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联合研制成功的医学高科技成果——“纳米粒子导入肿瘤热疗系统”,在湘雅医院首次投入临床应用获得成功。这一技术的开发成功,是世界肿瘤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经国际联机检索确认,该成果属世界首创。该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充分发挥了纳米粒子本身具有的治疗癌症的特性和它能够自由进入肿瘤细胞等强大功能,使得热疗对癌症的治疗更加均衡、安全。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
提起肿瘤,多数人都谈癌色变,认为患癌就离死亡不远了。前段时间,我们发了关于“射频消融”治癌的文章,原理是将癌细胞“烫”死。
有读者提到,听说有一些癌症患者不治自愈,都是因为发了43 的高烧,那是不是让患者发一次高烧,癌症就治愈了呢?
其实,温度“烫”死癌症确实有一定效果,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但发烧治癌却不能盲目尝试。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癌细胞并不是“坚不可摧”,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 耐热性差 , 可耐受的温度不超过42 ,而人体正常细胞组织可以耐受住47 的高温。所以,针对癌细胞的这个弱点, 临床上开展的深部热疗确实是有效的 。
但注意,热疗并不等于发烧。肿瘤细胞虽然怕热,但想靠发烧来治疗癌症,是行不通的。
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 体内各种代谢酶的最适合温度就是37 ,一旦超过温度过高,便可给 健康 带来一些威胁。就以平时最常见的高烧来说,超过40 就可能烧坏脑子,尤其是幼儿和儿童,可能引起痉挛、昏迷,甚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一旦发现高烧,必须及时治疗。
而想要“烫死”癌细胞, 需要42 以上的高温,且至少持续2小时 。人体处于这个环境下,身体第一时间就受不了,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脱水、代谢障碍等严重后果,导致癌细胞可能还没被烫死,我们人就先不行了。很显然,发烧“烫”癌细胞是行不通的。
此外,癌症虽可发于任何位置,但心脏、脾脏、小肠等位置发病率最低,其他空腔类器官发病率较高。 发烧虽然是全身性的,可不同器官的温度也有差异。 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的器官,本身癌细胞就少;而癌细胞出现概率较高的空腔类器官,发烧时相对温度却较低。
就这样,癌细胞“聪明”地避开了高温,否则它也不会成为一个医学难题。
问题来了,有患者问:既然全身性发烧行不通,那局部“发烧”可不可行呢?没错,这是一种癌症治疗方法,并且已经用于临床了。
热疗,属于物理治疗方式之一,利用物理能量加热人体的全部或局部, 使肿瘤病灶的温度上升到有效的治疗温度 ,并持续一段时间,以达到“烫死”癌细胞的效果,且不损伤正常组织。
它既可以与放疗、化疗连用,也可以作为部分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手段, 明显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而按照治疗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浅部热疗(39.5~43 )、深部热疗(瘤内43~45 )、全身热疗( 41.5 )、体腔灌注热疗(胸腔43~45 、腹腔入体温度42.0~45.0 )、膀胱(42~52 )。
具体采取哪种温度,需要根据自身需要治疗的部位决定。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对它非常感兴趣,那么,它具体是怎么治疗的?有没有副作用呢?
