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防治非典研究获成果

医案日记 2023-06-15 11:57:00

中药防治非典研究获成果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把中药筛选研究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内容,列入“十五”863计划“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重大专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积极支持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优势研究单位参加的近150人的中药筛选课题组,以缓解病情,控制症状和降低死亡率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从非典病人临床表现出的高热、渗出、纤维化、多脏器衰竭等影响疾病发展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理环节入手,采用与临床病理环节相近的动物模型,对国家已批准上市的、有大量临床应用基础、并已在广州、北京非典型肺炎临床治疗中使用过的30种中成药进行了筛选。

课题组统一指挥,统一设计,统一供药,统一指标,采用大规模协同作战的方式,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在17天内完成了118批体内外试验,用了近3000只小鼠、1500只大鼠、700只家兔,做了5000个脏器标本的病理切片和近6000余次生化指标的测试。经数据统计分析,初步筛选出了针对非典型肺炎不同病理环节和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有效的8个中成药,结合临床情况,说明中药可以对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发挥一定的作用:1、针对肺部急性炎症,对肺指数、炎性因子(NO)、炎性渗出有明显改善作用的药物: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板兰根冲剂。2、针对高热症状,退热作用时间长、起效快、降温幅度大于35%的药物:新雪颗粒、金莲清热颗粒。3、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药物:清开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4、针对多脏器损伤,对内毒素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的药物:清开灵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在退热、抗内毒素致肺水肿和化学性肺损伤、多脏功能损害及血小板下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考虑将清开灵注射液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基础用药,配合其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本次筛选研究工作为中成药在非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数据支撑,并为中成药的优化使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参考使用。课题组将进一步对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中药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另外,在科技攻关组的支持下,由医科院药物所研究的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新药西维来司钠,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治疗非典型肺炎。

我省公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两位初审合格人选

王自立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王自立,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9月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9年获“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自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5载,先后创建了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肾病科,退休后依然担任脾胃病科和肾病科的技术指导。他也是全国最早的脾胃病学组的4位倡导人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先后提出了“运脾思想”“柔肝思想”及“温阳思想”,其学术思想被列为“十五”国家 科技 攻关计划(课题号:2004BA721A01Z40)。“脾色环唇”特色辨证方法被列为“十二五”国家 科技 支撑计划(课题号:2013BAI13B00)。

他先后著有《生殖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胃肠病学》《中医痰病学》及《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全书》等多部著作,其中,《中医胃肠病学》于1999年3月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奖三等奖,《中医痰病学》于2005年10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图书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1988年创办《甘肃中医》杂志,并一直担任主编,该杂志曾获“中国中医优秀期刊三等奖”。目前更名为《西部中医药》,已被列入《国家 科技 核心期刊名录》。

他为甘肃省唯一一位连续6次担任国家级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其第一批国家级师承弟子已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他弟子及再传弟子已有10余人成为甘肃省名中医。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深入南梁、华池等革命老区,为老红军和基层老百姓义诊。积极参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伤员救治,以及甲流等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65年来,王自立主任医师始终奋斗在临床一线,至今仍坚持每周门诊3次,并承担全省疑难杂症的会诊工作、甘肃省保健局保健工作。多次为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张士卿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张士卿,男,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6月生,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防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 “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获“奥运火炬手”荣誉, 201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2017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临床广涉诸科,尤擅儿科,提出“三因两辨一对症”的临证特色,善用和法、通法、运法、消法等法辨治儿科疑难杂症,用药平淡中和、寒温佐制、升降并调,方活药精,先后主持开发“开胃增食合剂”等16种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认真践行“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医者至道,虽逾古稀之年,依然坚守临床一线,年门诊量达15000余人次。多次下基层巡讲、义诊,2003年主动深入一线诊治非典患者,协同制订甘肃省中医药防治非典方案。

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为中医儿科界同仁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面发展。主张“医道同参,文武双修”;推广敦煌医学,协编《敦煌医粹》,主编《实用敦煌医学汇讲》,筹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敦煌中医药馆;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合编出版《中医儿科学》、《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著作10余部,执笔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2部,主编出版《中医基础学》,主持完成“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等10余项科研成果,并先后荣获省 科技 进步奖1项、甘肃教委 科技 进步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等多项奖励。

先后培养硕士48名、博士3名,培养学术传承人7名。他培养的学生遍及陇原乃至全国,大多已成为医疗卫生界的中坚和骨干力量,部分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省级名中医。历任近10个专业学会副主委或顾问,多次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规划、政策的制订、咨询工作。

非典专题----市民用药需注意四点

东方网4月27日消息:连日来,许多市民都在服用中医专家推荐的中药汤剂以及其他药品。为保证市民安全合理地使用各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防治?非典?的药物,市药监局发出了指导市民用药的公开信。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药监局在公开信中提醒市民:

1.各种药品应在医药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品和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品或生物制品,应由医生开处方并遵医嘱使用。

2.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仔细阅读服药方法、使用剂量、适用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3.任何药物适用均有剂量和疗程规定,不可无限期使用。

4.目前专家推荐的预防非典中药处方多达十几个,市民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不提倡机关、团体购药,更不允许集体购买中药饮片自行配药、分装。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果与荣誉

药用植物研究所还承担了大量国际、国内重大项目。包括: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药用真菌猪苓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2009年);
● 国家财政部专项项目“国家天然产物标准品库”的建设(2008);
● 国家海洋“863”专项项目“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资源利用技术”(200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研究及生产区划”(2006年);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物技术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2006年);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种子贮存、栽培生产、商品流通等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2006年);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专项“西部濒危生物资源—川贝母野生抚育产业化示范工程” (2005年);
● 美国NIH基金项目“Center for Chinese Herbal Therapy(CHT) for Asthma” Project3: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anicals(PI)(2005年);
● 国家财政部科研专项“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建设”(2005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重要药用植物类群亲缘学研究”(2004年);
● 国家863计划项目“愈风宁心缓释片”的研制开发(2004年);
●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类中药新药天麻核苷和《西明婷片》的研究”(2004年);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药资源学研究”(2003年);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描述和规范制定与示范” (2003年);
●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研究”(2003年);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种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的研究与制定”(2002年);
●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种质资源的保存”(2001年)。
研究所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内外博士后合作研究工作,先后有30名研究人员到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地培训、学习或合作研究 ;96名研究人员派往国(海)外参加学术交流或国际会议。接收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等研究人员进修、培训12人。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接待交流与互访团300余批,参观、学术交流1000余人;与英国、波兰、日本、法国、秘鲁等50余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1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