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研究逐步深入
目前有研究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在我国城市社会总人口中不少于30%,超过其他疾病总和,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我国防治亚健康状态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充分利用的经验和技术资源。近年来,随着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研究、诊断技术研究、临床基础研究的展开,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步入了新阶段。
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我国已在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健康问卷评定量表等形式的调查。据北京、上海、长沙、无锡、深圳、成都、泸州等城市的调查表明,不同人群的亚健康发生率不同,中年(30~50岁)发生率最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多见于高级知识分子、大中学生、企业管理者、脑力劳动强度大的白领阶层;越是大城市、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的地区和行业,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越高。在有些地区的特定人群(如教师、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经营者)中,亚健康发生率已经达到60%以上。
证候和诊断标准研究
亚健康证候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量表的形式,对症状进行数理统计,建立诊断模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北京市科委2001年立项实施的“中医药对亚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在北京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归纳整理分析,初步揭示了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证候群、证候要素和基本证候,并根据亚健康证候群的特点,提出了亚健康的分类、命名依据与方法,为亚健康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该研究还提出:亚健康状态可以分为轻度身心失调期、潜临床症状期、前临床症状期。这三期的症状程度不同,但互相关联,可以相互转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等科研人员将亚健康状态的证候归纳为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气虚、脾虚湿困等11种证型。河南中医学院马云枝将之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生、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5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提出神失养、气虚肝郁是亚健康的核心病机。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的黄文政则认为心肾两虚是主要病机,即亚健康状态是一组以虚为主要病理特征,兼见湿、痰、热、郁、滞等病机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现代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综合征、神经衰弱、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属于中医学虚劳、惊悸、眩晕、郁证、不寐、健忘、梅核气、阳痿、遗精、百合病等病的范畴。
亚健康诊断标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亚健康者的心理状态,发现亚健康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异常。因此在亚健康的诊断中,不同于其他疾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被特别提出作为诊断的依据。同时,测定心理状态还可以了解亚健康的严重程度。
刘保延领导的研究组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建立了临床亚健康诊断标准,确定其特征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自觉低热、咽喉痛、肌肉关节痛、失眠、体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忧郁、紧张。在具体临床表现上,躯体症状为:头昏不爽,两目不涩,神倦乏力,脘腹痞闷,纳谷不馨,食欲减退,面色不华,便秘,舌质暗淡或紫,脉弦细。心理症状为:急躁易怒,心中懊恼,或情绪低落,时而郁郁寡欢,焦虑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社会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睦。妇女还会有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表现。
诊断技术研究
应用检测仪器诊断亚健康状态受到社会和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并已经在国内大中城市出现。
有研究人员根据脑生理及脑电脑象图特点,对亚健康人群脑功能活动状态进行分析,认为亚健康群体的脑功能活动不同于健康群体,脑电脑象图可以测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脑的亚健康,人的高级精神活动可以用物理学和数学公式表达。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研究人员认为,亚健康及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者在色诊(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手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疗养院研究人员发现,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不健康人群对照,收缩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清华大学通过对人体末梢血液图像的检测,来预测和诊断人体的健康状态。其研制的远程健康检测系统(TDS),通过穴位探察,可以了解被检查者的机能状况,发现未病之病,提高对亚健康状态的早期检出率。
临床基础研究
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包括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方剂、心理调护、养生、保健品等,占已经发表的亚健康研究文献的50%以上,多数是临床治疗的观察结果,其中又以中医辨证论治、推拿按摩和针灸防治亚健康占多数。研究表明,中医药预防和干预亚健康状态有明显的疗效优势。
针灸推拿改善亚健康状态是通过对局部经络腧穴的刺激来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以提高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在辨证选穴基础上,配合森田疗法,采用话疗(谈话交流)形式,治疗亚健康状态,总有效率达到99.1%。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人员采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亚健康状态,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症状的效果。此外关于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报道也有数篇。研究表明针刺、推拿等疗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代谢和血液循环,配合心理疗法调整人体亚健康状况,疗效满意。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社会卫生问题。通过对躯体、心理、社会因素的考察,以及文献研究、流行病调查、实验研究等,可以促进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进一步了解与介入,为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提供有力的依据,为规范和提高诊疗技术奠定基础,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链接: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受躯体、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并与生活状况、个人嗜好、身体禀赋、工作压力、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在病因方面,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心理应激能力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影响最大。
