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药王孙思邈

医案日记 2023-06-14 05:04:21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籍贯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他生活于公元581—682年。

孙思邈论述医德在中国医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千金要方》中首创《大医精诚》论,较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医生所必须恪守的医德准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其著作以《千金方》命名,正是体现了这种高尚的品德。他对唐以前的医学资料进行汇总、研究,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先后着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统称《千金方》)各三十卷)。据传有《枕中素书》一卷、《摄生真录》一卷、《福禄论》三卷、《会三教论》一卷、《庄子注》、《老子注》、《龟经》、《明堂图注》、《孙真人丹经》、《千金食治》、《玄女房中经》、《禁经》各一卷。

孙氏十分重视妇幼科,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把妇科列为临床各科之首。所载妇人方,从求子到调经,包括许多妇科的特殊疾病。其《千金要方》中妇科的内容尤为丰富,不失为一部妇科专著。在幼科方面载述不少病症和护理方法,对中医妇科和儿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药物学方面,他收集整理了许多经验方,用于炮炙、分类及贮藏等。

孙氏在养生方面的研究颇为深刻。他主张“安不忘危,预防诸病”,“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强调“抑情养性”,以及“慎言语”、“节饮食”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现今老年医学和老年保健,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药王?

“草生福地皆为药,人在名山总是仙”。王屋山被唐代精通药品、医德高尚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誉为“天然中草药库”,他尝遍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并经实验从2000多种植物中选出有200余种入药,如鸡头参、灵芝、何首乌、天麻、银杏、冬凌草等。这些药多为上乘名贵药品,如何首乌为菊花芯状,全虫有10条腿等。

? 也许正因为如此,孙思邈长期隐居在王屋修炼行医,数次被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征召进京做官而均辞不就,仍坚持在济源采药行医,济世救民。 相传,孙思邈是骑着毛驴入王屋的,在李八庄曾赐药给身有残疾的打铁后生李老八治疴。至虎岭见一病虎,口中流血,气息奄奄,孙思邈便上前为其拔去骨刺,又用草药为虎疗伤,老虎病好之后成为孙思邈的坐骑,力报孙思邈救命之恩,今天的虎岭便由此而得名。


同时孙思邈被百姓称为“药王”。从此孙思邈骑虎遍游王屋山,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如种药地“圣草坪”、采药地“药贵山”、晒药地“按平村”、药王庙遗址“捣药臼”、给百姓治病的村庄“李八庄”、“汤洼”,给龙虎治病之地“龙潭”、“虎岭”等。 据《中国古今名人大字典》记载,孙思邈卒于唐永淳元年(682年)。


宋徽宗在崇宁二年(1103年)游王屋山时,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今王屋乡林山村红泥坡前的庙岭,即为孙真人墓茔所在,当。地人称之为“孙真坟”。墓前有圣庙、享堂、孙思邈坐像等,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碑上,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月,天降奇灾,一火焚化,独留残神(孙思邈塑像)一尊”的记载。


济源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自宋代流传下来的“山中草木皆为药,壶里乾坤非世间,货药坪上留圣迹,云外殷勤嘱后贤”等赞美孙思邈的民歌。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理研究,在广泛搜集、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写就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福寿论》、《保生铭》等医药论著。


其中《千金翼方》在王屋山写成,共30卷,为《千金要方》之续篇,收集有张仲景《伤寒论》、唐《新修本草》等药典中6。5万个处方,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寿药王孙思邈

2017年5月16日至18日参加“走出铜川的艺术家回铜采风活动”,其间有幸参观了孙思邈纪念馆。

走进巍峨宽阔的展馆内,对我冲击力最为震撼的就是从楼顶垂吊下来的四幅大字“大医精诚”,这是对千古药王孙思邈最为准确的评价和赞誉,仰而望之,肃然起敬。

说起药王孙思邈,在老百姓心目中,他首先是一位令人膜拜的“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救星式人物。

传说孙思邈活了141岁,自然又是一位闻名天下的寿星,还是一位养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养生之术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学家的养生理论,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备受病患侵扰,渴望延年益寿的人们如何去健康养生。

唐太宗颂其为“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其医德之高、医术之精、学识之博、著述之丰,举世罕见。

他是京兆华原人,故乡有以他“药王”名号命名的药王山,也称五台山。山之主峰北洞,虽不怎么高,但登山之道却笔直般陡峭,有以磬玉之称的青石铺就的141级台阶,象征药王孙思邈141岁高寿。

