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对症治疗感冒

医案日记 2023-06-13 17:44:28

中医对症治疗感冒

外感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发热、身痛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故又称“时行病”。《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指出:“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说明若四时之气失常,人感此非时之气易引起外感病,再夹时行之病毒侵袭人体,轻者为“伤风”,一般称为“感冒”,其病邪由皮毛而入。凡能引起广泛传染流行者则为“流感”,中医称为“疫”或“温”,其病邪由口鼻而入。

外感病虽说是一种小病,但从发病到治疗还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对外感病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能反映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如在疗程方面,凡疗程短者,说明辨证用药精确而合理。另外还应本着邪去而正不伤的原则,不能外感虽解而人之正气大伤,以致几天不能恢复。关幼波老师治疗外感病以解表、养阴清热、活血、凉血为基本法则,现简述如下——

风邪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风为六淫之首,是春季之主令,其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在不同的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长夏多兼湿邪,而秋季又多兼燥邪。由于各季节所感受外邪不同,其临床表现不一,因此在治疗上也就有所区别。

风寒证见恶风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口不渴,咳嗽吐稀白痰,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为法。

风热证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咳嗽,吐黄黏痰,口干思凉饮,咽肿痛,舌苔薄白或黄,舌边尖红,脉见浮数。治以辛凉解表。

风燥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头晕,鼻塞,咽干唇燥,口干思饮,咳嗽少痰或无痰,脉浮数,苔薄白欠津。治以辛凉解表,佐以养阴润燥。

外感重内因 阴虚乃居多

关幼波老师讲:在同一环境中,同样感受了外邪,为什么有的人发病而有的人不发病,其原因就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没有正气内虚,各种邪气均不会侵犯人体。

由于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家务、社交等)繁忙,脑力劳动相对增多,最终必然导致阴精的耗损,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当今之人阴亏者居多。朱丹溪在倡导“阳有余、阴不足”之说时指出:阴阳首先指气血而言。人自有生以后即需要水谷精微以为养,阴气才能滋长以润泽肌肤,濡养脏腑。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处于“阳动”的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伤。故阳气常有余而阴血常不足。此示人七情五志不宜妄动,以保存阴精,治病用药慎用辛燥之味,以防阴血津液之伤损。外感病亦应如此,以利于邪去而正复。

解表当清里 清热需养阴

外感病属表证,但临床上纯表证者却很少见到。因为轻度伤风感冒患者,可服自备感冒药而愈。而到医院就诊者大多为表邪入里而呈现表里同病之候,或高烧,咳喘,或便干溲赤,呕恶纳呆,精神不振,舌苔厚腻。所以临床治外感病以表里双清法居多,而里证又以实热证为常见,虚寒者甚少。

究其原因与阳常有余有关,阳气盛者感受寒邪入里必然从阳而化热,出现实热证。另外关幼波老师还认为:内里有伏热,最易受外感。也就是说,如果体内先有内热(诸如食滞积热、肝郁化火之热等等),必然容易受外界六淫之邪的侵袭。因此在治疗中,清里热之法不可没有。热盛必伤阴,再加之素体阴亏,养阴之法亦不可忽视。注重养阴乃是关幼波老师治外感病的又一特点。

关幼波老师认为:在外感病中用养阴法不但有助于消除里热,而且有利于扶正祛邪,在与解表药同用的情况下,绝无碍邪之虑。

阴虚血多热 凉血效亦奇

关幼波老师治病重视气血辨证,在外感病的治疗中也主张兼顾气血,不可受温病中卫、气、营、血四个发病阶段的局限。内热盛者必伤阴,而阴亏者内热必然更盛,这种内热绝不可能只在气分而血分不热,或者其热只在血分而气分不热。除根据临床表现治气治血各有侧重外,在一般情况下,关幼波老师善于在解表剂中加入凉血活血药,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血热者可以达到凉血以清热之目的,此乃常法。

2.无血热或血热不明显者,可与清气分药相合为用,以气血双清而加速退热。

3.在与解表药相伍的情况下,可加速引里热外出,而绝无引邪入里之弊。

4.用凉血活血药可活血以散风邪(血行风自灭),以助表邪的外解。

5.用活血药可加速血流(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因内热所引起的各种肿痛、充血,即西医所称之炎症(如气管炎、咽炎、鼻炎、肺炎等)。

