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远翔)10月27日,2003中国(国际)首届救援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武警后勤部卫生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主办的该论坛,以“灾害防御,医学救援,挽救更多生命”为主题,围绕建立国际救援协作机制,尽快与国际现代救援理念和救援医学体系接轨,早日实现全球救援医学一体化进行了研讨。
中国灾协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在论坛上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需要医学救援作保障。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传统的由医疗卫生部门办急救的状况,正发生着急剧的松动甚至裂变。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知识技能、组织结构、实施运作、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救援医学发展的原则和趋势。由于重大灾害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医学救援的实施应依靠政府,倡导多部门、多专业的社会大救援观念。
一、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1988年,原国家教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为在我国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
1990年,在卫生部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在长春召开了首届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各抒己见、共商众议,极大地促进了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全面展开,为进一步推动和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年,经过反复酝酿和征询意见,卫生部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明确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对象、形式和任务。确定浙江、天津、上海、福建等省市为继续医学教育试点地区。先后两次就《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在天津召开全国讲习班,加陕了继续医学教育在全国的进―步普及和提高。
1996年,针对《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卫生部召开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学科专家组”,出台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继续医学教育评估体系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宏观上指导和健全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1996-2003年,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公布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超过万项,一级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地方覆盖率达到93.5%。
2000年,为确立新世纪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针,卫生部在北召开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旨在为创新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理顺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方向,部署改革发展大计。为组建新的“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卫生部共同出台《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使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内容形式、考核评估、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更加完善和具体,新世纪伊始的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继续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十五”计划以发展为主题;以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质量效益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实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根本。“十五”计划使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更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也更加拓宽。继续医学教育正在发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适应新形势,开拓新途径,实现新突破
(一)工作制度化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要形成一种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重视加强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至今已公布4年了,它是依据我国《教育法》、《执业医师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制定的,具有法定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继续教育都有立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剔口继续医学教育的依据,以及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尚未真正做到工作制度化。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导致组织机构不健全, 规章制度 不完善,工作无力度,未把继续医学教育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任期月标考核指标,也未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聘用、执业再注册等完全挂勾。解决制度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思想认识土的创新。进入21世纪,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外环境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至今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未形成―个清醒的思路和想法,对人才的培养和科教兴医的认识还停留在陈旧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中。十六大提出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就目前而言,我们一定要狠抓继续医学教育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作制度化得以实现。
(二)管理规范化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30多年来,我们虽然在管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目前而言,规范化程度还不尽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在于它所蕴涵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些效益只有在长期的过程中才能凸现,短期内难以收效。因此,我们必须放眼未来。现实中,个别地区和部门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消其办学资格。在每年一度的继教项目审批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严格的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大,造成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中途流产,延办或停办。一些地方省市级项目质量低,学科内重复项目、陈旧项目充斥其中。对学分授予标准,考核与评估等把关不严,流于形式和感情色彩。继教经费不能很好地落实,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资质没有―个权威的标准。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我们管理不规范,出现管理不规范,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我们不但要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还必须实行过程管理和评估管理,以目标为指导,对过程中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在解决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同时,还要不断调整既定目标,使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使之不断完善。对于激励机制,我们不仅要考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物质激励,更要考虑精神激励,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工作应该考虑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使卫生专业人员真正树立起“终身教育”思想,自觉在工作学习中提高业务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性地解决医疗、科研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为我们的卫生事业服务。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范化要求我们要更快地不断更新观念、转变作风。
(三)手段现代化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卫生专业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指南针和晴雨表,是知识更新的资源库。当前,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滞后,严重束缚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课堂授课的局限性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卫生专业人员对“四新”知识的渴求。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广大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继续医学教育服务是大势所趋。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实现,国外医学信息资源可通过互联网迅速查询和检索,使继教内容和形式更力睥富和灵活。目前,国外的网上继续医学教育相当活跃,继教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不但可在网上参加继教,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开展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不但可丰富教学手段,增强继续医学教育效果,提高效率,减少办学成本,方便个性化学习,很好地解决长期困扰的工学矛盾,还可以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如项目查询、学分登记、证书发放等。利用现代化手段大力发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具有良好的前景和丰厚的社会效益。目前,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远程教育还不能迅速普及,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广泛,管理方面应极早规范和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过程的控制,考核评估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必须及时跟进,以不断适应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卫生部对此已出台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暂行规定》、《远程医学教育教学站和网站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旨在加强对试点单位和网络的管理。随着“双卫网”和“好医生”网站相继开通和不断扩展,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西部和农村地区继续医学教育的薄弱和空白得以加强和填充;东部和沿海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工学矛盾得以缓解,正在抓紧建设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的实践证明,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牢固确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彻底转变传统医学教育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进取,树立“只有终生学习,才能终身就业”的观念,不断增强各级卫生管理人员和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真正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实践的总结和反思,用先进的观念和模式指导工作,始终保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高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事业,促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
灾害救援医学的特殊性不包括:灾害伤情的统一性。
灾害救援医学是一门专门针对灾害救援工作而进行的医学训练。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利用医学知识和技能,向灾区提供紧急救治和灾后医疗服务。
灾害救援医学是什么:
灾害救援医学是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健康科学,包括战争、地震、洪水、火灾、飓风、汽车事故等。在灾害发生后,快速的应急救援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时候,医疗救援人员需要展现出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快速而稳定地进行处理,以缓解灾区人民的痛苦,并减少灾害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损失。
灾害救援医学集合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包括流行病学、急救、外科、儿科、精神医学、预防医学等。在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援人员需要紧急救治从事救援的各类人员,包括逃难的群众、灾区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等。此外,他们还需要开展必要的疾病预防以及对安全生活和环境做出必要的指引,以尽快恢复当地公共卫生体系的正常工作状态。
在灾后救援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首先,救援人员需要组织和建立安全可靠的现场工作,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随后,救援人员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随时监测病人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和血糖等生命体征,并快速地对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灾后需要对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灾后剧痛、疏离等是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在这方面,对于患有重型疾病或遇难者的家属,医护人员应给予特别关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00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新型合作医疗惠及近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