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研发之路

医案日记 2023-06-15 17:42:54

走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研发之路

随着中国WTO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医药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医药市场,这些国际型医药企业依靠技术、资金、人才及管理上的优势,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圈地运动”。国内医药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国内医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药品竞争的关键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传统的药品研发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因此研发与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新药的来源大致有三种途径:一是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合作,由制药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共同报批新药,这种形式是比较常见的;二是科研单位设法完成新药研制,通过新药审评取得新药证书后,转让给制药企业,获得技术转让费后用于新的研究;三是科研单位除了完成新药研制报批工作,同时还办有制药厂,新产品投产后,其销售额按一定比例返回科研单位,用于支持新项目的开发研究。从以上三种新药来源途径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药品研发仍然是以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医药企业更多的时候只是出资方和参与者。

随着WTO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使传统药品研发模式的弊病也日趋明显。一方面,由于以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为研究主体,政府在对药品项目的支持上往往倾向科研机构,对医药企业的支持却很少,而科研机构由于管理机制僵化、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在新药的研发上效率低,研发资金利用率不高。科研机构还存在离消费市场较远的客观情况,导致在药品的研发上难以把握市场方向,容易出现新药满足不了患者需求的情况。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

另一方面,对于本身就没多少科研积累的国内医药企业而言,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他们对科研和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多方面整合资源,迅速提升企业和科研实力。除了企业资金实力和研发不强的制约之外,传统的药品研发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药企业对新药的研发:一是得不到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二是科研优秀人才不愿到企业来工作。

因此,传统的药品研发模式必须转型,要建立起以医药企业为研发主体的新模式,从而迅速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建立新型的药品研发模式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企业改变了药品研发的被动局面,主动出击,通过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合作,率先建立中国首个新型肝病药物研究中心和首个肝健康药物研究博士后工作站,吸引了国内高级的肝病药物研究人才。与此同时,加大科研资金投入,2004年研发投入达到总销售额的8%,今年上半年,正大天晴投入的研发费用达2500万元,有10多个项目被国家科技部等部门批准列入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火炬计划。注重专利保护也是企业研发管理上的另一重要环节,目前正大天晴自行完成专利申报30多项,其中已授权的8个,正在研发的产品中有10个拥有专利使用权。

从国际医药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药研发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要真正实现尚需时日。一方面需要企业增强科研意识,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予以引导。目前,政府将科研资金直接投入到医药企业还很不现实,可能触及到多方面的利益,但采用正大天晴的折中形式还是可行的,即与政府联合创立科研机构,并将科研机构设置到医药企业中去,从而实现科研与企业、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同时还获得政府的支持。总之,要提升我国药品整体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传统药品研发模式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首部《中医药法》通过,中药企业走出国门将带来哪些影响?

昨天圣诞节,中医界也迎来了一个重磅喜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首先是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药品生产企业购进中药材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中药材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和购销记录制度,并标明中药材产地。”中药企业最难走出国门的可能就是药品流通问题了,如今国家建立起一套现代的中药流通程序,使得中药的各方面都比较合乎规定,那么中药企业走出国门指日可待。
其次是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条例中说:“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标准由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制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药物政策等医药卫生政策,应当有中医药主管部门参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支持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大力支持必定会促进起大力发展,有利于其走出国门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记中医高丽华的从医之路

? ?高丽华,主治医师,1973年出生齐齐哈尔,毕业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199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继承鹤之华中医诊所,2008更名高丽华中医诊所,治疗不孕、不育享誉一方。高丽华生在中医家庭,幼承庭训,毕生业医,幼受熏陶,目睹中医药能救大众于疾苦之中,因而有志继承母业,走中医药学之路。遵照父之吩咐,早临证,跟名师。先后跟随张鸿鹤、张巨之、张巨祥等各有专长的名家实习。青年时代天资聪颖,刻苦好学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深深感到中医药学财富甚丰,博大精深,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 ?201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高丽华 ,中医诊所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 ?文学修养为根基,勤学博览是舟楫.高丽华自幼受家庭影响,又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很早就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稍长,即涉猎经、史、子、集而成为有名的学者,以至影响了其医学生涯。及习医后,举凡《内》、《难》、《伤寒》以至后世诸家之书,更是无所不读,促使其医学理论日趋丰厚,造诣渐深。为广见闻,开拓思路,还广泛搜求各种史料、笔记、小说等,尤其注意科技新动向,对新兴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等,亦颇有兴趣,主张多学科研究中医,使之现代化。以其学识渊博,学以致用,要正确选择材料,讲究其时效性、价值性,熟知者、过时者一目十行,生疏者、有用者精读细研。高丽华至今仍能背诵许多书籍的重要原文,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卡片、笔记,成为研究中医药的资料。