【基本处方】

银花15克 野菊花10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元参10克

体虚感冒的中医疗法

体虚感冒主要分为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含气阴两虚感冒)两大类型。与治疗一般感冒使用辛凉解表或辛温解表药有所不同的是,治疗体虚感冒不宜使用作用强、剂量大的药物,而且必须应用补气或滋阴的药物,以扶持正气。
1.治疗气虚感冒:气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昏或头痛、肢体酸软或疼痛、鼻塞或流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脾肺气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苔薄白、脉浮无力。治疗该类感冒可选用如下药剂:①参苏丸(中成药):参苏丸的药物成分有党参、紫苏叶、生姜、葛根、前胡、桔梗、枳壳、陈皮、半夏、茯苓等。该药具有疏散风寒、祛痰止咳以及补气(扶正祛邪)的功效,适合有咳嗽症状的气虚感冒患者服用。其用法是: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也可服用本品的片剂或颗粒剂。②党参荆防汤(经验方):党参荆防汤的药物组成有:党参15克,荆芥、防风、陈皮、桔梗、枳壳、生姜各10克,大枣15克,甘草3克。该方具有较平和的疏散风寒作用,适合有恶风寒而头身疼痛以及咳嗽较轻症状的气虚感冒患者服用。其用法是: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③紫苏防风汤(经验方):紫苏防风汤的药物组成是:党参、防风、紫苏、生姜各10克,大枣30克。该方具有扶正祛邪、疏风散寒的功效,适合病情较轻或尚未痊愈的气虚感冒患者服用。其用法是: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2.治疗阴虚感冒(含气阴两阴感冒):阴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昏等风热感冒的症状,又有口干咽痛、久咳少痰等肺胃阴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红少苔、脉细数。气阴两虚的感冒患者除了有阴虚感冒的症状外,尚兼有脾肺气虚的表现(同气虚感冒)。治疗该类感冒可选用如下药剂:①加减葳蕤(weirut)汤(经验方):加减葳蕤汤的药物组成是:人参、薄荷、桔梗各6克,玉竹12克,葱白、淡豆豉各9克,甘草3克。该药具有益气养阴、疏风解表的功效,适合有较轻的发热恶风症状的阴虚感冒患者服用。其用法是: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②参麦薄荷汤(经验方):参麦薄荷汤的药物组成是:西洋参、桔梗各6克,麦冬、白薇各12克,薄荷、桑叶、菊花各9克,甘草3克。该药具有益气养阴、疏风清热的功效,适合有发热恶风、头昏症状的气阴两虚感冒患者服用。其用法是: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痊愈后的体虚感冒患者,为了恢复身体的“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再次发生感冒,需使用一些具有补益脾肺之气功效的中药或药膳加以调理,一般应坚持调理1—3周。通常,该类患者可选用以下药品或药膳进行调理:
1.玉屏风颗粒(中成药):该药含有黄芪、白术、防风,具有益气固表的功效,并有一定的解表作用。其用法是:三岁以下儿童,每天三次,每次半包,饭前温水冲服;三岁以上及成人,每天三次,每次一包,饭前温水冲服。
2.黄芪粥:取黄芪15克,大枣10枚,粳米50克。先将黄芪煎水取汁,然后用此药汁与粳米和大枣一起煮粥。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食。

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子?

中医治疗之感冒发热(一)#桂枝汤# #中医#






外感风寒→体质不同→外感(表现:脉浮、头痛、怕冷)→太阳病(常称:感冒、发热)
因体质不同,表现不同,治疗药方不同

一般:
太阳中风证:腠理 疏松之人,卫气不固→表现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伤寒论》

太阳伤寒证:腠理固密之人,感受风寒→发热、恶寒、?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这里谈中风型(感冒):
(中风:太阳病的一种证型,与 猝然 晕倒,口眼 ?斜 之中风病不同)


适用中药汤剂治疗
——来自张仲景《伤寒论》

桂枝汤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 翕翕 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制作方法:

上五味, 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漐挚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 、臭恶等。


——《伤寒论》




参考大义:取得上述五个药,碎成小块,备好,用七升水,温火煮至三升,待温凉些,服用一升,然后再喝一升热稀粥助药力,再让病人温覆(可以在床上被子盖着),达到身上适度出汗,一定要注意不能大汗淋漓!后面就是服用中,根据病人恢复情况,辩证加减服用。

桂枝汤禁忌!

【原文】: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伤寒论》

注:酒客(嗜酒之人)身体多湿热,桂枝汤乃辛甘之剂,辛能助热,甘能助湿!另外阳盛之人须注意!


那么酒客之人,得外感如何治之?

柯韵伯:平素好酒,湿热在中,故得甘必呕,仲景用方慎重如此,言外当知有葛根连芩以解肌之法矣。

葛根连芩汤剂: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参考大义:先煮葛根、减去多余水,再加其他,控制水量。

注意参考计量单位:

汉代经方中
一两大约是现代的15克左右,
一升=200毫升
(药量决定着药效与好坏,当慎用!)

以上是谈到对于外感风寒导致中风型(感冒)和酒客外感如何治疗的中药古方治疗方剂。

对于伤寒型(感冒)便需要用另外一种:麻黄汤,下一次将详细分享。

(经供参考!谨慎分享!同时感谢中医们提出宝贵建议——2019年新历7月29日)
————
推荐书籍:中医四大名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79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