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离不开中药现代化。除了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开发外,加强对单味中药成药化的研究,是实现中医走向世界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对单味中药成药化研究开发较少的状况,本文简要探讨了单味中药成药化的研究思路及开发前景。关键词:单味中药 成药化 研究思路 前景
随着世界医学模式的转换,在中西医并重,着重发展中医药卫生政策下,有着丰富理论和确切疗效的中医药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但中医药要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却又必须迎接严峻的挑战。中药制剂是中医与中药之间的桥梁,而中药能否现代化,能否适应世界市场需要,是这场机遇与挑战共存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现有中成药及传统剂型已不能满足临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对中成药改良尤其是对单味中药进行研究开发,使其成药化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然。
1中成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中成药品种、剂型繁多,但多以复方制剂为主,而单味中药成药化者寥寥无几。在中成药的复方制剂中,处方多根据药物性味归经、主辅关系组合而成。目的是使多味中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临床疗效。复方制剂药味多,加之每味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以致中成药的临床作用多向,同时不同药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使某些有效成分因化学变化而致治疗作用相互拮抗,削弱了单味中药的固有疗效,甚至会出现因药物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毒性较大的物质。因此,部分复方中成药削弱了对疾病治疗的针对性,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如黄连和黄芩分别含小檗碱和黄芩甙,共煎时因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使两药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失去其应有的治疗作用。这不仅浪费了药材,同时给药物的质量标准控制和临床使用等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时间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研究高效、速效、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已为医药界所共识。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对单味中药进行药理研究、分离、提取对疾病治疗针对性强且副作用小的有效成分,根据临床需要制成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中成药是药物学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单味中药成药化的研究思路
1加强药化分析,明确药效成分
每味中药,能够单独或参与构成方剂治疗疾病,其作用范围是多方面的。这种多功效与中药所含多种化学成分息息相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从黄花蒿里提取的青蒿素和青黛中提取的靛玉红,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而这两种药物的治疗作用明显高于同类药物中的西药,且副作用明显小于同类西药。可见,加强对中药化学成分的药理分析,提取有效成分研制新药,这不仅是世界药物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中药研究、新药开发的重要课题。大黄是一味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的中药。它不仅有抗炎、抑菌、解毒、利尿、致泻、止血、抗癌等多种功效,同时还有抑制或增强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所含的游离甙元、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效成分研究属于中医药的“抗生素”,替代某些毒副作用大的化学合成药品所制的抗生素;同时研究表明了大黄酸、大黄素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据此,可考虑研制一些利尿药,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大黄所含的结合型蒽甙,尤其是番泻甙A致泻作用尤为明显,如能以番泻甙A作为主要成分制成导泻药,这将在临床上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大黄所含的α-儿茶素和没药子酸,则有增加血小板凝聚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若能以此制成止血药,某些效果并不如意的西药止血剂将会因此而淘汰;药理研究还表明:大黄所含的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如果以此研究一些抗肿瘤新药,也将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此外,大黄蒽醌衍生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如果以此研制一种新的属于中医学的“免疫抑制剂”,从而替代有着特殊毒副作用而必须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如加环磷酰胺等;而大黄多糖则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大黄多糖为主研制一种免疫增强剂,以便用于各种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可见,一味大黄,经过药理化学分析,可以明确其不同功用的有效成分。