? ?不孕、不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且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包括卵巢功能障碍、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自身免疫、性生殖功能障碍性不育等问题。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具有显著的特色和可靠的疗效。从医20多年来,高丽华长期潜心于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对不孕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遵古而不泥于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

? ?秉承祖传百余年治疗不孕不育的丰富经验,高丽华亦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男女同治,对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梗阻、免疫因素等导致的女性不孕症及精液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导致的男性不育症等有较高的治愈率,开展妇科内分泌测定、宫腹腔镜诊治、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男性不育的诊治。自主研发了“输卵管功能康复汤”、“妇科热敷散”、“生精汤”、“液化汤”等疗效显著的方剂。在妇科外治方面,使用中药灌肠、针灸、壮医药线点灸等促排卵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还运用中药“盆瘀饮”配合现代先进结肠透析盆腔水疗仪治疗盆腔瘀血综合症及慢性盆腔炎症导致的不孕症,卓有成效,形成特色。“固本补肾汤”、 “湿热消汤”、“壮阳固精洗剂”等方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扶正祛邪、固本强精,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对各种男性不育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开拓更大的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空间,为东北乃至全国的不孕不育夫妇带来“新生”之喜。

?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高丽华中医学之中。

? ?承授师传入门径,刻意创新登堂室。少时学医,得到祖辈及老师的指点,先理解中医基本概念,继而掌握基础理论,然后诵读脉法、汤头歌诀等,再修临床课,始习外科、儿科,后及内科、妇科,羽翼渐丰,终以内、妇科成家,尤长于妇科。高丽华完全继承了祖辈外、儿科之经验,又转向内、妇科,这与其刻意创新是分不开的。依样葫芦故然简单,但中医不会发展;只有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新其用,开辟新路,中医才有生命力。因此,她不仅继承了家学,且使之有所发展,诸如对妇科不孕证等疑难病的辨治,尤其对妇科十治的总结,颇具匠心。其对各家学说的研究亦反映了她的革新思想。不孕不育是临床常见而又难治的病证,高丽华善于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不孕不育证。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益肾壮阳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法;疏肝解郁、益肾活血法;健脾化湿、理气活血法。她认为应用活血化瘀法首先要具各瘀血证的表现;其次要分别主次,有的以祛瘀为主,有的以祛瘀为辅;第三要根据证候选择恰当的方剂;第四要注意扶助正气,并且还要注意疏肝健脾益肾和调补奇经八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 ?析清源流寻法宝,广泛临床求卓。效中医学术,博大精深,初学者多望洋兴叹。高丽华则认为,学习中医有规律可循,中医历数千年仍存者,乃其基本理论及可靠的治病方法。自《内经》以来,基本理论之模式未变,而辨治疾病的方法却代有发展。这就要求初学者先掌握基本理论,待入门之,即应循讨源流,抓住其发展脉络,由此亦可了解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开启思路。在澄清源流时,还可根据需要,不失时机地挖出治病法宝,丰富学识、经验。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中医尤其如此,饱读经书不一定能治病,因此,临床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床,一可以加深对中医学的理解;二可以验证所学正确与否;三可以发现前人的片面与不足,提出问题;四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此,则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得以发展,临床疗效不断提高。如她自制的崩漏汤,即是集众家之长,又结合实践的产物,治疗崩漏有突出疗效。

? ?他山之石可攻玉,现代医学须熟知。高丽华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皆各有长短,善为医者,应巧于取长补短,而不可立门户之见。至今中医界有保守者,排斥西医,以至临证出现笑话,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高丽华自八十年代即注重学习西医,不仅熟练掌握其基本知识,而且能用其长,灵活地将客观化验检查结果与中医诊治相结合,弥补了中医过于抽象,或无证可辨时的不足。如对的辨治,常参考化验结果,及时修订治疗方案,取得满意效果;对心脏疾患,亦参照心电图等的提示,分别病情,投予经验方药,往往收效更捷。当然,高丽华非唯客观指标论者,更反对中医西化,因二者是两种理论体系,如西医的炎症不能等同于中医热证,西医注重局部、标的治疗,中医则相反。其中关键以现代医学检测做参考,辨治不离中医理、法、方、药。在中西医诊治久不受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发育不良、输卵管堵塞、习惯性流产、男子不孕、少精、无精、等大量疑难危重病中,高丽华先后得到张鸿鹤、张巨之等名家的指点,受益良多,也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鹤之华膏药等协定处方,针对恶疮肿毒、风湿、骨质增生、骨折、挫伤外科直接使用,取得了比单用西药显著的疗效。

