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怎么治疗)

医案日记 2023-06-14 03:27:27

中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

小杨去年做了结肠癌手术,术后出现左下腹包块,感到肠子里的东西到了这一处就不能往下走了,还往上翻,引起肚子痛,呕吐,吐了以后症状会缓解些。病的时间久了,不能吃饭,身体很虚。医生说是粘连性肠梗阻,建议手术。那么除了手术,还有什么好方法?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外科海志钢建议:对于肠粘连造成的梗阻,因手术可能造成再次粘连,建议尽量采用非手术的保守疗法。这方面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身体好的早期肠粘连病人,可服用“肠粘连松解汤”(生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2g,芒硝6g,木香12g,赤芍25g,川芎15g,水蛭15g,炒莱菔子30g,三棱15g,莪术15g,黄芪30g,当归12g,甘草5g),每日1剂,两煎取汁600ml,每次200ml,1日3次口服。这个方子中生大黄、枳实、厚朴、芒硝为张仲景“大承气汤”的原方,专治脘腹胀满疼痛,便秘不通。口服的同时,也可以灌肠。根据这个患者的情况,应该加些益气健脾的药,如黄芪、白术、山药等。不过最好到医院找专家诊断,辨证用药。

肠梗阻怎么治疗

治疗
1.粘连性肠梗阻
(1)非手术疗法 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
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
(2)手术疗法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①粘连带或小片粘连行简单切断分离。②小范围局限紧密粘连成团的肠襻无法分离,或肠管已坏死者,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如肠管水肿明显,一期吻合困难,或病人术中情况欠佳,可先行造瘘术。③如病人情况极差,或术中血压难以维持,可先行肠外置术。④肠襻紧密粘连又不能切除和分离者,可行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术。⑤广泛粘连而反复引起肠梗阻者可行肠排列术。
2.绞窄性肠梗阻
(1)绞窄性小肠梗阻,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绞窄原因决定手术方法。
(2)如病人情况极严重,肠管已坏死,而术中血压不能维持,可行肠外置术方法,待病情好转再行二期吻合术。

粘连性肠梗阻如何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对引起腹膜炎的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胃肠道穿孔后腹膜炎等应积极预防,彻底治疗腹腔炎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结核性腹膜炎及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由这些炎症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已大为减少。由于腹部外科手术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外科医生应懂得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充分认识到粘连的潜在危险性,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外科侵入。做手术前洗净手套上的滑石粉,切口部位及大小适当,操作轻柔,避免过多牵拉,尽量减少对肠管、内脏浆膜和腹膜的损伤;尽可能修复腹膜的缺损,如缺损过大可用网膜覆盖,并使肠管与腹膜缺损隔离;术中不要长时间暴露肠管及其他组织,如需将肠管移出腹腔外,要用0.9%氯化钠溶液纱垫将其包裹好以防干燥;勿长时间阻断血管或钳夹肠管,避免大块结扎,以免影响血供;尽可能用刺激性小的缝线,保留线头不应过长;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胃肠内容物外溢污染腹腔,对于胃肠穿孔的病人,胃肠内容物已外溢,术中应彻底清洗腹腔,以减少感染;腹腔引流最好采用刺激较小的材料,放置部位要适当,尽可能避免与肠管接触,位于中上腹的引流物可用网膜将其与肠管隔开。关腹时勿遗留纱布及其它异物。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胃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如手术后腹胀、肠蠕动差可根据情况应用新斯的明或中药(大承气汤、胃肠复原汤等)。
腹腔内粘连大多并不导致肠梗阻。梗阻的发生往往有某些诱因,必须提醒患者注意:(1)饮食应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防止大量食物进入已受粘连影响的近端肠管内;(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避免出现肠管异常蠕动;(3)餐后不宜做剧烈体力活动,尤其是突然体位改变的活动。上述事项对已经发生过肠梗阻的患者尤其重要。
此外,人们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上还作了许多研究。有人曾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等抗凝药注入腹腔,以减轻纤维蛋白凝集和腹腔内出血后纤维蛋白的析出,有利于吸收,但效果不甚满意。除去形成的纤维蛋白也是降低粘连的一种方法,如应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可效果也不佳。亦有人试图采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力,由于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而且有一定不良反应,现很少有人使用。将肠管和腹膜用化学生物可吸收膜隔开是较有希望的方法,如透明质酸钠或透明质酸磷酸钠缓冲液、右旋糖酐、聚乙稀吡咯酮和羧甲基纤维素等,将它们涂于手术部位附近肠管或内脏表面以及腹膜上(特别是切口处腹膜),可以将肠与肠、肠与腹膜之间隔开,减少粘连。此外透明质酸钠尚能抑制出血和渗出,刺激间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改善内源性修复过程。用含脲基海因溶液,关腹前注入250mL,可以减少和消退胶原蛋白渗出,防止成纤维母细胞大量增殖,减轻肠管水肿,使腹膜上皮迅速修复。尽管以上报告很多,但至今仍无外科界所公认的可靠预防药物。

肠梗阻问题急急急!!1

祝身体健康,以下为网络得到的部分相关信息

非手术治疗是每一个肠梗阻病人必须首先采用的方法,部分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常可采用此法使症状完全解除而免于手术,对需要手术的病员,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除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

(1)中医中药:

①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

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

配穴:大肠俞、大横。

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

②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③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2)在采用非手术疗法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应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以免丧失手术时机而影响预后,如病人症状有所改善出现排便排气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指标可作为判断梗阻解除的参考条件: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

另外附文一篇:

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治疗肠梗阻通常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对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还要依据病因、部位、程度等选择具体疗法。如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疗法,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时则改用手术疗法;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需尽早手术。

