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

医案日记 2023-06-16 09:36:11

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

由于历史以及其他诸多原因,中医学在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层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而其在技术层面的弱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没有充分按照中医学理论观念去发展中医现代技术,使得目前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存在着要么几乎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要么脱离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特点等问题。导致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没能有效地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和中医诊疗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这也是制约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作者从中医技术发展的源流进行探索,分析了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历史背景,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医技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编者按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医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中医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医药医疗卫生保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5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特别是在脉象诊断技术、舌象诊断、经络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甚至有些技术的研发也被列为国家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过近50年的努力,取得了20余项中医技术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注册专利的中医技术与仪器共100余项。但目前的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纯成果或专利的状态而束之高阁;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影响中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医在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作用的发挥。

尊古尚古观念影响中医技术发展

中国古代学与术不分,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古代“学”与“术”没有明确的分工。梁漱溟曾说,在中国是无论大事小事,没有专讲他的科学,凡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便什么理财司法可作得,但凭你个人的心思手腕去对付就是了。第二,中国古代有辉煌的技术,如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但是这些技术都是经验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的,而不是基于科学理论或原理而发明的技术。梁漱溟认为,中国古代只有“手艺”即技术,而没有“科学”。他说:“我们虽然也会打铁、炼钢、做火药、做木活、做石活、建筑房屋、桥梁,以及种种的制作工程,但是我们的制作工程都靠那工匠心心传授的‘手艺’。换言之,技术(手艺)源于经验的积累,传授也靠口授和弟子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再积累。第三,自古以来,中国在观念上是轻视技术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分析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都指出了,古代中国认为技术不重要,是“奇技淫巧”。因此,中国的工商科技发展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在这种环境下,中医的诊疗技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可以理解的。

较强的实用性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本身特点看,虽然理论不强,但偏重实用,而且大多技术具有“以不变应万变”,一专多能的特征,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能够应对实际中的任何问题,不需要有新的替代技术产品。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对筷子曾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但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

中医的诊疗技术也是这样,无论舌诊还是脉诊,无论针灸还是推拿,几乎亘古未变,仍然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而且是有效手段,甚至今人仍然以追求古人的技术水平为目标。无论疾病怎样变化,中医的诊疗方法仍然“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这种较强的实用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软技术特征限制中医技术向硬技术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技术区分为“获得术”和“制造术”两大类。获得术包括学习术、知识获得术、利润获得术以及斗争术和狩猎术;制造术包括农耕术、医疗术、建筑术以及生产工具和艺术品的制作术。近来,有学者提出应该“回到柏拉图的技术原点”来认识和发展技术,并依此将柏拉图的两类技术归结为硬技术和软技术。对于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操作被归结为硬技术,而对于人类之行为和心理的操作被归结为软技术。软、硬技术如同计算机的软硬件:一方面,硬件配置相同的计算机由于软件配置不同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效能的软件在硬件配置低的计算机上运行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很大程度上,中医的技术是属于软技术范畴。

首先,中医通过四诊获取人的健康状态的信息后进行辨证、立法、处方的过程,是通过感知和理性思辨认识疾病,确立治疗方案的过程。其次,从操作对象和思维方式看,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其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区别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具象思维,即通过感官获得对事物的具体感知,是医生的主观感知患者的客观。数千年来,中医注重的是内在的、个体化的洞察力、感应技术和思辨技术。第三,从技术参数上看,中医将人看作是自然、社会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人的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都是中医技术的重要参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自然也就成为中医诊疗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了。

鉴于此,在几千年中医发展的历史中,历代医家更注重卓越的思辨能力和体验技术,并且这些能力和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医临床实践的需要,因而就影响了以“物质”为载体的硬技术的发展。

技术在中医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趋势下,注重在中医科学原理下,融合现代适用技术,发展中医现代技术,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以来,在医学技术的价值导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现代医学也因此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层次上,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规律,寻求更为精确、便捷、有效的诊疗手段。

从中医学历史发展上看,中医学的产生,并不是从理论开始的,而是从原始的、朴素的、简单的治疗手段开始逐渐积累、总结、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实践和创造,历经数千年演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与方法。从砭石到九针,从神农尝百草到丸散膏丹汤饮酒露的制剂技术,从推拿正骨手法到小夹板的应用,从三部九候到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都是时代的创造,都是当时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医学领域的领先技术。几千年来,直至18世纪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中医学就是依靠这些技术,实现了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功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没有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与方法,中医的理论观念就无法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中医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其中的中医技术是实现中医理论观念和医疗实践的载体。无论理论如何先进,无法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无疑是空谈。提高中医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将中医学的理论优势转变成实践优势,是中医学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中医学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你觉得中医要怎样发展?

首先按中医传承:不拘一格降人才,按实际情况、按地方习惯、以百姓囗啤第一,制定中医标准!

