,15]。
(五)火针
1.取穴
主穴:百会,尺泽、委中。
2.治法
火针点刺百会,尺泽、委中处浮络点刺出血,每日针1次,10次一疗程,隔1天进行第2疗程。同时辅以降纤酶5U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天。
3.疗效
共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 痊愈36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9%[18]。
(六)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百会。
2.治法
药液:灭菌注射用水。
选准百会穴,严格消毒后,行穴位注射。每次注入注射用水2ml,,注射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约1分钟,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同时,静点脉通500ml加川芎嗪160mg~200mg,每日1次,30日一个疗程。
3.疗效
共治急性脑梗死84例,基本痊愈4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24例,无变化9例。有效率89.3%[19]。
(七) 其他措施
1.急性期一般处理与脑出血大致相同。特别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温可缩小实验性脑梗死的体积,因此,这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2.针灸疗法欠佳者,可适当给予脑血管扩张剂及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注射液等。
3、尽早开始功能锻练。从被动活动到主动运动乃至各种功能锻练。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李××,女性,55岁,四川省金堂县九龙公社人,农民。1972年7月8日初诊。
主诉:突然倒仆,不省人事半天。
病史:患者素体丰盛,有多年头目眩晕高血压病史,近年有时手指发麻。就诊当天上午小劳,不慎倒仆于地,痰声漉漉,左侧肢体不仁不用,口鼻歪斜,语言不利,于7月8日晚收入针灸科治疗。
检查:面色微红,口喝气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血压21.3/13.3kPa(160/100mmHg)。
诊断:中风(脑血栓),阳闭型。
治则:启闭开窍,平肝熄风,通经活络。
取穴:分四组:(1)水沟、十二井、丰隆、太冲透涌泉、合谷透劳宫;(2)肩髃、曲池、外关、足三里、地仓透颊车、廉泉、颧髎、合谷、风府;(3)阳陵泉、昆仑、内庭、环跳、迎香透四白、瞳子髎、承泣、哑门;(4)手三里、丰隆、合谷、通里、解溪、绝骨、相应夹脊穴、风市。
治法:采用毫针刺法。突然发作时,取第(1)组处方,开窍熄风,解神昏之急。待病人清醒之后,遗留肢体瘫痪,口眼歪斜等经络病证,则用其他三组处方。每日1次,每次1组,交换轮用。双侧取穴,平补平泻。7~10次为1疗程,休息3日~5日,再继续治疗。
治疗中同时配合按摩及功能锻炼。该例患者,经治3个月,血压正常,丢掉拐杖,不用搀扶,迈步自行,生活基本能自理。
(杨介宾医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