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在许多方面有相近的属性,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有可能引领中医药的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探讨了将系统生物学中的代谢组学方法“导入”中医“证本质”、“藏象”和复方中药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的协同性以及“方-证”对应性的整体性研究领域,以此探索了循证中医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编者按
代谢组学之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Jeremy Nicholson教授认为人体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应该用代谢组学和全面性系统策略来理解疾病的过程,这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非常相似。如果能用代谢组学的先进技术,将代谢组学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和藏象理论等相近属性进行有效组合,一定能使中医学进一步发展。
定性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实质是根据个体心、身特点及其当时的疾病反应状态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预防,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中医的“证”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核心。中医药学本来就是整体系统的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它综合了产生病变的各方面(包括当时的气候和环境情况)因素和条件,结合个体的体质,然后作出判断。传统中医根据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表型,确定为不同的证,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去辨证并采用不同治法,适时的调整给药剂量,通过合理配伍的复方药的不同成分,相互协同作用,动态调整而达到治疗效果。
代谢组学的研究侧重于寻找相关特定组分的共性加以分析、判断,使诊断、治疗力求个体化。由于每一个证候都有其外象(外候)与内涵,外象是用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而得,但很难量化,既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演绎,也靠专家的经验打分,最多只是半定量。这种诊治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代谢组学正具备反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组”、“群”、“谱”集成的分析功能。它能够通过检测不同时间患者的尿液或血液,对这些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反应进行分析。代谢组学的研究侧重于寻找相关特定组分的共性加以分析、判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状况,还有助于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并辅助临床诊断,使诊断、治疗力求个体化。其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性能,可以提高诊治的科学化、定量化,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误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用基因芯片的方法研究中医寒证患者,发现寒证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在59条差异表达基因中,绝大多数与代谢(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等)有关,说明寒证患者的代谢网络有别于常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实验室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显偏离正常组动物,而用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回归至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结果。
由此可见,“证”的研究可以和处于科学前沿、综合程度很强的系统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也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这也把“证”的研究再次推向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中医现代化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表现中医藏象理论
代谢组学区别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它关注的重心是黑箱外暴露出的现象,透过这种现象推测黑箱内发生的巨变。它不关注机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遗传物质、蛋白质发生变化的细节及对机体代谢网络的调控,只关注一系列作用后对机体造成的最终后果。如Brindle等仅用几滴血液对36例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TVD)和30例心血管动脉硬化患者(NCA)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结合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实现了对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别,得到了高于90%的灵敏度及专一性。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也是通过“黑箱理论”来实现的。传统医学中的藏象学说就是研究内在的生命本质与外在现象的关系,揭示脏腑与形体官窍、自然环境关系的学说。“藏”是藏于体内的脏腑,居于体内,外不可见;“象”是形见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流露于外,是可见的表现,可预测的征兆。藏与象有着对应和统一关系。象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既是基于脏腑的,更是表现于代谢的,是基于肾精以及由肾精决定的气血津液。所以“象”反映了脏腑气血的强弱多少,也反映了代谢的动态变化。不同脏腑表现出来的生理现象是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代谢结果的集中体现。换言之,藏象就是通过外在可见形象研究内在不可见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也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相似之处。我国古代医家非常重视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主张见微而知著,及早提防,并称之为“治未病”。而代谢组学的发展使我们有条件实现“治未病”的梦想。
挖掘中医疗效内涵
疾病是系统化、动态化、整体化,在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症状。因此以单一成分作用到单靶点的西药对复杂性疾病就束手无策。疾病发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药物组分发挥调节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药没有无效成分。所谓无效成分只是相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而言。因此未来的若干年,复方药或多组分药将在疾病治疗中担当重要角色。