一、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

二、想发财的别当医生。

三、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领导,尽心尽职为人民服务。

四、认真刻苦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分享习德、无私奉献。

五、救死扶伤,妇孺无欺。

首首把民间中医开发出来,很多民间中医的医术精湛,就是因为资质证书的限制而不敢把别人看病,而导致中医发展不起来。总之中医要发展就是要解放民间中医,才能把中医传承下去。

中医现在很难发展,本来中医是凭手艺为生的,和其它工种一样,你有技术才有人用,民间中医都是靠口碑,口口相传,治愈率高了,自然就有人找,都是本乡本土的,互相都了解,不存在骗人,可现在一证一法,把民间中医全部打压下去了,不敢看病了,传承以经断代,后人不学了,最关健是一些秘方和一些手法,全部失传,现在民医都六十多,也不用考证了,来日还有多少?所以呼吁现在让中医自然生存,或许还有所发展,不然就没机会了。

中医的发展有两个瓶颈:其一,传承,其二,发展。首先要解决传承问题,必须是通过现代 科技 的方法方式来保障传承人的利益,用区块链技术应该有解决方案。其二,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必须是尽快解决学习和传播的速度问题,我觉得大数据和云计算能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探讨!

中医要发展必须脱离西医管辖,有自己独立的管辖裁判认证系统。建议中医设立预科班进行理论考试和初级培训,毕业发派遣证,有当地或异地知名老中医带领实践,三年后老中医认为合格后签证认证,但执业三年内徒弟出医疗事故师父有连带责任!!这样可以让中医师傅更有责任心,让徒弟更有爱师敬师德!

中医的发展应全方位的发展,能简,便,廉,治病就行,不能在科学验证这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国家已经明确了,中医药要科学发展,走询证医学的道路,中西医结合!

任何的偏门邪道都行不通!

必须把披着中医外衣的骗子彻底的清除!

必须把反智反科学的中医粉彻底的批判!

必须严厉的打击取缔非法行医!

1.政府重视。“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2.了解中医,学习中医。

3.为民请命,不为钱请命。

4.限制西医发展,充分认识西医的风险性。西医的资本主义性质注定了西医不是好的医疗体系,国外的医疗经验告诉我们西医确实是“百年骗局”。以“更新药品”、“更新技术”来完成华丽转身,达到收取高额“ 科技 ”费用,其实在不断淘汰中发展。以不确定性“医疗”伪装成“ 科技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重点代表为“一刀三素”。

5反行业垄断,《执业医师法》不适合中医发展应废除。

往四维方向发展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观念。

中医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把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灌输到中医发展当中。如果政策制定者不懂整体,不懂辩证,那制定出来的必然是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

当然,作为中医人也要坚守内心的那份坚定,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毅力,那只能让某些人利用中医药中饱私囊,最后给患者留下了怨恨中医的种子。

浅谈中医院发展战略规划

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中医院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发展缓慢,举步维艰,因此,必须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1 正确把握办院方向

医学乃仁心仁术,服务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解决患者疾病痛苦,是中医医疗机构的使命,在进行任何一项制度设计,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都要以这个目标为标准,来检验、审视一路走来是否正确,避免医院和医务人员误人歧途。

2 树立品牌形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医院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其得到生理上的治疗和心理上的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生活的意义,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同时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运营,并能从各方面完善和修正自己,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从而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患者的信赖,吸引更多的患者,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

3 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

中医院的发展定位首先是姓“中”,而不能舍本逐末,它的特色是中医中药和中医重点专科,其实正如企业的产品设计,是中医院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者必须把中医重点专科的培育作为一项管理重点,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格局,医院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大。

4 抓好收费管理

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实现社会经济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医院管理者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责任,正确认识医疗服务的双重属性。把握办院方向,合理选择发展战略,达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医院的最佳服务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多层次要求。

5 实施人才战略

用人制度的变革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动力。中医院要在原有体制下进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员合同制的基础上。改变院内人员管理模式,档案全部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为医院真正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创造良好环境,促使职工增加危机意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科学合理定编、定岗、定职责,在此基础上竞争上岗,优化组合,逐级聘用,减员增效;制定各类、各级人员考核量化标准,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或分配挂钩,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医院保持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强化激励机制,拉开收入差距,向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完善用人机制,关心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搭建相应的发展平台,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患者,最终带动全院的发展。

6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是中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医院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性科学。新世纪的管理者,需要具有政治、机遇、代价、风险及危机意识,把握领导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和条件性,不断增强超前预见、洞察规律、把握局势、适时决策的应变能力。医院的管理战略和中、长期目标,要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和长时间的制定、运行、实现过程。经营战略的制定要兼顾医院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经营方向的确定和执行同样是一个动态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长时间的过程,这就确定了医院经营管理的系统工程性。医院管理人员是战略规划的设计师和战略执行者,为医院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医院管理人员要广泛收集组织相关信息,认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令,科学预测今后三五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对医院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对本行业高新技术动态了如指掌,能够回答相关领域的基本问?,并依据对问题的理解对各种可选择方向进行检验选定。面对这一瞬息万变、循环往复的能动过程,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而现行院长的短期“兼职”,导致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短期效应,损耗本已不足的卫生资源,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无法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