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文化争鸣:一场百年的大争论--中医该废除掉吗(1)

医案日记 2023-06-14 05:57:54

文化争鸣:一场百年的大争论--中医该废除掉吗(1)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生存和发展、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关注和讨论都很多,而且这种讨论不限于医学界内部,而是与现代与传统、科学与非科学等话题纠缠在一起。本报今年7月4日曾就这个话题做过报道。实际上,一般的读者恐怕不甚了解,中医之争绝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约75年前,中医就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风波,这就是1929年的“废除中医案”事件。近日,社科院近代史所的左玉河先生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意义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本报特约请左先生撰成此文,以供关心中医问题的读者参考。

余云岫(1879—1954)

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方医学,显然是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寸关尺为理论基础的中国医学无法抗衡的。西方医学作为“新学”重要科目纳入新式教育体制后,西医教育、西医理论及西医从业人数均呈迅速发展之势。到20年代初,西医队伍基本形成,西医势力迅速扩大,逐渐成为足以与中医相抗衡的力量。原本统一的医界,遂分为中医与西医两大“疆界”。

中西医学毕竟属于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局面必然导致两者间的对峙与冲突。在五四新旧思潮激烈冲突中,知识界批评中医愚昧落后之声日渐高涨,西医界也公开与中医界决裂,医药界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对峙阵营。1916年,余岩(余云岫)撰写《灵学商兑》,率先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评;1920年,余氏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得到了杜亚泉、恽铁樵的回应,引发了1920年初关于中医理论之争。但无论是1920年的余杜之争,还是1922年之余恽之争,均局限于学理上的探讨,并没有扩散到学界之外。

1925年中医界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此事导致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两大阵营间水火之势渐成。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是“新旧之争”,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中医界对西医的攻击难以冷静与客观,而西医界之激进人士对中医界之批评更近乎苛刻。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故1925年以后,中西医界的争论,逐渐由学理讨论泛化为意识形态争论。在西医界看来,中医不管是其理论还是其实践,均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科学的对立面。中医被等同于迷信与巫术,行医者是“依神道而敛财之辈”。中医成了阻碍进步、阻碍改革的罪魁祸首。而中医界对于西医界的反击之声也不绝于耳。双方难以忍受指责,难以再平等、公正、冷静地研讨学理。在中医界看来,中医理论上尽管有缺失,但却有治疗的实效,并非如西医指责的那样落后迷信。而在西医界看来,中医已经固步自封、不可救药,必须加以废止。在科学主义高扬的思想背景下,难以为近代科学所证明的中医,同样难以在科学上找到依据,因而也就不具备合法性。学理上不具有科学性,自然在现实中就缺乏生存合法性。于是乎废止中医,便成为合乎逻辑、合乎时代潮流之事。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余岩、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四项相关议案。其所列废止中医之具体办法,将目标锁定在根除中医之生存基础上:尽管不立即禁绝中医,但通过中医登记,听任年老中医其老死,不准办学而使中医界后继无人,以达到中医自然消亡之目的。这种釜底抽薪之策,真可谓老辣而阴狠。

考虑到余岩提案过于激进,中央卫生会议最后通过之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其实施办法则显得和缓许多。该议案规定了废止中医之三条原则:“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这便是著名的“废止中医案”。

尽管如此,议案一旦实施,中医之废止便仅仅是时间问题了。也正因如此,中央卫生会议所通过的议案及余岩之提案公布后,立即遭到了以陈存仁、张赞臣为代表的上海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中医界之抗议举动,得到了上海各大报馆的同情。从3月初开始,中医界开始在上海《新闻报》、《申报》上发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大会之通告、通电。这些报社也陆续发表社评,给予舆论支持。上海其他社会团体也予以支持和声援,尤其是商联会及国货会之通电,对卫生部及中央卫生会议猛烈抨击,促其收回成命。

上海中医界之抗议、抗争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之关注。废止中医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理讨论”,而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不仅仅是医界内部之争论,而是社会上议论之话题。天津、杭州、苏州、南京等地中医界纷纷发表通电,支持上海中医界抗争举动,派人参加全国医药团体大会,并致电国民政府卫生部,请求取消决议案。