(1)流行病学概述动物流行病学是以畜群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数学、统计学、医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的一门动物群体医学,是预防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传播的条件和流行、停息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可以分析疾病发生的起源,提供诊断疾病的依据,评估疾病造成的损失,验证防疫措施的效果,提出控制或消灭疾病的建议。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调查和分析,这是人们认识疾病流行规律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是认识疾病流行规律的感性阶段,它是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要求兽医人员深入猪场、畜群,到饲养员中去进行实地考察、询问,以期查明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诸如传染源、传播媒介、感染途径、易感动物、病畜日龄、发病季节、环境因素、疫区范围,以及发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病学分析是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得的材料,来揭示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本质和有关因素,把材料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流行过程的客观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转来为生产服务。如此循环不已,以指导防疫实践。
流行病学诊断是流行病学中的一个部分,其特点是从宏观和全局的观点出发并与临诊诊断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诊断方法。(2)流行病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动物的健康状况表示着动物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又反映了动物同各种致病因素斗争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原则就是调查和描述导致各种不平衡的环境条件、宿主因素和病原因素的作用。实际上,每一种疾病都是由宿主、环境和病原联合作用的结果。
过去人们对疾病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发病机制和病原的分离,而忽略了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学特性。流行病学诊断则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它除了包括病原因素外,还有宿主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及不同的动物群体类型等。这些不同的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流行病学诊断,就是将这些调查或记录的材料,按畜群的年龄、品种和当时的气候季节疾病流行过程的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组,统计疾病的发生率、治愈率和致死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疾病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在调查和引用资料时,应注意到其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某些具有隐性感染的疾病,应采用血清学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到判定标准和操作技术的统一性,否则就可能得不到真实、正确的结论。
流行病学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即疾病在猪群中流行的强度,是疾病在某地区或猪场一定时期内存在的数量变化,以及各个病例间联系程度的标志。可以分为以下4种表现形式。
A.散发性: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或众多的猪群中,只见到个别传染病的病例,其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
a.某些疾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要经深部污染创,在厌氧条件下才能感染,狂犬病通常要被疯狗咬后才能发生。
b.某些传染病平时成隐性感染,个别猪在某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才出现明显症状,如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c.某些呈流行性的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等,通过免疫接种可获得较坚强的免疫力,但若少数猪漏防疫,有时也能出现散发病例。
B.地方流行性:是指病畜的数量较多,但传染的范围不广,常局限于一定的地区或猪场,在一个群体单位内发生是有规律和能够预测的,并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的频率保持相对稳定。地方流行性疾病一词并不表明其发病率的高低,例如猪气喘病的发病率往往较高,而猪丹毒的发病率则不高,但这两种病都可称为地方流行性疾病。
C.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猪群中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而且传播范围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省,不过它没有一个绝对的病例数量界限。属于这类的疾病,往往是病原的毒力较强,能以多种途径感染,或猪群的易感性较高,如口蹄疫、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胃肠炎等。
“暴发”这一名词,大致可作为流行性的同义词。是指疾病在一个局部地区或在一定畜群范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流行。如在新疫区可能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
D.大流行性:是指家畜发病的数量很多,传播的地区很广,一次流行可将疾病传播到全省、全国甚至几个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猪流行性感冒、猪水泡病的大流行。
上述几种流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在人为的干预下,通过对病猪的扑杀、封锁、隔离、消毒和对易感猪的免疫接种等措施,是能够控制或阻断其流行的。②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在每一年的一定季节内,发病率显著升高。出现季节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凡是由蚊、虻等吸血昆虫传播的疾病,必然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即蚊、蝇孳生的季节流行。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河北省多数发生于6~10月间。
第二,气候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冬春寒冷季节,有利于病毒的生存,是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流行季节;夏季易发生猪丹毒等细菌性疾病。