如果在科研设备、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其精华”,根据临床需要,按照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同功用,分别研制不同的新药,使单味中药成药化,实现一药多用,不仅可以避免药物间不同化学成分的相互拮抗,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药材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效、速效的药物运用于临床。可见单味中药成药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价值,这种研究思路将为药物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2据临床要求,研制剂型、规格多样化的单味中药成药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成分是发挥疗效的关键,但药物剂型及规格在一定条件下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单味中药成药化,对其剂型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医防治需要,结合药材自身性质,依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时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稳效的原则,并结合携带、贮存、运输、生产、服用方便的要求。力求达到药物剂型符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实现高效、速效的目的。目前,常用的中成药有膏、丹、丸、散、片、栓、喷雾剂、冲剂、滴丸等多种剂型,可以根据临床需求及药物有效成分的特性而研制。对于单味中药成药规格的要求,可根据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等用药规律,研制不同的规格,力求做到量少、有效、方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种药物制剂如果脱离了包装,往往难以辨识药品名称及规格,因此,在研制单味中药成药时,注意在药品上注明识别标记,以免临床上错用、滥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研制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单味中药成药,不仅是为了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药面向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单味中药成药化的开发价值
单味中药成药化,即通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成药,这对加强疾病治疗用药的针对性,减少中药所含其它化学成分对有效成分药效的发挥及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从而发挥中药高效、速效的治疗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效专力宏是研究单味中药成药化的重要目的。同时单味中药成药化,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中药资源,节约药材;同时还可利用药物残渣发展造纸化纤等工业,发挥一药多用,变废为宝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当然,按照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知识研究单味中药成药化,制成不同剂型及规格的成药,不仅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而且还可运用西医药理论指导临床治疗,从而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人员运用中成药提供了方便。随着世界医学的不断发展,将会对药物的更新换代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单味中药成药化,不仅是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新思路,而且也是中医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要求。因此,研究单味中药成药化,对中医的振兴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医药部门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步入21世纪,中药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地大力加强规范化药理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国家科技部在中药现代化项目中启动了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建设专项,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方法、新的模型,保证数据客观准确,提高中药研究的整体水平。现代化的中药药理研究表现为多学科的配合,从数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用现代科技术语阐明中药方药的传统功效。许多创新性关键技术被陆续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中,许多实验室可以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以及系统调控等方面,进行中药药理研究。
药理试验
数据库知识(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简称KDD)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潜在的知识为复方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信息与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中药药理研究处于极活跃状态,仅1996年发表的中药药理研究报道就达1100余篇;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单味中药方面,注重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去探讨中药药效的作用机理,有关中药药性等基础研究以及中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包括都分临床药学)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多,更加体现出中药药理学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相对而言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较肤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三年受理的情况来看,在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中,中药药理研究申请数明显偏多(约占中药学的60%左右),主要以抗炎免疫、抗肿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研究层次较深,不少已深入到基因表达调控水平。