中医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疗效独特的治法。一些西医治疗欠佳的疾病中医却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临床上可以治疗腹泻和便秘,这种可治疗截然相反的两个疾病的方剂使用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中医用它来主治脾胃气虚证,而脾胃气虚证可以理解成导致代谢网络产生特定的损伤或破坏,这种损伤的两个“极端”的结果就是腹泻和便秘。四君子汤的使用一旦“方证对应”,就可以通过多种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地对“网络性”损伤进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甚至是相反的疾病)的效果。
药理学家利用各种药理模型发现,该方剂具有增加胃肠细胞表面黏液蛋白、拮抗乙酰胆碱、促进肝糖原合成、抗氧化作用等多种作用,这证明了四君子汤确实在代谢网络的多个节点上能起到“修复”作用。
复方中药运用中医药阴阳平衡理论、藏象学说和扶正祛邪等理论,合理配伍,从整体观上治疗许多疑难疾病。但其“君臣佐使”、“升降浮沉”等理论和整体性作用机制很难在单一机制的药理模型和分子水平上加以诠释。如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但近年来发现其调脂的功效也很突出。有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较糖尿病对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
开启中医药研究的“金钥匙”
人的胃肠道中定居的微生物群落中约有1014个细菌。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平衡关系,此种平衡不仅为肠道正常菌群的生存所必须,而且对其宿主的多种生理功能(尤其是代谢)乃至生命活动亦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肠道微生物群落实际上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和药理(毒理)过程,形成了人类代谢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从整体出发研究人体的平衡与失调问题,并通过中药使失调恢复平衡,与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主要手段,大多数中药的给药途径是通过口服经过消化道在局部起作用或通过吸收在全身起作用。中医药的整体观虽然与西医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是与现代微生态学具有一致性,因此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要高度重视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在受到某些异常因素的影响时,可使微生态平衡受到干扰和破坏,出现微生态失调。微生态系统由相似于中医的正气(平衡)向邪气(失平衡)转化,引发疾病。因此,有学者把中医学防治理论中“扶正祛邪”的概念用于微生态学中,提出“矫正生态失调、保持生态平衡、交流电接排除病原体”的微生态调整观念。例如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时可通过补充原籍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以调整菌群紊乱,恢复其相对平衡,使原籍菌与外籍菌共生,二者相安无事,则腹泻可止。补充原籍菌即相当于起到了中医“扶正”的作用,进而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微生态学理论在以上各方面具有许多不谋而合或共鸣之处。正如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魏曦教授预言的那样:“微生态学很可能成为打开中医奥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即借鉴和创新.所谓借鉴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准确的讲,就是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法、技术、管理等“拿来”为我所用,这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才物的投入,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创新就是有继承有发展.即在“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创造性的利用“他山之石”,囫囵吞枣式的引进,可能会造成梗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梁冬: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嗯,在较早的一段时间呢,我曾经去上海,参加了一个“扶阳论坛”。把当今中国“扶阳派”的各路高人、大家都邀请到会场呢,做一个分享。在当今的中国,一个中医论坛,大家愿意花钱,而且呢,很多不远千里,不远万里来参加一个聚会呢,真的是很难得。在那样的一个会场上的时候呢,我发现了一个大师,他很有意思,一般的其他的老师呢,讲大概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是三个小时最多了。但是呢,大会却特别安排了一位从海外回来的老师,讲了足足一天。上午讲完中午匆匆地吃完饭之后,下午又讲。我第一次会……发现说有一个人可以如此清晰地,把关于身体、生命和这个系统讲得如此地清楚。而且呢,他也会觉得……以前很多人在诟病嘛,说这个中医到底科不科学?诶,但是这位老师呢,招了一大票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哈佛那些学药物的那些学生,都是搞科学的,做他的弟子。从而呢,来证明中医是有它的科学性的,而这位老师呢,就是现在网络上已经非常名满天下的老师,叫倪海厦——倪老师。倪老师您好!
倪海厦:梁冬你好!嗯,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倪海厦。
梁冬:诶,对。一听那个倪老师的声音呢,就不像大陆人。啊,这个一看呢,原来是台湾人喽。噢,你以前一直在台湾嘛,对不对?
倪海厦:对,我出生在台北。
梁冬:对。那我……关于这个倪师呢,他说不要太复杂的介绍,就是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指导教授——倪海厦老师哈。倪老师,您是在台湾学医吗?
倪海厦:对,我在台湾学医。
梁冬:然后咧?
倪海厦:我在台湾,然后移民到美国去,我们家通通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在美国再这个开始行医,这样子。
梁冬:在美国多少年了?
倪海厦:在美国从头到尾大概,应该将近二十九年了。
梁冬:哦,二十九年哈!
倪海厦:对,一九八零年那时候过去的。
梁冬:诶,这个倪师呢有一天跟我们讲过,他说他年轻时候的梦想其实不是想做个中医了,而年轻的时候玩摇滚的。
倪海厦:对啊。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玩音乐,那时候念书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玩西洋音乐,台北的年轻人呢,都以能够弹一些西洋音乐为荣。觉得这比较流行嘛。
梁冬:那个时候也是罗大佑年代吗?
倪海厦:对对对。罗大佑的那个时候。
梁冬:OK!然后咧?
倪海厦:然后……可是我知道我在东吴的时候,就能当“热门音乐合唱团”的团长。那玩音乐的是个兴趣,没有办法当职业,所以当时我毕业以后,我们团员有的人就走职业的路线呢,我就不赞成,我要走这个医的路线,因为那种……诶,音乐对于我来说只是嗜好,我没有办法把它当成终生的资质,所以说……而医这方面倒是我是很希望能够把一生所学,啊,能够带贡献出来,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医的方面。
梁冬:那你怎么样踏上这个学医的道路的咧?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要学医,他肯定有他的机缘的。
倪海厦:没错。这个……这个主持人讲得非常好。这个……我年轻的时候,在其实……如果严格追究起来,我什么时候开始学医,是在高中时代。那我的一个老师呢,叫做周左宇,他是以前北京的四代的家传的名医。诶,1949年以后,他是到台湾。那时候就……我妈妈看我喜欢读医书啊,我自己最喜欢看很多古书、古籍的东西,她说你……让我拜个老师,找你拜个老师你学学中医看看,就是这样子。然后看到老师以后呢,老师就看我是年轻人嘛,也不晓得为什么?他一看到我他就很喜欢我,比对他儿子还好。
梁冬:这个老师就是这样的。我后来发现呢,是老师找徒弟,不是徒弟找老师。
倪海厦:没错,是真的。然后我刚开始还不相信:几根针能做什么?