我曾二十多次拜谒这座药王山,攀登在这长寿之路上,心中感念着药王孙思邈“真人高风垂千古”,拯衰救危,一心为着老百姓奉献毕生的那种与天地日月同辉的苍生大医。

孙思邈纪念馆内的展版上有“养生泰斗”“中华寿文化鼻祖” 这样对孙先生的评语,令人注目。

作为一个长寿老人,他的长寿秘诀是:以科学精神,启悟天下人,从中获取养生健康知识,益寿考而添福缘。他将自己一生养生要诀总结成内涵丰富养生理论,千百年来为后世养生家所推崇。

有句俗话说:病都是吃出来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讲的是食疗。第一就是节制饮食,吃八成饱。吃太饱了,肯定会染病上身。第二是注意到什么节气吃什么东西。具体得看这个食物它含有什么营养。孙思邈就对当时他能见到的一百五十多种食品,包括蔬菜、各种米面、各种肉类、各种奶类,作过说明分解,我们应当查一下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进食时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第四,主张饮食清淡,少食荤、腥,忌食生、杂。他力倡“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认为少食多餐益于身体健康。第五,讲究营养平衡。不能过甜、过咸、过酸、过苦。“咸则伤筋,酸则伤骨”。尤其生活富裕时更需注意,以防心脑血管发生变异,让肥胖、营养过剩的富贵病上身。第六,吃饭时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尤其吃饭时不能生气。

接着说养气,实际也就是药王孙思邈六字长寿术。即用口呼气的同时配合意念轻声黙念:“嘘、呵、呼、咽、吹、嘻”六个字,分别排泄祛除六字各对应的脏腑的致病邪气,用鼻吸气补养五脏六腑虚损不足,因而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强体,延年益寿。

这六字长寿术是在《黄帝内经》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的养生长寿思想指导下,受《庄子?刻意》讲的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这是孙思邈先生以陶弘景《六字气诀》为基础改编,经自己百年养生长寿实践,传给后世一套实用简便的保健长寿术。

再说养性。他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他主张治病须先治“心”病,治未病之病,不靠药物,而在善于百行。百行就是人的各种行为,就是上述的“五难”。百行端正,则无需药物也可以延年益寿。这就是养生先养性的实际意义。

孙思邈非常讲究生活规律。说:四体勤奋,每天劳动。行医看病,上山采药。节制饮食,细嚼慢咽。食不过饱,酒不过量。饮后漱洗,睡不张口。这看似平常的5句话40个字的养生真言,高度概括了孙思邈的生活习惯,也概括了孙思邈在养生方面的重要经验。

他还主张抑情节欲。认为过度情欲是患疾早衰的重要因素,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愁、少笑、少乐、少怒、少喜、少好、少恶行”。他还主张常欲小劳,认为锻炼比营养、休息更重要,并把按摩、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作为养生要点。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缺医少药的乡间,父亲患了夜盲症,母亲更是得了大脖子病。为了给父母亲治病,他从小就立志学医。待学成行医时,他有一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媸(chī),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其中待求医者“皆如至亲之想”确实振聋发聩,响遏行云,令人不得不叹服。药王孙思邈因而成为“大医精诚”的一代名医。

孙思邈“学医疗亲”的孝行不仅是为父母行孝,他的孝行已超越了“二十四孝”,成为一种“医济天下”的天下之大孝,千百年来感天动地。孙思邈的孝行被《中华孝道》邮票收入,其意义应当在此。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指出:养生之首,长寿大法,在于修行道德。“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另外,孙思邈从小就体弱多病,个人健康基础很差。因为疾病,他久病成良医,创造了一个长寿奇迹。他以自己亲历亲行,告戒世人:自己的寿考自己掌握,注意养生,人人可以长寿。

孙思邈认为健康长寿的人生才圆满,没有遗憾。他算了一笔时间账:“吾常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十二万时,此为三十年。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百年之内,斯须之间,数时之活,朝菌蟪(huì)蛄(gū)不足为喻焉。可不自摄生而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无厌,故养性者知其如此,於名於利,若存若亡,於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这需要人们细细去揣摩理解,对于不注意养生,透支过劳的人,或想等功成名就,老了再养生的人来说,是个十分善意及时和科学的警告。我们总是被七情六欲所困扰,总是轻视生命之珍贵。其实,一切身外之物只要和生命来比较,那就显得微不足道。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的思想,他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其医著命名为《千金方》,“千金”两字内涵意味深长。以人为本、人命至重是中医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特征。从而我们应当明白,长寿养生的重要,生命是人生第一位的,除生命之外,什么都可以抛弃。

走出孙思邈纪念馆,我频频回望馆前耸立手执药葫芦的长寿老人孙思邈塑像,这也是我见到的最为我认可,最好、最成功的孙思邈塑像。此时,心中的敬意又一次油然而生。我默默自语,对自己说:我得再来拜谒先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90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