中医界反抗废止中医案,一开始便不与西医就中医优劣问题作学理上的讨论,而是逐条批驳余岩等人废止中医之理由,并将中医存废置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进行论辩。3月11日,上海医界春秋社等8团体发表通电,指责余岩利用卫生部和中央会议等行政手段,打压中医界,将其废止中医上升到“摧残国粹学术”的高度。他们一再申明,“中医自有中医诊断之法,勘定病别之类,”并非“巫祝谶纬之道”。针对余岩在提案中指责中医“反动”之语,中医界声称中医完全合乎三民主义,是“极端之极端的民生主义”,是“极端之民族主义”。这种驳难,显然已非学理争论,而是意识形态化之政治攻击,是将中医存废问题提升到是否拥护三民主义的政治层面,争取政治上之优势。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医界反而指责西医界废止中医乃违背三民主义之举,并喊出了“打倒余汪提案,就是打倒帝国主义”等政治性口号。

与废止中医关系密切的还有药界的“饭碗问题”。故中药界与中医界始终统一行动、团结合作。同时,废止中医药,涉及到了全国各地数百万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中药材之销售额,每年数以亿元计,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若废,全国中医药从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药商、药工、药农便失去生计,政府也失去大笔利税收入。同时,由于国产西药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大量依赖进口,增加贸易逆差,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医界明确打出了这样的旗帜:“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公开宣告提倡中医中药之目的是:“促进健康,强种强国,维护民权;职业自由,扫除障碍,张吾民权;发挥天产,推销中药,富裕民生。”

中医界对废止中医案所进行之规模宏大的抗争,同样“刺激了上海的西医界的反感”。西医界激烈主张废止中医之代表人物余岩、汪企张、胡定安等,纷纷在各大报刊上发表废止中医之言论,回应中医界的批评。中西医界围绕中医存废问题展开之论争,互相攻讦讥讽,互相指责警训,充满了火药味,并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层面。

3月17日,上海中医界发起的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如期举行。大会宣言对西医界操纵中央卫生委员会,藉其参政之势力摧残中医的做法进行了猛烈抨击,强调“中医之真价值,决不在西医之下”,并明确了此次抗争之具体目标:“消极的据理请愿政府,迅撤消原案并惩戒提案人余岩;积极地努力书报刊物,广设医校医院以及一切求学术之改良进步,为民众之健康皆有具体计划,非孜孜为个人之生活计也。由此目标协力进行,不达目的誓不中止。”为了将抗争进行到底,大会推选谢利恒、随翰英、蒋文芳、陈存仁、张梅庵组成赴京请愿团,张赞臣、岑志良为随行秘书,分别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行政院、立法院、卫生部、教育部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当天晚上,请愿团在各地来沪代表的欢送下登车赴京。

至此,全国中医界为保存中医而进行的生存抗争,已经成为国民政府需要注意及应对的政治问题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后练习题