中药药理研究在单味中药特别是方剂(传统古方及经验方)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与功效研究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中药学专业知识单味中药是常考内容,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记忆是讲究技巧,就会相对容易。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单味中药快速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单味中药快速记忆口诀1 1.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
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公英解毒消乳痈,利湿通淋咽喉痛。板蓝根凉血解毒,利咽消肿大头瘟。牛黄解毒热心包,息风止痉化痰窍。鱼腥解毒尿淋通,脓疮湿痢热肺痈。射干解毒善祛痰,利咽散结消痈肿。白头翁解毒凉血,热毒血痢阿米巴。败酱解毒祛淤痛,肠痈肝肺血瘀胸。青黛解毒又凉血,消斑清肝定血惊。蚤休解毒消肿疼,清肝泻热定风痉。二莲解毒虫蛇咬,穿心燥湿半水肿。土苓解毒利关节,湿浊梅毒肢体挛。山豆解毒肺胃火,湿热黄疸利牙咽。马齿解毒通血淋,凉血止血疮疡痢。鸦胆解毒燥湿虫,止痢截疟鸡眼疣。垂盆水烫蛇咬疮,利尿利湿又退黄。秦朝树皮能解毒,燥湿止带清肝目。马勃中毒热出血,咽喉肿痛咳失音。
7.清虚热药
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黄连。
青蒿透散阴份热,凉血解暑又截疟。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生津血妄行。白薇清热效全占,疳热银柴胡黄连。
8.攻下药
大黄、芒硝、泻叶、芦荟
大黄止血祛积瘀,火毒湿热一并驱。芒硝软化便燥结,咽喉口疮及痈结。芦荟杀虫能泄便,内服清肝外疗癣。
9.润下药
润下麻仁郁李仁,蜂蜜苁蓉与当归
10.峻下逐水药
京戟芫隧牵牛豆
甘遂大戟泻水饮,消肿散结风痰峻。巴豆峻下冷积水,祛痰利咽疮疥癣。
单味中药快速记忆口诀2 11.祛风湿药
风湿川乌独威灵,二瓜防己希梧桐,鹿衔香皮伸筋草,雷络桑枝二风藤,千年秦艽寄长卿。
独活风寒湿皆祛,少阴头痛下肢痹。威灵咸温通经络,风湿痰水骨鲠落。蕲蛇祛风善止痉,顽癣麻风破伤风。木瓜除湿舒经络,开胃吐泻转筋瘥。秦艽善除风湿热,黄疸骨蒸舒筋络。防己止痛兼利水,热痹水肿痰饮宜。寄生疗痹益肾肝,筋骨正虚胎不安。五加祛湿强腰膝,行迟水肿与拘痹。祛风通络有四藤,络石凉血雷肿痛,清风利尿海活血,雷公活血解毒虫。
12.芳香化湿药
苍术厚朴化湿呕,霍佩砂仁二豆蔻。
苍术燥湿兼健脾,明目发汗风寒宜。厚朴降气除湿痰,行气消积又平喘。砂仁化湿行滞气,温中止泻胎动宜。霍佩化湿又解暑,发表止呕寒闭暑。豆蔻行气又温中,草豆止泻白止呕。
13.利水渗湿药
利湿茵陈猪茯苓,苡仁车前泄木通,卑滑海韦瞿麦扁,地肤金钱燃心灯。
茯苓健脾利小便,痰饮水肿心不安。泽泻渗利清下焦,水肿痰饮眩晕消。苡仁渗湿兼健脾,清热排脓泻除痹。车前通淋泻湿热,清肺化痰肝目浊。茵陈清利善退黄,湿温湿疹及湿疮。金钱善除湿热黄,结石解毒消肿疮。石苇咳血沙止痛,瞿麦破血扁杀虫。地肤风痒灯心烦,卑藓祛风通下乳,滑石解暑外收敛。
14.温里药
温中附子与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花椒茴香高良姜。
附子回阳善救逆,诸班阳虚及寒痹。干姜回阳温脾肺,中寒肺饮亡阳宜。肉桂温肾治沉寒,痛经止痛火归元。吴茱疏肝温胃气,头痛寒疝泻呕宜。丁香降逆又助阳,温中止痛高良姜,花椒温痛能杀虫,祛寒理气小茴香。
15.理气药
理气枳实橘木香,甘松乌楝荔核尝,疏肝佛手附青皮,降气柿蒂与沉香,韮白行气又通阳。
橘皮燥湿善理气,中阻气滞痰咳宜。枳实破气化痰积,疗脱垂及胸脘痞。木香善行脾胃气,脘涨协痛痢里急。香附疏肝调经脉,肝气郁滞妇科帅。沉香行气散阴寒,降逆止呕肾虚喘。
16.消食药
莱菔神曲谷麦芽,消肉鸡内金山楂。
山楂消化肉食积,治胸腹痛能化瘀。麦芽消化米面积,回乳消涨解肝瘀。莱菔消食兼理气,食积涨满痰喘宜。内金消积化结石,各种食积及滑遗。
17.驱虫药
苦楝使君牵牛蛔,槟贯南瓜鹤芽雷。
使君子杀虫消积,治蛔虫疳积可取。苦楝皮杀虫疗癣,蛔蛲钩皆有效验。槟榔驱虫善治绦,消积行气利水好。贯众杀虫钩绦蛲,热毒止血防流脑。
18.止血药
收涩白芨仙鹤草,紫珠血余棕榈藕。凉血苎麻大小蓟,侧柏地槐白茅根。祛瘀三七茜蒲黄,蒲黄收敛茜草凉,炮姜散寒艾调经。
大蓟善治热出血,散瘀解毒消痈结。小蓟凉血兼消痈,血淋尿血尤多用。地榆收敛性寒凉,下焦出血及烫伤。三七化瘀善止血,内外出血痛伤跌。茜草凉血化瘀血,通经疗伤止出血。蒲黄化瘀止血好,血淋心腹痛尤妙。白芨止血靠收敛,咳吐呕血及皲裂。炮姜味涩善治中,阳虚出血寒泻痛。艾叶温肾暖胞宫,虚寒崩漏与胎动。
19.活血化瘀药
活血桃红丹参芎,乳没元胡漆五灵,郁金益母自然铜,苏木血竭鸡血藤,虎杖山甲不留行。破血干漆蛭鳖虫,姜黄莪术与三棱。
川芎行气血祛风,经产瘀滞头痹痛。延胡行气血止痛,疗心腹瘀滞诸痛。郁金止痛又解郁,凉血利胆清心宜,又能止血治结石。丹参通经祛淤痛,凉血消痈心神宁。红花活血调经脉,淤血诸痛斑暗色。桃仁通经破淤血,润肠消痈兼止咳。益母经产为要药,清热解毒利肿尿。牛膝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尿血下行。鳖虫破血疗瘀徵,续筋接骨伤科用。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有妙用。莪术破血又行气,症瘕积聚与食积。山甲通经善消徵,下乳搜风消肿脓。
20.化痰药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礞石花旋覆,白前前胡桔二贝,瓜蒌三竹黄沥茹,浮石蛤壳藻昆布。
半夏辛温燥湿痰,止咳呕眩消痞散。燥湿白附天南星,祛风止痉散结肿。白芥温肺祛痰灵,利气散结通络痛。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脓利喉咽。二贝清热散郁结,川润肺咳浙毒解。瓜蒌清热化燥痰,宽胸散结润大便。三竹清热又化痰,竺沥定惊茹除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