梁冬:对啊!
倪海厦:他还当场表演给我看,有个病人腰痛,针下来当场就好!我说:诶!这个真是不错啊。所以那时候开始就很有兴趣开始进入中医的这个领域里面,所以我的这个中医的根基呢,启蒙老师是周左宇哈,他现在还在台湾,还活着,已经快一百岁了。
梁冬:哦!一百岁哦!
倪海厦:那另外一个是徐济民,是我的启蒙的恩师。他是江苏来的,嚎,在上海的名医,他针灸非常的历害,是这两个老师引领我进入中医的大门。所以我的……所以说我虽然出生在台湾,可是呢,我可以跟各位听众讲,我真的是很……这个运气很好,因为我在台湾才有机会真正地受到那个师徒制的传承。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什么中医药大学什么东西,都是师徒传下来,或者是爸爸传儿子啊,祖父传……这样传……传子不传媳不传女,这种方式。那在台湾呢,他很……当时就开放了很多,所以说,他们不见得说一定要传自己的儿子,啊,找有他们觉得有慧根的、有能力的、有聪明才智的来教,他们觉得这是他们的荣幸。好,就是在这种文化的这种背景的熏陶之下,所以我们也受到很多的一些长辈的鼓励,所以说,认为说这个——把中医发展起来是一个……作为一个我们炎黄子孙一个基本的一个动作。这样大家做是应该理所当然要做的,不然的话,这种传承的话就会失传下去。
梁冬:诶!国民党当年呢,在四九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咧,他曾经推行过废除中医的制度,所以他到台湾,理论上来说,我想象当中,国民党应该也不是那么鼓励中医的。
倪海厦:没错。刚开始就一直没有,后来呢,这个陈立夫从美国回来,那陈立夫大家都知道他被放逐了一阵子。然后从美国回来以后呢,他就那个申请就是要跟那个蒋经国说:你这个要我回来,我想我对中医药比较有兴趣,中华文化发展比较有兴趣。所以他就办了一个中国医药大学,现在在台中的中医药大学。那个董事长就是陈立夫。最初就是他来开办的这个……
梁冬:换句话说,台湾也历经了一个从反对中医到慢慢慢慢地,重新又需要中医之后,重新又再培养中医这样一个过程。
倪海厦:是的,没错。
梁冬:OK!那您刚才说到,就是说从小的时候你还是对医术有兴趣,后来再去拜师的嘛。那小的时候,什么样的一个简单的机缘,让一个小朋友开始对医有兴趣的咧?
倪海厦:好。这个过程是这样子,我在高中的时候,家里面我们从小都是……一般都有西医嘛,他们感冒、咳嗽、打预防针呢,都是西医。那我二姐那个时候在念……也念高中,跟我很好。那我二姐长年的月经痛,每次月经一来就月经痛。那我二姐想:这个弟弟,嚎,这个我这个弟弟不太一样。我们家人对我的评价是异于其他的兄弟姐妹,我常常可以自创很多东西。就好像要弹吉它,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没有老师的,我自己弹,自己学呢,买了书来弹的。然后,那我二姐月经痛啊,她就很害羞,她又不愿意到医院去给西医看,她觉得跟西医启口说我月经痛啊什么的,这个很不好、很害臊,不好意思。
梁冬:那会找你——弟弟看吗?就是找她的弟弟看呢?
倪海厦:她找我,她说:海厦,这样子,我买一套医书,你来看,看完以后,你来帮我治疗这个月经痛。
梁冬:你二姐真的,我不能用变态这个词啊,对不起,打引号。不过真的很……很异于常人吧。
倪海厦:她说,因为我常常会创新,我自己看东西,就好像我们玩吉它,我们小朋友,大家都想,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没有……小的时候没有钱嘛。没有钱的话,大家就把压岁钱和平常的钱凑一凑,去买了个,到乐器行去买个最便宜的吉它,然后再买一本乐谱来,然后我就学了以后,我来教大家。大家都没有花学费,然后都一脉传承跟我的……所以他们认为说
梁冬:自己做宗师哦,呵哈哈哈。
倪海厦:对,我还可以说:我可以创新,我可以自己去研究,所以当时买了一套医书给我,叫《医宗金鉴》。她也不晓得什么医书好坏啊,就买了《医宗金鉴》。我一看,哇,什么内科、外科,什么都有在里面。就想,她妇科嘛——月经痛。我就专看妇科那里,大概看了三个月嘛。
梁冬:中学的时候啊?