? ?研究各家重源流,各家学说虽重在研究医家,但不能孤立看待;当然,亦不可专主学派。正确的方法应是考证人物、辨析学术渊源、提炼学术思想并举,以便全面掌握。对每位医家,应按其师承、私淑关系、学术倾向、临证特点划分流派,归于系统;同时,也不拘于流派,而应突出医家各自的特点,否则,就会以偏概全。探讨各家学说应注意补偏救弊,对医家的评析应平正通达。每位医家都有自己的学术渊源、学术背景,因而,其主张自各有别;对医学的贡献突出在某一方面,不可能有面面俱到,将中医全面推进的医家。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各家之长,综合为一体,以便获得较为系统、完善的学说。也正是他们各自在不同角度有所研究,取得成就,才使得中医学不断完善、发展。所以,后人不能以某位前贤倾向于某种观点而非之。实际上,他们强调某种理论的重要性,并非轻视其它理论,古代医家都有长有短,如张从正主张攻邪已病,对正气不足之治显属缺憾;赵献可善补命门水火,于其它脏腑则重视不够,等等。因而要全面而客观地评析他们的学术思想,取长补短,才能获取较完善、全面的理论和经验。此外,研究者亦不要拘于前人或他人之定论,而应仔细考察,以免认识片面。因前人的理论、经验均来自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理解、运用,并判断其正确与否,才能进一步发展它。

? ?高丽华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学术上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完全得益于早临证,跟名师。她亲见祖辈运用张仲景的“枳实芍药散”治疗一例注射吗啡才能止痛几小时而过后又剧痛的产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认识,“枳实芍药散”只不过是一个平淡的方剂,但经过她母亲的实践,“经方”之效力竟如此非凡。在20多年的医疗教学实践中,她更深地体会到中医理论来自实践,必须在长期的临床体验中,不断验证探讨,才能探求得中医理论的真谛,从而掌握其要领,加以发扬。“寒”“温”统一辨证论治长期以来,外感发热病的论治,有“伤寒”与“温病”之分,在历史上发生过数百年的争论。高丽华自幼受祖辈的影响,对“伤寒”与“温病”无所偏执。以后在实践中,更体会到只要真正辨证论治,有是证而用其方,无论是伤寒方或温病方,都能取效活人。她对温病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作了较全面的剖析,认为伤寒学派以东汉张仲景为宗师,以《伤寒论》为典范。但宋元以后,由于都市人口密集,水陆交通频繁,并且远洋业也日渐发达,为传染病的流行酿成条件,传染病的种类续有增加,这就使医家感到运用伤寒经方治病有时而技穷,于是便有了温病学派的萌芽。到了明清时期,经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探索研究,温病学说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温病学派。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温病学派是在伤寒学派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的,可以看成是伤寒派的发展。但如果认为既然是发展了,便可取代伤寒派,取消伤寒派的宝贵经验法与方,那是错误的。同样,认为温病派微不足道,杀人多于救人,而一笔抹煞温病派数百年来的学术经验,也是不对的。她主张:伤寒与温病的学说和方法同样是我国医学宝贵的遗产,应该以科学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研究与实验。从而她提出了“外感发热病辨证之统一”的学术观点。她认为伤寒派与温病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所研究的对象又同是外感发热性疾病,所以辨证的统一是可能的,亦是完全必要的。怎样使分歧的辨证比较紧密周详,取长补短使之统一,便于掌握和指导临床,把前人的学说提高一步。

? ?大量疑难危重病症用中西医治疗取得的显著疗效,靠的是他对中西医优势的巧妙组合运用。身处国内西医强势环境中,一个中医很容易被西化,但高丽华反而更坚守中医,她才智过人,勤勉不懈,博闻强记,脱颖而出。她用中西医诊治各种疾病,不但取得了科研、临床、教学的丰硕成果,还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对中西医诊疗思想进行比较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其能深刻诠释中医原旨、实践基础深厚的诊疗思想。高丽华长于临床,勇于实践,但她在全面细致的临床观察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临证实践的反思,笔耕不辍,经常写出了理论水平高、见解深刻的论文。

? ?每个病人都不同,有些个案很难重复,关键是诊疗的思维方式。20余年行医生涯中看过的病例数不胜数而使她不胜枚举,抑或是一病一方不足以反映她的整体诊疗思想,抑或是她默然牵系于心以论证自己的观点。现在每次出门诊,她主要接诊久不受孕、输卵管堵塞、男子不孕、少精、无精、风湿、类风湿等疑难杂病,病人中既有附近的老熟人,也有定期乘飞机来的外地人,还有远涉重洋的海外人士。?

