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十二指肠壅滞症

医案日记 2023-06-14 03:11:41

十二指肠壅滞症

十二指肠壅滞症是指因任何原因阻碍食糜顺利通过十二指肠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阻塞常发生于十二指肠的第二、三段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阻塞部位以上肠段有扩张和食糜滞留,临床主要表现是肠梗阻,可见间歇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闷胀、嗳气、疼痛、呕吐,呕出物中含有胆汁或宿食,常于进食后2-3小时或晚间发作。俯卧、胸膝位、右侧卧位或抬高床脚时,症状得以缓解。发作时上腹部可见蠕动波,偶可扪及扩张的十二指肠,于右侧腹直肌上部、肝与结肠之间可叩及鼓音。若呕吐频繁,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去平衡。

十二指肠壅滞症除少数为先天性畸形、肿瘤等原因引起外,大多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造成阻塞所致,如肠系膜过短牵拉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分出部位过低,肠活动度过大,先天性内脏下垂,腹肌松弛不能支持肠系膜等。而多胎分娩、体力过劳、情绪波动则常为其诱发因素。

有上腹痛和上消化道梗阻症状,尤其是反复间歇发生者,可考虑为本病,但X线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X线检查显示典型的“刀切征”,即钡剂不能通过阻塞的十二指肠水平部,钡头平齐,其上之肠腔扩张,钡剂在局部潴留时间延长,甚至有胃潴留。若作膝-胸位后再检查,则可见潴留现象明显好转。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作时的处理,以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并作对症治疗,少食多餐,必要时可改变体位使症状缓解。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考虑外科乎术。

中医学虽无本病的名称,但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呕吐”、“反胃”、“胃痛”范畴。多由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或由劳倦过度,病后体虚,脾胃损伤,运纳和降失常所致。治宜疏肝和胃降逆,健脾益气助运。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68例,最长疗程为3个月,最短疗程为1个月。一般于服药20天左右即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远期效果良好,未见复发。

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又称消化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返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溃疡的发生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多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疼痛。此外可伴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的范畴。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总不外乎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常、气滞血瘀为患。治疗原则以“理气止痛”为常法,兼以审证求因,辩证施治。根据寒、热、虚、实、在气、

在血的不同,分别施以温、清、补、泻、行气、活血等法。

【方一】金延桔槟汤加减(董建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金铃子10克,元胡索5克,香附10克,青陈皮各5克,枳壳10克,黄连2.5克,吴萸1.5克,乌贼骨10克,煅瓦楞12克,佛手片5克,炒五灵脂10克。

【功用】调血和气,疏肝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辨证属肝胃不和、气血瘀阻者。症见胃脘疼痛、呕吐酸水,空腹痛甚,口渴干苦、纳差、大便结、小便黄,舌边紫,苔中心黄腻,脉弦。

【方解】金铃子入肝,行气通滞;香附理气开郁,主入气分,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元胡索活血利气,主入血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气滞,为血中气药。以上三味配合,活血止痛,理气宽中;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与元胡索、香附、金铃子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舒肝理气;配以枳壳,消胀除满,通利大小肠;黄连、吴萸清火解郁行气;乌贼骨、煅瓦楞止酸;佛手宽胸除胀止痛;炒五灵脂活血化瘀。

【药理】延胡索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实验性胃溃疡。乌贼骨、煅瓦楞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减轻胃溃疡之疼痛。黄连及小檗碱均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吴茱萸具有对抗胃溃疡,镇痛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温胆汤加味(步玉如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竹茹20克,生姜10克,法夏10克,茯苓16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炒枳壳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

【功用】清化痰热,行气止痛。

【主治】胃溃疡,证属痰热郁阻者。胃脘胀闷疼痛,饥时减轻,食后加重,不喜按压。时有恶心、嘈杂、腹胀、口苦、不思饮、大便干溏不调。舌苔黄白相兼而厚腻,脉滑。

【方解】方中竹茹清热化痰;生姜、法夏降逆止呕;茯苓、陈皮健脾除湿;枳壳、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

【药理】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抗溃疡。半夏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促进胃肠运动,止呕。茯苓对大白鼠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可降低胃酸浓度。炒枳壳水煎液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蠕动。川楝子调节胃肠平滑肌,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化瘀生肌汤

【出处】《北京中医》

【组成】五灵脂6克,当归、延胡索各10克,没药5克,黄芪12克,珍珠末0.3克(冲服),冬虫夏草2克。

【功用】活血化瘀,益气生肌。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方解】方中灵脂、当归、延胡索、没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黄芪补中益气,且有托疮生肌之用;配珍珠末生肌敛疡,促使溃疡面愈合;冬虫夏草大补阴阳之气。

【药理】五灵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作用。延胡索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实验性胃溃疡。黄芪能降低胃液和胃酸分泌。珍珠末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减轻胃溃疡之疼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如症状得到控制改服粉剂,每次服6克。早、午、晚饭前各服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按语】胃返酸有烧灼感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神疲气短者加党参;嗳气频作者,加丁香、柿蒂;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加阿胶珠、艾叶炭、地榆炭。