癌细胞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为了保障增殖能力,肿瘤内就会增生大量血管, 但病灶中血管并不完美,它没有办法跟正常组织一样控制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量 ,一旦在肿瘤病灶上施加高温,热量会积累起来,不易散失, 进而迅速提升病灶内部温度,“烫死”癌细胞。
再加上,高温还可损伤癌细胞的细胞膜,并使蛋白质变性,相关数据显示,当温度达到42.5 以上时,癌细胞的生存率会快速下降。
因此,热疗确实是对抗癌细胞的“好帮手”,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副作用小、易于耐受
因为热疗可针对性进行局部治疗,所以不会伤及周围正常组织,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也比较小,更容易耐受。
2、与其它方案联用效果好
热疗不仅可单独使用,与其它疗法搭配,还可提升疗效。例如,处于分裂期的癌细胞对放射性比较敏感,而处于合成期的癌细胞对高热比较敏感,放疗作用不大,所以,热疗与放疗搭配,可明显提升疗效。
3、适用范围广,可预防复发转移
热疗可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如浅表肿瘤、深部肿瘤等,对癌痛、癌性胸腹水等也有明显缓解效果。同时,还可通过在病灶范围内施加适当的热度,协助杀灭一些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转移的几率。
由上可见,热疗在治疗癌症上确实有明显的作用,而且也有着其它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热疗好归好,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
热疗对于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皮肤癌、软组织肉瘤等浅表部位的肿瘤;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肠癌、宫颈癌、膀胱癌等深部肿瘤,肺转移、骨转移等常见转移类型以及癌性胸腹水(恶性胸腹水)等癌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对大部分 血液系统肿瘤 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一些 脑部转移病灶及部分脑瘤 ,热疗风险比较高,要慎用,尤其是合并了心、肝、肾、肺等 器官衰竭或严重功能障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不建议使用热疗。
热疗不等于发烧,患者要避免通过不科学的方式去抗癌,这样只会伤到自己。此外,热疗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身不可随意尝试,一定要经过医生的评估。
#清风计划# #39 健康 超能团#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纳米金指金的微小颗粒,直径为1到100n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在不影响生物活性的前提下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
对人的皮肤作用:
1、纳米金粒活化纤维细胞,可以唤醒沉睡细胞,强化胶原与纤维的紧密度,修补疤痕、扶平皱纹、紧实肌肤,提高细胞组织活化,抗氧化及抗衰老,令肌肤自发性的展现韵律性规则的收缩。
2、通过按摩纳米金颗粒可以全面渗入皮肤真皮层,让肌肤保水能力倍增,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对抗自由基,防止皮肤老化,使面部皮肤细纹减少,皮肤变得饱满紧实,充满弹性,从细胞到肌肤整个活化起来。
3、纳米金球体具有催化活性效果,可以快速全面穿透,渗入真皮网状层,形成弹性网膜,紧密连接,修护疲弱受损的细胞,活化纤维母细胞,改善肌肤弹性与张力,将弹力纤维与胶原蛋白纤维两者紧密结合,抚平皱纹,紧实肌肤,实现抗氧化、抗菌,解除各种肌肤问题,深层调理因皮脂病变所产生的问题。
扩展资料
我国科研人员在纳米金催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590792,91645203,21521091)等资助下,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课题组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Chongmin Wang 和匹茨堡大学Scott X. Mao课题组合作,在纳米金催化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成果以纳米金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中的尺寸效应和动态结构变化为题,于2018年7月9日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自八十年代末发现纳米尺寸(2~5 nm)的金粒子具有低温催化活性以来,纳米金催化成为异相催化领域的里程碑之一。三十多年来,具有纳米尺寸的负载型金催化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但其异常显著的“尺寸效应”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迷。
李隽课题组在多年开展的金团簇及其纳米粒子催化研究基础上,发现纳米金催化过程中存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的动态单原子,因而提出了“动态单原子催化”的概念。
为揭示动态单原子催化的本质,通过利用环境电子透射显微镜和计算化学模拟的手段,首次揭示一氧化碳氧化反应中反应分子和金纳米颗粒的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大的金颗粒(>4 nm)在与一氧化碳分子作用时只发生表面重构,不破坏颗粒的整体结构;而较小的金颗粒(~2 nm)在与一氧化碳分子作用时,金颗粒的整体结构被破坏,变成无定形的动态结构。
计算模拟表明,对于较小的金颗粒,表面吸附了一氧化碳的金原子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反应分子输送到载体和金颗粒的界面处,从而与吸附在界面的氧气分子发生反应,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因此金催化的尺寸效应可以由纳米金颗粒在反应条件下能否生成金的动态单原子而得以解释。
上述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传统纳米金催化剂尺寸效应的认识,研究中所提出的动态单原子催化的反应模式可以解释更多的金属纳米催化现象,对纳米催化剂的动态反应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纳米金