? ?她总是从战略高度对疾病的中西医诊疗进行讨论,比较中西医学模式、诊疗思想,这突破了仅仅着眼于一病一方研究的套路。她心智超群,且博极医源,遍求中外,不断参悟中医学的精髓,在中西医模式比较、当代中医的使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形成了逻辑严密、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在当今中医界中,因为敢于提出尖锐问题、善于逻辑思辨和观点独具创见。中医学之道是养生治病必求于本为主旨的生生之道,是辨证论治的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是聚毒药以供医事转化利用为生生之具,是通变合和谋求实现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

? ?她认为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在于诊疗思想的转变。医生应该从实际出发,究天人之际明乎物我之相分,实事求是,通健病之变以识环境利害药毒,有的放矢,循生生之道发现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讲求实效,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这种深邃精辟、一针见血的见解,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她强调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关系,指出人的健康模型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和谐,并非是邪的彻底消灭。他严厉指出,现在人们对细菌、病毒采取除恶务尽的态度,是徒劳和好坏不分,反而使病害越来越多。高丽华的中医诊疗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说理精辟。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是中医学的目标对象和发展对象,是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她将这一思想时时落实在诊疗过程中,她经常对病人机体顽强的生命活力发出赞叹,鼓励病人与病魔抗争,你的病有好转,不是我的功劳,是你自己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坚持!临床上,她从社会、人文学等角度对病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鼓励病人发挥机体自愈能力,这是她中医学之道,根本在学人,道不远人,以病者之身为宗师的精彩体现。

金融界对话以岭药业吴瑞:中药创新药如何清晰长期价值?|实践101

《实践101》是一档金融界访谈栏目。围绕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生长与变迁,对话产业、金融领域的思考者与实践者。

本期嘉宾:以岭药业董事、董事会秘书 吴瑞

作者:槐静、于晓宇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加速进入变革与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其中,中药如何从此前数年的行业梳理与洗牌泥中再获成长动力?

9月,随着《中药注册分类及其申报资料要求》发布,中药创新药成为明确的中药新药注册的三大分类之首。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 尤其对于中药来说,如何即有传承又有对现代医学科学性的使用和融入?怎样从临床上证明疗效?如何在认知红海中清晰差异化?

在中药发展 探索 的浪潮中,以岭药业是头部重要公司。以岭药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于1992年6月创建,业务主要涵盖中药创新药、化生药及大 健康 板块。2020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4.47亿元,同比增长48.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76.74%。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均超2019年全年。

新冠疫情救治与预防中,我们看到了以岭药业“连花清瘟”产品发挥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络病理论”的科研价值以及六项国家大奖的 科技 内涵。 科技 创新、 迎难而上,将铸就怎样的长期价值? 本期金融界《实践101》对话以岭药业董事、董事会秘书吴瑞女士,观察中药创新药龙头的关键转变期。

后疫情时代 中药创新药发展环境迎改善

金融界: 您怎么看待疫情对中药行业的影响?从长期价值的角度,后疫情时代,您觉得哪些要素发生了大变化?

吴瑞: 我们觉得这次疫情应该会对整个中药行业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回顾今年上半年疫情发生及防控过程,中药在疫情预防、患者治疗以及后期的康复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医药的广泛参与下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疫情防控及治疗方案。一线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概有五千名中药医务工作人员参与,同时我们也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在一线约有90%以上临床病人应用了中药治疗,对症状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整体来看,经过这场硬战,后疫情时代,患者、普通人、业内专业人士、监管机构,都对中药疗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可。

长期价值的角度,要素变化上,第一是政策。 从2019年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都提出要把中医药创新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推进。从国家大的政策导向来看,会对中药行业有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具体支持细则以及更多行业政策出台,引导中药行业更好发展。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公众认知和新用户的结构变化。 今年我们发现,普通患者和老百姓对中药的认可与分辨能力在提升。大家更有兴趣去了解中药行业、中药研发、中药临床使用效果。可以说,中药当前的群众基础比之前更好了,这其中包括大量的中青年。以岭药业一直坚持用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循证证据验证产品的疗效,我们产品的很多临床试验结果已在海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这恰恰是中青年人群更看重的。

吴瑞: 目前我们在临床方面都在讲中西医结合,因为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优势所在。比如重症、急症、急需手术的还是要考虑西医西药更多一些,但在前期预防以及后期愈后、康复阶段,中药相对于西药药效更全面。此外,在一些复杂、综合的慢性病领域,比如心血管、妇科、儿科,中药则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治疗优势。