本文作者是一名基层老医生,他在临床中看到一些本可不必手术的肠梗阻病人进行了手术,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身体痛苦,内心十分不安,于是写就了这篇文章。

其实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有一定效果,可为什么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呢?据作者分析,其根源有三:一是肠梗阻非手术疗法(尤其是手法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严格,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在作祟,三是错误地认为手法治疗不科学。

作者摸索出的“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且可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粘连等并发症与后遗症。现将本法推荐给同道,以便为更多的肠梗阻患者解除痛苦。但因肠梗阻类型较多,病因复杂,手法治疗时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肠结”或“关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工作的开展,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起到了良好作用。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学习前人经验,逐步摸索出“以手法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治疗肠梗阻的新途径,并总结出“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针:即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主穴有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或透外关;配穴有双侧天枢、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

耳针选穴:主穴有胃、小肠、大肠;配穴有肝、脾、胆、胰、耳中、神门、缘中、皮质下等。

治疗手法:每次选5~6穴。快速捻转进针,进针后继续捻转数秒种,得气后停止捻转。每10分钟行1次针,留针30分钟(耳针可以不留针)。必要时2~3小时可重复1次。

二、摩:即按摩疗法

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医者站在病人一侧,用双手掌或单手掌绕脐按摩患者腹部。手法由轻渐重,以病人能够接受为宜。顺时针(若疑为肠扭转时应慎用,因肠扭转多系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0~200下,而后用双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腹部100~200下,轮流按摩2~3次,必要时2~3小时后可重复1次。一般可与针刺同时进行,或起针后接着进行。

三、颠:即颠簸疗法

此属特殊手法。患者俯卧取膝肘位,尽量加大上下肢距离,宽衣松带,充分暴露腰、腹部。医者站立一侧,或跨骑于病人背后,双手平放于病人腹壁两侧,自上而下或左右振动腹壁;或站在病人一侧,手掌朝上,双臂平行地放于病人腹壁,上下振动腹壁。振幅和用力应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够接受为宜。每次颠簸的时间可根据施术者的体力(笔者体会颠簸疗法不仅是一种特殊技术,而且费力)、病人的耐受能力、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可持续1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左右再继续颠簸,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病人腹痛、腹胀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完全消失后,方可考虑停止颠簸。

根据个人经验,颠簸疗法短者几分钟即可获效,长者需连续治疗1小时以上,直接颠簸数分钟至十几分钟而治愈的病例更多。

四、摇:即摇法

此与下面的打法(即过去的捣法)同是颠簸疗法的辅助手法。具体操作是:患者俯卧取膝肘位,医者跨骑于病人背后,以双臂紧抱病人腹部,左右揉按并摇动病人。治疗中可与颠簸、打法交替进行。

五、打:即打法

患者仰卧,医者取跨骑式,用双手掌左右拍打并推动病人腹壁;或坐于病人一侧,以一手握拳轻轻捶打病人腹部。治疗中可与颠簸、摇法交替进行。

五法并用适应于大多数机械性肠梗阻,如食团、粪块或粪石引起的肠梗阻、肠扭转、无绞窄的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或腹膜结核所致的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包括痉挛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肠道先天闭锁或狭窄、肠道或腹腔巨大肿瘤、肠道瘢痕狭窄等除外,肠套迭、蛔虫团性肠梗阻、嵌顿性腹外疝另有其特殊的非手术疗法,故亦当除外。临床治疗中应有选择地配合输液、胃肠减压、中药或其他润滑液灌肠、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中药或生豆油,等疗法。整体观察,肠梗阻患者凡无上述特殊指征、肠壁出现明显的血运障碍或休克等征象者,均适应于本法治疗。

五法并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针刺和按摩的作用已是人们熟知和认可了的,至于颠、摇、打三法的作用,完全是利用了机械力的运动和传导原理,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肠梗阻总的发病原理是肠管的运动功能障碍,所以有目的、有规律地采取运动方式,通过腹壁的传导,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使肠管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强运动功能而解除梗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膝肘位对肠梗阻患者的意义。在膝肘位下,病人的腹部完全悬空,腹腔容积增大,从而扩大了肠管的活动范围,有利于肠管的运动功能和生理位置的恢复。在临床观察中,多数病人采取膝肘位后腹痛症状有所缓解,若无特殊原因,应让患者多采取这一体位。

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和手术疗法相比较,有以下四个优点:(1)痛苦小,疗程短,恢复快;(2)病人无手术的心理压力和恐惧;(3)大多不会给病人造成损伤,也无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4)降低了医疗费用,病人乐于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每遇到具有非手术疗法适应症的患者,应首选非手术疗法,以免盲目手术给病人带来诸多痛苦。这也正是笔者强调并积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意义所在。但是有些肠梗阻病例,在一开始就没有非手术指征,应果断决定,立即手术。

“针、摩、颠、摇、打”五法中,针、摩、颠三法在外科资料中早有介绍,但只是作为辅助疗法,更加深入的经验介绍并不多见。多年来,笔者不仅把针、摩、颠三法作为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方法应用于肠梗阻治疗的临床,而且发现将此三法与摇、打法有步骤地联合应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肠梗阻的治疗上,笔者不主张不区别具体情况一律手术的做法,更不主张甚至坚决反对以“保守疗法”来代替非手术疗法的做法,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方式,促使肠梗阻迅速解除。五法并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一种主动进攻的非手术疗法,它与消极等待的“保守疗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补充:

粘连性肠梗阻目前治疗上已基本形成常规,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根据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以及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来决定是否手术.手术不能消除完全解决问题,相反,还有导致新的粘连的可能性.所以应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控制腹腔炎症.如无效,必要时应果断手术.任何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目前都可以治疗这种疾病。非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参照肠梗阻的治疗。

祝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