倪海厦:中学的时候。我就说:我开个处方,看你,你应该是这样子,就会好。结果我姐就抓了药啊,去药房抓药回来啊,诶,吃了。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月经也没有痛过,一直更年期了,都很好。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她觉得很开心呢,她只花了一套买医书的钱,把那个月经痛治好。对她来说,她结束了。对我来说,没有结束。
梁冬:是刚开始。
倪海厦:诶,一看,我有兴趣了,这时候开始走入中医界。
梁冬:哦,这个机缘很奇怪啊,一个愿意做人肉小白鼠的姐姐,和一个做高中生时候做的妇科圣手。哈哈……啊,这个很满趣。就是说兴趣,或者刚开始一点点的成功,对于一个人的这种这一辈子的路向真的很重要。
倪海厦:对。后来我就一直跟周老——周老师周左宇还有徐济民学。那这二位名师,真的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所以,这二个是我一生影响我最大的这个老师,正式师传的,叫师徒制。至于经方呢,倒不是他们俩个传的,经方是……已经断代,台湾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经方家。那这个经方……经方只好从书上去研究。
梁冬:你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经方?
倪海厦:好。经方是经典之方,也就是不需要改变的。就是这样子,嚎,用了几千年都不会有问题的。它的定义就是从张仲景开始,而张仲景呢实际上他是集经方之大成,经方并不是他写的。经方是早就有了存在的东西。那包含着孙思藐,孙思藐跟张仲景汉唐中间刚好……他是唐朝初,呃……张仲景刚好汉朝末年。所以他们有时空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同时间有活到的时候。那孙思藐刚开始写的《千金要方》,但《千金要方》呢,后来就……写完这以后才看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结果看到《伤寒杂病论》很好,就把……赶快……他就怕《千金要方》里面有些错误,他重新把它编辑过,就写了《千金翼方》。翼就是说我原来写的《千金药方》呢,有了《伤寒杂病论》的加持,长了翅膀一样。
梁冬:嗯。
倪海厦:所以叫做《千金翼方》。
梁冬:就是翅膀的那个“翼”啊。
倪海厦:对,翅膀的“翼”。所以我们在历代经方家以张仲景为主,嚎,然后孙思藐这一派,孙思藐后来也是走经方这一派。所以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方。传承下来也可以叫他伤寒家,因为是以伤寒,那也可以叫做经方家。
梁冬:噢。
倪海厦:这两种的称谓。
梁冬:这就是经方的这个来历。
倪海厦:经方的来历。
梁冬:好,那我们稍适休息一下广告之后呢,马上继续和倪海厦老师呢,从源头看起,如何从经文展开一个对生命的探索。OK。
梁冬:后来呢?
倪海厦:学得经方以后呢,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常常都是感冒呢,我们开一付药,比如说开一付药开完,然后要求病人六碗水煮两碗,
梁冬:对。
倪海厦:而病人喝完第一碗,第二碗都还不用喝就已经好了。
梁冬:噢!
倪海厦:一直是这种效果。可是呢,当时台湾这个陈立夫成立的中国医药学院,他就请了我们有这个马光亚什么来当中医药学院的那个中医部的主任。马医师这个人很好,是个非常好的人,这个医师。但是他是所谓的温病派,而中医呢,有这个寒、温之争,寒、温之争一千年以来,不是说从明朝开始,从千年以来就有寒、温之争。温病派的人呢,他认为说:台湾,咱们台湾为什么温病流行?台湾是亚热带的地方,是属于湿热的气候,所以呢,只会有温病。那所谓伤寒就是伤于寒,这个寒冷的话大陆北方才会有,南方不会有,所以我们应该用温病的药。而张仲景的经方里面呢,并没有开温病的方子在里面。因为张仲景他没有来过南方,所以他不知道有温病,所以我们要用温病的药。所以他们从这个基础点,所以温病派的药就大行、盛行于台湾。实际上他们对经方并没有真的了解。经方里面,我们开始“伤寒论”有三个处方,就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就是桂枝汤了,太阳伤寒就是我们所谓的麻黄汤。还有第三个就是太阳温病,张仲景有开处方,叫作葛根汤。那这个葛根汤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定义为温病?温病并不是说因为地方的湿热,因为地方的气候,才湿热,造成你的病,叫作温病。他们温病派的观点是,在我个人认为说是,不是很正确的。而温病呢是在一种温热的条件之下得到的病,比如说,我们小孩子在跑出去,即使是冬天,夏天都一样,那小孩子喜欢爱玩呢,跑出去玩了一整天,那流了汗很多。那玩的时候,中间是不是很热,身体很热,不断地流汗。
梁冬:是的,是的。
倪海厦:在热的流汗的状态之下,得到了感冒,我们叫作温病,而不一定是说环境造成的。所以冬天呢,我们会开温病的方子,开葛根汤。那如果夏天的时候,他得到这种感冒,可能是伤于寒,比如说夏天的时候他太热了,小孩子呢,受不了热就跳到水里面去,那在河水里面游,冰凉啊,很凉快呀,结果出来得了是寒症,这是伤寒,我们开的是麻黄汤。所以说,并不是说因为北方,产了寒冷的天气才造成,伤于寒,才会用到什么麻黄、桂枝之类的。南方温病的,湿热的地方照样也会有。好,这个麻黄汤、桂枝汤,这一样的情景。并不是说因为北方寒冷才会有伤害,南方温……温热、湿热才会有温病,这是不对的想法。
梁冬:噢,您的言下之意是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概一千来年呢,这个在中医也能被分成两个板……两个流派的。
倪海厦:没错。
梁冬:主要的两个打法,它整个的思路都不一样。一个叫伤寒派,一个叫温病派。
倪海厦:没错!
