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就派副使到达印度,并把中医药学传入了印度。
南北朝时,中印佛教僧侣往来频繁。我国求法印度的僧徒大都精通中医药学。如公元六世纪,敦煌高僧宋云就向印度人介绍了华佗的医疗事迹。唐代僧人曾在印度居住二十年,用中医药学为印度人诊治疾病,并介绍、宣传中医药学,如本草学、脉学、延年益寿术等知识,促进了中印医药学的交流。
我国向印度传入药物的时间较早,品种也较多。如人参、茯苓、当归、乌头等,被印人誉为“神州上药”。我国与印度的交通主要是海运,通过海运的药物贸易也十分兴旺,不少药物传入印度后,又再传入阿拉伯地区。如十三世纪阿拉伯药物学家伊本·巴伊塔尔《药草志》中就提到印度有一种叫使君子的药物,来自中国,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地区,是驱小儿蛔虫的良药。
最早将印度医学传入中国的是东汉末年,伊朗国王满屈二世的王子、佛教徒安世高。南北朝时,印度医药随佛教书籍传入中国,到中国的印度人也大多懂得医术,唐时有印度医生来华行医。鉴真大师就曾请印度医生治疗眼病。公元713年,婆罗门僧人曾向唐明皇献长生药仙茅方。在《外台秘要》、《千金方》等医书中收录了印度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如阿伽圆方、耆婆治病丸、耆婆治恶病方等十余首方剂及天竺按摩术、天竺经论眼等治疗方法。在《隋书·经籍志》中收录已被翻译成中文的古印度医书就有《婆罗门药方》、《龙树菩萨药方》等十余种数十卷。
自南北朝开始,历代都有印度的药物如龙脑香、象牙、石蜜、犀角等或通过馈赠或作为贡品或成为贸易商品传入我国。古印度医学传入我国后,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医家曾试图用印度医学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相汇通的观点,阐明中医学理论。
古印度医学病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四大说”,即地水风火。“大”之义为气,认为“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气不调,合生四百四病”。“四大说”成为了古代中印医学汇通尝试的医家解释病理的基础。
孙思邈根据古印度医学的“四大说”与中医学的病因学,提出了发生疾病的原因有四种:第一种为冷,第二种为气痰,第三种是邪风,第四种是热毒之邪的汇通发病学观点。孙氏还把中医脏腑学说与古印度医学理论进行了汇通,指出:百种疾病离不开五脏,五脏各有八十一种疾病,冷热风气四种病因,共产生四百零四种疾病。孙氏把古印度名医耆婆关于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的观点,汇通中医药学后,不但影响了孙氏的临证实践,而且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大的影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一物不可以为药的思想和观点。
古印度医药学传入中国后,尽管有些医家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与汇通的尝试,但古印度医学理论没有对中医药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只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中医药学。古印度的药物则成为了中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大都收录到了唐朝以后的历代本草著作中,并完全中医药化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泊宅编》中的医药文化
下一篇: 闲话中医:老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