太长了打不下啦,你吧你Q给我我发给你吧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第1课
◆阅读与思考
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
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
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孑L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
◆阅读与思考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
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学在官府”有所变化。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解析与探究
儒家思想所讨论的哲学命题主要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在社会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学成为显学。
◆自我测评
1.(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主张:“仁政”学说、尊王贱霸、“民贵君轻说”、人性本善说、“养浩然之气”。荀子主张“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认为要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2)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尚力”“节用”“节葬”。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5)兵家。主要代表有吴起和孙膑。吴起具有“文德”与“武备”兼备的战略思想,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吴子》一书中。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其军事思想经过后学的整理,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
◆解析与探究
汉初经济凋敝残破,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秩序,因此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时汉济恢复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加强中央集权和解决诸多社才能缓和社会矛盾问题已经有了经济基础,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思想必然要发生变化。
◆自我测评
1.(1)黄老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2.(1)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第4课
◆阅读与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解析与探究
神秀意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沿袭了这一思想。慧能意思是说,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静心自悟,不必苦修,便可顿悟成佛。陆王心学沿袭了这一思想。可见,宋明理学与禅宗有渊源关系。
◆自我测评
1.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其形成的背景: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二是三教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2.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第5课
◆解析与探究
同:都关心人民疾苦。
异:一是目的不同,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明清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二是主张方面的不同,明清民主思想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原因:一是人民是国家统治的根基;二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君主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
◆自我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括: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主张社会变革,关乎国计民生;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关注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进步意义表现为: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问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第6课
◆阅读与思考
同意。除了课本上涉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以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等因素外,还应包括个人的作用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解析与探究
规模与水平差异:郑和下西洋较之西方的远航时间早、规模大、水平高。
目的与性质差异: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追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西方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具有资本主义海外殖民的性质。
历史影响差异: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西亚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西方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自我测评
1.(参照课本)
2.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7课
◆解析与探究
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在近代文字学建立以前,《说文解字》有关汉字起源的学说,无疑是最权威的。
◆自我测评
1.(参照课本)
2.汉末社会危机严重,书法重在表达士人对意境神韵、风骨理想形式的追求;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形态的四大家和瘦金体,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清代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试而兴“馆阁体”,精润美媚,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第8课
◆阅读与思考
这道题目是一种开放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画面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重于意境重于写实,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
解析与探究:
提示:一是描绘了当时城市中的市民生活,一是表明当时城市中的商业活动比较兴旺。
◆自我测评
1.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2.相关的表述集中在教材第38页最后一段,主要是两个方面: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9课
1、 略
2、 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概述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提示:(1)先秦时期,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采用四言体形式。 在南方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形式——楚辞,采用比较灵活的句式。《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2)汉代赋极盛行,作品多围绕贵族的奢侈生活而作,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时代自信心。写法注重辞藻,手法夸张,有文字堆砌、形式呆板的缺点。(3)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众多,题材风格丰富多样,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边塞诗风格豪放,田园诗清新自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名垂千古。(4)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又经历了山河破碎、偏安一隅等时代变迁,词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婉约派音节谐婉,情调柔美。(5)元代散曲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广受民众欢迎。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散曲多感叹时世、歌唱山林隐逸,既表现了元曲作家蔑视正统礼教,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
第10课
◆阅读与思考
外部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原因:小说自身的发展。
◆自我测评
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小说特色与明清历史的联系。
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第11课
◆解析与探究
1.《京剧脸谱》邮票中的人物,上排从左到右为: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下排人物从左到右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八人全部为净角。
2.有学者称:“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追求‘潜虚半腹’,‘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
虚处而生’;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榭之空格,去得自然之景,感宇宙之情韵。”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
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
◆自我测评
1.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到京城献艺。②高朗亭等人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徽调的表现力愈加丰富。随后,又有徽剧四喜、和春、春台三班相继进京,徽调在北京逐渐扎根。③后经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的剧种——京剧。中国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在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京剧形成的重要因素:①外部因素: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是达官贵人的天堂,各地的商人也纷纷建立会馆、商号。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②内部因素:徽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与汉调合流,并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2.简述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①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同剧”;继承了中同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②特色: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第12课
◆解析与探究
提示: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结合《历史》必修1第6课知识,我们看到,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所提供的民主、开放政策,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背景。
◆自我测评
1.①不同:智者学派是适应当时的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②各自的哲学观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由此,它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追求真善美,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2.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从希腊先哲的哲学观点来考虑作答。
①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③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所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13课
◆阅读与思考
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和文学、艺术等创造的桎梏,掀起了一股
思想解放大潮;
②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③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自我测评
1.薄伽丘的《十日谈》面对现实,描写的是完完全全的世俗生活,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天堂幸福和梦幻似的虚无飘渺的“神”。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他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把人间的百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塑造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揭开了以“人”为中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序幕。
中世纪对人的内心世界,对人们复杂、活生生的、有时是互相矛盾的感情不大感兴趣。文艺复兴时代才使人变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如同那个时代的航海家们发现新海洋和新大陆一样,作家们也发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新深度。哈姆雷特的悲剧也就是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的悲剧。哈姆雷特不可能解决问题。他的伟大在于他提出了问题。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创作的这部天才的悲剧一直激励着人们去思考,召唤着人们去实现人文主义的光辉理想。
2.人文主义思想主要通过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对话、故事情节的发展,绘画、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构图和色彩等表现出来。
第14课
阅读与思考(略)
◆解析与探究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 : “因行称义”本质仍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券的掠夺,简化宗教仪式,给教徒极大的解放。“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就,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自我测评
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有人说中医是国粹,但是医院里的中医不景气,对此你怎么看?

我家的胃药验方传了百年之久了,想要做大,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没有团队,只能靠着朋友间的转介绍卖一些出去。

中医不是没有好东西,而是学中医的人都缺少市场运作的经验,也没有渠道。

不说别的,中国的胃病患者有多少?可以说十人九胃,这个市场有多大?若是能把这个市场做起来那会是多大的产业?

