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胃下垂

医案日记 2023-06-14 03:12:18

胃下垂

胃下垂人取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伴有与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较低有关的症状,例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有时感觉深部腹隐痛,可能与肠系膜牵拉有关。患者餐后、多站立及劳累后上腹不适常加重。此外尚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以及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循环无力症表现。体征可见肋下角为小于90度,站立时因胃囊下移,按手于患者上腹部易触到腹主动脉搏动,以双手托抚患者下腹部往上常使患者有上腹坠减轻的感觉。患者上腹部压痛点可因卧立位变动而不固定。有些病例因胃排空延缓可有振水声。胃下垂明显者常同时伴有肝、右肾或结肠下垂的现象。

胃下垂的发生主要和隔肌悬吊力不足,膈胃、肝胃韧带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有关。多见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消耗性疾病伴有进行性消瘦或卧床少动者。本病诊断依靠X线检查证实。胃肠钡餐检查表现为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髂嵴连线以下; 无张力型的胃,即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低部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下,胃蠕动无力或见有不规则的微弱蠕动收缩波,餐后6小时仍有1/4-1/3胃残留物存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常位于幽门管后面,球部向左侧偏移。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加强腹肌锻炼,放置胃托、增加营养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可取得一些效果。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当属“胃痛”、“腹胀”范畴。多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升清举陷。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253例,痊愈(自觉症状小说,X线钡餐复查胃上升至正常位置)201例,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X线钡餐复查位置大部分恢复)4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4%。

胃下垂有哪些症状 胃下垂的原因是什么

1 胃下垂有哪些症状轻度胃下垂者一般无症状,情况明显的有上腹不适、饱胀,胀痛等感觉,一般饭后较明显,同时伴有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迹象,有时腹部有隐痛感,常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会出现消瘦、站立性昏厥、乏力、心悸、失眠、低血压、头痛等症状。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2 胃下垂的原因是什么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钩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3 如何预防胃下垂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体瘦者应增加营养。也可采用简便易学的健身法,若已患慢性消化性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

1.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宜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2.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

3.进食后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饭后散步有助于预防。

4.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

胃下垂的原因

问题一:胃下垂的原因是什么?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胃下垂的程度不一,且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者。
(1)临床表现 胃下垂的主要表现有:消瘦、乏力、胃部胀闷不舒,食手更甚,腹部似有物下坠,平卧时减轻,腹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常有呕吐、嗳气,饱餐后脐下部可见隆起,而在上腹部反而凹陷。上腹部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搏动。X线胃肠钡餐检查可帮助确诊。
(2)治疗 包括
1) 饮食 少吃多餐,食后平卧,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
2) 胃托 安置胃托。
3) 锻炼 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以增强腹肌张力。
4) 对症治疗 ①每餐前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4-8单位;或用甲苯磺丁脲0.5克,每天3次,饮前半小明服用,以促时食欲。②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内注射,互周2次。
5) 中药 补中益气丸或补中益气汤。
6) 外敷法 五倍子10克,蓖麻子仁克,捣烂后以纱布包裹,敷贴脐区。

问题二:什么原因会导致胃下垂?胃下垂系一种胃位置异常所致的病症。以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及胃痛(无周期性、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的原因与先天性无力型体质或后天腹壁松弛、腹压降低等因素有关。以30~50岁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驰,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驰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构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现代最早明确提出以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是承淡安所撰之《中国针灸学》(1955年),提倡用温针或温针加灸治疗,取胸背部腧穴并要求持续久治。临床报道,则直到60年代才陆续出现。强调针刺手法或配合中药[1,2]。至70年代,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报道大为增加,并采用芒针透刺、穴位埋植、穴位注射及电针等,使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从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实践的增多,已初步揭示了一些临床规律,表现在:穴位经筛选后,已由繁归简。目前,用穴范围不广,穴位配伍变化不多,多以常规主穴与辅穴配合,反复轮流(或分组)治疗,直至获得疗效;针刺手法上,以透穴多、 *** 量大、进针深为特点;强调综合治疗,如针灸配药物,针刺加共鸣火花穴位 *** 、针刺加腰封、耳针与穴位注射等,使疗效趋于稳定。综合各地报道,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有效率在85%以上。
针灸治疗胃下垂的机理研究也得以开展。已发现,针刺某些穴位和动用一定手法,可使胃电频率和幅值增高,对胃运动有兴奋作用,使胃紧张度上升;针灸能增强胃平滑肌张力,从而使胃下垂的值和度有相当改善。针灸的这些作用主要通过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中枢,及胃肠道ADUD系统[3]。国外学者也观察到,针刺家兔足三里能增加胃的运动,在轻度麻醉或切断颈部迷走神经的情况下,针刺仍有这一作用,只有在深度麻醉下才消失。因此认为针灸这种效应是通过神经系统产生的,并与下位中枢有关.分型论治如下 :
脾虚气陷型 :食后脘腹胀满 ,平卧或手托胃脘则舒 ,纳差 ,消瘦 ,乏力倦怠 ,面色萎黄 ,肠鸣泄泻 ,舌质淡或胖嫩 ,边有齿印 ,苔薄白 ,脉沉细或沉弱。治法 :健脾益气 ,升陷扶中。药用 :黄芪 4常克 ,党参、焦白术、当归各 10克 ,升麻、柴胡各 3克 ,广陈皮、炙甘草各 6克 ,生姜 3片 ,大枣 5枚。水煎分 3次服 ,每日 1剂。
饮停肠间型 :食后脘腹胀满 ,呃逆 ,嗳气不舒 ,呕吐痰涎或清水 ,肠鸣漉漉 ,或胃如水囊 ,振之有声 ,便溏或清稀 ,形体消瘦 ,头晕目眩 ,渴不欲饮 ,甚则脐腹悸动 ,舌淡苔薄白 ,脉弦滑。治法 :温脾化饮 ,健中和胃。药用 :茯苓 12克 ,炒白术、党参、枳壳、法半夏各 1 0克 ,川桂枝、炙甘草、广陈皮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每日 1剂。577
胃阴不足型 :食后脘腹胀满不适 ,不思饮食 ,口干欲饮 ,干呕呃逆 ,或见形体消瘦 ,大便秘结 ,舌质红 ,舌体瘦小 ,或有裂纹 ,舌苔花剥 ,甚则全无舌苔 ,舌光如镜 ,脉弦细或小数。治法 :益气生津 ,滋阴养胃。药用 :玉竹、白扁豆、霜桑叶各 10克 ,花粉、石斛、北沙参、山药、生地、太子参各 12克 ,甘草 6克。水煎分 3次服 ,每日 1剂。