梁冬:在我的印象当中,好像……啊,因为呢,过去这一段时间呢,江南才子比较多,江南这个有钱人也比较多。那他们的主要观点呢,就是用温病的方法呢,慢慢就变成了一个,从清、民国以后呢,都变成一个主流了,就是中医都是那种好像很温和的,用温……当然这个话也不能……不能说因为温病派就温和。但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慢吞吞的、治不了急症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这个,中医的这种效果的一个原因吗?是有这样的原因吗?你觉得?
倪海厦:没错,现在的中医呢,就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那这种想法呢,是很不正确的想法。他们也奉张仲景为“医圣”,可是他们不会去用里面的方子,因为他们太多的……谣言呢,很多的……叫作几代传下来的,嚎说来吃这个老师傅传下来……他这个老师傅我就亲眼看过人家吃麻黄桂枝吃得死掉了。还吃大黄芒硝,下痢不止死掉,所以这个药不能用。实际上这是……这个断章取义,嚎,你不能说几句话,就把它前面全部打翻掉,前面的功劳全部打翻掉。你要善用桂枝,善用大黄,善用芒硝,善用麻黄。你要会善用它的话,这个不是强攻的药,而是病人……当病人需要这个药物的时候,你开对症,病人会恢复的非常快。所以这个药就是对那个病人来说它就是补药。那你如果开的不对症,病人病情没有改善,你一直用温病派的药,没有把这个邪排出体外,而用一种滋阴的方式,或者是用凉药,嚎,寒凉的药,来去一些湿热的病,实际上病根并没有去掉。好,那病人吃吃吃,感觉有效,感觉又没效,有的时候好一点,有的时候又没好一点。而是,有的时候的好坏呢,实际上是根据当时的节气的改变。嚎,比如说,我们《易经》里面有五的……五的数字极限,啊,《易经》,比如说我们有六个爻。什么叫五个数字极限?比如说寒冷,现在下雪,再寒一定超不过五天,到第六天一定会回春,再热也不会超超不过五天,第六天一定会凉下来。所以数都不超过六。
梁冬:那《易经》里面就这样嘛,六爻嘛,对不对?
倪海厦:对,就六爻,就这个意思,嚎。所以它是一个……五是一个极数。那当他的身体的第二个阶段,他会,症状会缓解,缓解的时候,可能会……进入病情,进入到比在……进入别的脏腑之前呢,会有一段缓解的时间。那时候他吃着温病的药,诶,他觉得不错啊。好,等到又……又缓解,那个病情又移转到别的经络的时候,或者别的脏腑的时候,那病就出来了。病就出来了以后,诶,我身体又不好了,又是另外一个病,所以看不到真正的效果,那病人也不知道。这个是病情在持续在变症,在改变,一直在往身体里面去侵犯。那医师呢,认为:诶,你看,吃了我的药,第五天、第六天以后,病人好很多了,好,代表这个药有效。然后,后来这样病人便秘了,或者是什么,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造成的。并没有深入地去追寻它,也没有依据,我们所谓的辩证……经方的辨证法。如果我们的辨证法,就是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按照病人陈述的症状,而知道病在哪个地方。那比如说病人来初诊的时候,我们知道病人一出汗,你的病是在表,在皮肤表面上。症状都是在表,那我们用发表的药。那如果病人来的时候,已经这个是一个礼拜以后,怎么样呢?那时候问病人的症状,好,那当时的症状是这几种症状,那可能一个礼拜以前,它还是表症,到现在才来的话,他的症状出来,已经到里症。那里症可能走到内脏去了,或者还在这个“三焦”系统里面,或者在脏腑之间游走。那我们可以,中医呢,就是从这些身体上发生出来的一些症状,我们来判定你现在的疾病在哪个地方。
梁冬:OK。
倪海厦:所以我们可以推理回去,认为你一个礼拜以前你是怎么样子。
梁冬:好,诶,那刚才……我们先讲讲这个倪师你这个说医的过程哈,就说您在台湾,刚刚开始学医,后来呢去学的是经方派,和当时主流的那种温病派呢,不太一致。呃,你也发现了这个经方派呢,在治疗上呢、效果上呢更加摧枯拉朽一些,温病派呢,更温和一些呢,变成了是有一种这个也治不好……也治不死人,也治不好人的那么一种状况。那后来呢?那后来你怎么又去美国了呢?