我家的胃药传了四五代人了,在我卖胃药的这四五年里就治好了快一千人了。不管是什么胃病,只要不是胃癌,两三个疗程就可以去根的,超过三个疗程的少之又少,我做了几年,遇到的不过是三五个而已。

但是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更没有慧眼识珠的伯乐,受益的人只有这么少。

我相信有这样秘方的人还有很多,但是都限于种种原因,无法做大。这才是限制中医发展的主要原因。

更有一些败类,打着中医的牌子做传销,硬生生的传统医学抹黑,使中医中药背上了骂名,这也是制约中医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医中药要想发展,离不开民间的有识之士的支持,仅仅靠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如今天时有了,地利有了,缺少的就是人和而已。

但愿我们的中医中药能发展起来,到时惠及天下。

深有同感。18年九月,治一12岁男孩,咳嗽甚剧,痰少,流清涕,已近4个月。在常州上学期间展转多家医院诊治,疗效不显,乃改服中药,一次配了2O副,但直到服完,依旧收效甚微,听人介绍从外地回来求治。其出示以前处方,我不禁哑然失笑,该医生居然给他开的是“保和汤”(保和丸改汤剂方),“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是一首治疗伤食,吞酸,腹胀,口臭,泛恶的消食和胃方,当下就怀疑这“绵羊医生”(不管学院派或民间中医,都有真材实学者,能治病,不空谈,口碑好的中医都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也不要一棍子全打死,唯有不学无术,夸夸其谈,不会治病,又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医,我才称其为绵羊医生,除了皮毛有用,剩下的就是杀了吃肉了)是不是混饭吃的。检查:患儿营养中等,面色微红,舌质正常,舌苔中心有一处厚腻苔,舌边有少许齿痕,舌根净,舌尖红,有少许薄白苔,咽部两侧扁桃体略肿大,色瘀红,右脉寸,关部濡数,左脉正常,咳声重浊,使劲咳始有少许粘痰,色白,中略带黄色,听诊无特殊杂音,眠食,二便均正常。综合判断,湿蕴中焦,复伤外感,久郁化热之轻症,遂书方三副,尽剂而愈。

说起这个,实在令人内心感到非常沉重!

首先我说一下中医治病的五大术:东方用砭、西方用药、南方用针、北方用灸、中土以导引术为主。(这不是原文,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

逐渐到后面治疗以针、灸、药为主,也就是中医人常说的一针、二灸、三用药;针所不及,灸之所宜。

清.道光年间,官方废除针灸,所谓治疗袒胸露肚,难登大雅之堂,从此针灸仅在民间传承。(所以我们发现在清朝出现了很多用药高手与名家,比如黄元御、徐灵胎、喻嘉言、陈修园等,但是很少有用针高手),从此,针道衰落。所以目前大部分人对针灸的认识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认为针灸只是能治疗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等,其实不然,针灸调理五脏失调的作用也是异常强大。

针灸衰落后,中医仅用药,就相当于一条腿走路,近代受西方医学的冲击,当时兴起废除中医的运动,对中医又是沉重的打击。

而最致命的,是中医传承出现了问题,现代院校以培养西医的模式,大规模培养中医,而且就读大学期间,百分之五十学习西医知识,百分之二十学习英语等杂科,仅有百分之三十时间学习中医,而且大部分是脱离了临床的中医,更可恨的是,连《黄帝内经》等经典沦为选修课。所以培养出了一大批以西医思维模式运用中药针灸的伪中医!

打个比方:大家到医院去看,那些针灸师,是不是你哪里痛就扎哪里?头痛扎头、脚痛扎脚,这个不用思考,任何一个人学习好解剖,背好穴位定位与功效都能做!这算是中医么。

中医传承当以师承为主,师带徒的模式才是最适合的,但是这些人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很难考证,所以都流落在民间;而医学院校毕业的人,考证非常容易,这部分人大部分都进入了医院。

总之,医院里的中医,大部分都是受西化思维影响的伪中医,他们根本不能作为中医的代表。(题外话,其实我也是医学院校科班出身的)

作为一名学习西医、从事西医工作30多年的医生,对于中医我个人还是持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当然先进 社会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医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甚至很多人开始不相信中医,诋毁中医,这是不可取的。

作为一名西医,简单聊聊我对中医中药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1、传统中医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值得尊重