问题三:胃下垂是什么原因很多患者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引起胃下垂?胃下垂的症状轻着表现并不明显,严重者表现胃腹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用手摸一摸可以感觉到,胃是否下垂。下面,由重庆国防医院的医生告诉大家,? 1.胃功能紊乱失常:导致胃部的肌肉和韧带的松弛而引起胃下垂,多见于体格瘦长,面色苍白,体质薄弱的人群。同时,饭后做剧烈运动也会引起胃下垂。 2.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胃下垂的一个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食用辛辣食品,过度饮酒都会导致胃粘膜损坏,胃修复能力下降而导致胃下垂。
3.大病初愈之后: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是引起胃下垂的原因。
4.细菌感染:一些人由于细菌感染,遗传疾病或者滥用药物也会引起胃下垂。如长期服用泻药,破坏胃肠正常功能,影响胃肠吸收,因而导致胃下垂。
5.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也容易引起胃下垂,尤其到了春秋季节,节气交换的时候,风寒会趁虚而已,从而引起腹痛,胃痉挛等,从而间接引起胃下垂。
提示:医生提示大家,胃下垂患者切忌暴饮暴食,切忌空腹大量饮酒,要增加饮食营养,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可以使胃气升温,调理脾胃寒气,减轻症状;经常食用对胃有益的食品。胃下垂患者饮食一定要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病情早日康复。

问题四:胃下垂有哪些原因在武汉很多人都有饭后运动的习惯,很多人吃了饭以后就感到胃部饱胀,饭后走路走快一点就会感觉肚子疼,这些症状都是胃溃疡的症状,饭后立即运动、常常暴饮暴食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胃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跟我们的体质有关,身子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的人易发生胃下垂。一般女性朋友多发于男性,胃病下移到下腹部,导致饭后下腹膨胀,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摸及更加明显。如果在饭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无疑导致储存大量食物的胃因为颠簸而不停牵拉固定在胃的韧带,长期如此会导致韧带松弛,引起胃下垂。由于饭后胃肠需要血液流动来消化食物,如果进行运动会分散血液和神经的兴奋点,便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胃蠕动减弱,便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研磨就进入肠道,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影响新陈代谢,甚至造成慢性胃病。长此以往,还会继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武汉最好的肠胃医院专家建议,胃下垂的病人在饭后适当仰卧或平躺一会儿,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经常做剧烈运动的人,最好在饭后1.5小时以上再进行。选择一些软食有营养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少食多餐,每天3-4餐,每次吃七八成饱,要细嚼慢咽。要节制生冷食物,特别是冷水、凉菜、生菜、生食等。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的肉类等。另外可以把饭后散步改为饭前散步。这样不仅能促进胃肠排空,增强食欲,而且还可调动运动肌肉释放能量,有利于保护胃的健康。

问题五:什么情况会造成胃下垂?如何治疗胃下垂?胃下垂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 *** 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垂),所以又叫全内脏下垂。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以食后症状尤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多有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2.全身症状 多表现为逐渐消瘦,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3.体征 患者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
4.X线检查 X线观察一般可见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低下蠕动波稀疏,滞留物较多,胃由膨大型变为袋形或其他胃形。
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一般以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5到8厘米为轻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为重度下垂。
根据病史,消化系统典型症状及全身情况,结合体征预X线检查,对其诊断并不难。根据X线钡餐透视与摄片,还可与吸收不良综合征、恶病质、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鉴别。
(辩证论治) 胃下垂乃脾胃失和,中其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疗当以温中健脾,益气升举为原则。

问题六: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主要原因 是中气不足
祝你健康

胃下垂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下降至原位置的下边,有些人甚至下坠至肚脐部位,胃下垂主要是由于腹壁的紧张度降低、腹壁脂肪较少、腹壁肌肉松弛、腹压减低引起。
大多数的胃下垂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胃部胀痛,吃很少的食物就感觉很饱,饭后也感觉气闷饱胀,膨满压迫,食欲不振、精神疲倦,有时在吃东西后产生腹部下坠的感觉以及腰痛,或者呕吐、嗳气、大便不正常。“吃小小的东西就觉得很顶胃。加重。不能走动,”不一定是因为胃下垂,症状持续就应该查清楚有没有其它病
胃下垂者平时应注意:不宜吃得过饱,少喝汤水。食物选择营养较好,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减轻胃的负担。吃东西后最好平卧一段时间。平时不要过度疲劳。胃下垂的病人腹肌多半不发达,应多锻炼身体,但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使腹肌能保持一定的紧张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