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王兆铭

医案日记 2023-06-15 05:03:23

王兆铭

王兆铭,男,(1933?),天津市人,教授,研究员。现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津 华风湿类疾病医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 国疑难病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振兴中 医临床研究会顾问美国中华医学会顾问,兼副会长。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之一,主要致力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风湿类疾病的临床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难治之症,积数十年 临床经验,大胆突破一方一法,提出一组科学的综合治疗原则,先后研制成功类强 炎冲剂、消肿散结冲剂、特制类强炎缓释胶囊等系列抗风湿新型中成药。根据中医 辨证分型、西医辨病分期对不同患者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体系。近年来,与美国万国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王 绪辉教授合作,又研制成功了特制类强炎缓释胶囊,患者只需每天一次性服用3粒 胶囊,不仅疗效满意,而且使用方便。现该制剂已引起一些欧美国家的极大兴趣。主编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举办了六期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讲 习班,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风湿病临床科研骨干。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类强炎冲剂治疗类关炎、强脊炎研究成果被评为天津市科技成果。1995年在美国拉 斯维加斯召开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类强炎冲剂治疗类关炎、强脊炎研究获得国际 金奖。1993年2月应邀到台湾讲学,并被聘为台湾振兴中医研究会顾问。两次到洛杉 矶国际名医特别邀请学术交流大会,荣获“国际名医奖”,因其在风湿病领域的突 出贡献,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医录》和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年鉴。

医药名家:王兆铭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京津一带的许多人还有住过地震棚的经历。由于简易的地震棚寒冷潮湿,久住容易患上风湿病。王兆铭教授当年决定继续研究中医治疗风湿病,就和这方面的原因有关。

现年68岁的王兆铭,最早是学习西医的,并把主攻方向放在了研究肿瘤和肛肠疾病,出于对中医的兴趣,1964年他参加了天津第三期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然而命运多舛,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下放到了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来到了大兴安岭以后,王兆铭就发现这里患风湿性腰腿病的人很多,所以他就萌生了研究风湿类疾病的想法。开始他按照传统的方法治疗时,效果并不明显。有一次,他在给患风湿病的知识青年小刘做针灸治疗时,突然想起当年为一个患肛肠病的人针刺“长强穴”,结果意外地治愈了他患了多年的寒腿病。所以,他也给小刘针刺了“长强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刘终于痊愈了。王兆铭非常兴奋,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王兆铭发明了一套治疗风湿病的“新法针刺”。

这种方法它是每次只扎一个穴位,用重往前,轻往后的捻针方法,也就是偏补的手法。它不同于传统的留针方法,也不同于强刺激快针的方法,它是扎上一个穴位,始终坚持捻针,这样捻针以后呢,几分钟后,从上往下就可以发热,就可以祛除风湿。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又找到了几个穴位,一共十个穴位,经过摸索,就形成了我们的“新法针刺”。

1979年,王兆铭回到了天津。他发现76年唐山地震以后,人们由于长时间居住在地震棚里,潮湿寒冷,所以患风湿的病人很多。看到这种情况,王兆铭决定要继续研究风湿类疾病。在治疗中他又发现如果完全按照古方的一方一药给病人治疗的话,只能见效,但不可能彻底治愈。于是王兆铭采用了综合疗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这药里头,有一组祛风湿的药,有一组解毒、活血化瘀的药,有一组补肾的、补肝肾的、长骨头的、健骨的、补肾健骨、壮骨的药,改善免疫功能的药,这几个药合在一块就太多了,所以我们就把它做成几个方,这几个方做成几个药,这样综合使用效果很好。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使王兆铭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难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这两种疾病,一般认为,一旦患了这些病,就终身难愈,而王兆铭则指出,如果能够在早期抓紧治疗,完全是可以治愈的。

有位叫李玉萍的患者,就是在王兆铭教授这里治疗了四个月后恢复生活能力的。

这李玉萍来的时候,病情是挺重的,活动都很吃力,经过拍片子和化验检查,它正是在风湿活动期,它是早期末的类风湿关节炎。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疗,一个就是给她祛风散寒、利湿通络、补肾健骨、扶正固本,改善免疫功能,防止病情继续发展,还有一个主要是止痛消肿,效果更好,所以她吃上这几个药以后呢,好的很快了,效果很好。