--液态纳米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我国科研人在纳米金催化的尺寸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是现代科学中最活跃、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它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生产所需的药品。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多肽药物、蛋白质药物和核酸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其分子质量大、稳定性差,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低。因而,如何利用现代药剂学与制剂技术制备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制剂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成为生物技术药物领域与药剂学的研究热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生物技术药物取得了较大进展,成了我国发展的重点工程,并已由生物制品、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逐步发展到生物工程技术药物。我国生物工程药业是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然而产品的研发却走了一段捷径,具有起步较快的特点。从1989年我国第一个生物工程药物β-干扰素上市以来,到2003年,我国已有重组人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人生长素、葡激酶、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人胰岛素等21种基因工程药品投入市场,其中近1/3为国家创新药物,另有10多个品种在临床研究之中。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药品市场中一大类重要的品种,用于癌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缺陷病症和许多遗传疾病的治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必将成为医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噬菌体多肽的荧光蛋白标记体系建立方法
项目简介:该发明涉及一种衰老抑制基因启动子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尤其是Klotho基因启动子激活剂的筛选方法,属于分子药理学技术领域。该发明的筛选方法采取将Klotho基因启动子与报告基因连接,然后将连接后的基因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形成稳定细胞株,再向稳定细胞株中加入氧化剂,建立衰老细胞模型,随后加入待筛选的中药提取物,测定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中药的生物活性,将生物活性高的中药提取物分离成单个化合物,得到Klotho基因启动子激活剂。是一种灵敏、能够适用于高通量Klotho基因启动子激活剂的筛选方法。
用表位多肽诱导/制备表位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项目简介:该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发明首先人工合成带有天然蛋白或基因重组蛋白上的特定表位的表位多肽;其一个或多个表位经常是以重复的形式出现在人工合成的多肽(即表位多肽上;其表位多肽耦联到载体蛋白或载体多肽上;其表位多肽的耦联物配以适合的佐剂免疫动物;采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该发明能够在没有天然蛋白或基因重组的蛋白的条件下,高效地直接诱导/制备出预先确定的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抗HIV-1多肽药物载体应用
项目简介:该发明在于提供壳寡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抗HIV-1多肽药物载体的应用。壳寡糖是利用壳聚糖为原料,通过生物工程技术降解制备获得的2~20个氨基葡萄糖连接而成的低聚氨基葡萄糖,有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血糖、防控癌细胞转移、抑制细胞老化等重要作用。壳寡糖作为多肽药物载体,可增加低吸收率的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控制多肽药物的释放;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保持多肽药物在体内稳定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蛋白和多肽高级结构的构筑与功能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蛋白和多肽等形成的氢键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模型设计和理论计算为探索手段,以高级结构的构筑和功能研究及本质探索为基本目标。通过三年实践,对昆虫抗冻蛋白TmAFPs相互识别形成二聚体的原因、结晶水分子在二聚体和蛋白―冰定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蛋白中的β环的个数与抗冻活性的关系有了新认识;超加和的协同效应是β型环状多肽能通过自组装形成稳定的多肽纳米管的内在原因,D,L-型环状多肽的取代基是其以平行还是反平行方式通过分子间氢键发生自组装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环状多肽如[(-L-Phe1-D-MeN-Ala2)4-]中引入偶氮苯基团时,分子间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聚集成二聚体或更高的寡聚物从而为构成新的光开关材料奠定了基础。这些工作为蛋白和多肽高级结构的构筑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性工作成果。
I类基因工程新药―抗血栓多肽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个基于最新的凝血机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I类新药。课题组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了一个强活性抗血栓多肽,对体内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形成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效剂量低于1mg/kg(单次皮下注射),可用于心肌梗塞等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
目前已完成基因工程菌构建和筛选、菌株的稳定性研究、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蛋白的纯化、药效学研究和初步毒性研究。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肝素类抗凝血药相比,具有药效强、给药方便、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稳定性好、纯化工艺简单等显著的优点,其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长效血糖调节多肽
项目简介:长效血糖调节多肽属于基因工程1类新药,用于治疗糖尿病。其主要特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长效,每2天注射一次;二是无副作用,降血糖调至正常为止,不引起低血糖;三是不形成耐药性。