长期价值的外因:连花清瘟突围 带动新市场机遇期

吴瑞: 确实,连花清瘟系列产品销售额今年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但其实连花清瘟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成为我们公司销售收入占比最大的产品。

在此之前, 心血管系列是我们做的最好的、最有优势、最成熟的产品品类。 其中“通心络胶囊”和“参松养心胶囊”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另一个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的产品“芪苈强心胶囊”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整体而言,我们的中药产品都是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开发而成,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几大领域。今年上半年,除了呼吸系统领域的连花清瘟之外,其它品类还是在一定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其中,由于一季度很多地区的慢病门诊、病房等基本停止就诊,部分产品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从二季度开始逐渐恢复,到三季度已恢复到比较好的增长状态。

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在产品上市之后所做的一系列临床再评价工作。 循证证据的不断增加,也将成为我们在后疫情时代以及在未来医疗政策有所改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金融界: 今年在连花清瘟产品的带动下,以岭药业的市场影响力、关键渠道以及销量、铺货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吴瑞: 连花清瘟作为今年的爆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反映到销售端,则是市场覆盖率的增加以及终端市场份额的增加。

有行业数据显示,在零售感冒药市场,连花清瘟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覆盖到了此前没有覆盖到的空白市场。 此外,一些大型连锁药店也与我们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仅从目前了解到的终端明年的铺货计划来看,已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基础。

此外,我们今年新成立了商销部。原来没有覆盖的零散的药店,会通过商业公司来做分销,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填补我们原来没有覆盖的空白市场。

金融界: 它对营销成本或前期投入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瑞: 商销部的费用率更低一些,因为是通过商业公司,基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渠道推广,利润率相对高一些。今年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会对未来的产品销售有一个很好地促进,我对明年公司进一步发展很有信心。

吴瑞: 目前,公司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随着产品品类的丰富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去年开始我们推进了营销体系的改革,即把医疗终端和零售终端分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去年还收回了基层终端授权,并且增加电商队伍,这一系列改革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长期价值的内因:理论-科研投入-在研

吴瑞: 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 科技 创新,公司的定位就是做“ 科技 中药、创新中药”,这也与目前国家针对整个中药行业发展调整的整个趋势相吻合。比如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增加“国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药研究方法开展中药科学技术研究和药物开发,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促进中药传承创新”这一内容,国家药监局今年9月发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其申报资料要求》中,明确了中药注册的分类标准,包括中药创新药、改良新药等不同类型,我们的中药都属于中药创新药范畴。

相比于其他中药企业,我们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有系统的“络病理论”作为指导;其次,我们坚持“理论-临床-新药-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此外,在产品上市后,我们会结合疾病的前沿进展,开展深入系统的机制研究和大规模临床循证评价,以现代医学中大家公认的最严谨、最科学的方法验证产品疗效,更易于被中、西医界学者认可并广泛使用。

吴瑞:首先是差异化。 中药行业包罗万象,每家企业所做的产品其实有较大的区别,比如,针对心血管的具体治疗类药物和普通的保健类产品是不一样的。以岭药业主要专注于中药创新药,其产品价值、知识产权等希望能跟西药创新企业进行对标。

其次,在财务指标方面,我认为衡量创新企业关键看研发投入,因为有投入才有持续创新的动力。 从整个市场来看,很多中药研发投入约占营收的1%~2%,我们直接对标西药创新企业,目前研发投入占比约为7%~8%,未来计划提升到10%左右。西药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相对而言中药创新研发的优势在于,它的成功率相对更高。

金融界: 目前,以岭药业重点产品的研发进度如何?未来的市场推广计划是怎样的?

吴瑞: 从中药板块来讲,今年5月,针对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等适应症的创新中药“连花清咳片”已正式获批,另有治疗失眠的中药创新药已申请新药,还有治疗抑郁症的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预计将于年底前申请新药。此外,我们有多个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以及临床前研究阶段,形成围绕多个系统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研发集群。未来,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会进一步加速。

在产品布局方面,我们一方面将继续在已涉及的病种领域继续深耕,另一方面将向妇科、消化、内分泌等新的病种领域扩展,因此未来研发管线也会更加丰富。

除中药之外,我们也布局了大 健康 领域。作为中药产业的延伸,在该领域我们开发了连花清菲、津力旺等系列产品,致力于发挥络病理论在治慢病、治未病方面药食同源的优势和作用。

化生药方面,目前重点推进在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上市之后将与中药领域形成互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1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