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中老年(45岁以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部分。多见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大、中型动脉硬化狭窄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使肢体发生缺血。
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患脚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小腿痛胀和肌肉萎缩,病情进行多较缓慢。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时,走路后整个臀部和肢体都有酸胀疼痛与乏力感。如肢端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时,患脚突然严重缺血,出现苍白、紫绀、瘀黑、冰冷、持续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甚至肢端出现坏疽或溃疡感染,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往往导致心、脑、肾等血管病变。
本病的诊断依据,发病年龄较大,有下肢慢性缺血症,患肢相应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腹股动脉狭窄处可听到收缩期杂音。X线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呈波浪形扭曲,管腔呈波浪形扭曲,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闭塞。患者往往伴有高血脂、眼底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在诊断上需与男青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女青年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区别。
本病的发病因素,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动脉壁功能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西医治疗本病常用扩血管、降脂、抗凝类药物,以及选择性动脉重建手术。本病坏疽发生后,疗效较差。
本病一般属中医“痛痹”、“痿证”、“脱疽”等病症范畴。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弱,痰湿不化,痰瘀凝结络脉而致病。以益气温肾、活血通络、祛痰化瘀等法治疗。有心肾虚者,有肝阳亢者,有感染化热者,有气阴两亏者,益兼顾并治。本病早期疗效较好,故早期诊断与防止,至关重要。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早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14例,痊愈105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好转9例(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总有效率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检查方法:
1、 Buerger试验:平卧抬高下肢45°,持续60″,肢体远端保持淡红色或轻微变浅色,如呈苍白或蜡纸样色,提示肢体供血不足;再将下肢下垂于床边,正常人皮色可以在10″内恢复,如果恢复时间超过45″,进一步提示下肢供血缺乏,可以明确肢体缺血存在。
2、 动脉硬化检测:测定肢体不同平面的血压,可初步判定动脉狭窄闭塞部位和程度。正常踝/肱指数(ABI)≥1,ABI在0.6~0.8时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ABI<0.4时,患者可能出现静息痛。踝部动脉收缩压在30mmHg以下,患者将很快出现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下肢任一节段动脉,可了解血管形态、内膜斑块的位置和厚度等。可以明确病变动脉狭窄闭塞部位、程度、斑块钙化情况。还能测定大隐静脉口径,了解分支情况。
4、 磁共振血管造影MRI: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髂-股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等病变均能作出影像学检测。与造影剂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血管内信号,提高图像质量。
5、 螺旋CT血管造影:高速螺旋CT进行3~5mm厚断层扫描,经过三维重建,可以得到动脉的立体图像,称为螺旋CT血管造影(CTA)。目前因其无创、血管显影清晰易逐渐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DSA检查:DSA检查尽管为创伤性检查,仍然是诊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金标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受累动脉严重钙化,血管伸长、扭曲,管腔漫性不规则“虫蛀状”狭窄阶段性闭塞。
1.一般检查
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伴随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需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测定,及心、脑血管评估等。
2.特殊检查
(1)节段性动脉收缩压测定 测量下肢动脉不同平面的压力水平并双侧对比,如动脉存在明显狭窄,则其远端压力明显降低,可初步确定动脉有无病变及其部位。
(2)踝肱指数(ABI) 应用多普勒血流仪与压力计,测算下肢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之比。静息状态下ABI一般在0.91~1.30之间,高于1.30提示动脉管壁僵硬不易压瘪;ABI在0.90~0.41之间提示存在轻-中度缺血;ABI≤0.40,提示存在严重缺血。另外还有趾臂指数(TBI)可以了解末端动脉病变情况。
(3)经皮氧分压测定 通过测定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间接了解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评价缺血程度;并可用来判断肢端溃疡、伤口的愈合趋势,经皮氧分压过低,提示伤口不易愈合。
(4)彩色多普勒超声 为常用筛查手段,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该方法无创、方便且花费较低,但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5)CT血管成像(CTA) 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不足之处是由于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造成影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同CTA,亦可为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优点是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但对钙化的分辨能力差,并可能会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终身间歇性治疗,患者需要戒烟,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降脂、抗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药物有西洛他唑、前列腺素类药物以及沙格雷酯等。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手术指征时应行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害、脂类代谢异常等,加重或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因此戒烟是预防和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病因治疗
1、降脂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患者。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五类。
3、糖尿病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必须加强饮食管理。建议患者主动学习并掌握足部日常护理方法,养成足部自我检查习惯,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护理并治疗足部的擦伤、裂伤、溃疡等。
4、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共同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从而产生预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推荐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三、药物治疗
1、西洛他唑是一种强效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和舒张血管特性,2007年被TASCⅡ指南推荐作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一线药物。
2、前列腺素类药物分为静脉和口服剂型,前者如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等,后者如贝前列素钠及伊洛前列素等。其作用是扩张血管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可提高患肢ABI(踝肱指数),改善由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溃疡等症状。
3、沙格雷酯是5-羟色胺受体选择性拮抗药,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缩。改善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疼痛及冷感等缺血症状。
4、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心血管及其他部位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前列地尔注射液或贝前列素钠等前列腺素类药物可以有效减轻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
四、手术治疗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可经皮穿刺插入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官腔,恢复血流,结合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
2、内膜剥脱术:剥除病变段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主要适用于短段的髂-股动脉闭塞病变者。
3、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于闭塞段近、远端之间作搭桥转流。
4、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先施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如阻滞后皮肤温度升高超过1℃~2℃者,提示痉挛因素超过闭塞因素,可考虑施行同侧2、3、4腰交感神经节和神经链切除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5、大网膜移植术:动脉广泛性闭塞,不适宜作旁路转流术时,可试用带血管蒂大网膜,或整片取下大网膜后裁剪延长,将胃网膜右动脉、静脉分别与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吻合,经皮下隧道拉至小腿与深筋膜固定,借建立侧支循环为缺血组织提供血运。
五、其他治疗
干性坏疽创面应给予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组织坏死界限明确者,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的,需局部手术切除或做截肢术,合理选用抗生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一定要到血管外科的正规医院诊治,如动脉压力测定、下肢动脉彩超、CTA、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肢体动脉狭窄与闭塞。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行动脉造影检查,向血管内注入在放射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利用x线片准确地显示血管内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医师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包括:①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②控制体重,降压、控糖、降血脂;饮食结构合理,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的食物。③适当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数次散步60分钟,以及做患肢抬高、下垂、平卧,足部旋转、屈伸反复运动,锻炼20~30分钟。
目前主要是抗血小板和扩血管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如果患者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让斑块稳定。或使用抗凝药,必要时服用止痛药,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则需要进行复通血管的手术治疗。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一直是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当前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血管腔内治疗已经从单纯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发展成为融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斑块旋切、动脉内溶栓、吸栓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而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一定要注意下肢的保暖,避免肢体受伤。不能用热水泡脚或热水袋暖脚,一旦形成烫伤,伤口很难愈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7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多发性大动脉炎(大动脉炎)
下一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