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小儿慢性胃炎查查幽门弯曲菌(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医案日记 2023-06-13 22:44:47

小儿慢性胃炎查查幽门弯曲菌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幽门弯曲菌与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弯曲菌的感染可引起小儿胃窦胃炎、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性腹痛以及消化不良、胃酸减少等病症。患儿时常表现为反复性的上腹及脐周疼痛,一般每次发作持续20—45分钟,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嗳气恶心,甚则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

中医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理论,对于本病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首先要经常对小儿使用的餐具进行认真清洗和消毒,喂给小儿的食物切忌经过他人的咀嚼和舔尝。还要让小儿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手,不咬指甲等等。

一旦发现家人已感染幽门弯曲菌,要严格实行分食制,避免交叉感染;外出就餐,最好也选择分餐制,以防小儿感染;注意切忌让小儿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以免损伤胃粘膜,使抵抗力下降,导致幽门弯曲菌趁虚而入。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反复性的上腹及脐周疼痛,食欲不振、腹胀、嗳气恶心,甚至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已感染了幽门弯曲菌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可予西药杀菌,并予中药进行调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邪气”范畴,在治疗中以扶正为本,改善患儿胃部的内环境,从而达到“祛邪”即清除与抑制幽门弯曲菌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木香、乌梅、黄连、厚朴等中药均对幽门弯曲菌有肯定的抑制作用。门诊时间:周二、周五

名词解释:幽门弯曲菌幽门弯曲菌为短杆状、两端微弯曲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能从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来,由于多见幽门前区,故称为幽门弯曲菌,现也称为幽门螺杆菌。一般认为此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病原菌。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最佳答案慢性胃炎各种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指临床上常表现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及消化不良等主要症状者。常由饮食不节所引起并且发病率很高,临床上常用的有效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云豆500克,红枣250克,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将云豆以水泡发后,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烂,待冷却后包在洁净的布里揉搓成泥,备用;把红枣以水洗后除核,煮烂,趁热加红砂糖150克,糖桂花适量,拌压成泥冷却后备用;再把云豆泥摊在案板上,用菜刀手抹成等厚的长片,上面再摊拌一层枣泥,纵向卷起,垂直方向切成“回”形卷块,即可食用。
本方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二]
粳米100克,生姜9克。将粳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5---6层包好,烧成炭,研成细末;用生姜煎水,冲服粳米炭粉末6--9克,早晚各1次。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忌吃生冷油腻等食物。
本方补中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三]
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1匙。
将莲子开水泡胀,剥皮去心,人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炖至米烂莲子酥,早餐服食。
本方温胃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四]
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广木香5克,砂仁4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健脾和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五]
柴胡10克,香附6克,绿梅花9克,佛手15克,枳壳、陈皮各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六]
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石斛、百合各10克,山药、扁豆各12克,白芍9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益胃养阴,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七]
陈皮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丹皮9克,栀子6克,黄连5克,蒲公英、白芍各9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3次。
本方清胃疏肝,适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八]
丹参10克,赤芍9克,五灵脂6克,生蒲黄9克,檀香、砂仁、香附各6克,川楝子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活血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慢性胃炎。
[方九]
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本方山东老中医姚子扬方。功能理气止痛,轻清凉润,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十]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8克。前药加清水超过药面l寸(指—般药罐)浸泡1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一沸后,继沸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每日一剂,一日二次,饭前一小时服。本方为福建名老中医赵荣经验方。对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方十一]
柴胡6克,炒黄芩、炒白术、香扁豆、炒白芍各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炙延胡各9克,八月札15克,炒六曲、香谷芽各6克。水煎,分2次,饭后1小时温服。
本方为上海名老中医张镜人方,功能调肝和胃,健脾安中,适用于慢性胃炎。
[方十二]
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炮姜、黄连、木香各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本方为四川中医彭澍验方。功能益气运脾,燥湿固肠,适用于肠炎。
[方十三]
火腿肉250克,姜、葱、花椒、食盐适量。将火腿肉洗净,切成薄片放碗中,加入姜、葱少许,水适量,置蒸笼上用旺火清蒸至熟烂。将花椒研碎,铁锅烧热后,放人花椒翻炒,再加入盐,继续翻炒至花椒香味四溢,盐粒散开即可。服用时,将火腿蘸椒盐,佐餐食用。本方温胃,理气。适用于中焦虚寒经常上逆打呃者,可辅治寒性胃痛。
慢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胃病。本症按胃镜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萎缩、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
慢性胃炎的病因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的进食或服用刺激性食物、药物。②细菌感染。③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低下及营养障碍,导致慢性炎症。④胆汁返流,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症。⑤免疫因素可能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本病多属于中医“胃痛”、“胃痞”、“反酸”、“呕吐”等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
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亦可为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疼痛。除疼痛外,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及暖气。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痞满、贫血、腹泻、舌炎、指甲脆弱等。一般有上腹部轻微压痛,萎缩性胃炎可有消瘦、皮肤黏膜苍白及光滑舌等。

[诊断]
1.临床相关症状及体征。
2.依靠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组织可确诊。胃液分析,幽门弯曲菌检查,胃分泌功能测定,X线检查,有关抗体的检查可作为本症诊断的参考,应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及慢性肝、胆、胰疾患。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饮食疗法是慢性胃炎的必要治疗措施,饮食宜易于消化,避免刺激性,进食应细嚼慢咽以达到少刺激、易消化的目的。停服刺激性药物、戒除烟酒、治疗口咽部慢性感染等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腹痛时可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0.3mg,每日3次,或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返酸、胃酸分泌较高者可用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lOml或碳酸钙0.5g,每日3次;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缺乏者可服用1%稀酸盐3~5mi,每日3次,或胃蛋白酶合剂lOml,每日3次;贫血时可以口服铁剂及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胃镜下有胆汁返流时可用胃复安(灭吐灵)lOmg,每日3次。