全自动多肽合成仪
项目简介:该课题开发出适应工厂大规模多肽生产及实验室微量研究需要超大型、超小型及中型多肽合成仪,摒弃现有产品设计缺陷,极大提高多肽类药物生产和研发效率,并填补国内空白。唯一符合美国FDA认证要求多肽合成仪;完全线性放大;搅拌充分无反应死角;试剂循环利用节省40%左右试剂;故障报警、人身安全保护。符合美国FDA关于GMP生产条件对仪器设备规定的操作系统;完全线性放大功能反应器加快产品研发周期;0~180度上下翻转无级调速搅拌系统消灭反应死角;试剂循环使用系统节省40%左右试剂;独特管路设计消除原料或试剂交叉污染;软、硬件设计充分考虑除多肽以外其它固相反应特点,做到一机多用。
吉林人参多肽成分分析
项目简介: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将有机合成技术和微量提取技术相结合用于吉林名贵中药人参中的多肽研究,可称为反应提取法。进行了多肽提取试剂的制备及提取效率、提取试剂对多肽的选择性提取研究。进行了多肽提取试剂的固载化及多肽提取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所提取的多肽的生物活性、定量分析及结构表征。进行了固载化多肽提取试剂的回收利用。
导向双功能抗肿瘤多肽
项目简介:该项目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向双功能抗肿瘤多肽是将两种不同功能的多肽分子通过一个载体连接形成的一个杂合多肽分子,既具有导向和长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每隔3天注射一次,仅注射4次,对小鼠肺癌抑瘤率达80%以上),又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仅一次静脉注射,抑制小鼠B16黑色瘤肺转移率为76.42%)。有效剂量低,毒性极低。
多肽仿生固定对转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特异性粘附的调控
项目简介:该研究设计并筛选出介导骨组织工程最佳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高效粘附的最佳多肽―GRGDSPC,然后以纳米间距簇状共价固定在以聚(丙交酯-co-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PLGA(ASP-PEG)】三嵌段共聚物制备的多孔基质材料上,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智能”基质材料;通过PLGA的共聚改性使多肽能更牢固地与之共价结合,通过控制多肽的密度与空间分布调控细胞膜表面整合素的聚集状态,以更有效地介导BMSC的特异性粘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子细胞――材料界面总是存在的不相容问题。
同时,该研究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入BMSCs并与该仿生基质材料复合,构建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通过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TGF-β1基因对种子细胞的定向分化进行更持续高效的调控,并首次揭示了其调控的信号转导机制。从而为研制更理想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与自由基化学性能的关系
项目简介:在蛋白分子的组成单元中,20种氨基酸均属于功能有机小分子。这些在结构和功能性质上各异的生物小分子,通过肽键的连接,结合序列的变化,形成了结构和功能多样化的蛋白生物大分子。
该项目以有机化学原理出发,结合生物学原理,通过深层次探索和系统整合氨基酸的各类理化性质,对生命过程中的还原性蛋白分子转化过程的分子机制、还原性氨基酸与蛋白分子功能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前期探索。
生物酶解多肽氨基酸在食品调味料中的应用
项目简介:该研究采用了以生物技术从废啤酒酵母泥中提取出的高质量氨基酸液,无异味,富有营养,应用效果好。利用啤酒生产的下脚料提取所用的氨基酸液,不但成本低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首次在水产藻类调类调味品中强化了具有保健作用的酵母提取成分。同时以纯天然的物质来防止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成为真正绿色的功能性食品和有益健康的食品。
抑制细胞生长的多肽的获得及用途
项目简介:该技术涉及一种由25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在肿瘤及其它增殖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属于医学生物工程领域。
TITIN蛋白PEVK多肽片段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肌巨蛋白PEVK片段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为出发点,对EVPK、KVPE以及相应磷酸化四肽进行了分子构象分析。分析表明低能构象骨架可分为折叠式和伸展式两组,表明分子在宏观上可表现为弹性;磷酸化对分子骨架影响不大,因此PEVK多肽片段的弹性可能不由磷酸化控制。
该项目利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未知或尚未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对基序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解释整个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研究成果将为从分子角度解释PEVK多肽片段在肌巨蛋白以及肌肉中的弹性作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新型多功能抗炎、抗肿瘤多肽
项目简介:许多炎性相关疾病是临床难以治愈的常见病,转录因子NF-kB是机体诱发炎症反应的关键开关,其被认为是研发抗炎药物的黄金靶点。该项目筛选获得了几条高效特异拮抗NF-kB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经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这些多肽具有高效、低毒抗炎和抗肿瘤效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这些多肽已申请4项专利,并成功建立成熟稳定的多肽生产工艺。目前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其临床前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并申报新药临床批文。完成临床前研究需投资方独资或与该方合资投入人民币300~500万元;获得临床批文后投资方可继续独资或由该方引资进行新药临床研究。
牦牛骨髓蛋白多肽骨素生物转化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牦牛骨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食品药品加工技术,对牦牛骨髓蛋白多肽骨素提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起了相应的生产工艺模型和工艺参数,研究出牦牛骨髓多肽蛋白骨素产品。
