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病机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中医特色疗法技术都包括什么)

医案日记 2023-06-16 09:53:43

病机中心论是中医的诊疗特色

以病机为中心诊治疾病,中医历来都极为重视。《素问·至真要大论》不仅有病机分类的十九条内容,而且特别强调病机在临床中的普遍意义。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仲景《伤寒杂病论》,就以六经病机论“伤寒”、以脏腑病机论“杂病”,广泛、完整、系统地把病机学说运用于内、妇、儿、外等科,即便喉科疾病,也同样“不在病名上寻枝叶,而在病机上求根本”。他的“辨脉证”只是手段,而目的则是辨病机。不少条文,均以脉象揭示病机实质,立法、选方、遣药,都无时不以病机为中心而变化。甚至个别症状的微细变化,只要揭示病机的改变,方治即随之而改变。就是个别药物的选用,乃至分量的增减,也都因病机的变异而更改。

病机,是《内经》众多医学“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古义颇多,中医领域借用“古代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字义引申,说明“事物的枢要、关键”及“灵巧”、“形势”等的特质。在阐述自然界运动变化时,《素问·本病论》称“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在阐述生命运动时,《五常政大论》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阐述气的运动(无论自然,也无论人)时,《六微旨大论》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后世称为“气机”;在认识、分析、处治疾病时,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在判析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势轻重转归时,称为“转机”,其中病势向良好方向发展者,称为“生机”。而病势恶变、出现险象时,称为“危机”。一言以蔽之,机即机制、机理。《离合真邪论》、《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等篇,统称为“机道”,即机制的根本道理。并认为高明医者,能深刻把握机道,所谓“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因此,“知机道者”,把人和自然结合看待,根据疾病的诸多客观所在,“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通过“疏气令调”的方法,调畅“气机”,扭转“危机”,变为“生机”,益壮“神机”。显然,欲达此目的,病机是关键、是中心。

病机,是疾病状态下关键的中心环节。神机因气机逆乱而产生病机,病机使生机受伤而出现危机。因此,逆转危机、保存生机,只有通过处治病机一环,使气机和调,才能和畅气机、健旺神机。据《素问》、《灵枢》所用“谨”字共21处分析,都直接或间接地强调着病机的诊治原则。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强调脉象分析的阴阳属性,恰是病机属性的重要依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强调着病机分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诊断准确的重要性;“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强调着气机的运动变化,是病机分析的重要内容;“谨按四维,斥候皆归”、“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也”等,虽讲方位、地势与气候、物候关系,但这些经文是在论述“气之生化”对脉象所致影响,造成脉亦变化时述及,而这更是强调气机与脉象在病机分析中的特殊作用;“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不仅强调着病机的阴阳分类,是诊断中的关键,同时也强调着依据病机图治,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谨候其时,病可与期”、“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分别从时空观角度,强调着病机分析时,应首先抓住气机的变化;“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强调着病机分析应以五脏为中心,气机变化的虚实是关键;“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更把脏腑阴阳病机,加以特殊强调;至于“谨奉天道”等,虽专言“天道”时空变化,但“天道”的主体,《内经》主要讨论五运六气变化及五星七曜运动对人的影响。尤其是运气变化所产生的各种疾病,自然应视为医学典籍的主题。因此,所言“天道”,当然与病机密切相关。气机的分析,是《内经》认识疾病的重要方法,而对神机的保护,却又更为重视;“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认为神机的运动,是气与血的运动,是正气(真气)的正常运动,所谓“神者正气也”。保护神机,使气机和调,是防止疾病的重要条件,也是病机转化中由危转生、由病转痊的重要条件。

病机,是疾病诊治的中心环节与关键。它以脏象的精、气、神等“正气”为原本,以“三因”等致病因素的邪气为条件,综合分析、整体认识,从多维的角度出发,寻求其协调与不协调关系,从而得出全面的、准确的结论,并予以揭示治疗途径,这便是病机中心论。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有着良、恶的预后转归和治疗后病势进退的不同,因而病机中心论涉及着几个不同的机制或机理等枢要,分别为:神机,是神灵之机,是精、气、神的综合运动和表现;气机,是正(精、真、元)气之机,是气的运动和表现;病机,是正邪之机,是机体抗御病气的能力和状况;生机,是生存之机,是生命自强及抵抗疾病的本能;危机,是预后险机,是正不胜邪或正气不支的恶候。临床中,通过病机判析后的极积治疗,又会出现转机。因此,转机是病机之机,是疾病渐退而正气渐复的征兆。

中医特色疗法技术都包括什么

中医特色治疗,有以下几种:第一、针灸疗法,用毫针剌入人体的穴位,发挥经脉作用。适用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银屑病等疾病。第二、拔罐疗法,具有消肿止痛、通经活络、解毒泻火的功效。适用于腰酸背痛、慢性湿疹、毒虫咬伤等。第三、中药湿敷,用纱布把药液吸入,敷放于患处,使药物深入皮肤内,帮助消除患部坏死组织,控制感染,起到去腐生肌的作用。等第四、中药泡浴,用药物煎汤浸泡于患处,长时间的浸泡使药效作用于患部,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
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其实非常多,比如针灸科用的毫针、三棱针、皮肤针、揿针、火针,其实都是常用的项目。再有各种的灸法,如艾条灸、艾柱灸、隔物灸、长蛇灸、督灸,在灸法中体现。常用的头针、耳针、拔罐、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都是中医的特色疗法。