第三,季节还与猪的生活环境和抵抗力有关。夏季气温高,育肥猪易发生中暑,冬季若保温不好,仔猪易腹泻。如果通风不良,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猪气喘、接触传染性的胸膜肺炎等疾病常在寒冷的季节发生或加重病情。③周期性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呈周期性的上升或下降,即经过一定的间隔期(常以年为计算单位),可发现同一传染病再度发生,这种现象称为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或称周期循环。处于两个发病高潮中间的一段时期,叫做流行间歇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某些传染病流行后,易感猪除了死亡或淘汰的以外,幸存猪都获得了坚强的免疫力,从而终止了疾病的流行,但是经过一定年限后,幸存者包括其后代的抗体逐渐消失,或引进易感猪增多等原因,猪群对该疾病的易感性再度增高,则又可使该传染病再度流行。如猪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在某些猪场中常间隔数年流行一次。④种别和品种不同的动物种别对同一病原因素的临诊反应和易感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天然形成的。如猪不会感染鸡新城疫,鸡不能感染猪瘟。但是,有的病原因素具有较广泛的动物宿主范围或易感动物种类,如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对猪、牛、羊、禽等动物都能感染,称为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不同品种的猪,对大多数传染病的易感性差异不大,如猪瘟、仔猪黄痢等疾病,对各种品种的猪都有同样的易感性。但也有个别疾病存在着种的差异,如猪气喘病对我国地方品种的猪较易感,而对外来品种的猪则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易感性则相反。⑤年龄病猪的年龄是流行病学诊断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如哺乳仔猪易发生黄痢、白痢等疾病,保育猪易感副伤寒,育肥猪易感染猪丹毒,成年种用公猪或母猪对布氏杆菌病等引起繁殖障碍性传染病易感。此外,由于不同的年龄,即使感染同一种传染病,其表现也不一致。如伪狂犬病,怀孕母猪感染后,表现为流产,仔猪感染后则发生神经症状,而育肥猪只呈隐性感染。⑥性别大部分传染病的易感性与动物的性别差异不大,如猪瘟等传染病,对不同性别的猪都同样易感。但某些引起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如猪细小病毒感染、布氏杆菌病等,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或死胎,而公猪感染后仅发生睾丸炎,未成年猪或育肥猪感染后则不显症状。此外,某些产科疾病如产后麻痹、子宫内膜炎、睾丸炎等疾病,只能发生在种用母猪或公猪。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动物的生理解剖特点、生产性能和性激素等因素所决定的。⑦群体免疫状态动物群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叫做群体免疫。有些猪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的免疫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而免于感染。
猪群中对某种疫苗免疫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
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疫苗的质量。
b.猪群中免疫接种的密度。
c.免疫接种的技术。
d.被接种猪的免疫反应能力。
e.病原毒力的强弱和污染程度。
f.哺乳仔猪的被动免疫力取决于母猪的免疫状态及其初乳中母源抗体水平。⑧管理因素是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实际上猪的许多疾病无不与饲料、饲养、饲养人员素质、经营管理者的水平有关。但是,管理的因素不同于单一的致病因素,它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虽然各种疾病都与管理因素有关,但是究竟关系到什么程度和是怎样的关系,则缺乏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现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已经开始重视管理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制定场规,依法治场,实现饲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防疫卫生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建立猪群保健档案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些疾病的抗体进行检测。
第三,具有饲料质量监察的设备和能力,经常开展饲料质量和饮水的检查,确保饲料、饮水的安全。
第四,注意猪舍内适宜的小气候和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密度、猪舍、地面等。
第五,管理和饲养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人的积极因素发挥了,才能养好猪。
(3)流行病学诊断的统计和表达疾病的统计是包括发病群体内的患畜和非患畜数,并计算出某种比值以表达疾病的严重程度。临诊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患畜而忽略非患畜,但在流行病学诊断中,无论是患畜还是非患畜,都是计算疾病发生所考虑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们都是群体总数的一部分,只有将患畜和非患畜联系起来之后,才具有对疾病状况的表达意义。
另外,各种比率都含有一个时间的成分,群体中发生疾病的频率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计算的。因此,计算某段时间内疾病的频率时,通常用该段时间内动物的总数为分母。
在流行病学诊断的统计中,常用下列的频率指标表达。
①发病率是表示畜群中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的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发病率能较完全地反映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但还不能说明整个流行过程,因为常有许多家畜呈隐性感染,而同时又是传染源。因此,不仅需要统计病畜,而且还要统计隐性感染患畜(感染率)。
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某期间内该畜群动物的平均数)×100%②感染率是指临诊诊断法和各种检测法(微生物学、血清学法等)查出来的所有感染家畜的头数(包括隐性患畜),占被检查家畜头数的百分比。统计感染率能比较深入地反映出流行过程的情况,特别是在发生某些慢性传染病如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等,进行感染率的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感染率%=(感染某传染病的家畜头数/被检查家畜总头数)×100%③患病率(流行率、病例率)
是在某一指定时间畜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比率,代表在指定时间畜群中疾病的数量上的一个断面。
患病率%=(某一指定时间畜群中存在的病例数/在同一指定时间畜群中动物总头数)×100%④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数占某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该病在畜群中造成死亡的频率,而不能说明传染病发展的特性,仅在发生死亡头数很高的急性传染病时,如口蹄疫、仔猪白痢病等,虽能大规模流行,而死亡率却很低,则不能表示流行范围广泛的特征。因此,在传染病发展期间统计的死亡率外,还应统计所有发病的家畜(发病率)。
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数/同时期某种动物总头数)×100%⑤病死率是指因某病死亡的家畜头数占该病畜总数的百分比。它能表示某病临诊上的严重程度。因此,能比死亡率更为精确地反映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死率%=(因某病死亡家畜头数/患该病畜总头数)×100%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引导语:流行病学调查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下面一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麝香保心丸可与美托洛尔取长补短
下一篇: 补肾固本法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