该研究采用高温高压蒸煮预处理牦牛骨为辅,以多种生物酶水解法为主的提取工艺,不仅提高了蛋白多肽骨素的收获率,而且保存了营养成分,提高了产品质量,工艺技术条件温和,高效专一,质量安全可靠,所需的仪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该研究以银耳超微细粉作为骨素的辅料,成功解决了骨素产品易吸湿,流动性差和口感不足的问题,增强了产品的保健功能,创新性突出,填补领域空白。
抗炎症多肽研制
项目简介:在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细胞间粘附分子-1(1CAM-1)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粘附作用,它的过量表达和失调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ICAM-1的拮抗肽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类炎症。从展示的多肽库中选择靶功能多肽是生物技术制药一项倍受关注的高新技术。
经过多轮亲和淘选,该项目获得一个十五肽,能够与ICAM-1特异结合。实验证明,它能阻断炎症的信号转导途径。这项研究可望为炎症治疗提供新的更有效的药物。小肽自身并无免疫反应和毒副反应,安全可靠,可用于治疗各类炎症。
高营养肽奶、多肽奶粉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多肽鲜奶、奶粉即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科学生物技术处理使牛奶中的酪蛋白等大的蛋白质分子(分子量一般为十几万到几十万)转变成分子量为1000至8000Da的多肽。这种鲜奶、奶粉可以用于维持和改善蛋白质营养状态,且容易消化吸收,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康复病人、消化功能衰退的老年人以及消化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幼儿等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过度疲劳后蛋白质的高效补充剂,尤其是可用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体能的迅速恢复。通过科学的加工转化,多肽鲜奶、奶粉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良好生理作用的活性肽,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有促进生长作用,并具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等作用。
该项目工艺合理成熟,解决了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苦味、褐变等技术难题。中型规模以上的乳品厂、奶粉厂可接产,只需稍增加部分设备即可投产。
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和制备多肽药物研究
项目简介: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功能性的多肽,由此作为多种人体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多肽激素、其它细胞因子等),或作为生物导弹的导向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药领域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基础为:1.已经具备了噬菌体库,包括6个氨基酸随机肽库和15个氨基酸随机肽库两种。2.具有一流的动物试验、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条件。3.具有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积累,无论在研究技术,研究人员配备上都具备了较高的水准。
该项目适用范围及市场预测:作为生物导弹的导向肽,是当今世界医药领域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且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重组人溶菌酶和牛乳铁蛋白N末端多肽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对重组融合蛋白pGEX-4T1/rbLF-N包涵体通过复性和纯化,摸索了复性条件并确定了最佳的复性条件为pH值为8.5,蛋白溶液浓度为100μg/mL和DTT浓度为24mmol/L时,包含体的复性率最高;用SDS-PAGE对经过亲和层析纯化的融合蛋白GST-rbLF-N电泳分析鉴定;用HPLC和对经过凝血酶酶切获得的目的蛋白rbLF-N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3.23%;LC-MS/MS对GST-rbLF-N经过凝血酶酶切后再用胃蛋白酶酶切获得的组分进行了鉴定分析,证明含有天然bLFcin的活性组分;获得的重组蛋白rbLF-N经胃蛋白酶酶解后对G+菌和G-菌活性检测,证明具有抗菌活性。
该课题采用了5kDa分子量的膜对重组肽浓缩分离纯化,膜通量随体系的温度升高而增大,考虑运行成本及重组蛋白的不可逆变性等因素,适宜的操作温度为32℃。该课题建立了牛乳铁蛋白N末端多肽(bLFcin)的重组表达体系,并对重组的bLFcin抗菌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证明具有天然的抗菌活性。
一种人α1-胸腺肽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该复合物由人α1-胸腺肽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组成,通过人α1-胸腺肽中赖氨酸的ε-NH2或N末端的α-NH2分别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琥珀酰亚胺酯键或醛基形成稳定的酰胺键或次级胺键连接在一起。将在人α1-胸腺肽蛋白质表面的游离氨基和带有经琥珀酰亚胺活化的活性基团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或含醛基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进行反应,两者连结成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人α1-胸腺肽复合物,即mPEG-Tα1。
该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该发明制备复合物生物稳定性高,体内半衰期长,有助于提高人α1-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
一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该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高效表达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利用PEG修饰技术对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进行修饰制备成PEG-GLP-1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体内生物稳定性好、半衰期延长、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等特点,经动物体内实验表明该复合物比天然GLP-1降血糖有效时间提高6倍,该成果特点是,降血糖、降体重,不产生低血糖、为制备长效型免疫增强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新一代广谱高效抗生素――抗菌肽研发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生素――抗菌肽新产品项目。新品种抗菌肽已于2005年底申报世界专利合作组织的国际专利。目前拥有两个高效、广谱抗菌肽新品种,正在进行临床前的相关研究申报工作。