推拿属于中医,也可以熏蒸,另外小针刀可以算成是中医的特色疗法,足浴也可以算中药的疗法。中药内服是更重要的中医疗法,中药的灌肠、外敷、穴位贴敷,以及药捻,是在肛肠科常用的方法,中药的雾化吸入都是中药的诊疗项目。

中医基础理论之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整体观念,另一个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又叫做统一整体观,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类在能动的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和人与环境存在统一性的思想,病及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简单的说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过程。症,病字旁的症,是主观的症状和客观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受或行为表现称为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称为体征。证,言字旁的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包含了疾病的原因、部位和性质。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淤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藏、某腑、某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和协症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的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因此,辨证论治的 证 的应当是言字旁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进行辨析判断和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所以呢,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指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言字旁的证,论治呢,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治的过程一般分为:阴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几个步骤。

要以辩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病治一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呢,是证同则治同,症异则治异,症候相同,则治疗方法就相同,症侯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同。

中医基础理论讲的是什么?要我们学到什么?

1、中医理论体系:科学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知道思想——整体观念
核心内容——脏腑经络(包括精气血津液神)
诊疗特点——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诊法辨证)
2、主要体会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中医哲学中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脏腑经络(包括精气血津液神)中的具体体现,以及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你知道中医的七大流派吗?

首先是创立于东汉之际的伤寒学派;其次是刘氏家族创立的寒凉学派;再者是金代医家张元素创立的易水学派;另外是金元大家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还有金元大家李杲创立的补土学派;以及明代诸医家创立的温补学派;最后是明代吴又可开创的温病学派。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方面去了解分析中医主要的流派体系。

一、创立于东汉之际的伤寒学派

首先是创立于东汉之际的伤寒学派,汉代医家将医学理论与诊疗特定疾病的药方结合起来撰写了相应的《伤寒论》。从而奠定了学辩证论治的基础,为后续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辩证思维模式。从而让中医在诊疗病人相应的疾病时候,可以结合病人的一个具体病情用辩证思维的模式排除一些不合乎情理的治疗手段,采取针对性的中药治疗方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控制,而后再中药循序渐进的药效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往日的健康状态。

二、刘氏家族创立的寒凉学派

其次是金元大家刘完素创立的寒凉学派,由其提出的?火热论?认为多数病人所患有的疾病都是因为肝火旺盛、气盛上行,从而导致相应的疾病产生。常常表现出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外在病情特征,由此可以引发一些例如血压高、甲状腺亢奋、肝部炎症等疾病。故认为应该用寒凉药物来祛除体内多余的火气盛行,常采用蒲公英、金银花、大黄、大青叶、菊花、桑叶等寒凉药物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使得中医的病机理论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金代医家张元素创立的易水学派

再者是创立于金代的易水学派,张元素在阅读了《内经》、《难经》等众多中医药书籍文献后,得到了相应的启发,以致于在后续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医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结合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病因、八纲、气血津液等论据,来充分地分析患者身体内部脏腑患病的具体病因。由其创立的?脏腑病机学说?对后续中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金元大家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

另外由金元大家张从正创立的攻邪学派,主张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中医治疗理念,认为治疗疾病应该以驱邪为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对滥用一些不合理、过度地用补品来调理身体,恢复身体机能的方法。吐汗下三法主要是运用于感冒发烧、吃坏肚子、食物中毒等场景,通过运动出汗、将食用后的食物从胃部呕吐出外界、或者将肠道消化吸收的肠道垃圾排出体外,以达到缓解、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偏重功法讲究的是结合侧重病因进行治疗。

五、金元大家李杲创立的补土学派

还有金元大家李杲创立的补土学派,该中医学派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应该重视后天对于胃、脾等器官的养护,不仅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由该中医学派创立的?脾胃论?主张认为中医在给病人用中药针对性地治疗疾病的时候,还应该同时采用药品加适量的补品进行熬制中药。目的就是为了使得病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状态来与相应的疾病抗争,以便得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

六、明代诸医家创立的温补学派

以及明代众多的中医学家,例如张介宾、赵献可等诸多的中医学家从传统的脏腑病机研究,辅助添加了对虚损病症的研究。从原本对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寒热论证过程,加以利用温补的手段人体脾胃功能进行完善增强。毕竟人体的精气是依赖于脾胃的升降来完成的,如果脾胃器官功能受损,人体外在的精神面貌就会逐渐萎靡不振;并且机体的免疫力也会相应的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而该中医学派认为用温补的方式,可以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七、明代吴又可创立的温病学派

最后明代的吴又可创立的温病学派,提出的瘟疫病机和《温病学说》,为治疗当时盛行的瘟疫做出了重大的医疗方法贡献。由于当时瘟疫普遍在民间流行,造成众多的群众感染因此而丧失了生命。眼看着众多的中医采用伤寒法治疗没有相应的理疗效果,吴又可就结合患有瘟疫群众的具体病情特点,研究了瘟疫的具体源发病因。由其提出的温病学说为治疗当时盛行的瘟疫提供了有效的医疗方法。例如双解散、天水散、黄连解毒汤都是当时对抗瘟疫病情有效的治疗手段。

注意事项:中医的发展历史悠久,中医更讲究的是治标又治本,而西医主要是采取一些猛烈的药物对病情起到一个控制缓解的效果。中医更重视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治疗周期相对较为漫长,但是根治效果好;西医更重视对病情的快速控制,虽然在临床治疗上具备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副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