现代 社会 很多人否定中医、甚至诋毁中医,我觉得这没有必要。我们必须承认中医中药的 历史 地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首先,中医中药为中华文明和 历史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尊重和承认,否定中医药和否定中医药的作用,说严重一点就是不尊重 历史 。尤其是在西医出现之前,中医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解除了病痛,保证了大众 健康 。

其次,现代中医值得尊重。国家一直提倡和号召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国务院甚至制订了专门的《中医药法》,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医药发展树立了信心,同时也肯定了中医中药对百姓 健康 的地位和作用。

还有,中医中药也是文化的传承。中医中药,是我国悠久 历史 文明传承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尊重、支持,本着发扬的态度,本着爱护和保护的目的,进行发掘、发扬。

2、是什么导致中医的不景气?

中医中药的发展不景气,有 历史 的原因,有 社会 的原因,也有中医中药自身的原因。

作为中医中药来讲,尤其是在建国以后,受到了西医的广泛冲击,西医治疗方式由于广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诊疗手段、检查经验,目前西医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作为中医,明显的在继承、创新与发展上,思路不够、路子偏稳、步伐太慢,由于中医成才慢、传承受限等,中医的人才问题也是困扰中医发展的障碍。

同时,中医与西医相比,治疗疗程长、见效慢,对于急症重症有时候还是与西医有一定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更加相信西医,选择西医治疗。

3、中医中药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首先,中医对于治疗慢性病、治未病等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对于一些妇科慢性病、胃肠道慢性病等,中医有很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其次,体现在康复上。中医对疾病的康复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术后的康复与理疗,慢性病的康复与治疗等。

再有,中医中药体现在大 健康 领域。中医中药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增强大众身体体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慢性病发生等,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总之,中医中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百姓的支持,需要大家的尊重和理解;尽管目前中医药发展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中医事业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作为一种继承,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事业中去,而不是一味的批判。

批评性建设,才是更需要的!

中医什么时候成了国粹?

国粹指的是文化形式,譬如国画,书法,京剧,中国园林,它们的存在是基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基础上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审美是具有人为的主观性的。

中医是治病的,它和其它科学技术一样,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通常都讲效果,科学技术从来就不是国粹,因为科学技术面对的是不讲文化的自然对象,其中,医学面对的是生命体系,病菌病毒,如果弄不清生命运行的规律,甚至不知道存在病菌病毒,又怎么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呢?

中国古代有不少发明,如四大发明,从来没有人称之为是国粹,即使我们赞叹古人的伟大,那也只是和同时期的其它国家相比而已,今天我们还会继续使用这些发明吗?

现代医学的发现,早已证实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错误的,而中药是原始的经验学,把中医视为国粹,体现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愚昧。

难道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不是去治病,而是去弘扬国粹的?

如果有哪个中医粉病人为了弘扬所谓的中医国粹,把自己治死了,是被视作国粹宣传先进分子,还是被视作是一个冥顽不化的傻子?

关踺是国家在管理上有严重问题。

其一,同样一个病,西医简单治一下,没治好,还几千上万元,中医望闻问切一番,治好了,才几十几百元,对中医来说费力不讨好。

改革一下,同病同价,不出五年,中医水平和人数立马超过西医水平和人数,医院病人马上减少50%人流。

可以说中医是有理论准备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名著,以现在任何一个聪明点中医,背读上五遍,不讲包医百病,什么几万元的心脏搭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胰腺炎、胆囊炎都是小病一个,可以说药到病除,不会一年住几次医院。

其二,对医生个体进行申报考核。不要说什么包医百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病都能治,但集中精力钻研一个心脏病或高血压等,肯定是没问题的。

自己先申报,善于治那几种病,经考核核准挂牌公示,只准治这几种病。并且每年象年检一样,审查一番。防止现在这种,挂了牌就包医百病的骗人。

有提高再申请核准,再扩大诊治范围。

现在的政策,完全在鼓励落后的西医,打击先进的中医。

按我的方法改革,可以预想,十年后这些“高价病”很可能找不到了,被抢治完了。

医院不是不够用,而是门可罗雀。

关键是西医治病只是缓解,几天或几个月又犯了,又住院了。

中医治病是治好了,几年十几年不犯不住院了。

谁跟你说医院里的中医不景气?我们这里中医院医生收入最高,中医院也盖的高楼。不是一大早去排队根本排不上号。连中医院的分院的医生都很赚钱。上次去扎针,针灸科大夫说她孩子在加拿大读书,一年要给40万。因为西医是量化的,做检查也好,开药也好,都有标准,价格也是透明的。西药通常也不能长期吃。中药就不一样了,不吃一段时间看不出效果,中医理疗也是,按疗程来的。加在一起,比西医贵多了。