(3)抗菌治疗:适用于有局灶性感染或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庆大霉素2万u,每日4次;链霉素0.25g,每日4次;痢特灵0.1g,每日3次;甲硝唑0.25g,每日3次;呋喃唑硐0.1g,每日3次。选择其中1~2种服用。

(4)其他治疗: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低酸性慢性胃炎,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但应在严密观察下慎用,疑有消化性溃疡者应禁用。低酸性慢性胃炎可因细菌繁殖易致病情加重,可于短期内试用抗菌药物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脾胃湿热:胃脘胀痛明显,暖气,嘈杂,口中黏腻,或口苔口臭,大便不畅,胸闷痞塞,纳差,食后胀痛加重,舌质稍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泄浊,和胃消痞。 方药:苍术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木香10克、檀香3克、砂仁3克、白豆蔻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2)肝胃蕴热: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和胃,泄热止痛。 方药: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青皮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药10克、川楝子6克,黄连6克、蒲公英12克、吴茱萸2克。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

(3)肝胃气滞: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呕吐,有时泛酸或苦水,心烦易怒,大便不畅,或便溏或便秘,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中成药:舒肝和胃丸,左金丸。

(4)脾胃阴虚:胃脘隐灼痛,烦渴思饮,口干咽燥,胃中嘈杂灼热,大便干结,食少、纳呆,乏力,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生地黄10克、淡竹叶6克、白扁豆10克、清半夏10克、甘草6克、大枣2枚。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

(5)胃络淤血:胃脘刺痛或痛有定处,按之加重,日久不愈,大便色黑,舌质暗红或紫暗,有淤魔,脉弦涩。 治法:活血通络,化淤止痛, 方药:炒五灵脂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三七5克、柴胡10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6克、香附6克、红花10克、枳壳6克。

(6)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得食则减,呕吐清水,纳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12克、桂枝6克、芍药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饴糖30克。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预防与调养]
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食生冷辛辣之物,不酗酒,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营养价值的软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m,宽0.5~1.0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为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工具。
历史沿革
189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淋巴瘤甚至胃癌,这一成果打破了胃病不能根治的误区。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
1984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于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世界各大药厂陆续投巨资开发相关药物,专业刊物《螺杆菌》杂志应运而生,世界螺杆菌大会定期召开,有关螺杆菌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1989年,Goodwin等人将其命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高危致恶变因子,幽门螺杆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家庭成员中的感染者一经确诊,就必须主动接受正规的抗菌治疗,彻底清除传染源以达到防治目的,只有先查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再进行有效的根治,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的老胃病并防止恶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在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形态特征
1、病理学特征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分裂时,两端均可见鞭毛。
鞭毛长约为菌体1~1.5倍。粗约为30nm。鞭毛的顶端有时可见一球状物,实为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均可见一个圆球状根基伸入菌体顶端细胞壁内侧。在其内侧尚有一电子密度降低区域。
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作用,在定居过程中起抛锚作用。
2、生理学特征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存。许多固体培养基可作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布氏琼脂使用较多,但需加用适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为补充物方能生长。常以万古霉素、TMP、两性霉素B等组成抑菌剂防止杂菌生长。
幽门螺杆菌对临床微生物实验中常用于鉴定肠道细菌的大多数经典生化实验不起反应。而氧化酶、触酶、尿素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肽酶这七种酶反应是作为幽门螺杆菌生化鉴定的依据。
沃伦和马歇尔喝了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便于不久之后便得了胃病。
3、分子生物学特征
幽门螺杆菌的全基因序列已经测出,其中尿素酶基因有四个开放性读框,分别是UreA、UreB、UreC和UreD。UreA和UreB编码的多肽与尿素酶结构的两个亚单位结构相当。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极为丰富,约含菌体蛋白的15%,活性相当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形成“氨云”保护细菌在高酸环境下生存。此外,尚有VacA基因和CagA基因,分别编码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根据这两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又将幽门螺杆菌菌株分成两种主要类型:Ⅰ型含有CagA和Vac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Ⅱ型不含CagA基因,不表达两种蛋白,尚有一些为中间表达型,即表达其中一种毒力因子。现在多认为Ⅰ型与胃疾病关系较为密切。
诱发症状
1、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3、随着病情的严重,会逐渐破坏胃肠道壁,引发癌变的发生,而且,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一般都患有胃病,发生胃病的患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系。
4、幽门螺杆菌症状一般感染者在检查中显示阳性,一般不会有什么症状,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的破坏、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杆菌会使菌群失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中国保守的喂养方式,家长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如果家长患有慢性胃炎,就会将病菌通过口口喂养的方式污染给孩子。
2、恋人之间的亲吻: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
3、打喷嚏传播:患者打喷嚏可以通过鼻腔将幽门螺旋杆菌一起排出,并且有浓重的异味,需区别于口腔炎症。
预防措施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1、忌烟、酒、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物质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减低治疗效果。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2、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
3、某些特殊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卫舒元复合益生菌包含的约氏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等。
4、根除幽门螺杆菌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