倪海厦:后来我们家移民到美国,嚎慢慢就到美国来,开始发展另外一番事业。所以我在美国开始落地生根,就开始行医了。
梁冬:在美国,我最近碰到这么好几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现象。说在美国呢,反而呢,包括田大夫啊,包括徐文兵老师哈,他们都说在美国呢,因为它也没有那么多限制,不是说你一定要用温病派,或者这样,但是它有这样一个限制,你是中医你就不用开西药,你不能开西药。
倪海厦:对。
梁冬:所以呢,反而市场呢,他会有个选择。
倪海厦:对,在美国,我讲一句很凭良心的话,也是很难过的话,真正发扬中医,真正地在赞成中医的是美国人——老外。
梁冬:哦,这么……此话怎讲?这话有点……有点猛哦?
倪海厦:我们在……在国外,老外找我们看病,我就问他们说:“你为什么找我……找我来看病呢?你这个病……你西医在吃药?”他:“哦,我的,Mydoctortoldme.”——我的医生叫我来看你。“啊,为什么?”“你五千年的文化,mustbesomethinggood.”一定有好的东西在里面,嚎。然后,美国的医师——西医都是:“whynot!”为什么不要用?好,能对你好为什么不用?那中国人呢,懂一点当归,懂一点黄芪,懂一点生姜,懂一点红枣……他就认为说:“我懂中医了,中医算个什么!”好,所以到美国呢,就认为,他们,一般的在海外的华人呢,他们认为,要加入美国主流的社会,就要跟他们有同样的东西。他们吃什么止痛药,吃什么感冒药什么,啊,吃抗生素什么……他们就按照他们这个话做,认为这个才是先进。
梁冬:对。
倪海厦:好,然后,反而排斥我们中医。“中医,中医,我懂啊!我怎么会不懂?”实际上,你懂什么?你告诉我!
梁冬:啊,就说,美国的华人去学西医去了……
倪海厦:没错。
梁冬:而美国人,本土白人……
倪海厦:在吃中药。
梁冬:来吃中药了。这个文化上的这个吊诡……
倪海厦:对,这个家……这个你到美国的华人家里面去看,很多一大堆的抗生素,在家里面,止痛药,嚎,还有一些很多的那种维它命……什么都是……都是美国人的东西。美国人怎么样做,他们都是对的!
梁冬:嗯哼!
倪海厦:好,然后,华人呢最还……尤其很多华人呢,去给西医看的时候,那真的是,低声下气,毕恭毕敬的,在医生的诊疗间里面,大声话都不敢讲一声。跑得来看中医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样子,“我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给我打折扣……你怎么怎么样?”还要叫我们怎么做!还要,你要要求我们怎么做。好,这种状况,我们在国外,碰到很多。不单单是我一个,我相信,在海外工作的华人,当中医的,都会面临到这个问题。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医。
梁冬:那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呢?
倪海厦:诶,不是!外国人喜欢中医,主要原因是,老外,因为他们,看到美国立国两百年,那所有的西药用得很多,他们已经真正地饱受药害——西药的药害。然后,很多的手术啊,很多造成不可逆的原因,比如说手术,嚎,你说:“哎呀,我真的后悔动了个手术!”那你想回到以前,没有办法了,那是不可逆的动作。还有一些呢,中国人——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一般看的中文,中文电台,或者看一些中文的,听的中文广播电台,看看中文的报纸,可是,他们并没有看到美国的新闻,并不会真的去看美国的新闻,有那么强的英文底子。你如果去看美国的新闻,每天看美国的新闻,你会发觉到,每天,这些美国的新闻记者都在骂西医,从来没有一个骂中医,都讲中医好,都在骂西医。
梁冬:呵呵,这个很有趣哈,这很有趣!