【方四】肝胃百合汤(夏度衡经验方)

【出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

【组成】百合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川楝子10克,黄芩10克,丹参10克。

【功用】疏肝理胃,化瘀敛疡。

【主治】消化性溃疡,属肝胃气机失常,气血瘀阻,胃络损伤者。症见上腹部疼痛,吞酸嗳腐,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小而弦。

【方解】方中百合、甘草调中利气而扶土抑木;柴胡疏肝解郁,活血而止痛;黄芩性味虽属苦寒,但与辛温之乌药相配,能避寒凉之性而取苦降之用,以降胃气;丹参、郁金、川楝子活血通络调气。综观全方,从调畅肝的气机入手,以复其脾胃之升降,从而达到治肝安胃敛疡之功。

【药理】甘草有抗溃疡作用,可改善胃溃疡面环境、吸附盐酸、改变胃酸胃液浓度,并对胃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柴胡有增强机体免疫、镇痛的作用。乌药可使麻醉犬在位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增强。川楝子调节胃肠平滑肌,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黄芩明显拮抗乙酰胆碱所致回肠痉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钟乳石方(祝谌予经验方)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钟乳石30克,蒲公英30克,肉桂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

【功用】暖脾温肾,清热燥湿,寒热并调。

【主治】消化性溃疡病,证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不和者。

【方解】方中钟乳石甘温入肾,温阳以暖脾,安五脏,补虚损;肉桂辛甘大热,入脾、胃两经,温肾阳,暖脾土,除冷积,通血脉;黄柏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滋肾降火;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且有健胃作用;甘草甘平,补中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苦寒泻热,辛甘散寒,寒热并调,补虚扶正,以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钟乳石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并可缓解胃肠痉挛,起到止痛作用。蒲公英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黄柏可增强家兔离体肠管收缩,保护大鼠实验性胃溃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马勃散(丁启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医名方》

【组成】马勃粉100克,鸡蛋壳100克,三七50克,瓦楞壳100克,青木香40克。

【功用】散瘀止血,行气止痛。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恶心呕吐,口苦吞酸,夜寐不宁,大便溏、色黑,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方解】马勃辛平,敛疮、止血、解毒;鸡蛋壳咸寒,化痰饮止痛,凉血止血;三七甘微苦温,止血散瘀,止痛;瓦楞壳甘咸平,化痰软坚,散瘀止痛;青木香辛苦寒,行气止痛,清热解毒,散结通郁。诸药合用,咸寒软坚,散瘀止血,行气止痛,故有止胃痛,愈溃疡的作用。

【药理】马勃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效用。鸡蛋壳、瓦楞壳有制胃酸作用。三七有很好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可保护胃黏膜。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木香丙酮提取物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用法】上药研末,日服3次,每次2~3克,三餐前空服。

【方七】寒热苦辛方(王文正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医名方》

【组成】熟附子12克,干姜9克,姜川连9克,连翘9克,苏叶9克,香附12克,儿茶3克,白豆蔻6克。

【功用】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虚实并见之证。症见脘腹胀痛,痞满不舒。

【方解】药用姜附之热,温散阴寒之气,辛开宣达,以行运化之能;黄连、儿茶、连翘清其邪热,苦降胃中浊气,以调中州。二者并用,则寒而不凝,无苦寒败胃之虑,热而不耗,免辛热伤阴之嫌。又配苏叶、香附、白蔻,取香苏散之意,开胃助脾,调畅气机,平其寒热,健旺中气,复其升降之能。

【药理】附子能增强虚寒证患者衰弱的新陈代谢功能。干姜石油醚提取物和水提物均能对抗幽门性胃溃疡形成。连翘能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有显著镇吐作用。白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溃疡散(吕承全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医名方》

【组成】紫河车粉60克,上肉桂10克,浙贝90克,地骨皮90克,海螵蛸90克,粉甘草30克。

【功用】补益温中,制酸敛疮,止痛止血。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寒、瘀血阻络者。症见胃脘疼痛,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紫河车益气补精血,用于虚损瘦弱、气血两亏者,为本方主药;上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浙贝清热化痰散结;地骨皮清虚热,止出血;海螵蛸可收敛止血,制酸敛疮;甘草补中健脾,缓急止痛。

【药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河车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肉桂有解除胃肠痉挛作用。浙贝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松弛平滑肌,减少分泌。海螵蛸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减轻胃溃疡之疼痛。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

【方九】甘草泻心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黄连3克,半夏9克,人参9克,大枣12枚。

【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脘痞腹胀,呕恶嗳气,吞酸,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舌苔白,脉弦细。

【方解】本方重用甘草为主药,调中补虚;人参、大枣补中益气;半夏、干姜、黄连、黄芩寒热平调,降逆消痞。诸药合用,共奏补虚消痞之功。

【药理】甘草有抗溃疡、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抗溃疡作用。半夏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人参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

身体十分虚弱,十二指肠有息肉用不用及时就医?平时生活又该注意些圣魔?

病情分析:
肠子里长了息肉外科手术切除或经纤维内窥镜高频电切后,预后良好,但尚可复发,

意见建议:
: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8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