患者:原来蹲下站起不来,站起来蹲不下,坐也坐不了,站也站不了,现在也能骑车了,也能买东西了,也能帮家做点饭了,原来我一看人家骑自行车就很羡慕,现在自己也能骑了,这病好得还挺快的。

由于工作的高度紧张,在1996年,王兆铭突发中风造成了偏瘫,但仅仅过去了半年,当他刚刚能够在别人的帮助下行走时,就又出现在了医院里,恢复了一周两次的门诊。他说虽然他现在行动不便,但是他知道有许多患者在等着他,盼着他,所以只要他能够活动,就会一直坚持看下去。

怎么提高作文

写作文无话可说,是现在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寻找写作的素材,作文,但是什么样的作文能让学生想写、会写呢?帮妈妈做家务,学生觉得太平常,说一句祝福的话,心里不会有太大的震动,经过反复琢磨,我想让学生利用这个特殊的节日去亲吻他们的母亲,并献上最真诚的祝福。孩子们现在都大了,让他们去做这件事,他们的想法一定很多,心里准会特不平静,让他们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不正是一篇生动的心理描写的文章吗?

课上,我宣布了:“今天是母亲的节日,请同学们去亲吻一下你的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同学们心里立刻有了波动,有的激动,有的害羞,有的惊讶……我让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怕孩子们晚上不知道说什么祝福的话,又让他们进行了练习。然后,我布置了这个作文的要求:1、先写出你听到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时,你的心里的想法。2、在你具体实施这件事时,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3、完成老师所交给的任务时,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你母亲有什么变化?4、将这篇突出心里描写的作文写出来。

第二天,学生们交来了作文,我看了心里非常激动,谁说孩子们不会写作文,谁说他们感情不丰富,那一篇篇满怀激情的作文,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与母亲的深厚情谊。冯硕在作文中写到:“我亲吻了母亲的眼睛,人家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相信这个吻能把妈妈的心扉打开,让我走进妈妈的心里,为妈妈分担一些忧愁,增添一些快乐。”写的多好呀!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更加理解了母亲,更爱他们的母亲了。王兆铭在作文中写到:“我的妈妈在得到我的祝福后都哭了,妈妈说这是她有生以来,儿子送给她最好的礼物。”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的时候,他们能不知道写什么吗?你还担心他们没有话可说吗?

作为老师真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什么是风湿寒性关节痛?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证范筹,简称(风关痛)是常见病,多发病,寒冷潮湿,东南沿海地区为多见。 临床表现:风湿寒性关节痛轻者多在局部,以某部肌肉或一、两个关节(多为膝、髋、肘、肩、腰背)疼痛、酸麻、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无红肿),关节活动因痛受限,甚至呈瘫痪状态。有些人患病后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由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不断发展。以上是本病的基本表现,另外由于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治疗也有难易之分。 诊断标准: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有部分关节或肌肉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剧痛,活动困难,遇冷或天气变化(阴天、下雨、刮风)病情加重,其受累关节因疼痛所致活动功能受限,但活动后减轻,多数痛处无红肿之症状;临床检查 ESR、RF、ASO、血常规、X线摄片等皆属正常。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和预防,患者病情能够得到很快缓解或治愈,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正确治疗,往往部分患者病情趋重或可能诱发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多肌痛等难治性关节炎。 A.保持精神愉快 ,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抗风湿寒等外邪能力。 B.注意不要冒风淋雨,汗后更应当心,不要贪食寒凉之品,必要时改变潮湿寒冷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C.注意衣着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尤其体弱和产妇更要注意,这里我特别提醒年轻朋友们,冬天,衣服不要穿得太单薄,谨防风湿寒性关节痛。 后记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沉大多数正常,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故本病有别于风湿性关节炎及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本病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认为风寒湿邪是形成风关痛的病因,它应该是一个独立性疾病。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研究员于1974年将本病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通过二十年来的临床观察,多数学者认为这个命名比较确切,在临床上便于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进行鉴别,有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采用,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7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