有那么一天,全国,各地方,会有真正的“中医院",里面分设,所有各中医科之特长的中医医疗人员,对所有中药可治的任何病,都有各家之治法,任何一科,只治自家特长之病!各家所用中药,概由各家自行采购!也有各家供制自家所需药材!淳清一色的,中国中医药的“中医医院"!大家只要有临床真本领!英雄不怕无用武之地!可现在,无论是学校学子,还是民间中医人员!到时!你在真正“治病"时,稳,准,狠地,一次性,用自家的中医医术,把病能治好!那时!你就强吧!大吧!中国的中医医药人员们!努力吧!

现在人类完全被西药抗生素吞噬,依赖性抗生素严重,如果吃西药都用的没效了那就是晚期了,就听天如命了,药不是万能的,依赖性抗生素西药对人体伤害大不大医生才知道,打破传统说明身体已经升级,成了李小龙的精神。就比喻吧,我小时候拉肚子土茯苓一次可以解决,自从有了西药吃了沙星胶囊方便,吃几服次都没好,起码要几天才好。现在的医生为了你快点好效率快,不得不使用抗生素。中药已对其体无效。久而久之吃西药习惯也是反反复复的发作。一个感冒咽喉炎咽咙痛都要半个月与两个月才好。

如今中药已被 科技 取代不用抓药煲药只配中成复方药,

黄莲素,穿心莲,六味地黄丸,蛇胆川贝,三黄片,枇杷膏,人参归脾丸,乌鸡白凤丸,人参片,鸡内金,左归丸,颈椎颗粒,整肠生,何济公,复方板蓝根,感冒灵片,肚痛丸,三九胃泰,三七伤片,跌打万花油,红花油,六神花露水,夏桑菊冲剂,青草油,正骨水,活络油,美国花旗参,十二味冲剂,罗汉果润喉糖,西瓜桑,香港千里追风油,金噪子,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八宝惊风散。肠炎灵片,天麻胶囊,复方丹参口服液,小儿七星茶,小儿宣肺口服液,保婴丹,小儿解表口服液,等等,我不相信你不使用中成药。不要抹黑中医。你们老父母都有用这些药。

话可以乱说,药不可乱吃。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求对症下药。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记清常用的西药药名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常用的西药药名,以免小孩过敏休克,出事最多的是西药阿莫西林,血压药导致无缘无故死。

  西药药名大全

  苄星青霉素 (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氨咖黄敏胶囊 (伤风胶囊)

  阿莫西林 (羟氨苄青霉素) 氯芬黄敏片 (感冒通)

  氨苄西林 (安比西林,必仙素) 甲硝唑芬布芬 (牙周康)

  氨苄西林钠 (氨苄青霉素钠、舒他西林) 人工牛黄甲硝唑(牙痛安)

  哌拉西林钠(氧哌嗪青霉素) 糠甾醇(牙周宁)

  氧氟沙 (氟嗪酸) 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

  诺氟沙星(氟哌酸、FPA) 克仑特罗(咳喘素)

  依诺沙星(氟啶酸) 地喹氯铵含片(克菌定)

  米卡星(丁胺卡那、丁卡) 二羟丙茶碱(喘定)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丙氟哌酸) 二氧丙嗪(克咳敏)

  头孢噻吩(先锋Ⅰ、头孢霉素钠) 复方胆氨(喘安)

  头孢噻肟钠(头孢氨噻肟、先锋噻肟 ) 枸橼酸喷托维林(咳必清)

  头孢唑林钠(先锋V、先锋啉) 硫酸沙丁胺醇(舒喘灵、喘乐宁)

  头孢氨苄(苯甘孢霉素、头孢力新、先锋霉素IV)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喘息定)

  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复方头孢氨苄) 苯丙哌林(咳快好)

  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呋新) 羧甲司坦片(化痰片)

  头孢克洛(头孢克罗、头孢氯氨苄) 麻黄碱苯海拉明(百喘朋)

  头孢拉定(先锋VI、头孢环已烯) 复方鲜竹沥(去痰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1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