倪海厦:他,就包括两千年。两千年的时候,千禧年那时候。过去一百年,就美国那个CNN的记者啊,他们就总结:我们现在面临,美国面临,这一百年到两千年,千禧年,我们现在有五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是什么劳工问题啊,什么,其它不要讲,他讲的第五个问题,他说,最可恶的就是,我们的阿斯匹林,Aspirin,Aspirin在我们国家用过,超过一百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美国的科学家,还不了解Aspirin里面的到底真正的功效,到底真正的它那个问题在哪里?嚎,有没有负作用?还不是很了解。而我们已经用了一百多年了。
梁冬:嗯。
倪海厦:所以,老百姓吸收的讯息,都是西药都是负面的。啊,每天出什么问题,那个药怎么样的……所以,老百姓对药,对西药非常地了解。但是中国人呢,“只要西洋,美国人讲的,医生都是对的,怎么会错呢?”他就不去抱任何的怀疑态度。
梁冬:你是说在美国的中国人?
倪海厦:在美国的中国人,美国的华人。所以,他看不……他已经不会去看ACC呀,美国很有名的一些新闻报道,他不会去看的。哦,所以,他对西药并不是很了解。不是很了解的状态之下,他就去,为什么他就相信西药?因为他认为西药是科学的嘛,那中医不科学,而,中医都是那个……老中医在里面,然后,诊所里面脏兮兮的,什么什么,嚎,然后那个用药,自己开的处方,而这些处方,什么当归,黄芪,能治病吗?我得的是乳癌诶,我得的是肝癌诶!嚎,就用这种方式,他认为是这样子,他们的想法是这样子。所以,他们就按照西医的一般模式。然后看西医,比如说,在一个家庭聚会里面,可能说,有些邻居呀,西医的朋友,西方人的那些朋友来参加这个家庭的聚会,“哎哟,你在吃Tylenol,哎呀,我也在吃Tylenol”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嚎,表示他们这样子,我是美国人呢,我是融入主流的。但是呢,我们要找对的东西出来。现在,美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啊,这个美国的医疗负担非常地严重,每年上billion,billion这种美金投下去,是个无底洞一样。美国如果医疗的问题这个不解决,这个无底洞不解决,美国国家永远是负债的。
梁冬:诶,说到此处呢,刚才啊,倪老师呢讲到一个话题,在美国,啊,他因为他的那个整个的医疗体制的矛盾也蛮尖锐的哈,也成为一个社会严重的负担。其实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由一个从海外回来的中医师的角度,来看待,诶,这个在美国当今发生的一些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的话题的研讨。关于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呢,其实呢,我们之前在……也提到这样的问题,很多朋友也在网上争论,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我现在想说,今天请来一位在美国跟西医PK的,然后呢,收了很多麻省和哈佛的这个研究生,学药物的这些研究生,然后了解整个西方的医药体系的一个中医师,那同时又懂中医,伤寒经方派的那个中医师,从他的角度来跟我们分享,中医到底科学,还是不科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在衢州20年(六十一)
2000年6月30-7月12日,我赴日本和韩国参加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中国企业信息网络短期研讨班”。
2000年2月,巨化集团公司收到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组织中国企业信息管理考察团出访日本、韩国”的通知。应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的邀请,组织中国企业信息管理考察团,出访日本、韩国,行程11天,实地考察日、韩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了解日、韩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及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市场业绩的关系,并探求与日、韩企业间商务合作的有效途径,此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企业联合会2000年出访计划。
巨化集团公司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时任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刘奇签署意见,派我参加这次的考察。
这次考察内容主要有1.了解日、韩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决策系统的基本情况;2.日、韩企业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产品销售管理和客户管理的成功经验;3.日、韩大企业有效优化企业电信网与信息网络资源的做法;4.研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优化企业资金、人力资源,建立财务、库存和销售信息决策系统。
3月20日我把填写好的经过公司批准的“中国企业信息管理考察团出访日本、韩国的报名表”邮寄到北京的“中国企业联合会”,经过资格审查,该会在5月2日发出“中国企业联合会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中国企联外出字(2000)018号]”文件,同意我随团于2000年7月前往日本、韩国,执行研讨会任务,在外停留11天。
当年的国有企业公派出访还要通过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在5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浙外[2000]W字295号文件”回复“中国企业联合会”,同意我随团于2000年7月前往日本、韩国,执行研讨会任务。
6月30日中午我在衢州机场,乘坐12点20分衢州到北京的CA1572航班,下午2点26分到首都国际机场,住北京三元桥的京信宾馆,代表团成员在这里集中。这次的出访团有21名团员,其中有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交流中心主任张戎任团长,刘波秘书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国际交流部的翻译王伟3人,还有来自北京、深圳、贵州、山西、陕西、浙江、河南、辽宁和福建等9个省市的18名国有企业的团员,浙江省有我和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无缝钢管厂陈根生厂长。
7月1日团员集中做出国前的准备和交流计划培训。
7月 2日上午09:10我们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25航班,12点50分(东京时间13点50分)到达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有3辆中巴车接我们到东京都文京区后乐宾馆,机场到这里60公里左右。晚上的7:15分我们集体乘地铁去了东京的新宿,这是东京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老街有许多传统的小店。
7月3日上午在后乐宾馆,举办了“中日企业信息网络研讨报告会”。有日本长城咨询株式会社董事长张佶介绍了该公司开发的工业控制软件、CAD绘图软件、桥梁设计软件、网络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等应用软件在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日本企业重组、网络购物、优化决策、电子支付、连锁店经营管理和银行系统的互联技术等,对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日本NTT(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株式会社的解决方案业务部(Solution Business