该项目致力于制造出真正意义的广谱抗菌的注射类抗菌肽药物,并进行生产与销售。该项目的产品是全新概念的广谱抗生素,未来市场份额及前景非常大。
巯基蛋白酶抵制肽C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临床研究
项目简介:该实验研究了儿童及成人的血清cystatin C浓度。儿童组l岁以后小儿血清cystatin c的浓度稳定,与血清肌酐无相关性;成人组血清cystatin C的浓度稳定,与血清肌酐正相关,与肾功能的损害正相关;l岁以上儿童组与成人组血清cystatin c比较无差异,血清cystatin C与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无关。用血清cystatin C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更好为临床服务,在临床应用中血清cystatin C有广泛前景。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抗HIV-1多肽药物载体的应用
项目简介:该发明在于提供壳寡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抗HIV-1多肽药物载体的应用。壳寡糖是利用壳聚糖为原料,通过生物工程技术降解制备获得的2~20个氨基葡萄糖连接而成的低聚氨基葡萄糖,有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血糖、防控癌细胞转移、抑制细胞老化等重要作用。壳寡糖作为多肽药物载体,可增加低吸收率的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控制多肽药物的释放;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保持多肽药物在体内稳定性;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高效表达人α1胸腺肽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项目简介:该基因工程菌为大肠杆菌DH5α、BL21(DE3)或BLR(DE3),其携带的质粒中含有n个表达人α1-胸腺肽的基因,其中,n为1到16的整数,质粒的启动子为IPTG诱导启动子Lac、Tac或P.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高效表达制备人胸腺肽,已完成中试研究,和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便、活性保持好、成本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乙肝、丙肝、癌症等病人的的预防与治疗。
以蛋清为原料开发溶菌酶和多肽蛋白制品
项目简介: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害、安全性教高的高船系水解蛋白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蛋清多肽是从鸡蛋清中提取的一钟活性多肽,不仅具有营养价值高,致敏性低,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蛋清多肽可促进儿童、青少年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青年女性食用可美容瘦身;中青年男性食用可抗疲劳、提高精力,糖尿病人食用有助于稳定血糖。
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是利用超声波穿透深度大,指向性强,聚焦性能好的特点,采用体外聚焦的技术方式,将多束低能量的超声波聚集起来,经水介质耦合作用,深入人体肿瘤内部,形成高能量区,产生60-100度高温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使肿瘤部位的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即失去病灶转移能力。坏死的“良”性化癌组织最终可被机体溶解吸收,达到“切除”肿瘤效果,该治疗对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没有任何影响。从治疗实践来看,高能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技术无创伤、无痛苦,精确快速治疗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肝癌等;还可治愈良性肿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疾病:如子宫肌瘤、良性软组织瘤、良性乳房瘤等;此外对常规手术失败后,且无法再次进行手术的残余肿瘤,常规手术后肿瘤复发、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等。
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作为当前我国无创伤、无痛苦,精确治疗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病变的方法,它与其他国内外同类治疗肿瘤的热疗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无创治疗:不需要手术,无痛苦、无创伤,表皮不留疤痕,无辐射性副作用,安全可靠;
2.规范治疗:按照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从体外超范围“切除”体内病变组织,从而使治疗简单、快速;
3. 适形治疗:立体组合适形扫描治疗方式,从而保证超声波更加精确地从体外穿透破坏体内病变组织;
4. 选择性治疗:控制超声波强度,仅在破坏肿瘤内2mm以下的血管有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5. 实时监控治疗:超声监控装置控制整个治疗过程,实时监控治疗时间长短;
6. 控制治疗时间:在控制的时间内治疗完毕后,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7. 提高免疫力:能激活宿主细胞抗肿瘤的免疫力,使其达到自体清除病变细胞及坏死细胞的功效。
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使患者避免化疗和放射性治疗所引起的局部不适和全身的不良反应,患者通过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后,只需短暂休息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为了达到更好的比较研究分析目的,我们选用了当前治愈肿瘤最有效的伽玛刀、X刀、直线加速器、中子刀作为比较对象,从外观、性能、疗效、治疗方法、作用机理、适应性、安全可靠性、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以达到人们了解现代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