Division)技术专家尹健介绍了NTT的发展、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网络)技术,E-mail(电子邮件)的定时、反拷贝、反发送和Word(微软的字)文件转换成为TXT(文本) 文件等技术,介绍了日本互联网应用状况。
日中综合开发株式会社的彭晋璋先生介绍了日本商务企业乐天公司的电子商务模式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到客户)的成功应用案例,日本的传统企业(T型,Technology)和电子商务(e型,Electronic
Business )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互联网的发展等。
报告期间我们团员与日本专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7月3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东京证券交易所。
7月4日下午,我们到了日本的日本通运株式会社(Nippon Express)简称 “日通”,是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业绩在日本同行中排名第一,居世界第五位。该公司控制中心的秋田课长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当年日本国内有5万名员工,海外有8000名员工,在世界上有200个营业网点,迅速、实干是该公司的行动口号,安全、正确、快捷、低廉、环保是他们的物流宗旨。该公司情报信息课长介绍了公司从1956年起就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日本东京为中心,国际通信有美国和欧洲专线,公司建有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货物的管理、分拣和运输、配送交货全部是计算机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当年公司有大型计算机2台,中型计算机机60台和4000多台微型计算机,从70年代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信息部有300名员工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我们还参观了物品分拣自动化系统。
下午我们去了位于东京都台东区的浅草寺(照片1),它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照片1 在浅草寺
7月5日我们去了东京的银座和东京的迪士尼乐园。
7月6日上午9点半,我们从东京乘坐日本新干线,中午12点到了日本京都市。下午和团员5人结伴去了距离驻地不远的京都的东本愿寺、豊国神寺和东寺(教王护国寺)等古建筑。
7日上午8:30我们参访在京都市的松下PHP(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研究所总部,在第6会议室,PHP顾问(原PHP副社长)山口先生给我们介绍了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和他创办的PHP研究所,PHP的含义是“通过繁荣实现和平与幸福”,这是由松下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于1946年11月3日创办PHP研究所提出并研究的理念。PHP研究所自1946年创立而来,一直秉持从多样化的角度探索并研究能够实现“物质与精神两层面的真正繁荣、和平、幸福”理念的方法。PHP的研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以研究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为主的京都研究总部和从事政策研究的东京研究总部,在美国纽约和新加坡也有研究机构。介绍了松下先生从1981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到1989年去世,与我国的广泛交往10多年,一直在交流、宣传松下的经营管理和建设一个繁荣社会的理念。
京都总部的研究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之中,对PHP研究所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进行各种分析和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基于由PHP研究所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收集、编著、制作约千件有关松下幸之助的文件和录音资料档,包括他曾经出席的演讲、研讨会、访问、会谈等活动,或是在各种场合之中的发言等录音资料。
PHP研究所的佐藤先生给我们播放了有45分钟的介绍松下幸之助生平和企业管理等活动的录像。视频结束后给我们介绍了松下幸之助从1918年(23岁)创业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松下先生只上过4年学,却成功创建了世界著名的“松下电气”。
山口先生介绍了“松下电气”的计算机产业。
中午11点,我们参观了PHP研究所的松下幸之助“讨论问题及PHP研究文献库”(照片2)。
下午12:30,我们参观了松下的“真真庵”(照片3),这是松下幸之助的PHP研究所的发源地,1946年松下买下了“真真庵”,其坐落于京都左京区大本山最幽雅的山谷下方,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毗邻京都东山山麓的南禅寺,松下幸之助于1961年开始使用,并对其进行了逐步修缮,直到1966年,一直是他用于静思的场所。作为日本庭院的经典代表,“真真庵”汇集了自然环境的元素,在其中央池塘边散步时还可以看到随着季节一起变化的景观,松下幸之助将其取名为“真真庵”,寓意为追求真实、真理。
1980年5月,全面改造为日式建筑,经过重建更名为“松下美术苑真真庵”,由茶室式建筑和庭院构成,不对外开放。是松下电器的迎宾场所,接待过松下电器的众多国内外贵宾。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了解了松下先生的一生,松下成功的过程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大的事业也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松下先生的公司是从一个生产改良电灯插座的3人小作坊起步,现在的松下已经成为世界级的500强企业,松下从小吃过苦,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能够锐意改变自己,通过拼命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精致,从小事做起,每个不起眼的工作他都认真去对待,并从中寻找到快乐,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世上没有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成功,所有出众的背后,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努力,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始终朝着梦想前行,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农历壬寅年四月初七忆记与杭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4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现代中药成为抗肿瘤药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